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時代特征與路徑選擇

2023-02-20 01:30仲尚偉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產教校企融合

仲尚偉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發展規劃處,江蘇 南京 211188)

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一種類型,始終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與產業轉型升級緊密相連。作為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高職教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新的發展階段,深化產教融合是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刻把握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時代特征,才能更好地破解高職院校發展面臨的難題。

一、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要求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加快構建央地互動、區域聯動、政行校企協同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機制。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明確到2025年打造150家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一批國家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300個左右全國性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等11項重點任務。貫穿11項重點任務的主線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明確到2025年我國產教融合試點城市要初步達到50個的目標,同時在全國培育萬家以上產教融合新型企業。這些文件都強調加速產教融合互動,實現校企優勢互補,利于打破傳統產教融合和而不深、校方一頭熱、企業冷淡的局面,促進產教融合深入發展;指明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對于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升級、技術變革有效銜接,彌補現有產教融合中存在的產業鏈和人才鏈短板,促進學科專業體系與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高度適配起到引領性和支配性作用。

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教育部門持續推進產教融合試點城市、試點企業建設工作,已認定國家級產教融合試點城市21個,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4600余家,同時大批行業組織和行業協會也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F階段,已初步形成以城市為節點、以行業為支點、以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推進管理機制,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聯動效果日漸凸顯。2023年,在全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經驗交流大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50個教育產教融合典型案例。這50個典型案例分為城市、企業、職業院校、實訓基地、行業協會五大類。各個案例既包括實踐內容又有理論剖析,既有思路啟發又有模式借鑒,可以系統、全面地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取得的突出成果,也形成了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產教融合教育典范,可以為新時期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性經驗。

二、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時代特征

(一)學校育人、企業用人雙向互動:產教融合時代需求愈發旺盛

實現校企雙方良性互動、走產教深度融合發展之路,是新時代產教融合雙方的共同愿景,是推進國家教育發展的有力舉措。首先,深化產教融合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舉措。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兼具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推進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學??梢院侠砝闷髽I優勢資源,讓學生體會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并通過實習實訓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深化產教融合是推動科技創新的有效途徑。持續的科技創新需要全方位激發教育高質量發展動能,推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創新,并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發展驅動力。最后,深化產教融合是拓寬職業院校辦學空間的必然路徑。伴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教育投入機制改革也在穩步推進。持續推進產教融合,有利于促進校企資源優化配置,將企業優勢生產資源轉變為學??衫玫娜瞬排嘤Y源,拓寬高職院校的辦學空間,提升其辦學實力。

(二)政策引領、社會參與雙向促進:企業參與積極性持續提升

在高職教育產教融合過程中,影響融合廣度和深度的主要因素是企業的參與意愿。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現代企業對產教融合表現出較強的參與意愿。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系列促進產教融合的政策,涉及財政、稅收、土地、文化等方面。伴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潛能進一步被挖掘。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財政及稅務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教育的財稅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活動。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提出,針對在校企合作中參與較深的企業,可以依照我國有關要求給予其表彰,并為企業提供財稅、用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縣級以上政府需要對在校企合作中表現較好、取得明顯成效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和扶持政策。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的《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建設方案》明確指出,對于在產教融合試點中取得明顯成效的企業,可以給予其組合式優惠政策,為其提供財政投資、金融用地方面的有力支持。202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基于法律層面明確對于在產教融合中參與較深的企業,可以給予其獎勵和稅收優惠。這些政策的落地實施,必將有效激發企業深度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

(三)教化所積、產教所融的雙向交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經驗豐富

我國職業教育依次經歷了訓練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半工半讀)、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漫長發展歷程。在這一過程中,全國各地不斷探索實踐并總結形成了產教融合的成熟模式和體系,可以為新時期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持續推進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我國共有6類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成熟模式,分別是技術合作、科技攻關、現代學徒制、職教集團、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和共建二級學院。技術合作主要是高職院校和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如建立健全大師技能工作室、技術研發中心??萍脊リP主要是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根據項目組建混編團隊,共同攻克產學研項目難點?,F代學徒制主要是讓學生兼具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利用好學校和企業雙重主體,實現人才的聯合培養。職教集團主要是圍繞地方支柱型產業及產業結構調整需求,組建由政府、行業組織、職業院校、研究機構等參與的職教集團,共享優質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學校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好的實訓環境,同時企業為吸引學生就業提供實習空間和場所。學校提供學生和師資,企業則提供資源和經費,雙方共建共享,實現校企合作。共建二級學院主要是指在校企雙方溝通的基礎上,企業投入一部分實訓設備,并派專業師資團隊與學校聯合,共同開展招生宣傳,按照特定比例計提學生學費,企業和學校專兼職教師混編,共同完成人才培養任務。

目前,高職院校已經在產教融合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實踐。例如: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江蘇東交智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路橋工程產業學院,持續推進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和檢測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并通過國際工程師班、國際建造師班等訂單班和學生實習以及綠色智慧交通建造虛擬仿真資源與實踐實訓標準體系開發等多種方式實現了校企深度合作。學校和企業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三、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路徑

(一)政府方面: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強化產教融合頂層規劃設計

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各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統籌協調。各地政府需要強化主導作用,做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頂層規劃設計,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并在這一過程中協調好政、企、校三方之間的關系。

首先,政府需要提供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為高職院校的產教融合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職業教育必須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對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企業,按照規定給予獎勵;對符合條件認定為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按照規定給予金融、財政、土地等支持,落實地方教育附加減免及其他稅費優惠。

其次,建立健全產教融合保障機制,為校企雙方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各地應積極出臺相應的政策和制度,要求財政部門和稅務部門把深化產教融合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基本要求,并配套建立獎勵機制,建立健全購買服務、政府補貼等制度,充分激發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最后,建立健全產教融合監測評價管理機制,公正、客觀地評價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成果。同時,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針對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效果、技術研發落地水平進行動態監測,力爭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確保產教融合獲得理想的效果。政府要通過法律法規明確企業的辦學責任及其在產教融合過程中需要承擔的育人義務,并將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情況納入其社會責任報告體系,以夯實企業的育人基礎。

(二)學校方面:展現職業教育發展優勢,持續賦能地區產業結構調整

“當地離不開”是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反映。立足地區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重點,是職業院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邏輯起點。高職院校需要找準辦學定位,挖掘辦學資源,聯合當地重點企業和中職、高職、本科學校,共同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第一,按照地區產業發展趨勢,調整專業設置,校企聯合開發緊缺專業,量身定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通道,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質量。同時,通過推進現代學徒制、以賽促學、資格鑒定等多種方式,面向畢業生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校企聯合開展“訪企拓崗”行動,幫助學生實現當地高質量就業。

第二,錨定新型人才培養,加快產業鏈條上優質教育資源的重組。拓寬高質量、高水平產教融合的范圍,豐富產教融合的層次和內容,通過共建實訓實踐基地和現代產業學院、搭建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或創新中心等形式,強化協同育人、協同創新,持續提升高職教育的供給能力,使其為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力支撐,并創造具有本土特征和行業特點的職業教育發展特色。

此外,高職院校在推進產教融合的過程中,還要致力于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要積極設置與非遺有關的專業、開設與非遺有關的課程,以生態圖的方式發揮校園育人的主陣地作用,強化非遺技能型人才培養,突出地區特色,豐富教育服務的內涵,提升高職教育的影響力。高職院??梢云刚埿袠I專家和非遺大師,通過“文化+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傳統+現代”的人才培養方法,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真正的產學研互動,實現文化傳播、企業發展、校園育人協同并進。

(三)企業方面:聚焦產教供需精準對接,強化產教協同互動共變

新的發展階段,產業集群已成為新的經濟組織形式和發展方式。作為產業集群的構成主體,企業特別是“頭部企業”應順應集群發展趨勢,主動作為,主導構建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促進產教全要素協同、全方位融合。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應堅定不移地把產教融合作為自身吸引人才、推動技術創新、促進資源集約節約、降低投入成本和風險、提升競爭和協作能力的戰略性工程,建立健全高度匹配的融合機制。

首先,企業要深度參與合作院校的專業規劃和建設,積極投入教學資源,將最新生產技術和真實生產任務融入人才培養過程,并保持企業崗位需求數據與合作院校畢業生數據關聯互通,動態推動企業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結構精準對接。其次,企業應以技術創新產品生產需求,以實體化項目為紐帶,與合作院校共建共管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現代產業學院、大師工作室、協同創新中心等協同育人平臺或服務載體,共建跨企業、跨院校、跨專業的由多元主體構成的協同創新團隊,開展協同育人和協同創新,促進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最后,企業還可以發揮自身機制靈活的優勢,舉辦產教融合高層論壇、行業技能大比武等產教互動活動,釋放產教融合積極因素和動能,推動形成產教協同互動發展的新格局,深化產教融合。

綜上所述,產教融合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提升我國職業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新時代,推動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利益相關方都需要扛起責任,促進價值引領的主體轉型,實現系統協同的邏輯重塑,提升職業教育發展質量。我國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應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產業為依托,以產教深度融合為動力,以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鑒于此,應該從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頂層設計、制度構建、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著手,著力構建并完善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體制機制,更好地促進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產教校企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融合菜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