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三個問題

2023-02-20 16:47潘昱州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二者中華馬克思主義

潘昱州,彭 荔

(1. 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 成都 610500;2.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七一”講話中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13的重要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再一次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2]18,進一步突出了“兩個結合”的中國特色歷史文化基因,彰顯了“兩個結合”所內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的內在關系,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成長的內在規律”[3],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敘事的邏輯起點”[4]。作為結合進程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深度結合仍然還面臨著“關系處理”這一基礎性問題、“維度把控”這一關鍵性問題、“標準把握”這一核心性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二者深度結合的內在阻礙、深層障礙,嚴重制約著二者的結合效果提升,制約了結合對象的良性發展。

一、著力破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關系處理問題

跨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障礙,首先要破解二者的關系處理問題。這是二者深度結合的基礎性問題,是推進二者結合良性發展的前提。新時代,仍然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存在移位、錯位、易位、異位等錯誤傾向[5]171。究其根源,就在于未能正確處理二者關系,未能準確認識二者地位。因此,破解新時代二者深度結合的基礎性難題,就必須準確認知二者關系,把準方向、準確定位、明晰主次。

一是要務必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深度結合中的主導作用。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一貫堅持的主流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有優先發展地位,這決定了我們科學認識和準確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遵循,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在二者深度結合中不容置疑的主導地位。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中國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都無可辯駁地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好”和馬克思主義的“行”。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深度結合中的主導作用,涉及中國建設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性問題,是二者深度結合所必須堅持的原則。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深度結合中的主導作用,首先要確保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的引領。要在深度結合中,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甄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遴選出真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給予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解讀;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改造,指導其現代性轉化,引領實現其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方向,完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現代化任務,更好地構建中國價值,弘揚中國精神,激發中國活力,凝聚中國力量。其次,要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深度結合中的權威地位。要在深度結合中強化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釋中國現象,增強對民眾關注問題的回應力,提升對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解釋力度,增強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話語權,堅持馬克思主義之根,防止馬克思主義“失語”“失聲”,守住馬克思主義之源,提升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解釋力、在實踐中的推動力、在生活中的親和力、在文化上的吸引力,在問題解決、解惑釋疑中充分凸顯馬克思主義的權威性。

二是要務必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度結合中的不可或缺性。作為一種長期植根于國人內心的內在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人獨特的精神標識和精神追求,是中國現代文化之源,奠定了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石。否定和拋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就會失去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就會失去魂魄,馬克思主義也會成為空中樓閣,難以繼續在中國開花結果。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度結合中的不可或缺性,就是要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中,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資源,賦予其活力,知其所來,守其所正,預知其往。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度結合中的不可或缺性,首先要充分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度結合中的巨大價值。作為一種異域文化,馬克思主義存在著文化隔閡所形成的差異性。要盡快超越這種差異,使馬克思主義文化“要件合于原有文化價值,或者至少不與之沖突”[6]476,就需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堅實的心理基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有的固定形式彌補文化差異造成的心理隔閡,拉近與普通民眾的心理距離。今天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仍然面臨大眾化、時代化的重大任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一過程中的重大價值不言而喻,重要作用不證自明。其次,要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形象塑造中的重要地位。今天的中國,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中心,影響力不斷擴大,良好形象持續形塑。在這一過程中,就必須擺脫西方范式,跳出“以西解中”的誤區,“解放”被西方中心知識體系壓抑和邊緣化的知識體系,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用中國文化形塑新時代的大國新形象。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融傳統文化于中國治理,以古之規矩開今之生面,用中國方式講述中國故事,以中國話語闡述中國模式,用中國文化滋養中國體系,以優秀文化凝聚中國力量,不斷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得以進一步加強,重要地位得以進一步提升,在新時代文化形態中的不可或缺性得以進一步凸顯。最后,要充分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活力。要在深度結合中,將中華優秀文化與人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我注六經”與“六經注我”相統一,既要重視原典的解讀,也要重視古意今用、古語今說、古義新解,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增強傳統文化在群眾中的親和力,增強傳統文化對當代問題的解釋力,使人民愿意接受、樂于接受,使其真正活起來、火起來。

三是確證兩種文化在深度結合中的相輔相成。兩種文化的深度結合,既不是兩者的單純拼合,也不是文化之間的相互取代,而是要實現兩者的匯合、融合與化合。這種深度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傳統文化現代化的統一,既要利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開花結果,也能夠有效激活中華文化的內在生命力,是“文化舊形態的鼎新和新形態的化生”[4]。因此,這種深度結合必須要兼顧兩種文化的發展,確證兩種文化的相輔相成。確證兩種文化的相輔相成,首先,要實現二者的雙向互動。歷史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能獨立滿足近代以來中國改革實踐的需要,不能獨立承擔中國救亡與社會進步的重任,馬克思主義雖然解決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但也必須借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行穩致遠。正是由于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天然的互補性,才需要避免二者的相互疏離、各自為陣,從而抱持一種開放之心,使兩種文化密切交融,相互吸納,相互印證,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其次,要實現兩種文化的互相創新。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是對兩種文化的共同創新,是兩種文化的共同發展。這種深度結合,能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完善和健全其理論體系,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其理論闡釋力,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守正創新。這種深度結合,能充分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有的開放特性,兼容并包,不斷在馬克思主義中吸取利于自身發展的文化元素,突破傳統文化的固有缺陷,激發其時代活力,增強其當代適應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固本開新,最終使兩種文化在深度結合中與時俱進,互相創新。最后,要實現兩種文化的互相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7],馬克思主義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有益思想和文化養分,用中國文化的表述方式、用人民樂于接受的語言表達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義,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在中國獲得長足發展;傳統文化也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下,得以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世界觀進行改造,積極揚棄,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更加符合新時代的實際,更加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并使深度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二、著力破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維度問題

跨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障礙,需要破解二者深度結合的維度問題。這是二者深度結合的核心性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深度結合的效果。新時代,仍然存在的“結合角度過寬,泛化現象較為嚴重”“結合深度不夠,強行嵌入痕跡明顯”“結合廣度不夠,以偏概全”的泛化、形式化、窄化等問題,就是結合維度把握不準而造成的,最終弱化了結合效果,虛化了結合成效。因此,精準把握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維度,破解二者深度結合的關鍵性問題,就要找準角度、掌握精度、把握廣度,實現有機結合與有效結合的統一。

一是要牢牢抓住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角度。二者深度結合,不是對馬克思主義話語的機械照搬,也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完全套用,更不是粗暴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做馬克思主義講義,簡單地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寫哲學講義”[8]874。因此,這種深度結合,只能是那些集中概括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作為核心內容、具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剔除文化糟粕、保留文化精華、體現文化精髓、涵括中國精神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是分析、吸收和揚棄的過程。牢牢抓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角度。首先,要反對教條式結合。教條式結合或將理論當成認識的出發點,忽視實際,只看重抽象的書本結論,或將馬克思主義作為一成不變的萬能公式隨意裁剪,把部分觀點當成普遍的歷史公式,片面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設想和論點,并以之來指導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以之來改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對教條式結合,就不能僅僅拘泥于文本,套用教條式的觀點,而是要對馬克思主義做深入仔細的分析,準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方法,結合中國新時代的新變化和新趨勢,弘揚其精髓,實現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其次,要反對庸俗式結合。庸俗式結合,就是對傳統文化不加選擇、不加區分地結合,要求復活傳統文化的一切,甚至包括傳統文化中的特權思想、等級觀念、官本位意識,一味迎合市場需要,盲目追趕時尚潮流,只套用傳統文化的“殼”,而罔顧傳統文化的“神”,想方設法推動傳統重回寶座。反對庸俗式結合,就要準確甄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分析傳統文化思想精髓與價值觀念,系統提煉、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的優秀元素,弘揚真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有效對話。最后,要反對深度結合中的文化復古。文化復古主義以全面恢復推行傳統文化為己任,打著“反對以西方學說為圭臬”的幌子,借口馬克思主義是西方的思想,拒絕中西文化對話,主張在中國就應該只用中國的文化,認為只用傳統文化就可以解決中國的全部問題和人類一切問題。反對文化復古,就要準確認知傳統文化,既要看到其優點,更要看到其缺點,尤其要看到近代以來傳統文化在中國追求現代化過程中的阻礙作用,給予傳統文化以實事求是的評價,避免高估傳統文化,防止過分拔高傳統文化,防止以傳統文化沖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二是要把握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精度。兩種文化的深度結合,不可能是點到即止的結合,也不可能是粗放式的簡單嫁接,還不可能是簡單粗暴的強行嵌入,更不可能是淺嘗輒止的拿來主義,而是“精髓”與“精華”的深度融合、精準結合。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本質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文化。但是,推進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則是我們要深思的。毫無疑問,我們要推進的決不再是來自19世紀歐洲的、獨立于中國之外的異域文化,而是已在中國實踐中獲得新內涵,實現新融合、實現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是包含了經典馬克思主義“精髓”的馬克思主義。同樣,于傳統文化而言,用于結合的,也絕不是全部照搬、照單全收的所謂傳統文化,而只能是被社會實踐證明還發揮著巨大作用、具有巨大社會價值的傳統文化之“精華”。把握二者的結合精度,首先需要精準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要跳出單純的文本約束,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全面準確的認知,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體系中那些經過反復實踐而被證明和確立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論,抓住馬克思主義之魂,發揮其一般性價值,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觀察世界,利用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分析問題,一以貫之,發揮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指導引領作用。其次,要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要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統解讀,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梳理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天下觀、道德觀、價值觀、社會觀,挖掘其對當代社會的有利元素,遴選其優秀元素,以傳統文化之“精華”去結合馬克思主義之“精髓”。最后,要推動馬克思主義“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互動結合。既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辯證地看待和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矛盾分析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實事求是的剖析,使用否定之否定規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揚棄,憑借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激活其精華,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盡可能地釋放其正能量,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質的飛躍;又用傳統文化向馬克思主義輸送文化滋養,讓馬克思主義從古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古話今說,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對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施以中國化的加工,實行中國化的表述,進行中國式的闡發。

三是要準確把握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廣度。兩種文化的深度結合,是對兩種文化全面認知、系統把握、細致剖析,真正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元素”的有效結合,是全方位的系統結合,廣度空前。準確把握二者深度結合的廣度,首先要用系統論考察深度結合。要著力研判這一結合是否全面認知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否只拘泥于兩種文化的某個觀點、某些觀點的結合,是否只關注了兩種文化的某一種思想、某種思想派別、某個階段的思想相結合,是否只強調了兩種文化在某些特殊領域內的結合。通過運用系統論,要確保這種結合是系統的、深入的結合,不是以偏概全,沒有掛一漏萬。其次要用對立統一規律分析深度結合。要充分運用“兩點論”與“重點論”,分析這種深度結合是否觸及了二者的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普遍矛盾與特殊矛盾,是否觸及了本質,仔細剖析這種結合是否基本覆蓋了漢族居住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城市和鄉村、發達地區與非發達地區等地域,是否涵括了包括漢族與少數民族在內的物態、行為、制度等多民族和多領域文化,覆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涵蓋經濟、政治、歷史、宗教、社會、教育等多領域、多時空范疇,是否真正做到了因時、因地、因事、因人制宜,解決了主要矛盾,實現了二者的優質結合。最后,要用實踐標準驗證深度結合。要在實踐中找準民眾思想的共鳴點、人民利益的交會點、人們關注的焦點難點,并運用深度結合所產生的新文化形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優化結合結果,深化結合程度,既不忘本民族文化,“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9]17,又敞開胸懷、積極吸收外來文化,還站在新時代潮頭,增強時代號召力,強化歷史穿透力,優化思想引領力,真正在實踐中促進兩種文化深度結合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進一步夯實新時代的文化基礎,厚植新時代的文化內涵,真正建構起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文化形態,服務新時代。

三、破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標準把握問題

跨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障礙,還必須破解二者深度結合的標準把握問題。這是二者深度結合的核心性問題,是對結合效果的驗證標準。新時代,仍然還存在的“標準設定多樣化,指向不明”“標準認定模糊化,清晰度不夠”“標準執行差異化,相互矛盾”等問題,都是結合的標準把握出現偏差所導致的。因此,破解二者深度結合的核心性問題,就需要對判斷標準進行歸類,尋找共性,把握實質。結合黨的初心和使命,聯系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任務,破解二者深度結合的標準把握問題,就必須落腳于其對現實問題的解釋程度、對文化自信的提升力度、實現人民利益的符合程度,就需要準確把握對現實問題的解釋標準、文化自信的提升標準、人民利益的滿足標準這三個標準。

一是牢牢抓住對現實問題的解釋標準。作為批判和改造社會的學說,馬克思主義理論精準把握中國國情,主動融入中國時局,在對時局的高度關注中被接受,在對現實問題的解決中被發展、在對當代問題的回應中被完善、在對未來走向的預測中被優化。改造世界是馬克思主義的主旨,具有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具體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的理論優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長期作為主導、產生重大影響的儒家思想,其重心在研究和解決社會問題,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關注當下、面向現實和服務現實是一大優勢。二者在新時代的深度結合,就要求進一步發揚兩者都特別關注現實問題的優點,實現二者優勢的強強聯合,強化其對現實問題的關注程度、回應速度,提升其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力度、闡釋精度。牢牢抓住對現實問題的解釋標準,首先,要檢驗二者的深度結合是否增強了對以往問題的解答力。要在對以往問題的追溯中,對尚存在疑問的問題,就要驗證用二者深度結合后產生的新文化形態,能否進行較為圓滿的解釋,能否給以有效、合理的解答,能否給予令人信服的答案,使這一解答更接地氣,更能服眾,使這一理論更能被大眾接受和認同。其次,要檢驗二者的深度結合是否增強了對當下問題的解釋力。要仔細研判二者的深度結合是否對新理念、新戰略、新思想有較強的支撐作用,是否聚焦了當今世界熱點、對準了當前社會焦點、盯準了當代社會痛點、瞄準了現實民生難點;要仔細研判這一結合是否對這些現實問題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解釋體系并能對之進行有效的解釋,是否能有效地回應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并具有較為強大的說服力,并能對那些具有針對性和攻擊性的觀點予以有力回擊,發揮了對當代中國更強的指導作用。最后,要檢驗這種深度結合是否具有對未來問題的預判力。要在實踐中持續研判二者深度結合后的理論架構是否對接了世界發展大勢,是否把握了時代前進脈搏,是否能夠洞察時代變幻風云,是否在對接中國發展現實、體現中華民族風格的同時引領時代新風尚,能夠有效預見和預判我國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可能產生、可能遇到的重大問題,并及時提供解決新問題的新方案,真正提升中國文化自信。

二是牢固樹立對文化自信的提升標準。文化自信是當代中國的力量之基、思想之根。鴉片戰爭后,西方價值挑戰中國價值,由于無力回應西方文化的沖擊,無法有效解答“中國將向何處去”的時代命題,國人產生了文化危機和信仰危機。馬克思主義的傳入與運用則重新賦予了傳統文化新活力,增添了新光彩,煥發了新光芒,提升了人們的傳統文化自信。因此,二者在新時代的深度結合,就要既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又具有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既要提升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也要提升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提升人們對中華文明的自信心,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權。牢固樹立文化自信的提升標準,首先,要提升人民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的自信。要在深度結合中,通過兩者之間的文本交流、理論交鋒和話語溝通,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轉化為具有中國新時代特點的理論,“實現馬克思主義在理論風格上的空間轉換、在理論應用場上的時間轉換”[10]151,實現兩種文化的義理融貫、理論融匯、價值認同,全面提升廣大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其次,要提升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要在深度結合中,拋棄傳統文化中落后、過時的元素,弘揚傳統文化的精華,并結合時代需求提出新觀點、增添新內容,“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論、鮮明特色”[11]164,用馬克思主義凝練和提升中國經驗,增強國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最后,要提升人民對“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自信。要在深度結合中,既實現兩種文化的互相成就,也催生二者結合的新文化樣態。這一新文化既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也是現代化了的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結合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這一新文化能夠進一步凝聚中國力量,體現中國精神,塑造中國形象。通過提升人民對這一新文化的自信,牢固奠定中華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石,真正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精神動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筑牢中國道路根基。

三是密切關注對人民利益的實現標準。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地堅持為人民謀幸福,從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為江山,在為人民服務中,在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進程中時刻為增進人民大眾的福祉而拋頭顱、灑熱血,不懈奮斗。因此,二者的深度結合必須堅持人民標準,關注人民利益的實現度和滿足度。密切關注人民利益的實現標準,首先,要用人民立場標準檢驗深度結合的效果。要緊緊圍繞二者結合“為什么人”的問題,立足人民立場,檢驗這一深度結合最終想干什么、要干什么、最終干成了什么,是否達到了理想目標;要判斷這一深度結合是否順應了黨的初心和使命,保持了與人民的魚水關系、血肉聯系;要評判這一深度結合是否實現了政治信仰與文化信仰的統一,達到了黨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的統一,弘揚了社會主旋律,產生了人民滿意的文化高原和文化高地,傳播了正能量,真正地以豐富、高質量的文化精品滿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其次,要用人民利益實現程度標準檢驗深度結合的效果。要看這種深度結合,是否真正圍繞人民利益在推進,是否在以人民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在以大眾喜聞樂道的樣式闡發中國精神、在以百姓樂于接受的形式傳播中國聲音;是否真正以人民利益為核心,心系百姓,扎根人民,為人民代言,同人民心心相??;是否真正體現了人民主體性,集中了人民智慧,尊重了人民創造,民愛之、樂之,亦享之。最后,要用世界眼光標準檢驗深度結合的效果。要結合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中心這一事實,為中國道路立言,既讓這一文化成果惠及國人,滿足人民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又要具備世界眼光,為中國道路代言。這種世界眼光,就是要跳出狹隘民族主義的窠臼,擁有天下情懷和世界情懷,通過“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向世界人民傳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信息,傳達中國文化蘊含的美好愿望,將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中國的延展為人類的,以中國道路、中國范式造福全世界人民,為當今世界發展注入中國力量、貢獻中國智慧,讓中國發展成果惠及全世界,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為世界謀大同。

猜你喜歡
二者中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搖曳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