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創理念下產教協同培養創新人才的思考

2023-02-19 06:22龍慧琳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產教雙創協同

龍慧琳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商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迅猛推進,創新創業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驅動力。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融合雙創理念推動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培養創新人才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

雙創理念強調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產教協同創新則是指高校與產業界之間密切合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因此,融合雙創理念與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緊密的關聯和互動。通過將雙創理念融入到產教協同創新中,高職院校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進一步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構建雙創理念下的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和難題。如何促進產業界與教育界的深度合作,如何調整教育體制機制以適應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以及如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都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旨在通過研究探討融合雙創理念推動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以及構建路徑,為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更具實踐意義和針對性的探討,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和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一、雙創理念下產教協同育人的必要性

(一)適應時代需求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技術創新不斷涌現,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融合雙創理念的產教協同育人能夠使學生與產業界緊密接觸,了解行業需求,掌握前沿技術和實踐經驗,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變化。

(二)提升創新能力

雙創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而產教協同育人提供了實踐平臺,使學生能夠將創新思維和能力應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學生通過與企業合作的創新項目,能夠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將來的創業和創新打下堅實基礎[1]。

(三)培養實踐能力

雙創理念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而產教協同育人為學生提供了與產業界合作的機會,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進行實踐和應用,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的實訓實習等活動,學生能夠熟悉職場環境,掌握實際工作技能,提高其就業競爭力。

(四)增強職業素養

融合雙創理念下的產教協同育人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創業精神、團隊合作能力和職業素養。通過與產業界的合作,學生能夠了解行業規則和職業道德,學習與他人合作、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具備成為優秀職業人才的素養和能力。

總之,雙創理念下的產教協同育人是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時代需求、提升創新能力、培養實踐能力和增強職業素養。通過與產業界的合作和實踐,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實際和深入的教育體驗,為個人發展和職業成功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產教協同育人也能夠促進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創新創業的發展,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因此,融合雙創理念下的產教協同育人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

二、雙創理念下產教協同培養創新人才的主要模式

雙創理念下,產教協同培養創新人才的主要模式旨在促進產業與教育的緊密結合,通過實踐和實際項目的參與,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雙創理念下的產教協同培養創新人才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能夠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職業素養的人才,促進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模式的設計也為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臺,推動產業與教育的有機融合。融合雙創理念下,產教協同培養創新人才可以采用多種模式和途徑。以下是五種主要模式的探討。

(一)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高職院??梢耘c企業合作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際的創新項目和創業機會。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在實踐基地中進行項目開發、創業實訓和實踐活動,與企業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并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商業化產品或服務。

(二)引入產業導師制度

通過引入產業導師制度,高職院校能夠將行業專家和企業精英引入教學過程,與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的創新項目和實踐活動。產業導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行業洞察力、實踐經驗和專業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行業需求和解決實際問題。

(三)開發產學研合作項目

高職院??梢耘c企業共同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通過合作研究和技術轉移,推動創新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學生可以參與到這些項目中,與企業合作進行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四)創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高職院??梢越撔聞摌I教育平臺,提供創新創業課程、競賽活動、創業孵化等資源和支持。這樣的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培訓、指導和創新資源,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并提供切實的創新創業機會。

(五)開展實習實訓合作

高職院??梢耘c企業建立緊密的實習實訓合作關系,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實踐和應用。通過實習實訓,學生可以接觸到行業最新的技術和實踐,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這些模式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在融合雙創理念的環境中獲得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與產業界的緊密合作,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行業需求、掌握實際技能,為將來的創新創業做好充分準備。同時,這些模式也能夠促進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高職院校和行業背景可能適用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因此,在推行融合雙創理念下的產教協同培養創新人才模式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策略和方案,結合學校特點、行業需求和資源優勢,制定個性化的培養計劃。同時,還需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雙方的利益一致,共同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3]。

三、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難點

在構建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時,存在一些難點。這些難點需要高職院校與企業、政府等各方共同努力解決,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產教合作機制,推動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健康發展。以下是四個主要的難點。

(一) 產業與教育的融合度不高

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首先需要建立起產業界與教育界的緊密聯系和合作。然而,產業界和教育界之間在理念、目標、機制等方面存在差異,融合程度不高。第一,理念差異。產業界的主要目標是商業成功和經濟效益,注重市場需求、競爭力和利潤。教育界的理念則側重于知識傳授、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人發展。第二,目標差異。產業界的目標是培養具備實際應用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教育界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注重學生的學術能力、創新思維和社會責任感。第三,機制差異。產業界通常以市場為導向,注重效率、競爭和利益分配。教育界則以教學和研究為核心,注重學術自由、知識傳承和學生發展。在機制方面,產業界追求快速決策和執行,強調績效評估和獎懲機制;而教育界注重學術研究的長期性和自由度,注重學生的全面評價和個性化發展。雙方合作的難點在于如何有效整合資源、平衡利益、協調各方需求,確保產業和教育能夠真正實現協同創新。

(二)教育體制機制的制約

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受到教育體制機制的制約。傳統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論知識傳授,而產教協同創新更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對現有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進行改革和創新,建立靈活多樣的教育機制,為學生提供更貼近實際需求的教育培養環境。

(三)師資隊伍建設的不足

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擁有一支具備實踐經驗和行業背景的師資隊伍。然而,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在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業經驗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引進,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產教協同創新實踐。

(四)需求差異和調適問題

不同行業和地區的產業需求存在差異。第一是技術需求差異,不同行業對技術需求各不相同。例如,制造業可能更關注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和生產效率的提升,而數字領域的企業可能更關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軟件開發等技術。第二是勞動力需求差異,不同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存在差異。例如,服務業可能更需要具備良好溝通能力和客戶服務技能的員工,而工程領域企業則可能需要具備設計、建模和工程管理等專業技能的人才。第三是地區特點和產業結構差異,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特點也會導致產業需求的差異。一些地區可能以制造業為主導,而另一些地區則可能以服務業、創意產業或農業為主導,因此對人才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第四是政策和法規差異,不同地區和行業的政策和法規對人才需求產生影響。例如,某些地區可能出臺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因此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人才需求會增加。

因此高職院校在構建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時需要根據具體的行業需求進行調適。需要充分了解產業界的需求和趨勢,與企業合作進行需求對接,并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同時,還需要定期調研和評估,及時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確保與產業需求的緊密對接。

在克服這些難點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加強與產業界的溝通和合作,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共同制定發展目標、明確各方責任,加強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促進產業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時,政府部門也應該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為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高職院校還需要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最后,高職院校需要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企業資源,拓寬學生的實踐機會和就業渠道。與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創新項目等機會,使他們能夠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接觸到先進的技術、管理和市場運作,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素養[4]。

通過克服上述難點,高職院校能夠構建起有效的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的個人發展和職業成功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為產業的創新發展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提供有力支持。

四、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路徑

(一)建立產教協同創新平臺

高職院校應與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立產教協同創新平臺。該平臺可以提供產學研合作的機會,促進教育和產業的深度融合。平臺可以設立創新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創業孵化基地等,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和資源支持,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潛能[5]。

(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中。開設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引入實踐導向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學習、問題導向學習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創業實訓和創新項目,提供創新創業導師的指導,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創新能力。

(三)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

高職院校應與企業建立起緊密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科研項目、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的有機結合。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項目,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中,與企業專業人員共同解決實際問題。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產業經驗[6]。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確保教師具備行業經驗和實踐能力。引進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擔任兼職教師或產業導師,提供學生與產業界的真實聯系。同時,加強教師的培訓和專業發展,提升其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的產教協同創新實踐。

(五)建立評估和反饋機制

高職院校應建立有效的評估和反饋機制,對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定期評估和改進。通過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職業競爭力進行評估,了解培養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和優化模式。同時,建立起與企業合作的反饋機制,聽取企業對學生實踐能力和素質的評價,為模式的改進提供重要參考[7]。

(六)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為了推動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施,高職院??梢越⒑侠淼募顧C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產業合作和實踐項目,提供相應的職稱評定、薪酬激勵和專業發展支持。對學生的創新成果和創業項目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支持,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熱情。

通過以上路徑的構建,高職院校能夠建立起有效的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能夠真正將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環境,為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時,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也能夠促進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良好的產教融合生態,共同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本文探究了融合雙創理念推動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雙創理念下產教協同創新必要性以及構建路徑的分析,深入探討了高職院校如何通過融合雙創理念,推動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提出了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路徑。不僅能夠使學生適應時代的需求,提升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能夠促進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然而,在構建過程中也面臨一些難點,如產業與教育的融合程度、教育體制機制的制約、師資隊伍建設的不足等??朔@些難點需要高職院校與企業、政府等各方共同努力,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建立評估和反饋機制,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通過討論融合雙創理念推動高職院校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職業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助力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

猜你喜歡
產教雙創協同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高淳區以僑聯雙創基地 助推“雙創”孵化成長、孕育未來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雙創”浪潮方興未艾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