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世合璧

2023-02-11 18:52李順禹
中國美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傅青主傅山題跋

李順禹

[摘要] 戴本孝(1621-1691)與傅山(1607-1684)是同一時代的遺民畫家,兩人交往甚密,合作完成了《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本文通過研究《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對圖像展開分析,探究二人的合作過程,從而揭示創作背后的故事。

[關鍵詞] 戴本孝 傅山 遺民畫家 交游

古代文人之間常進行藝術交流,也常常合作完成藝術作品。這些書畫合璧作品既可以多維度展現古代文人的精神風貌,又可以彰顯他們的真摯友情,在后世令人稱道。在中國古代,合璧完成的作品皆頗具風采,且形式多樣,詩、書、畫、印結合。清初畫家惲壽平與王翚就合作完成了許多作品,稱得上是古代書畫合作的典范。

戴本孝于康熙十七年(1678)在老家守硯庵中創作了一本十二開的山水冊頁。彼時戴本孝家中事務較多,于是托人將這本山水冊頁轉呈給傅山。傅山在次年于這本冊頁上進行題跋,由此便形成了《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本文主要研究《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的畫面構成、題跋的書寫形式以及繪畫與對題之間的關系,并圍繞戴本孝、傅山二人合作此圖冊的原因與合作途徑等問題展開討論。

一、《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分析

《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創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共十二開,其中戴本孝作畫十二幅,并對每一幅逐一題跋,署款“本孝”,傅山之后又對十二幅畫作分別進行題跋。

觀《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十二開之一,干枯的梅樹下有一茅屋,屋內一人獨坐于窗前,具體面貌未被描繪出來。畫面遠處是連綿的群山,近處是茂密的竹林。竹林環繞著屋舍,一只老鶴正垂頭從院中走出。戴本孝在畫面右上角題跋道:“梅鶴當妻子,風流一老逋。為問孤山后,誰堪入畫圖?!贝朔嬕庠趶娀Q的形象。筆者通過研究戴本孝的《余生詩稿》,發現其中的《九月朔山妻示疾五日而訣》[1]這首詩是用來悼念其亡妻的。這兩首詩寫于戴本孝作畫之后、傅山拿到冊頁之前。據此推斷,畫面中的老鶴和題跋的內容都是戴本孝為了告知傅山家中近況,也就是其妻子病重的情況。此書畫合冊傳于傅山手中時,戴本孝的妻子已經病逝,因而傅山只能做對題以示寬慰:“老鶴萬里心,柴門神亦王。飲啄非樊中,合喙鳴無聲。偶為含架書,豈曰酬稻粱。山房即事?!庇纱丝梢?,戴本孝與傅山二人的關系十分要好。此外,據戴本孝當年元旦所作《戊午元日雪霽長歌示樵人憐農人》,我們可知其家中的日子過得并不寬裕,詩中的“農人”即指戴本孝自己。

再觀《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十二開之五,畫面中央是山腹之中的一個仙人。此人身穿素袍,頭盤高髻,盤坐于山洞之中。洞口處鐘乳石交錯林立,起到了遮擋的作用。洞口下方云霧繚繞,似仙境一般。洞口的上方有四棵蒼松盤繞,遠處山間有一條飛瀑流下。畫面右下方有戴本孝題跋:“極盡松石奇,黃海獨夐絕。聞有軒農人,至今戀巖穴?!睆念}跋中我們可以看出此幅畫描繪的是黃山景色,其中的“軒農人”指的是上古之人。此畫描繪的似乎是上古時期的隱居之士。筆者認為,戴本孝繪制隱居之士有以下三層意思:一是戴本孝為了緬懷其父戴重。戴重是復社的參與者,乃抗清之義士,曾在抗清斗爭中身負重傷,之后選擇遁入空門,齋戒而亡。戴重去世后,戴本孝從此“以孝為忠”,隱居不仕。二是戴本孝借此形象來暗喻其明末遺民的身份。三是戴本孝以此形象來隱喻傅山在松莊的隱居生活。卓爾堪在《明遺民詩》中提及傅山:“披絳罽,居土穴中。紀映鐘贈以詩,有‘朱衣一道人,土室度殘春句?!盵2]徐世昌在《晚晴簃詩匯》中也講道:“國變后為道士裝,隱青羊山土室,即所謂霜紅龕也?!盵3]這里記載了傅山曾居于土穴。傅山對此畫題跋曰:“性癖耽佳句,連抃總無傷。弱翰舞山水,縱橫議其將。吊詭昧的卓,特有醉荒唐。蕓蕓復歸根,變化自摧揚。反聽怒者誰,橐鑰雕龍藏?!彼淖诌B綿纏繞,形態上率意任性,看起來有支離之勢。傅山認為,書法是書家氣質的外在體現。所謂“心正則筆正”,內在的修養會反映到書法創作之中。傅山對題中的“蕓蕓復歸根”幾字為濃墨揮就而成,故而筆者認為此處有回歸故國之意,這與戴本孝筆下的“軒農人”相互呼應。

筆者發現,此書畫合冊中有兩幅畫都繪有松樹。一幅是前文分析過的十二開之五,其畫面中心的洞頂繪有四棵蒼松。另一幅是十二開之三,描繪了茂密的松林。松林中有一位老者身著素衣,正手持筇杖漫步其間。戴本孝為何在合冊中兩次繪制松樹?筆者認為應當與傅山有關。這套書畫合冊應該是戴本孝特別為傅山而作的。徐澄在《卓觀齋脞錄》中曰:“傅青主山有《霜紅龕集》,其讀書處本名‘青羊庵,蹲崛圍松林中,故名。后改‘霜紅龕者,因林中樹草葉色,秋來如一片紅霞也?!盵4]傅山彼時居住在黑松莊。通過前文對“軒農人”的分析,加之這兩幅畫對松樹的描繪,筆者認為都是戴本孝在借圖暗示傅山的居所。

二、合作問題探究

(一)如何結識

戴本孝與傅山的結識可以從戴本孝《余生詩稿》中的《贈傅壽毛》窺探一二,詩中寫道:“老父嘗教我曳車,聞君力養更何如?此風四海于今少,他日千秋即古初。想見軒農惟藥石,別開天地有詩書。五千仞上應相憶,滿眼浮云信手鋤?!盵5]據戴本孝回憶,順治十六年(1659)七月,39歲的他在江蘇如皋參加第二次“小三吾世盟高會”,其間恰巧遇到傅山。在這一年,53歲的傅山剛出獄不久,于夏天渡江南游。他先至南京,后過江北上,又至江蘇海州?!备瞪酱诵胁⒎菃渭優榱擞瓮?,乃是與張煌言等人率軍入江南有關。在此過程中,恰逢第二次“小三吾世盟高會”舉行,戴本孝因而結識了傅山。

戴本孝對傅山十分敬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戴本孝《余生詩稿》卷三《迂道太原造訪黑松莊傅青主不遇,冒雨返邸次,悵然賦此卻寄》中看出:“遲登太華見先生,仰嘆人宗是岳精。千里黑松虛入夢,一鞍白雨冷相迎??胀ト沼牢┞匉Q,老樹風高不戀鶯。卻笑元卿猶好事,未應開徑欲逃名?!盵6]戴本孝在京之時,曾和友人在夜間談起華山,當即決定次日清晨便啟程趕往華山。這說明戴本孝是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觀覽華山勝境的。不過,在去往華山的途中,戴本孝卻改道太原,專程造訪隱居黑松莊的傅山,不巧的是傅山彼時外出未歸。戴本孝只能冒雨返回客舍,悵然作詩以寄之,由此可以看出他對傅山的仰慕之情。

(二)合作途徑

關于戴本孝和傅山通過什么方式完成的這件《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學界目前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依據的是《戴本孝研究》附錄部分的《戴本孝年譜》,即西上實認為戴本孝或許是在太原時把畫冊贈予傅山的。[7]另一種觀點是古雨蘋在《戴本孝生平與繪畫研究》中提出的。他認為,有可能是戴本孝托人將畫冊送給了傅山,只是送去的時間點“耐人尋味”。[8]至于哪種觀點的可信度更高,筆者接下來將就此展開討論。

筆者認為,康熙十七年(1678)至康熙十八年(1679)這個時間段確實是“耐人尋味”的。戴本孝在《余生詩稿》中記錄了這一時間段發生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發生了旱災。戴本孝的《旱勢洊至》一詩中有“首望生計竟如何”[9]一句,可見因旱災嚴重,其一家人幾乎難以維持生計。此外,戴本孝還作有《西郛雩壇群儒挾僧誦祈雨經》《登城望雨不至,將裹硯還迢迢谷》兩首詩。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看出彼時正值大旱之年。第二件事情是發生了蝗災。戴本孝在《雞籠道中蝗忽大至》中寫有“忽見倉皇日同悲黯,澹天嚙聲驚驟雨”[10]一句,由此可見彼時雞籠山中的蝗蟲來勢洶洶。此外還有一首《晚秋旱谷中皆蟲損實》,道出了戴本孝家中在經歷旱災、蟲災之后的無奈。第三件事情是戴本孝的妻子病亡。在《九月朔山妻示疾五日而訣》中,戴本孝寫道:“妻瞑時猶相視而笑,出谷外覓棺始就斂?!盵11]妻子的病亡對他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同一時期,戴本孝又作《示慰輩》告慰兒孫,抒發了內心的悲痛之情。

那么,傅山是何時拿到戴本孝的畫冊并對題的呢?筆者在《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十二開之十二中找到了答案。傅山對題中的落款為“七十三歲病夫”,而傅山73歲時正是康熙十七年(1678)。至于傅山為何稱自己為“病夫”,筆者查閱資料后發現,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皇帝為了籠絡人心,于是頒詔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員推薦“學行兼優、文詞卓越之人”,稱“朕將親試錄用”。給事中李宗孔、劉沛先推薦傅山參加了博學鴻詞試。傅山稱病推辭,陽曲知縣戴夢熊奉命催促傅山見駕,于是其被強詔至京。至京城外30里時,傅山拒不入城,住在崇文門外的園教寺,并對外稱病,臥床不起。清廷宰相馮溥同一干滿漢大員多次拜望,對傅山進行勸說,其都拒不前往。他不僅稱病拒考,還在皇帝恩準免試、授“內閣中書”之職時也不叩首謝恩??滴趸实勖鎸Ω瞪降倪@些舉動并未惱怒,而是表示要“優禮處士”,并下令“傅山文學素著,念其年老,特授內閣侍讀學士,存問地方官”。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在康熙十七年(1678)至康熙十八年(1679)間,戴本孝家中遇旱災、蟲災,妻子亦不幸病亡,這些無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戴本孝在彼時是無暇親自去到太原把畫冊贈予傅山的。傅山彼時正與清廷的招攬抗爭,并不在太原,其間也不可能親自接受戴本孝的拜訪。筆者據此推測,此書畫合冊更可能是戴本孝于次年托人轉贈至傅山手中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戴本孝、傅青主書畫》合冊并非是戴本孝、傅山二人一拍即合完成的,應該是先由戴本孝繪圖,之后才轉交至傅山手中,再由傅山題跋的。筆者分析了這一書畫合冊中兩幅帶有松樹的畫作,認為松樹隱喻了傅山彼時的居住地——黑松莊。此套書畫合冊應該是戴本孝特意為傅山所作,既代表了其對傅山遺民氣節的贊頌,又代表了其對自身的激勵和對自己隱居山林、窮居田谷的感慨。

注釋

[1]參考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戴本孝《余生詩稿》。

[2]卓爾堪.明遺民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1.

[3]徐世昌.晚晴簃詩匯[M].北京:中華書局,1990.

[4]徐澄.卓觀齋脞錄[M].蘇州利蘇印書社,1939.

[5]同注[1]。

[6]同注[1]。

[7]安徽省文學藝術研究所,編.論黃山諸畫派文集[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8]古雨蘋.戴本孝生平與繪畫研究[D].中國臺北:臺灣大學圖書館,2009.

[9]同注[1]。

[10]同注[1]。

[11]同注[1]。

猜你喜歡
傅青主傅山題跋
傅山的“四寧四毋”
《傅青主女科》調經篇中白芍和熟地黃配伍淺析
淺析《傅青主女科》中蓮子用藥規律
款、印、題跋對古書畫的鑒定作用
姜宸英《選詩類鈔》題跋續考
傅以禮《華延年室題跋》校補
清·傅山論書句
傅山
清·傅山論書句
傅青主保產無憂散的臨床應用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