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教育案例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設計
——以“甲狀腺、乳房疾病病人的護理”為例

2023-02-20 07:53高鳳云張佳佳方媛媛潘芬忠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外科護理乳房外科

劉 燕,高鳳云,張佳佳,方媛媛,潘芬忠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基于護理人所承擔的守護生命、 維護尊嚴的重要使命,護理學課程成為課程思政的主要陣地[1]。 甲狀腺、 乳房疾病的發病群體以女性多見, 而女性健康對于健康下一代的孕育、 健康家庭的關愛、 健康社會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將課程思政教育案例融入、 培養護生掌握必要的護理知識和精湛的護理技能的同時, 樹立 “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觀念,培養護生“醫德高尚、愛崗敬業、慎獨自律、團隊協作、友善關愛”的職業素養,為護生“傳道、授業、解惑”、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尤為重要。

一、課程思政融入教學整體設計

本課程的教學設計遵循以護生自主學習為核心、以外科臨床崗位需求為導向、 以護理能力培養為原則, 根據臨床護理崗位的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分析、以技能型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崗位需求調查及外科護理工作任務為依據設置本課程。課程內容的設置對接臨床崗位需求,并進行課程整合。 為深化課證融合, 將國家護士執業標準和1+X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相關內容融入課程標準,見表1。

表1 《外科護理》教學模塊

甲狀腺、乳房疾病病人的護理為模塊五,共8 學時。按照實際工作過程,將模塊分解為4 個典型工作任務,對應的思政教育任務見表2。

表2 思政教育主要任務

(一)教學內容分析

《外科護理》課程標準將思政教育融入目標,對接臨床護理崗位, 將專業培養和課程思政進行有機整合。 模塊五甲狀腺、乳房疾病病人的護理既對接了臨床科室甲乳外科崗位需求, 同時對接護士資格證考試標準及實施課證融合。 按照護生對甲乳外科疾病的認知規律, 讓護生系統掌握疾病的護理評估、治療原則、護理措施、健康教育相關知識要點,重點突出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融入思政要素,通過對《“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思想的學習,培養護生建立大健康意識,并樹立加強全民健康教育的責任,響應“預防是最經濟最有用的健康策略”的思想,為社會、為人民奉獻力量。

(二)學情分析

1.護生的基礎知識分析:授課對象是我院高職護理專業大二護生,前期通過《系統解剖學》課程已掌握甲狀腺、 乳房解剖相關知識,《婦產科護理》已講授妊娠期、產褥期的護理,而《外科護理》總論中也已學習腫瘤和外科感染病人的護理等相關知識,護生具備相關理論基礎知識。 由于醫學知識存在容易遺忘的特點,課前通過線上發布復習任務,課上進行重點知識回顧必不可少。

2.護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大二護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與討論和探索的熱情較高,樂于接受信息化教學手段,具備較強的線上學習能力。 但線上學習受到自制力、主動性等多種因素影響,學習效果具有較大差異性。 通過對近兩年的教學平臺數據、 平時測試及期末考核分析,護生對疾病的護理評估及術后并發癥護理掌握程度及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對復雜的理論學習缺乏持久的熱情和鉆研精神,在圍手術期護理及健康教育中,護生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有待提高。

3.護生的學習特點分析:護生面臨頂崗實習和就業,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目標,尤其對考證和就業相關的知識需求迫切。 護生思維活躍,喜歡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樂于接受信息化教學手段,且擅長用手機利用碎片化時間。 護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好,對護理技能操作、情境表演等活動積極參與,有較強的表現欲望。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依據學院2020 年7 月修訂的《外科護理》課程標準, 依據對教學具體內容和護生學情的分析,確立此模塊教學目標,在專業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貼近臨床甲乳外科疾病護理任務,按照臨床護理程序組織教學,在外科模擬病房模擬完成仿真的工作任務。 根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標準, 結合具體的學情分析,確定以下三維度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甲狀腺、乳房疾病病人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熟悉其輔助檢查和治療原則;了解其病因和病理。

2.能力目標會運用護理程序,對甲狀腺、乳房疾病典型案例病人實施整體護理;學會乳房自我檢查的方法;能夠對乳腺癌術后病人進行患肢功能鍛煉的健康教育。

3.素養目標培養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愛崗敬業的職業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團結協作、友善互助精神、敬畏和珍愛生命的意識,具有同理心、同情心、感恩之心,傳承中華民族美德;建立終身學習、不斷探索的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學情分析確定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的術前用藥護理,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乳房疾病的護理評估和術后護理;乳房自檢方法,不同年齡段女性乳房自檢的時間;乳腺癌根治術后患側上肢功能鍛煉的具體方法。

2. 教學難點 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行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三種乳房良性疾病的比較;乳腺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護理、患側上肢功能鍛煉的方法;將思政教育自然融入教學,實現正確的價值觀引領。

(五)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基本情況, 精心設計和選擇適合此模塊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即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團隊精神、職業道德、法治教育、愛國精神、社會責任意識等[2],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3],啟發和引導護生去感受、體驗和思考,教師用一言一行引導護生, 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內化護生的認知,從而幫助護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 選擇護生樂于接受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運用課內、 課外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充分調動護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教師為主導、護生為主體,提高教學效果。

1.教學方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線下到線上、課內到課外、校內到校外,依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求, 將專業培養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 采用任務驅動、自主探究、案例討論、情景模擬法。 通過教學平臺實時互動、理實一體化,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資源, 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下實現教學目標。

2.學習方法:護生主動學習,場景探究式學習。

學生通過在線視頻自主學習、課中討論、交流、自主探究;小組課后案例討論,個人課后作業、鞏固復習,隨時隨地提出問題;自愿參加社區健康行、社會服務性活動,把所學知識回饋社會。

(六)教學資源

1.《外科護理》課程思政案例庫:我校外科護理為省級質量工程《外科護理》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團隊共同協作努力,深挖外科及外科護理發展史、社會熱點、臨床案例等,已收集整理思想道德教育、職業素質教育、責任意識教育、法治意識教育等案例,正在建設一套課程思政外科課程素材庫。

2.職教云互動教學平臺:護生通過職教云平臺學習相關教學視頻和課件, 通過課前預習、 課中學習、課后練習,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通過平臺進行點名簽到、 設置課堂教學互動等環節, 了解護生的反饋,以便能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3.校企合作編寫實訓教材:專任教師、臨床教師、優秀實習生共同參與校本實訓教材的編寫,融入新技術、新規范。 如在乳房自我檢查技術、乳腺癌術后上肢功能鍛煉的實訓技能操作中, 優秀實習生在臨床老師指導下規范操作并拍攝視頻, 供在校護生使用,發揮優秀實習生的模范作用,同時促進在校護生共同進步。

4.試題庫:整理并建立試題庫,通過課堂測驗、課后作業、考試等方式幫助護生復習鞏固知識,檢測學習效果。

5.《外科護理》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

6.職教云共享課程資源。

7.《外科護理》人民衛生出版社教材數字資源鏈接。

8.公眾號資源:通過權威性機構的公眾號,及時獲取臨床最新治療和護理新觀念、新技術。

二、課堂教學實施過程

(一)教學實施

甲狀腺、乳房疾病病人的護理具有疾病常見、典型的特點,思政目標明確,根據疾病的教學目標和思政目標教學要求,設計本模塊課程思政實施路徑。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本模塊的教學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采取理實一體的項目教學法,運用三環節教學方案。 實施路徑如下:任務一: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的護理,見圖1。

圖1 思政案例在“甲狀腺疾病病人的護理”中的設計

任務二: 急性乳房炎、 乳房良性疾病病人的護理,見圖2。

圖2 思政案例在“急性乳房炎、乳房良性疾病病人的護理”中的設計

任務三:乳腺癌病人的護理,見圖3。

圖3 思政案例在乳腺癌病人的護理中的設計

任務四:乳房自我檢查方法、乳腺癌根治術術后功能鍛煉方法,見圖4。

圖4 思政案例在“乳房自我檢查方法、乳腺癌根治術后功能鍛煉方法”的設計

現以乳腺癌疾病病人的護理為例, 介紹具體的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為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充分發揮護生合作學習、優化組合、相互促進的優勢,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建學習小組,保證每組護生的水平平均,基礎較好的護生起到引導作用,切實幫助基礎薄弱同學完成學習任務, 確保小組評價公平公正。

乳腺癌已成為女性人群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目前已被視為嚴重影響女性身存質量和存活期的高發性疾病,不斷引起人民關注和臨床重視[4],對乳腺癌病人的護理是臨床護理的重要內容。 現階段乳腺癌在全世界發病率亦是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嚴重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疾病的三級預防在乳腺癌預防中尤為重要, 通過一級預防減少病因和高危因素,降低乳腺癌發病率,通過二級預防可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降低乳腺癌病死率,通過三級預防能夠減輕病人的痛苦,延長病人壽命。針對乳腺癌的教學目標,實施如下:

1.環節一:課前任務驅動。根據乳腺癌的疾病特點,通過職教云線上發布教學資源和學習任務,引導護生思考問題和搜集資料, 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課件、手繪或思維導圖等形式完成任務,有助于鍛煉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從而幫助護生進入教學情境。

2.環節二:課中多種教學方式助力,攻克教學重難點。

導入新課通過護生小組代表匯報乳腺癌流行病學收集資料,總結乳腺癌的發病影響因素,并給護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教師通過展示因患乳腺癌去世的名人、明星的案例,并介紹“粉紅絲帶”行動的發展和意義,引導護生對生命進行思考,理解乳腺癌重在預防的理念, 激發護生對乳腺癌疾病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簡要介紹《“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思想, 初步培養大健康意識, 建立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 通過解剖圖譜回顧乳房的重要解剖結構和淋巴回流的途徑,幫助護生溫故知新,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任務一:護理評估 通過展示乳腺癌患者的真實圖片,直觀、形象地呈現乳腺癌的臨床表現,啟發護生觀察圖片, 結合乳房解剖結構去思考乳腺癌病人乳房外形變化的原因。 通過職教云平臺發起頭腦風暴進行搶答,并對接護士資格證考試真題,進行課堂練習鞏固,實現課證融通。 教學以護生為主體,促使護生主動探究、主動思考、主動參與,深化護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任務二:治療方法 通過手術示意圖向護生介紹乳腺癌不同階段的治療方法。 護生通過觀看乳腺癌手術視頻, 進一步了解乳腺癌不同階段的手術切除范圍, 主動思考手術可能給病人帶來的身體和心理問題,為學習護理措施奠定基礎,培養護生的愛心和同情心。

任務三:案例分析 通過展示臨床收集的真實案例,教師提出問題,小組展開討論和分析,根據病例探討并總結護理診斷,列出護理目標,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 教師根據護生的討論情況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 討論完成后,由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以提出不同意見,或給予補充。通過臨床的典型案例討論,啟發護生主動思考,把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解決問題,培養其嚴謹的學習態度,強化團隊協作精神。通過教師點評,再次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團隊合作和創新精神。

任務四: 心理護理 乳腺癌病人由于對疾病、手術的認知程度和愈后產生擔憂和恐懼, 由于乳腺癌手術方式的特殊性,導致病人形體的變化,也增加了病人的擔憂和焦慮等心理問題。 手術病人的心理狀態直接關系其后續病情恢復, 同時對術后康復治療方案和護理方案的開展有一定影響[5]。 因此,提前設計案例并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 讓護生分別扮演護士和病人進行模擬演練,不僅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同時培養護生換位思考的思想品德。 在情景模擬練習中對護生進行深刻的生命意義和生命倫理的教育,讓護生深刻認識生命至上的意義。

任務四: 護理措施 小組代表分別扮演護士、家屬、病人、醫生等角色,采取情景模擬的方式展現對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的護理措施。 情景模擬除了能提高護生的專業知識水平, 還能鍛煉護生的醫患溝通能力[6]。 教師將教學任務變成模擬場景中臨床工作的真實工作任務, 要求護生在模擬中嚴格遵守職業精神和道德,按照崗位標準完成任務,增強了護生職業技能和素養,培養其愛崗敬業、嚴謹負責的職業精神,并體會生命至上、救死扶傷的職業責任感。

新課結束后, 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總結教學知識點,梳理重難點,并通過線上測試檢測教學效果。

3.環節三:課后 鞏固拓展,實踐提升。護生線上完成課后重難點復習測試題,鞏固課堂知識;針對乳腺癌的三級預防知識, 教師組織護生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護生通過策劃方案、撰寫宣傳稿、繪制宣傳海報,以多元化的方式向親朋好友進行宣教乳腺癌的預防知識,并開展社區服務宣傳,推廣普及“預防是最經濟最有用的健康策略”的大健康意識。 通過課上和課下的聯動,提升護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提高思想覺悟及回報社會意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乳腺癌病人的護理教學主要通過任務驅動、創設情境、案例討論、翻轉課堂、角色扮演等環節充分調動護生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思政案例貫穿課堂,攻克教學重難點。 在技能教學中,通過導入、學習、練習、考核四步驟展開教學程序,通過模擬仿真病房、仿真模型、標準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簡稱 SSP)創設真實的工作情景,通過案例引入,對接臨床崗位,可以有效提高護生的護理操作技能、 臨床思維應變能力和團隊協作配合能力。

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學的多樣化形式,可以調動護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 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教學中將臨床典型案例貫穿于整個課堂,根據教學內容將思政案例或元素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教學,并以護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和啟發護生思考問題、總結重難點,發揮團隊協作的力量,達到使護生完成課程任務、 掌握必備知識、 適當拓展知識、培養護生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團隊協作能力等多項教學目標,增強生命意識和生命倫理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課后積極開展第二課堂,關愛女性健康,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和諧,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教學評價

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采取立體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主要有形成性評價和期末評價,考核評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過程性考核評價(40%)、實訓考核(10%)、期末考試(50%)。過程考核評價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 課前評價占15%,包括對線上資源的學習、課前討論、課前測試;課中評價占15%,包括課堂參與互動、課堂任務的完成;課后評價占10%,包括課后測試和小組任務的完成。 通過三環節的動態評估,教師可以對學習過程進行實時監測。 實訓考試占10%,每學期抽取相應的實訓項目進行考核。 期末考試占50%,考試內容和題型緊扣課程標準和護士資格證考試大綱。

三、護生學習效果

1.打破傳統的作業模式,護生對小調查、資料收集、宣傳策劃等多形式化的作業更易接受,參與度較高,學習主動性提高。 通過作業和測試反饋,課前任務、課堂檢測和課后作業完成質量較好。

2.護生樂于接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課程思政元素貫穿課堂, 易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性和主動性。 多元化評價體系可以幫助護生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以便尋找解決方案, 提高學習效率。從護生考核結果來看,護生的能力和成績明顯提高。從學院的評教系統結果來看,護生對教師及教學滿意度較高。

3.教學以護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護生參與翻轉課堂、小組討論等環節,

增強護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及, 提高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護生團隊協作能力。 實訓環節,通過小組互學、組長輔學、組間互評,實訓效果顯著。優秀護生的操作視頻亦發揮模范作用, 有利于激發護生的學習動力。

4.護生積極參與第二課堂,促進護生和親朋好友的的情感交流,培養其感恩、孝敬、友愛的傳統美德。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疾病相關健康教育,培養其社會服務意識,鍛煉其實踐能力。

四、特色創新和教學反思

(一)特色創新

1.課程標準將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進行有機整合,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目標,本模塊的教學設計以護生為中心,對接臨床甲乳外科崗位需求,重難點對接護士職業資格標準, 測試題對接護士資格考試大綱,實現了知識傳授和價值觀塑造的統一。

2.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實現課程思政和專業知識的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思政元素,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借助課件、視頻、職教云平臺等手段,啟發和引導護生感受、體驗和思考,在潛移默化中幫助護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教學中自然穿插關愛甲狀腺、乳房疾病病人的真實案例,通過情景模擬教學,讓護生身臨其境,扮演患者、 護士等角色, 有利于培養一批優秀的SSP,幫助護生建立臨床思維,培養職業情感,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和護患溝通能力[7]。

4.教學后通過第二課堂的開展,讓護生自覺養成“健康中國”的大健康意識,以實現課堂思政的落實。

5.個性化的進階任務,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有利于發現教學中的問題,能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實現評價模式的創新。

6.實施團隊學習、同伴互教及探究式學習等方式,使護生在協作與競爭中快樂學習,實現學習模式創新。

(二)教學反思

1.真實臨床工作任務驅動下,完成實際護理工作過程,借助職教云平臺、微視頻、公眾號、健康雜志等方法幫助護生獨立學習, 讓護生體驗收集評估資料、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施和評價的工作流程。突出甲乳疾病病人護理的教學重難點, 實現了教學目標。

2.教學任務選擇臨床典型案例,任務實施模擬護理工作過程,既能縮短教學和臨床護理差距,亦能提升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借助職教云平臺、數據分析軟件,對護生學習成果進行監測和評價,及時掌握護生學習效果,為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可靠依據。

3.臨床對甲狀腺、乳房疾病的治療理念和技術不斷更新,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更加密切對接臨床發展動態,持續更新現有的護理教學資源,確保資源的實用性和實效性。

《外科護理》課程是護理專業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把思政教育融入課堂,不僅有利于提升外科護理的教學質量, 更能將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傳遞給護生,有利于培養護生的專業素質、道德品質,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同推進。

猜你喜歡
外科護理乳房外科
骨外科知多少
關愛乳房健康 從認識乳痛做起
母乳喂養需要清潔乳房嗎
如何防治母豬乳房炎
肩肘外科進展與展望
中職學生外科護理學自學能力的培養探析
OSCE在外科護理實訓考核中的應用和分析
外科臨床護理過程中手衛生教育與預防醫院感染
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扁平足的外科治療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