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與推進思政教育的思考

2023-02-11 10:30劉新孫宏媛
中國美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術教育思政教育

劉新 孫宏媛

[摘要] 美育,尤其是推進美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對美術專業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深入理解美育的重要意義及其時代價值,找準美術專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途徑,是新時代美術專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和追求。作為專業的美術院校,應發揮特色優勢和學生的特長,盡最大努力創造美、傳播美,揭示和體現美的價值,使大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在美育精神的影響下取得正向發展,實現美育精神與思政教育的完美結合。本文即從美育的特點出發,試圖找到美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可利用點,從而于思政教育的美育途徑方面提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關鍵詞] 中華美育精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思政教育 美術教育

美育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在改進學校美育的時代背景下,美術專業院校的美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美術專業院校培養的學生自身便具備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對美育工作者來說,如何引導他們發揮表率作用,從而將美育精神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時代美育工作對當今美術專業院校的重要意義

進入新時代,美術專業院校應該如何作為、如何把美育精神扎根在德育培養之中、如何切實有效地推進高校美育工作值得深思?!蛾P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指明了美育的根本意義。

(一)培養杰出人才的必然要求

美術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高等院校培養出更多的大藝術家、大教育家,而以往的專業美術院校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傳授,且是以師徒傳承的形式展開,這導致學生的畫風大多是導師的影子,整體看來千篇一律,毫無特色可言。這種教育模式忽視了對審美價值的尋求,忽視了心靈層面的教化。畢竟,有了好的創作思想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是很難成為真正優秀的藝術家的。推進新時代的美育工作,就是要發揮美育的獨特功能,為人才提供全面發展的土壤,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

中華美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孕育了美育的時代要求,即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若要在新時代為人民奉獻最好的精神食糧,藝術工作者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藝術理想融入國家的建設事業之中,真正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能夠反映時代呼聲、振奮民族精神、弘揚傳統文化、陶冶高尚情操。如今,一些人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一味地追求一些庸俗化的創作手段,忽視了品位、格調和創作的主流思想。面對這一現象,在推進新時代高等院校美育工作的過程中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十分重要。藝術類高校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時代對美育工作的新要求。

(三)傳承文化藝術經典的必然要求

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活力。美術專業院校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美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美融合,賦予新時代美育以獨特的精神內涵,在探尋經典、學習經典的過程中實現對經典的升華,最大限度地促成中華文化藝術經典的傳承和創新發展。無論是臨摹還是寫生,都可以圍繞經典文化的傳承而展開。提升美術院校學生的文化氣質和精神品格,引導他們在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是高校美育工作者的時代使命。因此,隨著新時代高校美育工作的不斷推進,學生們沐浴于文化藝術經典的滋養之中有百利而無一害。

(四)學科實踐的必然要求

美術院校要實現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凸顯出自身的辦學特色,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構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美育模式。建設好國家級一流藝術類專業點,專業設置應與學科建設、產業發展、社會需求、藝術市場有機銜接,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增強人才培養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契合度。同時,要遵循藝術人才的培養規律,推動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促進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專業課程與文化課程相輔相成,不斷完善藝術專業人才的評價標準。專業學習和人才培養不能割裂開來。高校應積極開展藝術惠民活動,且此類美育實踐活動要“面向人人”,設立更加多元化的藝術課程。比如,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舉行了“以美育人,向美而行——中國畫學院推進沈陽市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活動”,面向中小學生普及繪畫和書法知識,致力于引導學生在社會活動中實現自身的價值。當今時代,人們對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院校除了引導學生在“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藝術專項特長”外,還要積極倡導學科美育與跨學科美育課程的設立,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校外實踐活動。

二、弘揚美育精神與思政育人融合的困境和挑戰

(一)傳統美育精神與高校思政育人之間的關系

美育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作用和價值不容小覷,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關鍵環節。當前,高等美術院校正在積極地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多種手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以之助力于學生綜合素養和美好品行的塑造。鑒于此,高等美術院校應將思政課同專業課有機結合,圍繞專業課的特點進行思政內容的創造性轉化。這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現實路徑的改進有著重要意義。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青年學生中存在著淡化和漠視美育的現象。當前,就業壓力、整體的社會認知及其他相關因素制約了青年學生對美育課程的認知和理解,使得部分青年學生錯誤地認為美育課程并不具備實用性。這種思想嚴重制約了美育力量的充分發揮。高等美術院校應通過有力舉措來提升美育教育在青年學生群體間的影響力,幫助他們塑造全面、完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他們的藝術思維、藝術想象、藝術審美能力,使他們未來的藝術發展之路能走得更寬、更廣。

第二,目前高等美術院校的美育教育存在途徑單一的現象?,F階段的美育只是獨立地存在于課程教育之中,未能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無法很好地融合在各個教育環節之中。

第三,對中華美育精神的理解和認知存在差距。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焙霌P中華美育精神就是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建設文化強國。將中華美育精神融入思政育人的全過程,有利于豐富思政教育手段,增強當代青年學子的人文修養,提升他們的道德境界。毋庸置疑,現在美術專業院校中的確存在一定數量的青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較為淡漠,對中華美育精神認識不足,這無疑是缺乏文化自信心的表現。

三、拓展美育融入思政育人過程的現實路徑

在當今時代,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可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完善美育的育人體系,可以同時利用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的不同種類教育資源,通過課堂育人和實踐育人來逐步構建全維度、全覆蓋的思政育人平臺。

(一)創新美育育人的內容形式,促進美育與思政課程的有機融合

美育與思政教育是相輔相成的。融入思政教學課堂的美育如同催化劑,將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遠勝于枯燥的說教。融入了中華美育精神的思政課程能夠以美的形式、美的語言、美的構思來影響青年學生正確地認識美、創造美,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人生理想。高等美術院校的專業教師是完善思政課堂的重要推手。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這就要求高等美術院校的思政課教師要從美育視角切入,教授思政內容時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與故宮博物院深入合作,將課堂搬到了紫禁城,令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雋永的書畫魅力。這是中華美育精神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絕佳例證。

(二)轉變思政教育方式,發揮美育專業課的輔助作用

傳統思政教育的模式僅限于課堂教學,往往枯燥乏味,形式呆板、單一。高等美術院校的思政教師一定要轉變這種教學方式,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同時圍繞思政育人工作的多樣性開展研究,使課程更加貼合當代青年學生的實際需求。高等美術院校的思政課堂應該深入結合專業課程,讓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能夠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新貌。比如,魯迅美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很好地利用了學校所珍藏的各個歷史時期創作的經典藝術作品,開設了“有畫對你說”系列短視頻課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三)立足新時代美育育人要求,建立“大思政”格局

育人過程應基于美育視覺,結合新時代要求,立足國情、學情,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育人相融合的研究不斷向前推進。在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這一層面,應精心選擇具有促智、養德、健體價值的文化范本。對高等美術院校來說,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展覽、實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優勢呈現出來,結合學生實際,調研思想動態,開拓性地探索多層面、多類別文化內容的校園傳播路徑,提升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充分挖掘中華美育精神的思政育人資源,要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生成長、成才為核心追求,充分審視中華美育精神的育人價值,并將之應用于思政育人環節。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審美形象感染學生,借助具有人格之美的古今模范人物影響和激勵學生,使學生感受正面人物的人格力量。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審美創作啟發學生,通過開展各種審美實踐活動來引領學生感知美、創造美,有效地踐行自身對美的理解,引導他們將審美思維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四、結語

在新時代美育不斷推進和普及的過程中,更好地在高等美術院校建立“大思政”格局極為必要。這可以使青年學生更好地領會中華美育精神,提升思想認識的高度,明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術教育思政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淺談小學生的美術教育
淺論美術教育對于素質教育的影響和作用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