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研究
--以黃岡市為例

2023-02-19 06:22姜煥良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黃岡助力紅色

姜煥良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睂崿F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個地方應該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黃岡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發揮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以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一、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價值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

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時期形成的紅色物質文化和紅色非物質文化的總和[1]。紅色物質文化是指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表現為革命遺物、遺址、遺跡、紀念場所等;紅色非物質文化是指紅色文化的非物質載體,如紅色歌曲、紅色故事等。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如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紅色精神譜系的各種紅色革命精神。

(二)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價值

1.經濟價值

紅色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每個地方的紅色文化都有其獨特的物質或非物質載體以及獨特的精神內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盵2]紅色文化資源的這種唯一性使其在旅游市場具有獨特的品牌效應,并因此而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以紅色文化遺址、遺跡、遺物、紅色革命紀念園地等紅色物質文化資源為主,打造紅色教育基地,也是獨特的紅色旅游景點,可以發展紅色旅游,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助推鄉村經濟發展。同時以紅色革命事件、紅色革命人物為內容的影視等相關文化產品也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2.社會價值

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凝聚成的偉大的建黨精神、老區精神、長征精神、大別山精神等等紅色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要弘揚中國精神。弘揚中國精神其中內在的包含著弘揚紅色精神。在鄉村振興中傳承紅色精神有助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鄉風民風。在培養人才,推進鄉村治理,化解社會矛盾沖突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現狀

(一)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發力不足

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這五個方面不能有所偏廢。當前大多數地方在運用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時,只偏重于產業振興方面,主要通過發展紅色旅游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在助力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等方面則重視不夠,發力不足。

(二)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足

1.紅色遺跡、遺址等資源保護不力

黃岡是一方紅色的土地,黃岡人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每一個時期都有突出的表現,都有杰出的貢獻。從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到國民革命時期,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時期,從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后,每一個時期黃岡人民都有濃墨重彩的表現。因此黃岡的紅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湖北省已公布的第一、第二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共1597 處,黃岡市以644 處占全省四成,位居全省榜首[3]。還有一些遺跡、遺址暫時沒有列入名錄之中。由于一些地方重視程度不夠,同時也缺乏足夠的資金,一些地方政府對紅色文化資源雖然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仍然有一些遺跡、遺址保護不力。很多地方只是掛一個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而已,沒有專人保護,一些遺址年久失修,有損毀的危險,更談不上開發利用。

2.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缺乏統一規劃,難以形成合力

黃岡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如何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很多地方缺乏頂層設計,沒有統一規劃。各個地方各自為政,導致資源利用分散,資源浪費,難以形成合力。很多地方對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不夠,宣傳不夠。一些紅色遺跡、遺址連本地人都不清楚具體的地址,遺跡、遺址背后的故事更是無從知曉。

3.紅色旅游產品單一,吸引力不足

多數紅色旅游景點只推出單一的遺跡、遺址參觀項目,配套售賣一些小商品。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不夠,沒有能夠讓游客身臨其境,深度參與的項目,不能引發游客的共情,缺乏基本的吸引力。參觀項目,很多地方也沒有專人講解,有的有講解但水平有限,因此大多數地方游客參觀只能是走馬觀花,難以留下深刻印象,紅色旅游特有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道德和革命傳統教育,黨性黨風教育等屬性的體現大打折扣。

(三)紅色精神傳承不力

紅色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紅色精神對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有著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銘記革命歷史、傳承革命傳統,并用以教育廣大干部群眾,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盵4]然而現實中很多地方在紅色精神傳承中存在傳承不力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受教育群體覆蓋不全面。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的以黨員干部為主,其次是青少年學生,普通群眾接受教育機會少。而在農村中黨員干部在總人口中占比很小。占農村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農民群眾鮮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其二,紅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大多數情況下是參觀的形式。參觀也是走馬觀花,看個景、宣個誓、拍個照了事。缺乏系統深入的學習了解,不能入腦入心,實際效果怎么樣很難說。

三、以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一)用紅色文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盵5]黃岡紅色文化資源極其豐富,用紅色文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大有可為。

1.加強頂層設計,做好全域統一規劃,打造品牌,形成合力

要在深度挖掘各地紅色文化資源的同時,將分散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優勢互補,形成幾個拳頭產品,集中推出,集體受益,避免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黃岡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廣泛,這些資源大體可以分為“紅麻片區”“團黃片區”“浠羅英片區”“蘄黃武片區”四大片區[6],每個片區各具特色。每個片區可以整體規劃,把區內資源整合起來,突出各自特色,避免同質化競爭,以便形成合力。

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黃岡紅色文化的知名度,增強吸引力。黃岡作為黃麻起義的爆發地,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的誕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黃岡還有眾多的紅色名人。但是在知名度上黃岡與全國其他著名紅色景區相比還有不小差距。要增大資金投入力度,吸引社會資金,解決資金不足問題。要加強旅游市場監管,為廣大游客提供安全、舒適的旅游環境。

2.精細開發,多元融合,建立“紅色+”模式

第一,從深度上開發。要盡可能為參觀者提供更多的紅色實物,更全面更翔實的歷史資料。要深度挖掘革命先輩尤其是紅色名人的故事,用真實的故事再現革命先輩的光輝形象和英雄事跡,從而引發參觀者的共鳴,增加吸引力。要創新形式,開發一些游客能參與其中的項目,讓他們身臨其境,感受鐵馬金戈的艱難歲月,領略火紅年代的苦難輝煌,讓他們在參與中得到靈魂的洗禮。要有效利用數字技術,加快紅色資源數字化轉化,發揮數字媒體傳播快,覆蓋面廣的優勢,使更多紅色文化資源從“藏在深山人不知”到“一舉成名天下知”。

第二,從廣度上開發。充分發揮黃岡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紅色教育、紅色文創、紅色影視等多種業態和多種產品。同時將豐富的紅色文化與黃岡深厚的傳統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相結合,形成“紅色+”的模式,以紅色旅游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二)用紅色文化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其他方面的振興都要靠人才來推動。長期以來在實現鄉村振興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缺乏人才。一是缺少能夠真正扎根農村,既能自己帶頭致富,又能帶領鄉親們致富的領頭雁。二是缺乏心系農業的新型職業農民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是缺乏心系農民的管理型和服務型人才。一些青年農民寧可到建筑工地上搬磚,也不愿意留在農村務農。用紅色文化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是解決這一關鍵問題的有效途徑。

1.抓好關鍵群體,精準施策

首先要抓好黨員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黨員干部是農村中的先進分子,要把紅色文化教育作為農村黨員干部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一是與黨員干部主題教育活動相銜接,把紅色文化教育作為主題教育活動的一項固定內容。二是通過網絡向黨員推送紅色文化相關資源。三是深入實際,服務農民群眾。了解農民群眾所思所想,解決農民群眾急難悉盼,把紅色精神傳承化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避免紅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通過紅色文化教育,傳承紅色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樹牢宗旨意識,讓黨員干部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先行者,領頭雁。

其次是抓好青年農民這個主力軍。青年農民是農村人口的大多數,他們理應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但是現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青年農民都選擇外出打工,在家務農的極少。農業勞動力的大量流失是農村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他們中的多數人文化水平不高,農業生產技術技能較為欠缺之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把個人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看得太重。大局意識不夠,擔當意識不足,奉獻精神不強。抓好青年農民的紅色文化教育,用革命先烈的事跡打動他們,用紅色精神激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引導他們自覺擔當起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歷史使命。同時組織他們學習、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技術技能和其他方面的技能,使他們成為有一技之長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需要的其他專業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勵青年農民在農村就業創業,幫助他們獲得不低于在城市打工的經濟收入,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尊嚴感,使他們真正成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主力軍。

再次是抓好回鄉能人這個重要力量?;剜l能人都是長期在外拼搏的成功人士,他們既有專長,又見多識廣,同時社會資源豐富?;剜l能人功成名就,有投身家鄉建設,回報家鄉的情懷,鄉村振興也需要回鄉能人帶來新的發展動能,二者的有機結合是破解鄉村人才短缺困境的有益探索。抓好回鄉能人的紅色文化教育,可以激發他們的家國情懷,增強他們的擔當意識和奉獻精神,使他們回得來,留得住。

最后要抓好青少年學生這個后備軍。要讓紅色文化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讓紅色精神進學生頭腦。把紅色文化教育作為必修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紅色精神歷久彌新,讓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2.創新方式方法,多管齊下

一是集中參觀學習培訓。農村的現狀是平時大多數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都外出打工,年終時一般都回鄉過年??梢岳眠@個時間組織集中參觀學習培訓。

二是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把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通過紅色故事,紅色影視,紅色游戲等多種形式傳播紅色文化,既可以為農民們提供具有正能量的高品質的休閑方式,緩解他們工作的壓力,又可以寓教于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回饋鄉梓,振興鄉村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

(三)用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1.促進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要充分發揮紅色黃岡極其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用紅色文化滋養鄉村文化,為鄉村文化擦亮鮮紅的底色。以紅色文化教育為主要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家風、鄉風、民風教育活動,用紅色精神激勵農民,形成積極向上的家風、鄉風、民風。同時要守正創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在讓農民記得往鄉愁的同時,凝聚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2.加強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搭建鄉村特色文化設施,如紅色紀念館、陳列館、博物館、紅色圖書室、閱覽室等。建設戶外紅色文化長廊,宣傳展板。把紅色文化和現代科技結合起來,積極運用數字技術,把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構建紅色數字展館,紅色電子圖書室、閱覽室等,為農民提供更多更新更優的公共文化服務。

3.開展系列紅色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利用農閑時間舉辦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書畫比賽、讀書比賽;開展紅色故事會,紅色歌曲比賽;參觀革命遺址,觀看紅色電影等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文化活動,傳播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

(四)用紅色文化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鄉村生態振興的目標就是要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美麗鄉村。就是要讓農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1.用紅色旅游助力農業產業結構優化

大力發展紅色旅游,以紅色旅游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把“紅色經濟”與“綠色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同時,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力,減少污染,重現往日的綠水青山。

2.以紅色文化助力村容村貌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紅色資源重視程度不斷加強,開發與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如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等項目相繼出臺。黃岡市以“宜居宜業”為創建目標,推動紅色美麗村莊經濟振興與生態振興雙促進、雙提升。一些地方以“黨建+紅色文化+美麗鄉村”為思路,進一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廁所革命、能源革命,整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大幅改善村容村貌。

3.以紅色精神助力農民群眾生態文明意識提升

傳播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有利于引導農民群眾摒棄陳規陋習,移風易俗。有利于培育文明鄉風民風,引導農民群眾養成綠色生活習慣、提升生態文明意識,自覺保護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五)用紅色文化助力鄉村組織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编l村組織振興,既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組織保障。

1.用紅色文化助力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要堅持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打造強有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

一是用紅色文化助力政治建設。把紅色文化教育納入農村基層黨員干部主題教育活動,定期開展紅色文化專題學習活動,制定相應的監督考核制度,讓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在繼承紅色傳統,弘揚紅色精神中把牢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做到“兩個維護”,堅定“四個自信”。

二是用紅色文化助力思想建設。黃岡有三位黨的一大代表,湖北最早的七位黨員中有五位是黃岡籍的;黃岡還有100 余位開國將軍,還有無數的革命先烈。要組織黨員干部深入了解他們的革命經歷和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從中感受他們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從而接受靈魂的洗禮,補充精神之“鈣”。

三是用紅色文化助力作風建設。要大力挖掘黃岡紅色文化名人以及革命群眾的先進事跡,讓黨員干部在繼承紅色傳統,弘揚紅色精神中樹牢宗旨意識,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黨員干部始終密切聯系群眾,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做人民的公仆,一心為民、無私奉獻;讓黨員干部增強創新意識,銳意進取,帶領村民們齊心協力,早日實現鄉村振興。

四是用紅色文化助力紀律建設。黃岡人民在革命戰爭的年代非常注重紀律建設。鄂豫皖蘇區是全國各大蘇區中第一個建立工農監察委員會的。蘇區同時還頒布了嚴格的廉政制度。要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根據地廉政紀律建設的歷史,學習典型人物的事跡,讓黨員干部在繼承紅色傳統,弘揚紅色精神中修身養性,廉潔自律,遵紀守法,始終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不斷增強凝聚力、戰斗力,使基層黨組織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強的戰斗堡壘。

2.用紅色文化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自治組織等其他組織建設

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傳播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幫助農民群眾樹立為人民服務的道德風尚,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從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幫助他們增強民主意識和民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發展壯大村民自治組織,由村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幫助農民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向上向善,從而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猜你喜歡
黃岡助力紅色
黃岡師范學院美術學院作品選登
助力成功七件事
紅色是什么
助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黃岡師范學院美術作品選登
黃岡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寫生作品選登
黃岡師范學院書法作品選登
“自能”學習助力有機化學的學習
紅色在哪里?
追憶紅色浪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