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織物組織結構”全英文課程建設路徑的探索和實踐

2023-02-22 01:55莊勤亮陸春紅楊旭東
紡織服裝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織物組織全英文織物

莊勤亮,李 喬,陸春紅,楊旭東

(東華大學 紡織學院,上海 201620)

改革開放40余年來,我國紡織高等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是教育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重要推動力,也是新時代的大勢所趨。早在2010年,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就提出,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1],高等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得到充分的重視。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建設任務中強調,全面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營造良好的國際化教學科研環境,增強對外籍優秀教師和高水平留學生的吸引力[2]。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3],教育部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4];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5];等等。在各項政策的引領和推動下,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逐步形成。2022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再次強調,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提升人才培養國際競爭力[6]。高水平全英文課程建設成為高校推進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可以提升高校接納和培養外國留學生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高校專業課程與國際接軌,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課程訓練系統。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2019年10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對一流本科課程提出了明確的建設目標和建設要求,確立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提升課程的高階性,突出課程的創新性,增加課程的挑戰度[7],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的全英文課程亦不例外。國內已有高校將全英文專業課程建設作為探索高水平國際化辦學的一種形式[8-9]。目前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為了培養國際化人才,各大高校積極開設研究型全英文課程[10-19],不斷推進國際化進程,增強國際合作與交流,著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

我校(東華大學)肩負紡織科學與工程專業一流學科建設的重任,學科建設質量對提升我國紡織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紡織核心競爭力、奠定長遠學科發展基礎,具有重要意義。紡織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由一系列專業核心課程組成,“織物組織結構”是專業平臺課程之一,該課程建設始終堅持與時俱進。2004年開展雙語教學的嘗試,2014年成為我校紡織學院全英文系列課程的建設項目之一,授課對象從本科實驗班學生逐漸擴展到留學生,2017年正式作為面向留學生開設的全英文課程,課程體系逐年得到完善,積累了一定的英文教學經驗。優質課程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支撐,本文通過闡述“織物組織結構”全英文課程建設面臨的挑戰、課程建設路徑、教學效果的多元評價方法,為紡織工程專業全英文課程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織物組織結構”全英文課程的意義

我國紡織工程專業教育具有悠久的歷史,“織物組織結構”課程標準和教材體系完整、科學,在教學實踐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在學校國際化進程中,培育全英文紡織工程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加速教學改革創新,是培養國際化紡織專業人才的重要內容?!翱椢锝M織結構”課程與紡織面料設計密切相關,因此課程也承擔著文化傳播的重要使命。引導青年一代了解中國的紡織技術,為加強和促進紡織技術和文化交流奠定基礎。

全英文課程正是全球化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隨著全球化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推進,國際合作日趨頻繁,國際競爭全面滲透,紡織高等教育急需培養既具備專業素質,又擁有國際視野,能直接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高水平國際化人才?!翱椢锝M織結構”課程借鑒原有中文課程嚴謹、全面、扎實的教學基礎,在新時代融入最新的教學理念、運用信息化技術,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全英文課程教學,對提升國內學生國際化素養、擴大我國紡織專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這也是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紡織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支撐。

二、“織物組織結構”全英文課程面臨的挑戰

理工科專業的全英文課程教學完全不同于傳統的英語課程教學,“織物組織結構”全英文課程的目標是采用第二語言講述織物基本概念、織物構成原理以及應用等知識,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實驗教學等教學環節,掌握機織物各種織物組織結構的構成方法、織物外觀特點及形成原理、織物樣品分析、用途導向的機織物面料設計等內容,同時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創新。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具備運用數學、紡織材料學等知識對織物結構參數進行計算、分析能力,掌握基礎織物組織的結構特征、構成方法,運用織物構成原理對上機工藝和參數進行設計,具有初步的織物分析、設計能力,就織物結構、特征、上機等方面與業界同行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提升團隊協作能力。要達到高質量的教學目標,本課程全英文教學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適配的專業教材。在國際紡織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紡織產業東移的特征明顯,半個世紀前歐美發達國家紡織院校因紡織產業轉移而進行專業調整,紡織工程專業出現萎縮乃至消失,由此帶來的問題之一是國外紡織專業英文教材的更新不及時。雖然經典英文教材依然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但就紡織產業的發展、紡織高等教育的發展而言,這些教科書僅適合用作教學參考書籍。

(2)支撐課堂教學的學習資源不夠充分。運用全英文進行教學和學習具備語言學習的部分特征,例如,學生對詞匯的學習需要在實際應用中反復運用,才能內化并掌握。除了傳統的文字閱讀方法可提升學習效果,多媒體方式也可以全方位地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專業詞匯。網絡資源豐富,視頻、音頻、動畫等形式各樣,但相關內容分布零散且不成體系,亟待整合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課程目標,幫助學生高效地掌握與織物結構相關的詞匯,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這依然制約著全英文教學的開展。雖然在選修全英文專業課程前學生大部分已經達到大學四級或六級水平,但是大部分同學無意識地沿用了常用的“背單詞”“重輸入輕表達”等方法。全英文教學不是簡單地將中文表述翻譯成英語,而是力求“以英語作為母語”的方式開展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習方法的差異性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4)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形式比較單一,全英文教學氛圍不足,需要師生自覺、自律,方能進入學習佳境。

三、“織物組織結構”全英文課程建設路徑

我?!翱椢锝M織結構”課程是國家“雙一流”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的本科核心課程,建設全英文“織物組織結構”課程具備很強的專業基礎,十多年的課程雙語教學也奠定了一定的教學基礎,近五年,面對全英文教學所面臨的挑戰,教學團隊按照課程“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要求,探索并實施了“織物組織結構”課程建設路徑。

(1)適配的教材及課件是保證課程質量穩定的重要基礎,教學團隊自主編寫了與課程目標和內容適配的專業教材《織物組織結構》,教材內容突出“織物組織結構”的基礎性、應用的靈活性和前沿性,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增強其可讀性。教材設計以問題為導向,學生的思路被明確的問題所引領,以專業術語闡述和織物結構圖示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教學效果。教材與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內容相匹配,助力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不易受生僻詞語的羈絆。

(2)構建基于國際教育資源的課程支撐材料。國際數字媒體的教學資源豐富,針對“織物組織結構”課程,按照基礎級、拓展級、高階級的不同層次,鏈接了相關專業內容輔助課堂教學。例如,基礎級采用了美國棉花公司的“機織物組織”視頻,通過動畫講解織物基本概念、原組織和變化原組織的構成方法及特征,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引入規范的專業術語,打好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拓展級采用了英國紡織協會電子刊物TextilesMagazine、紡織教程網頁(https://textiletutorials.com/category/weaving/)、紡織學習網頁(https://textilelearner.net/)等資源,便于學生獲取與織物相關的面料知識;高階級則鏈接了電子刊物TextileProgress、紡織世界網(https://www.textileworld.com/)、世界紡織信息網(https://www.wtin.com/)等資源,通過文本、音頻、視頻等形式闡述前沿的高性能紡織品、智能紡織品等,在滾動觀看學習中,學生不僅熟悉了詞匯,更了解了紡織專業的發展動態。

(3)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入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式學習)教學法。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即教師講授知識點—學生記憶知識點—學生解答布置的問題,傳統方法在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時有其優勢。然而,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很多非結構化的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步驟,運用P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解決復雜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翱椢锝M織結構”課程與機織面料產品聯系緊密,采用PBL教學法的可行度很高。例如,以“春天”為主題的面料設計中,如何采用紋理變化表現花卉顏色的層次感,從工藝的復雜角度要求經紗和緯紗各自只能采用一種顏色的紗線,此時運用不同的組織,可以改變織物不同區域主體紗線的構成比例,從而表現出色彩的明度變化。通過PBL教學法,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提升了創新能力。

(4)錄制全英文課程視頻。將“織物組織結構”課程的主要知識點錄制成系列的小視頻并上傳至線上教學平臺,便于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隨時、反復地觀看。學生根據各自的學習節奏,消化吸收視頻中的學習內容。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全面理解知識點,還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和交流深度。

(5)筑起立體的課程教學構架。圍繞“織物組織結構”課程內容核心,構筑由學校課堂、實驗課堂、社會課堂組成的三維教學構架。學校課堂著力講授織物的基本概念和結構構成的基本原理;實驗課堂注重織物的結構分析,通過閱讀國外面料生產企業的產品工藝單,準確表達織物分析的核心參數;社會課堂充分利用國際面料展會資源,組織學生參觀面料展,在展會上,學生不僅在終端產品中看到各種織物組織的合理運用,而且熟悉了各種織物組織的英語表達方式,從不同維度準確理解語言表達的內涵。

(6)建立強有力的課程教學團隊?!翱椢锝M織結構”是紡織工程專業的平臺課程,全英文教學既面向中國學生,也面向留學生,建立強有力的教學團隊對課程質量的提升和保持課程質量的穩定性都有重要的意義。本課程教學團隊人數固定在4人左右,由資深教師和中青年教師構成,成員均具備博士學位。團隊齊心協力,共同打磨教學課件、錄制教學視頻,在教學實踐中穩步提升教學能力,保證課程質量的可持續性。

四、基于學生知識與能力產出導向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織物組織結構”課程參考紡織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的評價體系,通過考試評估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及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通過織物分析實驗和計算機輔助機織物設計實驗評估學生對織物結構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和創新能力。多元化評估方法使課程的教學效果可評價、可追蹤、可分析、可改進。

“織物組織結構”教學效果的客觀評價緊緊圍繞課程目標展開,課程目標細化為5個方面來評估學生專業知識與能力融合的學習效果。目標1為熟練掌握各種組織及其上機圖;目標2為掌握基礎織物組織的結構特征、構成方法;目標3為了解如何設計產品,具備選擇各種工藝參數的能力;目標4為具有初步的織物分析、設計能力;目標5為能就織物結構、特征、上機等與業界同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且具備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

目標1和目標2與紡織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評價體系中學生“能夠針對紡織工程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方案設計,并能體現創新意識”相一致;目標3與學生“能夠分析研究設計產品過程中存在的互相制約因素,合理調整織物設計的參變數,設計出滿足功能要求的合理組織結構”相一致;目標4與學生“能夠針對設計的解決方案進行產品、技術及工藝設計”相一致;目標5與學生“能夠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可持續發展因素”相一致。2017—2019學年3屆學生的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詳見表1。能力達成值由工程教育認證評價體系的計算方法得出,合格線為0.60。由表1可知課程目標5個方面的能力達成值均表現較好,隨著課程建設舉措的逐步推進,課程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課程目標都達到了預設的期望值,教學效果比較穩定。

表1 2017—2019年3屆學生的“織物組織結構”課程目標能力達成值

五、結語

國際化英文課程建設是加快高校國際化進程的必然要求,在探索紡織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織物組織結構”全英文課程建設與授課過程中,針對全英文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通過自主編寫與課程目標和內容適配的專業教材、構建基于國際教育資源的課程支撐材料、引入PBL教學法、錄制全英文課程視頻、筑起立體的課程教學構架、建立強有力的課程教學團隊等措施,持續、穩步地提升教學質量。在國家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大背景下,“織物組織結構”課程建堅持守正創新,練足全英文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功,確保高質量的教學效果,以此擴大國際影響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紡織工程專業本科課程。

猜你喜歡
織物組織全英文織物
無Sn-Pd活化法制備PANI/Cu導電織物
“浮紋綺”組織結構與織造工藝分析
大豆蛋白纖維交織物的保健性能研究
《紡織品織物折痕回復角的測定》正式發布
竹纖維織物抗菌研究進展
傳統綜版織技藝融入高職院?!翱椢锝M織”課程教學探索
基于技術應用流程的機器學習全英文課程高效課堂設計
陶瓷纖維含量和組織對織物遠紅外性能的影響研究
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全英文教學模式探索
——基于華僑大學泉州校區的問卷調查
織物柔軟劑的香氣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