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實與意象:新時代中國畫“視覺圖像”的構建

2023-02-11 18:52曹斌
中國美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寫實中國畫新時代

曹斌

[摘要] 新時代中國畫由于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和新舊藝術思潮的碰撞,已然變得不再那樣純粹?!耙曈X圖像”信息的不斷沖擊也造成了中國畫“寫意”精神的缺失。因此,研究新時代中國畫的理論框架與精神指向要著眼傳統,并結合現代視角,從中西方文化體系的差異中判斷時下中國畫的審美觀,探尋“視覺文化”背景下新時代中國畫的變革方向,確立中國畫在當代美術史中的地位。

[關鍵詞] 新時代 中國畫 “視覺圖像” 寫實 意象

“‘視覺文化作為個體通過特定視覺文本去觀照世界的生活方式,是西方現代主義和現代文化因其對視覺及其效果的迷戀而產生的‘后現代文化,也是圖像文化策略引發的一種危機?!盵1]社會文化的變遷影響著大眾對待自然的態度,也影響著大眾對待藝術的態度。21世紀以來,寫實逐漸成為中國畫的主要表現手法,傳統中國畫中的筆墨意趣被削弱,中國畫創作進入了“視覺圖像”時期。受“視覺文化”的影響,當前許多中國畫是在反映社會文化生活和人們的心理狀態。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圖形正道、象顯定理、文以化人”,新時代的中國畫正在走向“視覺化”和“圖像化”。

一、“視覺圖像”中的“寫實”與“意象”

追求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寫實造型是當前中國畫的主要表現形式。如今許多中國畫畫家受學院派影響,注重造型感和裝飾性,在創作中僅保留筆墨的形態,忽略了“意”的內涵,即只通過“圖像生產”式的描摹刻畫,追求形體的光影效果和“超寫實主義”的逼真效果。若這種“圖像生產”式的創作方式一旦成為中國畫創作的主要方式,那么將會影響到大眾的審美判斷,中國畫也將離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越來越遠。

傳統中國畫與強調寫實的西方繪畫不同,其造型偏抽象。當然,這種不同只是因中西方繪畫的造型手法不同,而非中國畫的造型能力弱于西方繪畫。傳統中國畫并不刻意追求畫面的沖擊力,而是重在表現意象。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便是通過抽象線條把要傳達的內容展現出來,達到此“象”非自然之象、此“形”非自然之形的效果——這顯然是一種對意象的表達。黑格爾認為,“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想象的活動,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傳統中國畫的造型手段在于把握自然、追求本質,其本身也是充滿裝飾性的。老子所謂的“大象無形”便是一種蘊含著深刻哲理的抽象表達??ㄈR爾曾說:“偉大的靈魂是忽而臻于九天之巔,忽而陷入九地之淵?!盵2]近現代時期,中國畫受西方繪畫影響很深,其中尤以工筆人物畫為最。工筆畫畫家過于追求造型的逼真,因而易導致畫面的筆墨韻味不足。當前中國山水畫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即過于注重表現畫面的明暗光影,而忽略了中國畫所探求的“意”?;B畫則存在過度寫實、缺少“逸筆草草”之境界的問題?!八囆g家是不依規則而創造,工匠依賴規則而制作?!盵3]事實上,不管工筆畫畫得多么精細、造型多么準確,如果缺乏對意象的表現,那么這幅畫最多稱得上是一幅精湛的畫作,而稱不上是一件藝術品。

新時代的中國畫不應該只作為一個個簡單的“視覺圖像”,而是要成為表現意象的藝術作品。黑格爾認為:“藝術家須用從外界吸收來的各種現象的圖形,去把他心理活動著和醞釀著的東西表現出來?!盵4]從這一點來看,想要提升中國畫的造型能力,不能只是用毛筆畫素描。傳統中國畫講求寫意,當代工筆畫中其實也蘊含著寫意精神?!耙庀蟆钡慕⑹且粋€漫長的過程,而“意象”的形成卻是在畫家落筆的一瞬間就完成了。畫面中的新與奇,其本質就是由獨具特色的“意象”所建構的?!耙庀蟆辈坏韧趫D像,其更多體現的是畫家的內在精神。畫家在作畫時,不僅要把握造型的似與不似,用筆的行、逆、順、側,用墨的干、濕、濃、淡,還要描繪內心世界,表現時代精神,表達文化內涵。

二、“視覺圖像”的形式美感

西方現代藝術越來越多地被當代中國畫畫家所接受。他們開始吸收插畫的藝術表現方式,用“圖繪式”的繪畫語言取代傳統線條。其實,中國畫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擺脫傳統的束縛,也可以在更開放的空間中體現出自身的當代價值。在當代,中國畫的裝飾性意味更加濃厚,畫家們開始崇尚表現主義,不再服從既有的形式理念,表現方式更加前衛,很多西方藝術形態被吸納進來。在這種情況下,創作者能否從眾多繁雜的藝術形式中擷取出適合自己的顯得尤為重要。石濤便是一個優秀的創作者。在他的眼中,山川萬物都是形式感十足的創作對象,即“有反有正,有偏有側,有聚有散,有近有遠,有內有外,有虛有實,有斷有連,有層次,有剝落,有豐致,有縹緲……”[5]從古至今,形式感都是衡量一個藝術家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因為藝術作品中的線條、色彩能夠以某種形式或形式間的關系來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

(一)“視覺圖像”的裝飾性

傳統中國畫是講求基本畫法的。筆法有勾、皴、擦、點、染,技法有介字點、個字點、斧劈皴、披麻皴等,墨法有焦、濃、重、淡、清。事實上,中國畫有一套完整的抽象符號體系,畫家可以通過符號塑造帶有特定格式、具有裝飾效果、體現創作者性情的畫面。如果我們用現代裝飾設計的眼光來審視當代的中國畫,會發現其具有極強的裝飾性,線條和筆墨造型都彰顯出強烈的設計意識,具有裝飾美和形式感。中國畫的主要構成方式是運用筆墨語言形成畫面,通過造型的夸張變形和結構的秩序化、條理化等構成畫面。恩斯特·卡希爾認為,像其他所有符號形式一樣,藝術并不是一個現成的實在的單純復寫,它是導向對事物和人類活動得出客觀見解的途徑之一。[6]不論是傳統中國畫還是當代中國畫,二者都是通過安排畫面來體現和反映畫家審美思想、滿足裝飾功能的。事實上,近現代以來,許多藝術家都在探尋全新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如李可染關注到西畫的形、光、色,從塞尚的作品中領悟如何表現物象的體面關系和結構關系,又從倫勃朗的逆光法、厚畫法中受到啟發,并將這些有機地融入中國傳統筆墨的寫意體系之中,為畫作賦予了強烈的表現力。

(二)“視覺圖像”平面的構成性

蘇珊·朗格認為,“藝術的目的就是創作一種表現形式”。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畫受裝飾設計的影響,開始將傳統皴法抽象成點、線、面等符號,以西方語匯為中國畫賦予了現代特質。這種中西結合的畫法影響了一大批畫家。吳冠中曾提出“繪畫的形式美”,認為藝術家要用純真之眼去看待自然。張仃認為,藝術形式既包括豐富多彩的自然形式,又包括歷史積淀而成的文化形式。二人都在強調藝術源于生活。除此之外,山水畫創作開始追求構造之美。一些畫家將自然山石的形態重新組合,并加入裝飾性符號,甚至會利用其他材料為中國畫制作理想的肌理,使畫面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賈又福即以獨特的審美視角,創造了一個流動的、哲學色彩濃郁的心像世界。其畫作富含浪漫主義色彩,表現的不是真山、真水或山水本身,而是由獨特符號構成的無盡思緒。曠小津則常用長方形構圖淡化空間深度,只為表現太行山的高不可攀。

當代中國畫追求圖式的“陌生化”。為了追求視覺沖擊力,提升觀者的視覺體驗,許多畫家千方百計地在圖式方面推陳出新。他們通常會利用符號化的筆墨語言,甚至利用各種綜合性材料來制造實際與預期的審美距離,從而達到“視覺圖像”的“超常規性”。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的作品《陌生》即用古典的筆墨趣味和全新的構成建構了一種新的當代中國畫圖式。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獎作品《群鄉蔬譜圖》利用現代版式設計中的棋盤式構圖在中國畫中詮釋了平面構成。

當代中國畫還追求圖式的“平面化”。在二維空間內,用裝飾手法完成“視覺圖像”的平面化是如今許多畫家的常用手法。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的作品《軍港之夜·中國夢》采用了視線拼接的手法,體現了平面構成的形式美。當然,圖式的“平面化”是存在一定問題的。此類畫作在造型上雖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寫實性,但平面化形象較多,且多利用高飽和度的色彩,畫面整體缺少意韻。

(三)“視覺圖像”色彩的裝飾性

色彩是表現畫家性情的一種符號。色彩與內容互為表里、相互依存。當代中國畫的設色觀念是基于西方色彩體系而形成的,具體有以下三個特征。

第一,強烈對比。受印象派及中國民間美術的影響,當代中國畫的平面構成、色彩組合與古代有著很大的不同。日本巖彩藝術、水彩畫、水粉畫、丙烯畫講究設計經營及筆墨程式的轉換。這些畫法會對自然物象進行符號的提取和歸納,同時注重墨、色的對比,對中國畫的影響較大,也更符合現代的審美觀。

第二,較為夸張。受到西方超現實主義的一定影響,如今的許多中國畫畫家開始注重營造圖像的視覺沖擊力。他們力圖通過形式與色彩的變形和夸張(按:通常是色彩隨著形式的變化而變化),表現一種純粹的自我意識。

第三,色、線、墨和諧統一。中國畫歷來講究“以素為絢”“墨即是色”。工筆重彩脫胎于中國古代的工藝裝飾,利用單純而強烈的色彩對比和線條的韻律感來表現作品,其中蘊藏著強烈的音樂美。一些當代中國畫畫家在中國傳統用色和西方色彩學之間不斷探索,最終尋找到一種新的色彩表現方式。他們認為,用色規律應體現為一個“和”字。彩與色相“和”,則用色協調統一。水與色相“和”,則畫面潤澤華滋。墨與色相“和”,則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在當代,一些中國畫畫家已經將色、線、墨融合得相當完美。他們將現代圖像構成、傳統筆墨線條與大塊面的重彩相結合,使作品體現出了和諧之美。

(四)“視覺圖像”的沖擊力

通過對材料進行創新性組合,可以突破“視覺圖像”的形式感。比如,可以在中國畫中加入巖彩、丙烯等顏料,使之與油畫、水彩畫、民間裝飾性繪畫相結合。除了對材料進行創新外,對裝裱、陳設形式進行創新也可以提升“視覺圖像”的觀感,如通過裝裱等形式將小幅作品組合成大幅作品以增強視覺沖擊力,再如將中國畫加上簡約風格的外框,使之與當代展廳的展陳風格更契合。然而,如果當代中國畫畫家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創新,過度依賴形式感,忽視了中國畫中蘊含的傳統精神,那么便容易丟失中國畫的本質,使之變得面目全非。當前,一些工筆畫便表現出重裝飾、重制作、輕筆墨的特點,筆觸被拼貼、印刷造成的肌理效果所取代,缺乏內斂含蓄的中國寫意精神。不同畫種間彼此融合固然需要得到鼓勵,但如果畫家一味地追求畫作的視覺沖擊力,使作品缺乏內涵,則中國畫原本的韻味便會喪失。

三、“視覺圖像”中的率真美

當代中國畫畫家要想打破傳統觀念,應在吸收西方繪畫技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理論,通過非程式化的空間構成,運用具象描繪或抽象表現的手法,增強中國畫的筆墨精神,使中國畫體現出一種率真美,從而加強畫面的構成意味和視覺沖擊力。

傳統中國畫講究“提按用筆,筆墨涵泳”,即墨隨筆出,筆由墨現,墨法要服從于筆法。筆的任何細微變化都影響著墨的形態,而墨的形態也體現著用筆的變化?!疤岚从霉P,筆墨涵泳”的關鍵在于用筆。當前,藝術圈出現了“實驗水墨”“抽象水墨”“裝置水墨”等較為前衛新穎的繪畫方式,其主要特征都是“以墨求墨,墨中無筆”[7]。其實,這些所謂前衛的繪畫方式就是不留筆痕、直接用水滴灑以取得墨色變化?,F代裝飾水墨畫與傳統中國畫相比較,對寫意精神的體現已經越來越不明顯。從某一方面來看,其在語言方式及美學觀念方面甚至已經與傳統中國畫分道揚鑣。

就新時代的中國畫而言,應做到既具備傳統的筆墨精神,又有“有意味的形式”。畫家在遵守基本的筆墨技法時,還要側重對形的空間構成、情感的對應關系進行把握。比如,如今的許多中國畫畫家便多用顫動的筆觸、交錯的點線、變換的筆墨、穿插的條塊來表達形式關系。在用筆方面,畫家不一定要恪守提按法則,也不必苛求“墨中見筆”,而是要重視行筆的過程和空間的整體效果,強調畫面的綜合性。當前,中國畫用筆偏剛硬、粗重,風格多拙樸、粗壯。畫家用墨多強調震顫,這是為了表現憂郁、迷惘、彷徨、苦澀等感受。在畫家的把控下,新時代的中國畫應當讓“形”成為連接情感的符號,讓筆成為情感活動的軌跡,讓墨成為寓情之橋梁,使畫面具有整體性和視覺張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中國畫的“視覺圖像”體現出了如下特點:第一,構思巧妙,充分反映了新時代人民的生活狀態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題材豐富多樣,關注社會民生,描繪了新時代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中國夢”;第三,手法多樣,制作考究,畫作質感大大提升。需要注意的是,當工筆畫逐漸成為中國畫的主流,創作者便需要更加注重強化畫作中的寫意精神。畫家在創作時要打破傳統觀念,在吸收西方繪畫技法的基礎上實現內容和形式的不斷創新。與此同時,畫家需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在面對選擇傳統還是現代這一問題時要理通、識高、筆精,這樣才能創作出有高度、有深度的作品。將傳統筆墨與時代精神相融合,通過新時代中國畫的“視覺文化”來建構圖像精神,是新時代中國畫發展的必由路徑。

注釋

[1]呂品田.“布新”與“除舊”——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芻議[J].美術,2019(12):23.

[2]丁寧.美術心理學[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223.

[3]陳岸瑛,編著.藝術美學[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50.

[4]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57.

[5]石濤.苦瓜和尚話語錄[M]//葉郎,主編.中國歷代畫論選美學文庫(清代卷·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1.

[6]同注[3],160頁。

[7]鐘家驥,編著.水墨畫新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34.

猜你喜歡
寫實中國畫新時代
中國畫
中國畫之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遠方》中國畫
《歲有長又長》(中國畫)
河西走廊巖畫圖像流變及特征
淺析劉小東繪畫風格的當代意味
《刺客聶隱娘》中獨特的動作美學
第六代導演的美學追求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