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融合的價值意義與實現路徑

2023-02-23 19:17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黨務高校學生工作者

孫 兵

(濰坊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737)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深刻改變著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生態環境,既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也為更好地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如何將新媒體與學生黨建工作融合起來,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融合的價值意義

(一)新媒體促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更加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加強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盵1]這為新時代高校做好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就必須將新媒體作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前沿陣地和工作方式,推進新媒體與學生黨建工作融合。這不僅將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而且將有力推動學生黨建工作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向縱深發展。新媒體己經深深地嵌入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并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產生顛覆性影響,傳統的黨建工作方式方法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已經成為時代發展大潮下高校的必然選擇。這種選擇將更加適應新時代大學生對黨建工作的新需求。

(二)新媒體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供新陣地和新載體

新媒體具有個性化與社群化、多媒體與超文本、海量性與共享性、交互性與即時性等顯著特征,能很好能滿足大學生的個性需求、信息需求和溝通需求。同時,新媒體還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微課堂、慕課、翻轉課堂等學習資源,使傳統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多元。這就使得新媒體自然而然成為大學生離不開的學習生活平臺。通過這些新媒體平臺,大學生可以方便地交流思想、獲取信息、學習知識。這些新媒體平臺也是高校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新陣地和新載體。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于網絡和新媒體有天然的偏好性和依賴性,這為高校以新媒體為陣地和載體,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黨建工作創造了條件。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設備在大學生中的普及,以及無線校園網絡的免費開放,使大學生能長時間使用新媒體,這使得新媒體成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陣地和載體成為必然,新媒體黨建陣地也因其獨特優勢日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和歡迎。

(三)新媒體推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方式方法創新

一方面,新媒體改變了傳統黨建工作信息傳播方式,由單向傳播變為雙向傳播。傳統黨建工作中信息的傳遞,主要是通過開會、書面或電話通知等方式實現的,大學生被動接受信息。相比于傳統黨建信息傳播方式,新媒體不僅能夠以更快的傳播速度、更大的傳播范圍傳遞各類信息,而且因其具有交互性而為高校黨務工作者和大學生提供了交流互動平臺。通過互動討論,信息傳播從高校黨務工作者單純發布指令、大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轉變到大學生同黨務工作者之間雙向互動、全方位溝通交流的模式。大學生也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是也成為信息的提供者和發布者,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信息,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更接地氣。另一方面,新媒體為優化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組織形式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徑。例如,各種會議的召開、各種通知的下發、各種討論交流活動等,都可以通過線上方式順利實現,黨課也可以以遠程課堂的形式進行??傊?新媒體的運用,能夠推動高校構建“新媒體+”黨建模式,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黨建工作生態。

(四)新媒體推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不斷提高效率增強效果

首先,新媒體具有即時性,信息傳播快。高校在新媒體發布黨建信息后,大學生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即可看到這些信息,而不必像傳統黨建方式那樣層層傳達信息,從而大大提高了黨建信息的傳播效率,保障黨建工作的即時化和及時性。其次,新媒體具有交互性。黨務工作者和大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深入進行溝通交流,這便拉近了大學生與黨組織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大學生對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新媒體往往應用大學生群體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大學生都能夠聽得懂、愿意聽。[2]再次,新媒體具有生動性,采用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傳播黨建信息,形式多樣、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符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更容易被大學生接受和理解。最后,新媒體具有便捷性,傳輸便利、不受時空限制,這使得高??呻S時隨地開展學生黨建工作,打破了傳統黨建工作時間和地點相對固定、覆蓋面窄、效率不高的局限性。

二、新媒體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校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意識和能力不足

從高校的視角看,高校對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搶占新媒體黨建陣地問題上有些遲滯,對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重大意義認識不深入,對新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建中的影響和作用認知不全面,不能準確把握新媒體發展趨勢和傳播規律,對于使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研究不深、探索不夠,只把新媒體作為學生黨建工作的一種輔助手段。從黨務工作者的視角看,一方面,部分高校學生黨務工作者,特別是年齡較大的黨務工作者在思想上對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缺乏積極性,難以通過新媒體創新學生黨建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學生黨務工作者缺乏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能力。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大多非新媒體相關專業出身,由于缺乏新媒體專業知識和技能,只能在較淺的層面運用新媒體,新媒體黨建平臺的功能不能全面開發出來,限制了新媒體對學生黨建工作的促進作用。[3]

(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用新媒體程度不深

在高校,新媒體已經廣泛應用于教學,成效十分顯著。但是,與教學相比,新媒體在學生黨建中的應用卻十分有限。當前,新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傳遞黨建工作信息、開展政治學習和思想宣傳方面,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學生黨員教育實踐等方面應用不多。大部分高校的新媒體黨建平臺以黨建網站為主陣地,但很少建立專門的學生黨建網站,多數是在學校黨委、組織部、學生工作部、二級學院等部門的網站中設立學生黨建欄目,網站在學生黨建中的作用未得到重視。雖然高校針對學生黨建工作也開通了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但這些新媒體平臺的內容幾乎是網站學生黨建欄目內容的翻版,黨組織與大學生互動的欄目以及利用新媒體開展的學生黨建活動項目較少,大學生參與度也比較低,新媒體黨建平臺的作用和優勢遠未發揮出來,利用新媒體全過程、全方位、立體化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格局尚未形成。

(三)現有新媒體黨建平臺對大學生吸引力不足

新媒體學生黨建平臺的內容和呈現形式是決定其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重要因素。當前,盡管高校也建立了新媒體學生黨建平臺,但內容不夠豐富,欄目設置較為簡單,大都是將黨建動態(如會議通知和黨建活動信息等)、黨課、黨的理論知識等內容生硬地掛在了網上,并不能貼合大學生在政治進步方面的實際需求,導致大學生對這些新媒體學生黨建平臺的關注度較低。在呈現形式上,新媒體學生黨建平臺多以文字和圖片呈現其內容,視頻、音頻等采用較少,呈現形式單一,而且缺乏讓人耳目一新的平面設計,整體風格顯得古板、單調,缺乏新鮮感和特色,活力不足,很難能吸引大學生。另外,新媒體學生黨建平臺缺少專門人員進行管理和維護,信息更新速度緩慢,甚至處于“冬眠”狀態[4],時效性差,對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的追蹤能力不足,對社會脈搏把握滯后,難以滿足大學生的現實需求。

(四)高校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

就當前總體情況而言,大多數高校尚未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新媒體學生黨建工作體制機制,不能發揮體制機制對推進新媒體與學生黨建工作融合的保障作用。一是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管理制度方面,新媒體黨建平臺設置審批制度、信息發布管理制度、網絡輿情監控制度,以及日常運行管理制度等不夠完善,有的高校甚至沒有制定這些方面管理制度,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強,學生黨建工作質量得不到保障。二是高校對新媒體運用的物力財力支持不夠,高校雖然能夠保障黨建工作的資金需求,但由于對新媒體黨建工作重視不夠而對新媒體黨建工作所需要的財力物力投入不足。三是人員配置不夠合理,現有黨務工作者要么熟悉新媒體技術而不熟悉黨建業務,要么熟悉黨建業務而不熟悉新媒體技術,這使得現有黨務工作者運用新媒體技術時往往不得心應手,大大降低了新媒體黨建的實效性。

三、新媒體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融合的路徑

(一)樹立新媒體黨建意識

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須打破傳統觀念桎梏,牢固樹立運用新媒體黨建意識。要以前瞻性目光充分認識新媒體對于做好當前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到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是時代所需、大勢所趨,認識到新媒體在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要切實認清當前學生黨建工作的新形勢,明確新媒體給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抓住新媒體這一新陣地新載體推動學生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要對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和戰略布局,明晰新媒體與學生黨建工作融合的思路和措施,探索有效途徑,將新媒體學生黨建工作平臺打造成信息傳播、政治學習、思想宣傳、教育管理、民主議事、督導檢查、黨員考核、輿情監督的黨建陣地[5],加快學生黨建工作從傳統模式向新媒體技術支撐下的新模式轉化。要牢固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主動積極搶占新媒體黨建新陣地。

(二)搭建新媒體學生黨建平臺

首先,要建設好學生黨建專題網站。網站設立信息發布、網絡課堂、主題活動、青春故事、知識競賽、先鋒工程、黨員考核、評優樹先等板塊,內容盡量涵蓋黨建工作的方方面面,突出內容的全面性與權威性。其次,搭建微信群、微信公眾號、QQ群、微博、抖音等移動新媒體學生黨建平臺。通過這些平臺,不僅能夠實現黨建工作信息的即時傳遞,而且可以實現黨務工作者與大學生的線上交流溝通,還能使黨務工作者觀察大學生的微信朋友圈、QQ空間等,了解大學生思想變化,并有針對性地開展黨性教育。再次,建設黨建管理系統,實現學生入黨申請、團內推優、吸收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發展預備黨員、黨員轉正、黨組織關系接轉等工作的網上運行。[6]最后,要在不同類型新媒體發揮各自獨特作用的同時,強化各類黨建平臺之間的融通互聯,形成科學、系統的新媒體黨建平臺矩陣。

(三)構建多元化新媒體黨建平臺內容

“內容為王”是新媒體大行其道的黃金法則。運用新媒體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要進行內容創新,構建多元化內容體系。一是黨建理論教育內容。在學生黨建專題網站或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中開設理論學習板塊,引導大學生深入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二是時政熱點內容。當代大學生都十分關注時政熱點問題,高校應及時通過新媒體傳遞這類信息,并做好解惑答疑工作。三是展示大學生先進事跡的內容。挖掘大學生身邊特別是大學生黨員的先進事跡,通過新媒體推送出去,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四是互動類內容。借助新媒體黨建平臺開展黨史知識競賽、辯論賽等活動,寓教于樂。需要重視的是,在講究“內容為王”的同時,還要講究新媒體黨建平臺內容展示的藝術性,比如平臺的外觀設計要新穎、美觀,有視覺沖擊感,內容呈現形式要圖文并茂、音頻視頻并重,語言要生活化、網絡化。

(四)完善新媒體黨建平臺工作機制

針對當前高校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體制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應著重建立完善以下體制機制:一是經費投入機制。構建合理的黨建資金使用機制,黨建經費適當向新媒體黨建傾斜,從經費上滿足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需要。二是信息發布與管理機制。明確信息采集、發布的權限和責任,在發布前對信息進行嚴格審查,確保信息輿論導向正確、內容真實無誤。三是信息溝通機制。建立利用新媒體與學生常態化在線交流的制度,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密切聯系實際,積極引導大學生思想發展。四是網絡輿情監控機制。建立健全分層負責、責任明晰的新媒體監控管控機制,對新媒體傳播渠道嚴格監督和管理,嚴密過濾各種不良信息。準確研判網絡輿情發展動向,疏堵結合,防控并重,預防化解突發事件和群體性、苗頭性問題。[7]五是考核評估機制。對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效果進行評價,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為下一步開展學生黨建工作提供指導和依據。

(五)提高黨建工作者新媒體運用能力

高校要努力提升黨務工作者的新媒體運用能力。一方面,要提高黨務工作者運用新媒體的政治素養。提高黨務工作者的政治責任感和政治用網的意識與能力,使黨務工作者能夠始終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和傳播規律,不斷提升在日趨復雜的新媒體環境中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從信息采集到信息分析、評估再到信息傳遞和監控的全鏈條信息認知和處理能力,善于分析新媒體信息背后的本質性問題和事物發展規律,提升對新媒體的操控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黨務工作者對新媒體的運用技能。高校要從理論和實操兩個方面加強對黨務工作者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培訓,使黨務工作者能熟練掌握必要的新媒體運用技術技能和技巧,緊跟新媒體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做到不僅會用,更能善用。

猜你喜歡
黨務高校學生工作者
市政府召開黨務會議
關愛工作者之歌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們
——致敬殯葬工作者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經”
一圖GET“黨務公開”核心點
大力推進地方黨組織黨務公開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