?

在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戰略中涵育大國良師

2023-02-11 10:03李方
中國教師 2023年2期
關鍵詞:發展戰略新課標科技

李方

【摘 要】落實 “教育、科技、人才”強國戰略,大國良師將發揮基礎型、全局性的支撐作用,也將在優先發展戰略中涵育成長。中國式教師專業發展十年路體現在:“增量擴容、存量優化、質量提升、能量釋放”;積極應對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將防疫“停課不停學”到安全復課復學的答卷系統化、序列化梳理完善,形成長效方略與規范樣本;根據 “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總體部署,賦能數字素養、推進智能轉型;學用研創新課標,為教育強國建設激活力、增動力。

【關鍵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戰略 大國良師 教師數字素養 新課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納入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落實“三位一體”發展戰略,強化“三個第一”戰略實力,大國良師無疑將發揮基礎型、全局性的支撐作用,也將在優先發展戰略中涵育淬煉、茁壯成長。

一、回望十年路,前瞻創未來

年初,適值教師職業生涯回望梳理、前瞻規劃的時間節點。重溫黨的二十大報告,正好回顧十年來教育作為“黨之大計、國之大計”的發展歷程與輝煌成就。身為教師,親歷其間、共同走過的,正是“興國強教必先強師”的中國式教師專業發展的十年路,感受最深、獲得最真切的,則是“尊師、強師、惠師”的政策力度大、措施成效實。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2022年9月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辦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談道:“教師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依靠。我們常說教育就是未來,培養人才就是培養國家的創新能力。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刂?021年,我國共有各級各類教育專任教師1844萬人,比2012年的1462萬人增長26%……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堅強有力保障?!睂狄郧f計師資投放到“教育、科技、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的大背景大格局,作為教育現代化的核心資源、根本動力加以審視,我們會認識到,教育人才“增量擴容、存量優化、質量提升、能量釋放”,涵育新時代大國良師,融入中華民族尊師重教、崇文尚學的優良傳統與文化賡續之中,形成持久而彌新的磅礴力量,聚天下英才“培養培養人的人”,是教育、科技、人才強國建設協調推進的題中之意、首要之務。

回首十年,圍繞教師隊伍建設,黨和政府制定政策、頒布舉措之全面、系統,堪為空前?!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加強和改進教師隊伍建設做出戰略規劃和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本劢菇處熽犖榈乃枷胝谓ㄔO和師德師風建設,教育部等相關部委先后出臺《新時代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明確提出“構建開放、協同、聯動的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建立完善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的目標與15項措施,強化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建設,走好教師專業化的“先手棋”。

落實“教育、科技、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始終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新時代大先生”等一系列重要論述作為根本遵循。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貫徹落實,開設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的主題課,師德師風建設的必修課,各級各類教師學以致用、修為踐行、常講常學常研常新的培訓專業課,切實加強整個教師隊伍的職業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二、冬藏備春耕,眾籌開新局

基礎教育重在將“教育、科技、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融會貫通到立德樹人的創新實踐中。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梳理了扎根中國大地辦人民滿意的基礎教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取得的新成就,充分肯定了廣大教師在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總體要求的歷程中展現出的昂揚奉獻的精神風貌。特別是疫情防控非常時期,成功實施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在線教學,從“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到復課復學、從課后服務到家校社共育,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與公共服務的優勢。

防疫三年,應對大考,基層學校、一線教師持續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呵護生命、關愛學生、協同家庭社會、“停課不停學不停教”、線上線下、互聯互通、全面育人……根據三年持續抽樣調研,與面授課堂相比,中小學教師在線遠程教學,對學生分散在各自學習終端的學習情緒、興趣、動機、心理及習得效果等,更加重視;對學習情境的營造、任務驅動與應用牽引、工具掌握與方法指導、交互分享與能力生成等,著力加強;在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嵌入“點對點”調適、“一對一”個性化輔導、隨機評價等;綜合上述教學改進的數據分析,提升值達到40%至80%之間。

更為重要的價值升華,不僅體現為傳授知識,更滲透到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科學的生活態度與方式、生命關愛、身心鍛煉、親子和諧、家務勞動、社區公益、德智體美勞“五育融通”全面育人、家校共育營造“生命成長共同體”等方面;一些長期制約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得到破解,教育生態持續共建共治,生命至上、全人成長引領教風學風持續改善。

2022年12月27日,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積極應對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調整,學校要未雨綢繆做好相應準備,校園管理策略調整、思想教育心理疏導、話語體系轉換等有必要統一配發科學指南。廣大教師既要利用寒假過渡期休憩養生、儲能強體,也要用好“自主調適窗口期”,把三年應急應變的戰疫經歷、崗位答卷與校區方案,梳理完善,加以系統化、序列化、規范化,“冬藏備春耕、眾籌匯良策”,借助數字智能科技支撐,形成混合型學習智能化管理的長效方略與范式樣本。

三、賦能數字素養,推進智能轉型

與 “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實戰考驗不期而遇,數以千萬計中小學教師投身遠程在線教學服務,經歷著教育數字智能轉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0培訓“整校推進、基于課堂、應用驅動、合作創新、精準測評”,由“先訓后用”變為“邊訓邊用”“以用促學”“學用同步”,直至常態化應用,成為中國式教師教育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

根據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總體部署,教育系統將積極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啟動“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創建互聯網智慧教育新形態的國家范式,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與之配合,《教師數字素養(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教 育 行 業 標 準 JY/T0646—2022)》發布實施。根據教育行業屬性與履職要求,對“教師數字素養”加以科學界定:“教師適當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和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而具有的意識、能力和責任?!睂Α敖處煍底炙仞B框架”做出結構性描述,包括5個一級維度: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以及專業發展。下列13個二級維度和33個三級維度[1]。

僅以一級維度3“數字化應用”(見表1)為例:三級指標體系涵蓋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必備的數字素養和應用能力,強調教育數字化戰略背景下,以信息化教學撬動教與學變革,旨在通過教學模式重構與數字智能轉型,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素質能力發展為根本的價值取向,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創造,提供適應性教學支持的個性化因材施教,形成師生、生生之間參與式、協作式多元交互學習,線上線下融合混合式教學和不同學習方式融合的泛在適切學習。

四、久久為功慧良師,淬煉課程育新人

黨的二十大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鄙罨逃I域綜合改革,為教育強國建設激活力、增動力,新學年的重要任務就是全面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2022年版)。

言及新課標,往往多尋其新其變。然而,任何新事物,既非從天而降,亦非頭腦里固有,更不是沙龍中杜撰出來。課程標準從教學實踐中來,又回到課程育人的教學實踐中去,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標的修訂,是對十余年來課程改革的實踐總結、經驗積淀、問題會診與發展研判的整合與凝練;也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大綱、教材、課程、評價等幾經變革、多輪實驗、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系統升級。飽含著新中國成立70多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義務教育課程成長壯大的成就,還有對中華優秀教育文化傳統的繼承弘揚?!皽毓识?,可以為師矣?!?/p>

一部好課標,實為教師“熟悉而常新”的良友與幫手,是課程育人大格局的新地圖、日常備課教研的案頭書、組織教學的導航儀、減負提質的方略庫、課改創新的錦囊計、專業發展的助推器。學用新課標重在帶著問題學、嘗試做中學、學用新方法、破解真問題。還要善于博采廣鑒、合作共享,如新課標所倡導的“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

一部好課標,其價值既在于指導實踐、規范應用,又在于引領創造、賦能提質;二者結合,課程方案才能轉化為生動鮮活的課堂教學,學科標準才能生成教與學有機結合的育人成果。課程標準的文本描述,力求清晰準確;而付諸實踐,有些導向需要由理念向行為轉化,有些內容尚待實驗探究印證,有些條目適度“留白”為二度創造提供空間。因此,新課標的實施,需要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起承轉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新課標落實落細的“最后一公里”在哪里?就在教室里課堂上,在師生零距離交流、無障礙參與、深度合作、互學共創、共同成長的教學情境中。貼近“最后一公里”,就要發揮一線教師的實踐智慧,教學相長,淬煉自我,賦能強我。人們常說,政策落實要抓住“關鍵少數”。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與16個學科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離不開千百萬中小學校長、教師、教研員和培訓者,必須抓好“關鍵大多數”。學用新課標,需要“關鍵大多數”的主體參與、主動創造,其內化、轉化的潛能和遷移、輻射的張力不可限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師數字素養 Digital literacy of teacher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行業標準JY/T0646—2022)[EB/OL]. (2022-11-30)[2022-12-27]. https://www.sohu.com/a/618037878_121123989.

(作者系北京教育學院教授,原院長,“國培計劃”全國幼兒園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工作組成員)

責任編輯:孫昕

猜你喜歡
發展戰略新課標科技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民航運輸企業的發展探究
從財務角度分析公司發展戰略問題探討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研究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