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研究
——以嘉陵江流域武勝縣為例

2023-02-11 05:06薛文安第寶鋒
決策咨詢 2023年6期
關鍵詞:武勝縣武勝農業

◆潘 靜 賀 文 薛文安 第寶鋒

縣城是縣域生態產品產業鏈延伸升級、生態產品消費的集聚地,因地制宜發揮縣域資源稟賦,將生態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對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武勝縣地處川東渝北、嘉陵江中下游,土地面積966 平方公里,是位于“天府成都”和“山水重慶”之間的現代田園城市,擁有“嘉陵明珠”的美譽??h域內自然資源稟賦良好,河流、湖泊等水體密布,水資源較為充沛,富鋅等特色土地資源較豐富,縣域種植業生產適宜性整體較好,利于農業種植,良好的生態環境本底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武勝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提供了強勁動力。近年來,武勝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嘉陵江生態屏障建設放在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突出位置,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2 年,武勝空氣質量優良率92.9%,嘉陵江出川斷面穩定保持在II 類水質,城鄉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先后榮獲“中國生態魅力縣”“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四川省首批省級生態縣”等稱號[2,3]。

一、武勝縣生態產品概況

(一)武勝縣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基于改進的價值當量因子法[4],系統收集和梳理了植被、土壤保持和氣候等數據,通過價值系數調整和基礎當量表地域修正,構建時空動態當量表,對武勝縣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了動態評估,并運用Slope 方法等探究了其時空分布。

評估結果顯示,近20 年來,武勝縣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總量年平均為10.68 億元,從空間分布來看,呈現出沿嘉陵江流域向四周遞減;從空間變化趨勢來看,嘉陵江東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增加,西部有降低的態勢。具體來看,在生態系統供給服務方面,武勝縣食物生產服務價值年平均值約為2.55 億元,低值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周邊,高值主要分布在東部。近20 年內水資源供給服務價值整體呈顯著上升趨勢,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周邊。在生態系統調節服務方面,武勝縣氣候調節服務價值平均值約為1.66 億元,從空間分布來看,高值主要集中在嘉陵江流域周邊;水文調節服務價值平均值約為3.60 億元。在生態系統支持服務方面,武勝縣土壤保持服務價值年平均值約為747.45 萬元,主要集中在嘉陵江流域周邊。

從最新年份評估數據來看,2019 年武勝縣生態系統服務的總價值量為7.54 億萬元。在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中,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總量最高,達6.50 億萬元,占總價值的86.20%,其次是水域和森林,分別占比為8.21%、3.07%。在不同類別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中,水文調節的價值量最高,占比達26.92%,其次是食物生產和氣體調節,分別占比達19.07%、16.75%。

(二)武勝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主要做法

武勝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加快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形成了以生態農業為基礎,生態旅游為突破口,農產品電商、休閑農業旅游、紅色文化旅游等產業新業態為重要補充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模式,以品牌建設實現生態產品溢價,促進全產業鏈發展和一二三產融合,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之路。

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夯實自然生態本底。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5,6]。武勝縣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著眼補齊污染防治短板,從大氣污染防治到水環境治理,從污染減排治理到淘汰落后產能,打出一系列治污組合拳,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為武勝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武勝縣以創建國家級、省級生態縣、生態鄉鎮為重要抓手,高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7 個、市級生態村192 個,全面達到省級生態縣考核標準要求。

2.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生態產品增值。武勝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綠色發展為抓手,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大力改善村莊、田園、道路、河流環境,打造美麗村莊、美麗田園、美麗道路與美麗河流,為農業產品與鄉村旅游提供支撐。以綠色生態農業為基礎,延伸農業產業鏈,通過精深加工,將農產品打造成為高附加值產品,拓展市場銷路,提升產品價值。建立產業聚集發展區,拓展農業功能,發展農業新業態,使農業產區成為休閑景區,使低值農業成為高效服務業。借助產品產地品牌及武勝企業著名品牌,拓展培育武勝縣美麗鄉村、休閑旅游品牌,實現旅游品牌與農業品牌的融合互促,提升武勝全域產品服務價值,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3.建立三級利益聯結機制,繪就鄉村振興藍圖。武勝縣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入駐,村民入股的方式,在川渝兩地率先提出鄉村振興“三級聯產分級保障”的產業發展利益分配機制。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由“農戶+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公司”深度融合,形成環環相扣的生產鏈條;在利益分配上,實行“優先保障農戶利益、留夠村級集體經濟利益,剩下才是公司利益”的分級保障制度。以“農戶+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公司”的模式帶動并形成區域村級集體經濟聯合體,村民受益,企業獲利,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為特色產業謀劃思路,聯動川渝兩地,助力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近年來,武勝縣成立武勝直播電商產業基地,將各類優質生態產品規?;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運營,實現生態資源和生態產品價值的有效轉化。

二、武勝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形勢研判

(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支撐較薄弱

農業生態產品產業基礎較薄弱,與農業現代化發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農業園區灌溉等水利配套設施有待提升,灌溉能力有限,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高,農用小氣候監測設備支撐薄弱,亟需補足短板。另一方面,農業組織化、集約化程度較低,標準化程度不高,制約了武勝縣農業機械化、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和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冷鏈物流儲藏和運輸設施設備也有所不足,農產品物流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率、效益偏低

一方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率低??h域內農產品商品率低,農民重產量輕質量意識濃厚,農產品優質率不足。除部分家禽家畜轉化利用外,深加工利用剛剛起步,農副產品利用率低。另一方面,農業生產經營效益偏低。受發展基礎限制,農業產業中種植業比重偏高,傳統糧油種植比重比較大,加之農業生產規?;洜I尚在起步階段,高效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占比較低,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導致生產環節在產業鏈中所占利潤比例較低。

(三)生態產品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不強

一是缺乏龍頭品牌。武勝縣雖是傳統水產養殖大縣,但大多為小規模散戶,總體上小而散,未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農產品加工程度仍以原料初加工為主,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可替代產品多,且公共營銷平臺和品牌化運作能力建設不足,農產品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不強。二是區域競爭激烈。廣安各縣(市、區)農業發展自然地理環境、產業發展基礎相近,各地區之間農業產業結構的雷同性較強,主導行業和主導產品生產也有很大的相似性,目標市場又有很大的趨同性,武勝縣農業在廣安市雖有一定的地位,但并沒有顯著的競爭優勢。

(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不夠多元

一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有待豐富。武勝縣主要以農業空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為主,城鎮空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薄弱,實現路徑較為單一。二是綠色循環低碳的工業體系有待建立。節能環保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具有產業發展輻射作用的龍頭企業,對發揮產業生態化發展優勢的支撐力不強。建筑材料制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傳統產業生態化標準和標志管理工作相對滯后。三是生態服務業發展和能力建設不足。生態服務業存在“重設施、輕服務”現象,特色化和體驗化挖掘不夠。生態文化旅游總體處于“觀光經濟”“周末經濟”的初級階段,存在文旅融合、旅游資源利用不充分,產業鏈不完備、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三、武勝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思考

(一)聚焦“循環集約型”模式,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產業

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突出綠色生態、循環發展的現代農業理念,以廢棄物源頭減量化、資源化為核心,著重延鏈補鏈,深化“葉養蠶”“枝生菌”“渣做肥”“肥育?!钡纳疃妊h模式,不斷延伸和完善蠶桑全產業鏈[7]。以廢物處理資源化和無害化為主線,圍繞畜禽養殖糞污“零排放”和“全消納”目標,探索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模式,強力推廣“果—草(菜)—畜—沼—果”等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形成上聯養殖業、下聯種植業的生態循環農業新格局。充分發揮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以多業共生的循環農業生產方式為抓手,依托“水稻+魚蝦”種養循環模式,探索“稻+鴨”“稻+蛙”“稻+菜”“藕+魚”等種養共生生態循環模式,帶動形成一批種養結合的典型模式。

發展創意農業循環經濟。依托武勝農業發展優勢,聚焦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農耕文化、現代農業園區、農村房屋、傳統院落、特色優質農產品等資源,將良好的農業發展基礎、農業產品、生態環境進行緊密結合,發展田園文創、文化體驗、生態觀光、美食品鑒、農事體驗等產業,構建美色、美味、美形、美質、美感、美景、美心的現代生活方式,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傳統農業的第一產業業態升華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延伸農村生產、生活的價值鏈,實現產區變景區、產品變禮品、一產變多產。

打造綠色低碳園區。創新園區綜合能源管理,系統推進武勝廣武路片區農產品加工園、街子片區機械電子制造園等園區能源系統整體優化,實施園區節能降碳增效工程,鼓勵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合武共建產業園區低碳化改造和產業升級,通過“橫向耦合、縱向延伸”構建園區內綠色低碳產業鏈,促進園區綠色低碳發展,爭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綠色低碳“領跑者”。強化獨具特色的武勝火鍋產業園建設,形成涉及火鍋底料、食材、油料等產品的火鍋全產業鏈,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推進能源梯級利用、污水收集處理及回用、固廢處置及資源化利用,以及供熱、供水、物流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動區域內資源循環利用形成閉環[8,9]。

(二)聚焦“品牌塑造型”模式,擦亮生態產品“金字招牌”

打造生態產品品牌。按照借力生態、品牌賦能的思路,打造特色鮮明的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將區域典型生態產品納入品牌范圍,形成“縣公用品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企業品牌”的品牌矩陣場景[10]。進一步加強武勝大雅柑、武勝臍橙、武勝金甲鯉等品牌的培育和保護,提升生態產品溢價。立足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美食代表,通過強化武勝麻哥面、飛龍豬肝面、渣渣魚、醉仙牛肉等品牌打造,按照集中資源、全面推廣、持續營銷的策略,面向不同消費群體實施“品牌+”精準營銷,提高武勝美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圍繞“大而優”農產品和“精而美”特色農產品,構建農業品牌體系,打造綠色健康的“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果盤子”等品牌,創響一批鄉土品牌。

提升生態產品價值。挖掘農產品的核心價值和文化內涵,依托“中國蠶桑之鄉”美譽,塑造武勝蠶桑產業整體品牌形象與美譽,圍繞標準化桑園、標準化養蠶設施、蠶桑資源開發和蠶桑產業技術創新等方面,推進全程標準化生產,延長產業鏈條,提升蠶桑產業綜合產值,全力打造蠶桑文化品牌。發掘本土生態資源的獨特經濟價值,打造“重慶火鍋武勝造”IP,打通上游生態產品種植、下游生態產品加工、終端銷售體系的全鏈條發展模式,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打造川渝獨有、全國一流的麻辣火鍋產業基地,做響武勝火鍋品牌,提高產品的“生態”溢價率[11]。

加強生態產品品牌管理。增強生態產品品牌保護意識。加強武勝生態品牌標準評價、認證、監管、標志使用等各環節的規范與管理,建設“武勝正品”追溯平臺,建立生態產品質量追溯機制,提高武勝生態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開放度[7]。加強認證管理。制定武勝綠色生態產品標志管理辦法,健全生態產品認證有效性評估與監督機制,積極推動認證結果省際互認、國際互認。做好面向獲證單位的宣傳推廣和培訓工作,指導主動用標、規范用標。支持企業參加國內外專業展會,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擴寬品牌營銷體系,提升品牌在全國消費者中的認知度,做大品牌“無形資產”,助推生態產品銷售增長[12]。

(三)聚焦“文化鑄魂型”模式,挖掘特色生態文化產品

“生態”+文化。將“生態”+文化理念融入全縣相關生態文化旅游規劃,充分整合全域資源、優化配置,形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共建共享的生態文化旅游發展新形態。依托“紅武勝”之美稱,挖掘紅色文化、詩詞文化、民俗文化、蜀漢文化等文化資源,圍繞現實題材、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方向,進行選題創作。融入AR、VR 等最新高科技元素和綠色低碳技術,建設一批集科普教育、研學、旅游、休閑、文創于一體的主題公園。推進宋(蒙)元山城遺址與釣魚城聯合申遺,整合寶箴塞和新中國第一次石油大會戰、三線軍工企業157 廠等歷史文化資源,結合龍舟文化、纖夫文化、蠶桑文化,協同上下游打造嘉陵江生態歷史文化旅游帶。以紅色地標、滄桑文物、紅色故事等為抓手,凝練武勝紅色基因,打造紅色旅游專題線路,盤活紅色資源,將紅色資源轉化成發展優勢。

“生態”+旅游。將武勝“全時旅游、全業態旅游、全產業鏈旅游”與全方位、全過程、全地域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建立一體化運營體系,降低全域旅游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運管成本。依托一江兩岸、山水相融的獨特優勢,以“秀美嘉陵·百里畫廊”品牌建設為抓手,挖掘利用龍女湖、永壽寺半島等生態資源,打造川渝知名的江灣湖畔鄉村度假旅游目的地。持續筑牢生態屏障,做好嘉陵江山水文章,推進嘉陵江沿岸綠化、彩化、美化,建設百里最美畫廊,擴大“大地油彩鄉村文化旅游節”參與度和影響力,擦亮“江灣湖畔城”“鄉約武勝”品牌,打響武勝知名度,唱響“嘉陵江畔游”文旅融合大品牌。

“生態”+休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依托縣域生態資源條件,充分考慮市場輻射力、地區差異、季節變化等,打造獨具特色的“武勝休閑產品”。通過體驗化、情景化項目設計,推進縣域水體資源景觀化打造,完善高洞河度假帶建設,變天然水體為生態池子,提供休閑、垂釣、科普等服務。依托蠶桑園、柑橘園等規?;漠a業基地,配套步游道、休憩座椅等基礎設施,實施景觀打造,策劃主題活動,變果園、菜園為綠色園子,變天然林盤為景觀林子,提供采摘游、休閑游、觀賞游、體驗游,吸引游客“沉浸式消費”。以探索自然之美為主線,注重個性化、注重參與性、注重全過程,用好用活龍潭瀑布、白龍潭、唐家大山森林公園等資源,融合露營、徒步、林間電玩、自選運動、營地影院等“動靜結合”項目,拉長游客游玩時間,讓游客來得高興、游得開心、走得留戀,釋放“生態”+休閑的乘數效應。

(四)聚焦“數字賦能型”模式,提高生態產品供需能力

依托平臺經濟推動生態產品供需精準對接。立足武勝萬善物流園區和電商產業直播基地,推動川渝特色農產品供應鏈中心、電商直播中心和倉儲物流中心建設,建立本土化、公益共享、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體系,探索開創“田園武勝”線上旗艦店,搭建電商平臺線上銷售渠道,創新應用“直播帶貨”“拼團”“眾籌”“私人定制”等多元化互聯網營銷模式,打通生態產品走進城市的上行通道[7]。依托跨境電商實驗中心,拓展TikTok、亞馬遜、Shopee、Ozon 等海外電商渠道,豐富優質生態產品交易渠道和方式。

依托數字技術打通“兩山”轉化堵點。健全生態產品動態監測制度,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跟蹤掌握生態產品的數量分布、質量等級、功能特點、權益歸屬、保護與開發情況等信息[13],繪制武勝“生態產品價值地圖”,構建生態產品空間信息數據資源庫,形成可視化、可觸摸的基礎核算數據。加快建設開放共享的“生態產品武勝造”信息云平臺。突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智慧農業發展、鄉村數字惠民服務等重點,進一步實現大雅柑產業基地肥水一體化管理、蠶?,F代農業園區智能化養蠶、“智慧漁政”提質增效。

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建立健全武勝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加強質量安全監管,組織企業參加“6·18”“雙11”等大型電商直播活動,推動武勝電商規?;?、品牌化、集聚化發展。結合武勝電商人才發展現狀和企業對電商人才的需求,依托直播培訓中心,制定系統化、針對性的人才培育方案,通過培育一批、扶持一批、引進一批相結合的方式,打造規?;?、結構化的電商人才隊伍,培育孵化一批農村電商帶頭人,并提供完整運營及供應鏈解決方案。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持力度,完善電子商務物流基礎設施,構建全覆蓋、層次分明、職責明確的縣鎮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為農村電子商務蓄勢發展鋪好道路。

四、結語

縣域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不斷增強縣域發展競爭力,將自然生態與資源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經濟與綠色產業優勢,走好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之路,是擺在當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面前的時代任務。本文認為,武勝縣要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特色,從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產業、擦亮生態產品“金字招牌”、挖掘特色生態文化產品、提高生態產品供需能力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把握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的高度協同性,形成具有武勝特色的兩山轉化新模式,將生態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助推武勝經濟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武勝縣武勝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武勝縣的春天來了
武勝縣打造中國蠶桑之鄉的對策與建議
武勝縣蠶桑產業振興發展調研報告
高三數學復習回歸教材最重要
周武勝理事長走訪中國發明協會
布洛卡點的一個性質
——兼擂題(111)的解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