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樂套曲《秋之歌》的音樂特點及演唱分析

2023-02-19 05:17鄭月明
普洱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藝術歌曲表演者和弦

鄭月明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聲樂套曲起源于巴洛克時期,當時許多作曲家開始將多個歌曲組合成一個系列,稱之為“組曲”或“套曲”。這些作品中包括了一些特定類型的歌曲,如舞曲、序曲和小步舞曲。到了18 世紀,這種形式逐漸發展成為不同樂器的“套曲”,并為聲樂套曲鋪平了道路。到20 世紀70 年代,西方創作理念與創作技法傳入中國,羅忠镕在結合中西方作曲手法的前提下,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并引領了我國古詩詞歌曲的新潮流與新方向。其中,《秋之歌》擁有獨特的表現形式與古風意蘊,是近現代藝術歌曲的杰出典范。

一、聲樂套曲《秋之歌》的創作背景

羅忠镕先生是我國知名的音樂理論家、作曲家,一生致力于探索西方創作手法與中國民族音樂的形式。在音樂體裁上,他所創作的藝術歌曲形式多樣、體裁廣泛、風格獨特。1947 年,他所創作的《山那邊呦好地方》開啟了其藝術歌曲創作的道路,隨后又先后創作了《春》《憶秦娥》等優秀作品。伴隨音樂創作技巧的日漸成熟,他根據杜牧的七言絕句創作了聲樂套曲《秋之歌》?!肚镏琛肥橇_先生以西方作曲技術對中國音樂探索與創新的里程碑,推動了我國音樂的現代化與民族化發展的進程。在《秋之歌》創作階段,羅忠镕接觸了西方印象派歌曲,并在結合前人經驗的前提下,突破了傳統音樂框架,大膽創新、勇于探究。同時,他對“音響色彩”與“調式結構”進行改進,從而使《秋之歌》擁有獨特的表現風格與藝術特點。

《秋之歌》所選用的古詩詞分別是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南陵道》《山行》。杜牧生性豪放、不拘小節,在詩詞創作中,他能將世間萬物描繪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通過深入分析了杜牧詩詞的思想特征、情感特點、創作情趣,羅忠镕以自身的創作理念為抓手,用音樂的形式將杜牧詩詞中的意境、情緒、思想進行了重新演繹。

在《秋之歌》中,《寄揚州韓綽判》《南陵道》《山行》分別描述了秋末、深秋及初秋的場景,通過刻畫秋天在不同階段、不同時期、不同場域的景色,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與復雜的思想。所以,羅忠镕先生抓住三首詩的情感意境,將所創作的藝術歌曲命名為《秋之歌》。但我國學者在相關理論研究中指出,《秋之歌》的精妙之處,不僅抓住了杜牧三首詩詞的主體意蘊,讓套曲意境、情感更加和諧,還把握了杜牧在不同階段的情感特征,側面反映出詩人豐富的情感,這在某種層面上賦予了《秋之歌》獨特的情感邏輯、思想脈絡,通過圍繞思物、思人、思鄉等邏輯,使歌曲創作更具古典特色。

羅忠镕的音樂創作源于其內心體驗與真實想法,他能將詩詞升華為旋律線條,讓其煥發出新的活力。在詩詞選擇的過程中,羅忠镕先生以自己的思念之情去探究與分析杜牧詩詞的意蘊和情感,并將思念作為《秋之歌》的核心主題,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擴大杜牧詩詞的情感維度??傊?,《秋之歌》是以中國音樂和西方作曲技巧相結合的創新典范,是以“秋”的不同發展階段為基本內容,以“思念”為思想主題的藝術歌曲,蘊含著羅忠镕的審美標準與精神世界,體現了古典詩詞的審美意蘊及西方音樂的特征特點。所以,我國很多演唱家、學者都將《秋之歌》稱為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的重要典范。

二、聲樂套曲《秋之歌》的音樂特點

(一)調式特點

《秋之歌》借鑒了西方印象主義的表現技法,豐富了音樂作品的外在表現,特別是多調式相交融的手法在作品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20 世紀初,我國很多作曲家都受西鄉音樂創作理念的啟發,將印象主義技法運用到東方音樂的創作中,使音樂作品呈現出音樂語言多元化、多樣化等特征。羅忠镕先生從德彪西的作品中獲得啟發,在《秋之歌》創作中大量運用印象派技法,擺脫了傳統調式與和聲對作品創作的“桎梏”。通過變換各類調式的方式,增強了音樂作品的表現力;采用弱化調性的中心感,實現了對調性概念的拓寬與豐富。從技術表現的層面出發,《秋之歌》的旋律是建立在五聲調式的前提下進行演進和發展的,充分展現了古樸、典雅、恢宏的中國風格和意蘊。從創作手段出發,《秋之歌》兼具現代音樂的泛調性與無調性,并融入了西方創作技法與音樂特色,使中西方音樂技法、理念得到充分的融合,這在某種層面上讓作品擁有鮮明的音樂表現風格與獨特的藝術特點。

(二)和聲特點

《秋之歌》擁有多樣性的旋律色彩,在和聲編排上極具藝術特色。羅忠镕通過改善和聲結構的方式,削弱了和聲的“功能原則”,實現了對和聲音效果的演進與創新。例如,平行三和弦、大七和弦、四五度等。通過平行進行的和聲,讓和弦結構中的“偏音”,嵌入在有序的、規范的、穩定的音響中,不僅削弱了原有的偏音色彩,還賦予作品鮮明而豐富的藝術意蘊。在三度和弦的藝術運用中,先生削弱了三和弦的五聲性傾向,讓人聲旋律的嵌入變為新穎的、獨到的音樂詞匯,增添了作品的審美意味。五度和弦的應用是和弦色彩表現的關鍵手段,先生連續運用五度和弦,弱化了原有和聲的功能特征,淡化了和聲在音樂演奏中的終止感,讓作品演奏更具氛圍性。同時,在《秋之歌》的創作中運用了二度、四度疊置和弦的方式,提升了音樂作品的審美韻味。四度和弦在和弦結構中擁有難以替代的地位,可以使民族五聲旋律與特色疊置和弦充分融合起來,形成新穎的、獨特的音響色彩,豐富了作品的視聽感受,使藝術歌曲呈現出鮮明的藝術魅力。而二度和弦中的增減二度與大小二度音程在音樂理論中被列為不協和音程,擁有辨識度高、音響效果極佳的特點。其中,大二度在五聲調試中的地位較為突出,不僅與我國五聲性音調實現充分的結合,還能將中國古典文化韻味與民族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曲式特點

羅忠镕在《秋之歌》創作中將五聲性調式與西方創作技法進行充分的融合,并運用了無調性創作手法。在三首藝術歌曲中,都是以引子、樂句、尾聲為曲式結構,即前奏+主體+尾聲結構。三首藝術歌曲的旋律普遍以五聲性為主,在《山行》中,他打破了“方整性”所獨有的拍子結構,讓拍子在4/4、2/4、3/4 的節拍中進行轉換和交替,速度比較溫和而緩慢。然而在《南陵道中》藝術歌曲中,作品調式逐漸轉變為c 羽五聲調式,速度依舊緩慢,并以5/4、2/4、3/4 等節拍為主。但在《寄揚州韓綽判官》中,節拍轉變為雅樂調式,全曲為2/4 節奏,速度較快。根據杜牧詩詞意境、內容及表現結構,人們能夠發現,在《山行》的深秋、《南陵道中》的初秋中,作品的速度較為緩慢,而在《寄揚州韓綽判官》中,作品速度由慢變快,情感從“舒緩”變為“激昂”,切實地表現出杜牧多元的思念之情。

(四)伴奏織體特點

在《秋之歌》創作中,作者運用多種伴奏與旋律的對話來描述詩歌的意境和情緒,讓藝術歌曲擁有強烈的民族性與古典性特征。在前奏部分,作品以“原位和弦”進行“平行連續”,右手旋律的走向以單音向下為主,左手則以柱式和弦為主,通過循序漸進、輕柔緩慢的和弦,描繪深秋山林的獨特情景。例如,在《山行》中,作者通過柱式伴奏模仿鐘聲,通過旋律與節奏的變化,讓“鐘聲”呈現出由遠及近的效果,讓聽眾仿佛置身于幽靜的山林之中,讓詩歌所營造的意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聽眾的腦海中。而在《南陵道中》中,突出了詩詞語言與旋律的一致性,運用三連音,描繪了船舶在江河中晃動的情景,表現了詩人復雜而多變的情感,并為演唱者的自由發揮提供了支持。在《寄揚州韓綽判官》的前奏部分,運用十六個單音小節,模仿了古琴聲,刻畫了潺潺流水的意境,使音樂作品擁有較強的畫面感。因此,《秋之歌》的伴奏織體特點是通過模仿鐘聲、水聲、微波蕩漾的意蘊,實現對音樂旋律與詩詞意境的緊密融合,讓詩詞的情感意境、畫面風格得到拓展,提高了音樂表演的豐富性、形象性以及生動性。

三、聲樂套曲《秋之歌》的演唱分析

(一)情緒把握

對詩詞意境與情感的理解,是把握作品情緒的關鍵。在演唱《秋之歌》的過程中,表演者要想充分了解詩詞的內涵與意境,需要對三首藝術歌曲所傳達的思念情感進行體悟和升華。從情感內容的層面出發,秋之歌是以“秋”為主線,分別渲染了詩人在初秋、深秋、秋末的不同情感和思想。例如,《三行》表達了詩人對楓葉的贊美,體現了杜牧豁達、樂觀的人生境界,流露出對秋日的不舍與愛惜。因此,在歌曲演唱中,演唱者應以輕松愉悅的心境表達作者的樂觀精神。隨后,表演者應把握詩詞的文化意境,不僅要了解《秋之歌》的題材風格,還要了解古詩詞與鋼琴伴奏的融合特點,重現作曲家與詩人的創作理念與文化意境。在實踐中,不能照搬西方美聲唱法,也不能局限于中國民族唱法,要把握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融合機理,了解歌曲的時代特征與題材類型,明確歌曲的伴奏、旋律、和聲的組合方式,以個人情感為出發點,對《秋之歌》進行再創作和再演繹,進而實現表演者、作曲家、詩人三者情感的充分統一。

(二)氣息控制

把握作品的情感,明確作者所傳達思想和描繪的意境,有利于提升作品的藝術影響力。但要想充分發掘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提升歌曲演唱的感染力,表演者還需注重對氣息的控制?!肚镏琛窐肪溟g通常采用休止符的添加來營造音樂的意境和氛圍,讓音樂作品的韻味更加濃厚。如何處置休止符處的音樂表現,是演唱者把握、控制音樂情緒的重要手段。所以,演唱者應靈活運用呼吸,借助對呼吸的把握來體現音樂旋律的細微變化。例如,《山行》中的“霜葉紅于二月花”,作者在“二月花”前設置了八分休止符,表演者需要做到“聲斷氣連”,以此表達詩人對秋日美景的惋惜、思念之情。而通過半分休止符的有效停頓,能夠讓作品的贊美與感嘆意味更加濃烈。為此,表演者應實現兩肋、胸腔打開、屏住呼吸的要求,以此為“二月花”詞句的發聲奠定基礎。如果表演者進行大口換氣,必然導致音樂意境與樂句情緒被打破,破壞了詞句情緒的有效傳達。由于呼吸的控制對作品情緒表達擁有難以替代的作用,所以,表演者必須結合作品內容、旋律特點,靈活控制呼吸節奏,讓音樂作品的情緒更加鮮明、更加立體。

(三)吐字歸韻

在演唱藝術歌曲特別是古詩詞音樂作品中,表演者應在歸韻和咬字上進行細致的研究。由于我國古詩詞歌曲普遍是有韻腳的,韻腳與詩詞節奏存在緊密的關聯,如何把握吐字和歸韻,關系到詩詞內容與音樂旋律的有效融合?!堵晿方虒W文集》在古詩詞歌曲演唱中提到“字正腔圓”“以字帶聲”“歸韻十三轍”等要求,具體分析了行腔中的“四聲”“四呼”及“五音”。因此,在《秋之歌》演唱前,表演者應對三首古詩詞進行朗誦,了解詩詞的韻腳停頓與抑揚頓挫,咬字時才能知道“哪里該輕”“哪里該重”,從而讓古典詩歌的音樂特性與音樂作品的旋律、調式、曲式特點結合起來。例如,在“遠上寒山石徑斜”中,表演者要使聲音以弱開始,“遠”字應咬住“yu”音,拉長“a”音,最后歸韻到“n”上。而在“停車坐愛楓林晚”中,表演者應以“車”字的“ch”音向“e”音“歸韻”,并保持“e”音不變,口型不動,讓牙關打開,舌根放松,增強聲音的立體化。

四、結語

古詩詞文化是藝術歌曲的力量源泉,是我國珍貴的文化瑰寶?!肚镏琛吠ㄟ^對古詩詞的現代化演繹,使其在保留古典意蘊的前提下,擁有西方印象派音樂的特征,讓音樂風格呈現新穎的特點。通過分析《秋之歌》的音樂特點,表演者能夠全面把握歌曲演唱要求,進而通過“情緒控制”“氣息控制”“吐字歸韻”等方式,讓詩人與作曲家的創作理念完整地詮釋出來。

猜你喜歡
藝術歌曲表演者和弦
藝術歌曲《望終南山》的演唱分析
屬七和弦解決在配和聲中的應用研究
常用的六種九和弦
現代音樂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圖表
“撥亂反正”時期的藝術歌曲創作
苦練和弦勇闖難關
妙猜兩數
談藝術歌曲《憶秦娥·婁山關》的鋼琴伴奏
淺談黃自藝術歌曲的民族性
2012年龍年網絡春晚節目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