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手造”背景下聊齋文化的視覺呈現策略研究

2023-02-23 16:50
蒲松齡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聊齋淄博蒲松齡

王 璟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人文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39)

2022 年,為了更加充分地發揮山東文化資源豐厚的優勢,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出臺《“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為實現“山東手造”的創新性、提升性、聯動性發展做出了科學規劃,形成了明確的發展策略和方案。在此基礎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山東手造”這一區域公共文化品牌建設展開結合研究,可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齊魯文化的典型代表,聊齋文化當之無愧地成為賦能“山東手造”、推動文化“兩創”的標兵。在這一背景下,從服務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時代命題出發,如何依托地緣優勢,借助省級品牌化打造工程,利用文旅融合和技術創新,進一步豐富和拓展聊齋文化的視覺呈現形式與內容,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一、依托淄博地緣優勢,充分挖掘聊齋文化視覺呈現的寶貴資源

根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國家首批傳統工藝振興項目、首批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等數據統計,山東省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承傳與發展方面成績斐然,并且其工藝美術行業的整體收入也位居全國前列。穩定、科學的技藝傳承以及在中華傳統工藝振興、鄉村振興方面的優勢性發展,為“山東手造”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與有力的支撐。作為山東省的區域中心城市,淄博自古以來工藝美術品種多樣,承傳基礎穩定,在“非遺”申請與保護、手藝農村、鄉村振興等方面特色鮮明,具有突出的地緣優勢。2022 年6 月26日,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公布了“山東手造·優選100”的獲獎名錄,淄博市有12 項作品入選,入選單位及提名單位數量均列全省首位。在具備如此豐厚的地緣優勢的基礎上,更要充分挖掘聊齋文化的寶貴資源,為“山東手造”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素材。

(一)挖掘特色鮮明、技藝領先的工藝美術資源

山東淄博作為齊國故都、魯中重鎮,文化底蘊深厚,以制瓷業為代表的工藝美術發展史悠久深遠,自春秋戰國時期至今仍然是淄博的文化名片,被譽為“北方瓷都”。2009 年,淄博市獲得“淄博陶瓷·當代國窯”稱號,陶瓷工藝的種類頗多??檀勺鳛槲覈鴥炐愕膫鹘y手工技藝自清朝初期開始發展。20 世紀80年代,淄博刻瓷憑借筆、墨、色、刀集于一體而名揚海內外,并于2013 年被列入第三批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淄博特色工藝美術品種。此外,在平素瓷板上使用化工顏料手工繪畫、上釉,再經高溫燒制成工藝品的瓷板畫,也是陶瓷工藝的重要代表。淄川瓷板畫入選了淄博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運用陶瓷工藝塑造《聊齋志異》中的狐神鬼怪形象,自然成為淄博當地藝術家的首選。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閻先公的作品《狐諧鬼唱入聊齋》就是瓷板畫工藝與聊齋文化緊密結合的代表作。該作品構圖設計獨具匠心,將執筆創作的蒲松齡置于畫面中央,周圍用聊齋故事人物組成,由阿寶、阿繡、馬介甫、張鴻漸至云翠仙,彎曲上升而形成兩組互動線,動靜結合,張弛有度,增強了聊齋故事的虛幻之感,極富藝術想象力,堪稱瓷板畫的精品力作。

淄博的博山琉璃在我國古代玻璃發展史中地位突出。博山早在宋代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琉璃生產基地。近現代,琉璃工藝面臨發展瓶頸時,政府與手藝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與傳承,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2008 年,博山琉璃燒造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博山琉璃燒造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 年,博山琉璃燈工列入山東省省級傳承性非遺項目?!读凝S志異》中就不乏對于琉璃技藝的描寫,如《小二》《神女》《金和尚》等[1],可見蒲松齡深受淄博地域的琉璃技藝的影響。而隨著聊齋文化的普及壯大,利用琉璃技藝創作的工藝品受到市場追捧,成為“網紅”。2023 年9 月14 日,在山東濟南舉行了第四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第二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其中融合琉璃技藝和聊齋文化打造的“軟萌小狐貍”,晶瑩剔透,流光溢彩,令人愛不釋手。

還有“非遺”代表之一的蛋雕,這種在飛禽類蛋殼上刻琢成畫的民間手工藝品,融合繪畫與雕刻藝術,通過浮雕、陰雕、陽雕、透雕、鏤空等雕刻技藝展現各類藝術造型。如一件名為“嬰寧”的蛋雕精品,通過浮雕、鏤雕等技藝在鴕鳥蛋殼上刻畫出了《聊齋志異》中嬰寧的形象,展現了她“容華絕代,笑容可掬”[2]218的神韻,體現了聊齋文化與藝術創作的有機結合。

另外,淄硯也是蒲松齡故里的工藝品代表,1980 年,曾獲得山東省優質產品獎。其制造工藝可上溯至唐代,已有1300 多年歷史,被古代文人譽為“浮石有銅,走為地真,如金之聲,如玉之潤。研磨如銼,發墨如油,用手撫之,如嬰之背”[3]136。相傳淄硯因深受蒲松齡珍愛,又得名“柳泉硯”。雕刻家可根據淄硯硯石的大小和形狀,結合《聊齋志異》中的名言警句和藝術形象,隨形施藝,巧思妙構,創造出富含文人旨趣的文房佳品。

(二)挖掘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文化資源

聊齋文化內容豐富且極具內涵,是圍繞作者蒲松齡、作品《聊齋志異》、居住地蒲家莊等形成的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系統。其中,蒲松齡的生平著述,蒲松齡故里、故居、游蹤,由《聊齋志異》衍生出的影視劇制作、戲劇戲曲創作、相關文創產品等均從屬于聊齋文化的研究范疇。伴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與傳承,聊齋文化逐步向系統化、品牌化、特色化方面發展,包括淄博、濟南、青島、寶應在內的多地深入挖掘聊齋文化元素,力圖打造多模塊、多主題的聊齋文化品牌。

淄博作為蒲松齡故里及聊齋故事的主要發生地,自《聊齋志異》廣泛流傳的清朝中期便已成為“聊齋”的屬地代名詞,新中國成立之后,淄博逐步打造了融“故居、故事、故里”為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景區。該景區以蒲松齡故居、蒲松齡故里、聊齋故事發源地為主線,圍繞聊齋文化主題,打造了由蒲家莊古村、蒲松齡紀念館和聊齋城組成的聊齋文化資源圈。蒲家莊古村作為我國整體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態建筑元素,能夠真實還原蒲松齡的生活原貌。蒲松齡紀念館擁有七進明清風格的院落,內設蒲松齡生平展、蒲松齡著述展、聊齋故事彩塑展、聊齋學研究成果展等多個展廳。聊齋城景區作為一處大型園林式景區,緊密結合聊齋故事建有聊齋宮、狐仙園、石隱園、柳泉山莊、宦娘琴緣、俚曲茶座等多處景區。由此可見,這個文化資源圈為聊齋文化推廣、弘揚提供了視覺呈現的堅實基礎和豐富場景。

二、借助“山東手造”工程之勢,大力提升聊齋文化視覺呈現的品牌效應

在充分肯定聊齋文化的地域性優勢的前提下,我們不能故步自封,而應借“山東手造”之勢前行,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將具有技藝優勢和文化優勢的個案上升為品牌化的“山東手造”樣板。

(一)深入剖析聊齋文化的視覺元素,找尋適合研發的品牌造型

《聊齋志異》留給讀者印象最深的就是書生、女鬼、狐妖等對比鮮明、極具特色的人物角色。以《畫皮》為例,它之所以在四百余篇聊齋故事中備受矚目,成為聊齋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并不斷被影視劇翻拍,最核心的元素在于女鬼“畫皮”的橋段。小說原著中王生透過窗戶看到面翠色的獰鬼“齒巉巉如鋸;鋪人皮于榻上,執采筆而繪之;已而擲筆,舉皮如振衣狀,披于身,遂化為女子”[2]178的“畫皮”全過程,便“大懼,獸伏而出”[2]178。在猙獰、血腥的文字描述背后所凸顯的是女鬼殺人嗜血的邪惡本性和殘忍手段。以往各版電影改編都通過或頭戴惡鬼面罩(鮑方版)、或蛆蟲嗜面(陳嘉上版)、或水下“畫皮”(烏爾善版)、或利用電腦科技(《機械畫皮》)等方式,將這一精彩橋段進行了夸張的視覺呈現,“畫皮”已然成為“誘惑”“取代”“征服”的代名詞,被塑造成令人反感生厭的藝術形象。近幾年,伴隨著大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與高度認可,關于《畫皮》的視覺呈現也逐漸擺脫了以猙獰、嗜血為主要表現形式,而更多的借助視覺切換結構故事。2022 年4 月,由劉春編劇、執導的《畫皮》便進行了大膽的改編,摒棄了“畫皮”實施者轉換身份時血腥、恐怖的場景,運用狐妖變為人后,因缺乏人體精元供養而不斷腐爛的皮膚、頭上所戴原屬于妻子的銀釵等間接式分切鏡頭,通過淡化處理完成了對“畫皮”橋段的演繹。影片著重渲染的是喜服、轎輦、銀釵、山水畫等中國元素,尤其是服飾設計中,紅黑相間大幅團花圖案的夾擷長裙搭配紅色薄紗質地的帔子;靛藍色襦裙鑲嵌魚紋外包花朵圖案,搭配牡丹團花刺繡加鑲邊帔子;藍底貼金片團花圖案的襦裙搭配同款帔子,并在襦裙底部設計了我國傳統紋樣中回紋鑲邊造型。這些視覺呈現的細節凸顯了中國傳統服飾工藝的匠心與旨趣,以唯美且極具觀賞性的視覺呈現方式拉近了觀眾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距離,打造了“畫皮”的經典文學形象的新時代影像。綜上,借鑒聊齋題材電影制作的改編,能為“山東手造”中聊齋文化的視覺呈現拓寬了思路,不僅淄博的陶瓷、琉璃、刻瓷等傳統手工藝品可以呈現聊齋文化,山東地域性的服飾設計、銀飾制作、各類雕刻技藝均有廣闊的創作空間,具備打造品牌造型的開發潛力。

(二)整合文化資源,合力打造“山東手造”的“聊齋名片”

綜觀21 世紀以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有起有落、有興有衰,“網紅”經濟終究會伴隨著關注度的衰退而消逝在時代浪潮中,唯有文化傳承方能在歷史推進中持續向前。我們一方面應當助力“山東手造”文化產業的振興與發展,將“指尖上的技藝”轉化為“指尖上的經濟”;另一方面應當凸顯“山東手造”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方能形成自身優勢?!读凝S志異》作為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的經典作品,自清代至今仍享有盛譽,以此延展出的聊齋文化儼然已成為淄博市乃至山東省的“代言人”。因此,應當整合山東地區文化部門、教育部門以及各類相關企事業單位等文化資源,合力打造“山東手造”的“聊齋名片”。

首先,聚焦文化創意產業優勢性強且具有發展潛能的產業集群,構建聊齋文化手造產品的產業鏈?!吧綎|手造”工程實施后,淄博市委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每季度定時召開工作調度會,全力推進“山東手造·齊品淄博”品牌建設和產業培育,出臺《2022 “山東手造·齊品淄博”推進工程實施方案》和《“山東手造·齊品淄博”重點工作項目清單》,提出10 項具體措施和66 個手造項目,確定重點打造的陶瓷、琉璃、絲綢、食品釀造、家居5 個手造產業集群,明確重點培育的54 個手造園區、主題街區、手造村落、手造賣場。鑒于《聊齋志異》大量鮮活、生動的人物角色以及復雜的故事情節,我們可結合《畫皮》《聶小倩》《嬰寧》等廣大受眾熟悉的角色與故事情節,聚焦這五個手造產業集群,與“山東手造”的優秀手工技藝結合,將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呈現在陶瓷、琉璃、蛋殼之上,將無形的文學想象上升到三維立體化形象中。在此基礎上,突破固態化的二維、三維視覺呈現機制,利用文化智能制造業、影視制造業、數字出版業等新興產業創造出更時尚化、生活化的聊齋文化手造產品,形成產業鏈。

其次,發揮龍頭企業的產業化優勢,補全手造產業鏈條,打造一套平臺支撐產業發展的“連環鎖”。淄博地區在不同手工業領域擁有手造生產企業300余家,從業人數達20 余萬。其中華光國瓷、硅元陶瓷、領尚琉璃、康乾琉璃、大染坊絲綢等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在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配套產業、銷售推廣等方面環環相扣,一躍成為具有淄博特色的全產業鏈。作為研究者,可以針對這些優秀的手工業企業展開調研,將代表淄博本土文化特色的聊齋文化與工藝美術技藝、主題設計、宣傳推廣有機融合,方能擦亮聊齋文化產業發展的名片。

再次,依托“山東手造·齊品淄博”的平臺,深挖聊齋文化主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邃、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系統、成熟的工藝美術建設體系相結合,助推了淄博工藝美術的蓬勃發展。近兩年,淄博地區多次在“山東手造”展覽會上大放異彩,讓山東、全國乃至全世界領略到了淄博特色。2022 年9 月,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暨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順利舉辦,淄博市以“看齊品之美 賞淄博手造”為主題,策劃了“手造大師精品展區、璀璨琉璃區、時代陶韻區、創意精品區、淄博文旅區”五大板塊,組織10 余家“山東手造”知名企業攜200 多件精品亮相。另外,淄博市組織50 多個單位、近百位手造大師亮相2023 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暨“山東手造”精品展,參展藝術精品逾千件,涵蓋了陶瓷、琉璃、染織、魯派內畫、淄硯、鐵壺等10 余個門類。這一系列“出圈”的手造精品,工藝技法大都依托于淄博當地的傳統手工技藝,但是地域文化元素尤其是聊齋文化元素略顯薄弱。倘若現代手工匠人能夠將極具地域傳承優勢的手工技藝與本土文化有機結合,形成文化創意產業鏈,這既有利于地域性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開發,又能夠順應時代發展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中,聊齋文化的人物形象多彩鮮活、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加之蒲松齡通過系列故事對真善美的弘揚,這些文化藝術元素與淄博本土手工技藝有機結合,方能構建廣闊的、可持續性開發的文化品牌,打造“山東手造”的“聊齋名片”。

三、推進文旅融合與數字創新,積極發揮“山東手造”的“文化IP”賦能優勢

“山東手造”的品牌建設既要凸顯文化意蘊又要重視經濟價值,其發展優勢在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鏈、保護手工業社會活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等方面。其中,以聊齋文化代表的文化賦能元素,既具有生動的文學形象、多樣的文化符號,又體現了深刻的文化思想、美學風格,應當借助當前文旅融合和數字創新的迅猛發展趨勢,積極發揮“山東手造”的“文化IP”賦能功用。

(一)突出聊齋文化視覺呈現優勢,探索“文化IP”賦能路徑

如前所述,聊齋文化具有積淀已久的深厚底蘊和亟待開發的豐富資源,但作為“文化IP”開發的時代命題,研究者還應突破文學范疇,多從藝術學角度展開系統闡釋和深入挖掘,充分發揮聊齋文化的視覺呈現優勢,利用淄博在傳統文化和陶瓷工藝方面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將聊齋文化中傳統文本、戲曲、繪畫等視覺呈現因素予以工藝化、實物化、動態化,契合多媒體、自媒體和“5G”時代的傳播特點,著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弘揚,實現“文化IP”的資源轉化。

具體而言,一是需要做好“聊齋功課”。通過大量調研、史料查閱、實地勘察,針對聊齋文化的優秀資源和文化內涵進行準確定位、深度發掘,從中提煉出較高文化賦能價值的視覺體驗項目及文創產品,化虛為實,將無形的文化資產轉化為有形的經濟價值。例如,研究者可從聊齋文化生發出“愛情主題”“科舉主題”“淄博民俗”“蒲松齡其人”等多個主題,將主題文化與手工業制造、文化創意予以有效聯結,擔當聊齋文化的“翻譯者”,促進手工技藝的文化傳承與地域性文化特色之間的有效互為。二是需要講好“聊齋故事”。聊齋故事已承傳300 余年,很多經典橋段與人物角色也已深入人心。如何“講”、怎樣“講”、去哪里“講”,則需要當代研究者積極運用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廣泛借助自媒體、融媒體等傳播渠道,大力宣傳聊齋文化。目前,以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為代表的各級博物館均已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館藏特色的文創產品。作為中國多項工藝美術技藝的傳承地、聊齋文化的起源地,應當緊密聯系淄博地域的文化藝術特色,依托“山東手造”的品牌化平臺,通過視覺建構的方式將聊齋文化的一系列關聯視覺元素打造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

(二)利用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契機,加大“文化IP”賦能力度

文化旅游作為當今社會旅游業的一個重要類型,越來越凸顯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傳承性。其中,結合本土民間文學形象、文學名著情景的旅游體驗方式日益成為文化旅游的一個重要類型。步入21 世紀20 年代以來,我國機械化、電子化、智能化技術發展迅猛,所涉及領域無限拓展,加之民眾對旅游體驗的多樣化需求,數字化旅游、人工智能旅游體驗成為當代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山東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積極打造“好客山東”文化旅游品牌,增加旅游產業的文化標識度?!吧綎|手造”工程實施之后,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為代表的各地市文旅部門圍繞“山東手造”品牌的創新性研發作出了科學規劃,形成了明確的發展策略和方案?!吧綎|手造”工程成為溝通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橋梁,文旅融合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通過數字文旅、智慧文旅等方式不斷加大“文化IP”的賦能力度。

具體到聊齋文化的旅游文化產業開發,我們要摒棄傳統旅游宣傳的靜態化展示模式,將聊齋文化內涵與地域性手工業有機結合,借助清代民居場景再現、情境體驗、手工藝制造、虛擬影像體驗等方式多維度展現。第一,我們可以利用蒲家莊古村生態原貌及各景區現有的仿古建筑,展示院落、客棧、酒樓、茶館、藥鋪、制瓷館、土布店等符合經典原著描述的市井生活實景,引導游覽者沉浸式感悟聊齋文化的地域特色。第二,我們可以在蒲松齡紀念館、蒲家莊、聊齋城等文化旅游場所,根據年齡、身份、意向等信息對游覽者進行準確定位,展開多主題的聊齋文化手造體驗及文創推廣。其中,便可將制陶、刻瓷、琉璃、蛋雕、剪紙等多項“山東手造”代表技藝與聊齋人物、故事情節進行設計因子的整合。游覽者可直接參與藝術品加工制作,在沉浸式體驗的過程中直觀地感受聊齋文化,體驗中國優秀手工技藝的藝術魅力,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審美熏陶。第三,我們可將游覽者的最終體驗成果按照傳承版、勵志版、唯美版、卡通版、教學版等不同模式,以文創產品的方式予以呈現。這樣,便可借助“山東手造”的實操性優勢,讓聊齋文化“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傳下去,實現“文化旅游+‘山東手造’體驗=文化創意產業”模式,推動“文化賦能”和“產業賦能”融合共振。

(三)運用視覺呈現數字化創新技術,在“山東手造”的平臺上賦能旅游業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近幾年來,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文化旅游領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數字化技術的提升、數字化旅游領域的拓展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為傳統手工藝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一方面,數字化技術發展將手工藝體驗上升為一種普遍的生活需求和文化共鳴;另一方面,數字化的虛擬體驗能夠引發公眾對手工制造業的關注,也可促進傳統手工藝文化產業鏈的培育與發展?;诹凝S文化與“山東手造”的有機融合,我們應當與時俱進,發揮聊齋文化生動、鮮活的視覺呈現優勢,在蒲家莊古村、蒲松齡紀念館和聊齋城等聊齋文化綜合性人文景區,推廣聊齋故事經典人物、情節橋段的數字化體驗,不斷擴大旅游類產品設計、產品體驗的參與受眾人群。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選取《聊齋志異》中嬰寧、聶小倩、小翠等美麗善良、堅強果敢的女性形象,借助文化原創力量的加持,在傳統手工藝造型元素的基礎上,利用數字演繹、影視制作,將人物角色多維化地呈現出來。在研發端層面,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平臺及元宇宙等交叉技術,將《聊齋志異》系列女性形象構建成融手造、智能、感知、互聯于一體的視覺文化設計群。在生產制造層面,當代研發者一定要緊跟當下信息技術發展潮流,從傳統手工制造的生產模式向數字生產模式轉化,重視信息數據采集及市場、消費者的使用反饋,不斷提升聊齋故事人物形象的視覺體驗度,通過藝術化、科技化的設計,在動手實操的基礎上引領和滿足年輕受眾個性化需求。從宣傳營銷層面,我們應當針對不同旅游景區的特色,量身打造各類聊齋文化的視覺體驗方式,借助數字動畫與游戲的交互應用,借助短視頻、動漫、手游、影視產業等傳播渠道,構建一種全新的沉浸式體驗場景,激活實踐者對傳統手工藝的感官體驗,打造聊齋文化視覺呈現的原創品牌。

猜你喜歡
聊齋淄博蒲松齡
千年瓷都演繹淄博陶瓷之美
蒲松齡:努力換來逆襲
文雅清虛 淄博文石
讀破聊齋
關于淄博窯系的探討
蒲松齡
淄博建成輪胎檢測第三方跑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