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出課堂主渠道,把握育人主陣地*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踐路徑優化

2023-02-15 01:17王文彥于鐵浩傅繼軍
中國德育 2023年1期
關鍵詞:愛國愛國主義課程

■ 王文彥 于鐵浩 傅繼軍

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追求“精致教育”,構建集養成教育、勵志教育、情感教育為一體的學校德育體系,以厚植家國情懷、加強文化認同、增強責任擔當為目標,積極推進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內容建設。學校注重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路徑,將思政課程的主導作用、課程思政的關鍵作用、綜合實踐的驅動作用、網絡學習的引領作用有機結合,使得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一、彰顯思政課程的主導作用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要緊緊抓住青少年階段‘拔節孕穗期’”,理直氣壯的開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把愛國心、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揮思政課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有利于更好地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

(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中學思政課的重要任務。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黨、祖國、人民裝在心中,將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開學典禮上,學校帶領學生與航天員英雄代表開展“天地對話”,經過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的交流與互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到我國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體會航天員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情懷及敢為人先、積極進取的奮斗精神,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引導學生勇擔責任、勵志勤學,將對國家與民族的深厚情感轉化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行動,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追夢人。

(二)旗幟鮮明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應在“情理通融”中有序展開,用真情感染人、真理說服人,努力做到以理動人、以理服人、以理化人;同時,教師也應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將黨的信仰與民族信仰傳遞給學生,用事實教會學生什么是愛國、為什么要愛國、怎樣愛國。

在教授八年級上冊“國家好,大家才會好”這一課時,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精選抗美援朝、改革開放、抗擊新冠疫情三大重要事件,從不同角度提出思辨性問題,如抗美援朝為什么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又如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表明了什么?再如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為什么要搶救每一個生命?教師以層層遞進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抗美援朝作為立國之戰的重要意義、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種種巨變、領悟抗疫過程中黨始終堅持初心使命的重要意義,從而增強學生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價值認同、對祖國的深情熱愛,引導學生永遠跟黨走,更加堅定地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

在教授九年級愛國主義主題課程時,教師結合相關道德法治內容,向學生展示真實數據,使學生深刻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改革開放的光輝歷史,使學生深切感受到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離不開各族人民的努力奮斗、離不開各行各業涌現出的模范人物,從而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報效祖國、建設祖國的崇高理想。

二、強化課程思政的關鍵作用

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應在課程體系中發揮政治引領及價值引領作用,推動課程思政深入開展,實現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目標。此外,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都應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在相互配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激活各學科所蘊含的愛國主義元素及內容,實現學科育人與思政育人的一體化。

(一)深化國情認識,厚植家國情懷

唯有了解,才有熱愛。為更好地培養新時代新人的愛國心、強國志,必須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了解國情。以歷史單元拓展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多封家書后,提出綜合性探究問題,如“結合家書內容,你能說說中國十四年抗戰取勝的原因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認識到中華民族的覺醒、英勇的民族抗爭與空前的民族團結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使學生深刻領悟到革命先烈所傳遞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及百折不撓的必勝信念,進而鼓勵學生以實際行動愛國。

(二)加強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及意識的重要條件。以舞蹈課經典劇目《烈火中永生》為例,首先,教師帶領學生解讀時代背景,感悟革命題材內涵;其次,通過引導學生傾聽配樂、觀察表演細節等,鼓勵學生結合自身觀點與學習經驗對劇情進行分析、品評,幫助學生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思考;最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帶領學生創編劇情、排練舞蹈,通過生動、完整的情境體驗,使學生深刻領悟黨帶領人民在偉大斗爭中所孕育出的革命文化,提升學生弘揚革命傳統文化、賡續紅色基因的思想認識,加強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三)講好中國故事,強化責任擔當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全面、真實、形象地展示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是學校一直以來的堅持與追求。以地理課上對地形地貌的專題學習為例,教師詳細為學生解讀地形地貌對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進而了解黨帶領人民開展脫貧攻堅實踐的現實意義與緊迫性,向學生展示脫貧攻堅戰的系列舉措與卓越成就,使學生深刻感悟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及黨心系人民、為人民謀福祉的堅定決心。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地理環境,體會人與自然、社會生產與土地的關系,進一步加強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祖國與家鄉的情感。

三、發揮綜合實踐的驅動作用

愛國主義教育只有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為導向,將理論與社會實踐緊密相連,才能保持強大而持久的生機與活力。學校將各學科內容有機結合,研發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系列課程,打造融合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的教育生態,拓展公園、博物館、歷史遺跡等實踐場域,幫助學生從學科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以沉浸式體驗,激勵學生實踐愛國行為、抒發愛國情感。

(一)身臨其境,激發愛國情感

愛國主義不僅是理性認同,更是情感認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既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也要充分保護學生的愛國情感。學校立足教育教學目標,將學科知識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力求使學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

學校融合歷史、地理、傳統文化、書法、音樂等八大學科,研發“延安、西安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帶領學生游覽黃帝陵、軒轅廟,于壺口瀑布朗誦黃河頌、唱響黃河大合唱,將國家意識、民族情感根植學生內心;帶領學生參觀兵馬俑遺址、探秘陜西歷史博物館,激發學生鉆研歷史的興趣,體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帶領學生到楊家嶺、棗園進行實地考察,感悟“延安精神”內涵,激發學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二)知行合一,踐行愛國行為

知識要轉化為能力,必須躬身實踐。新時代背景下的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以理化人,遵循受教育者的成長規律,使受教育者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從而提升受教育者對愛國主義的認知與理解,引導受教育者將愛國意識轉化為自覺、理性的愛國行為,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

學校融合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攝影等十大學科,研發 “我眼中的故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使學生形成對故宮的整體認識,理解作為文保單位、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的故宮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與文化價值;此外,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鼓勵學生制作創意作品,表達自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深厚歷史的理解、思考,正確引導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美德的信念。

四、注重網絡學習的引領作用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不應僅局限于線下教學,應創設多樣化的授課模式,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網絡平臺,以新技術、新手段賦能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

(一)充分利用網絡技術資源

學校充分利用網絡及新媒體資源,如強國論壇、學習強國等,為學生講述愛國事例,以增強課程感召力,提高學生對新時期愛國主義的理解。學校組織教師帶領學生觀看時代楷模頒獎晚會,了解黃大年回歸祖國的故事,感悟黃大年“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堅定信念,在學生心中樹立精神豐碑;帶領學生開展“云監工”活動,密切關注“火神山”“雷神山”的建造過程,使學生真切地感受中國速度、中國力量與中國精神,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高度認同,并同步開展感恩教育,引導學生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二)精心設計線上拓展活動

學校結合日常教學內容,借助“Classin”網絡平臺,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線上拓展活動,并進行反饋與分享。如歷史學科“《我心目中的大英雄》講故事大賽”,通過對歷史人物事跡的學習,使學生感悟英雄的愛國情懷,打造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良好氛圍;道德與法治課“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活動,教師帶領學生以“云課程”的形式探秘軍事博物館、尋訪志愿軍老戰士,使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獲得熏陶、接受精神洗禮,樹立國家利益至上、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學校鼓勵學生以書法、繪畫、舞蹈等形式傳遞祝福,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微視頻等媒介進行推送,表達自己對抗疫的支持及對醫護人員的感謝,引導學生樹立建設祖國、服務社會的堅定信念。

新時代背景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未來,學校將持續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優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踐路徑,引導學生將愛國心、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全面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愛國愛國主義課程
愛國擁軍矢志不渝 扶危濟困不遺余力
感愛國事,承愛國志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愛國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