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木工程專業“三師三融三載體三課堂五路徑”課程思政建設

2023-02-24 09:47李繼偉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二十大實訓思政

李繼偉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城市建設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其中提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1]。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保?]這是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要求首次出現在黨的代表大會的報告中,為新時代我國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盡管各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但是畢竟課程思政提出的時間較短,各高校、各專業課教師對其內涵理解不盡相同,實施程度與實施效果也有所差異[3-5]。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隸屬于土木工程大類,在一些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需要與巖土、混凝土、瀝青、鋼筋等材料和工藝打交道,在世俗的眼中是比較“臟”“苦”“累”的專業,這給專業課程的教學增加了難度。 本文依托“市政工程材料檢測”專業核心課程,探索“苦累”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使專業課程不再是簡單的技能和知識的傳授,變成了“思政潤初心,德技筑匠魂”的載體,培養“德技雙修”高素質技能人才。

一、“三師三融三載體三課堂五路徑”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目前土木工程類的課程思政主要存在重理論輕思政、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融合生搬硬套、專業課教師不重視、教學方法不靈活、教學考核評價對學生德育方面體現不夠等問題[6-7]。 針對以上的問題,本文依托“市政工程材料檢測”課程,創新地提出了“思政潤初心,德技筑匠魂”課程思政建設思路。 通過中國土木故事、我是土木人、本校故事等,將思政教育引入專業知識學習中,引導學生愛國敬業,樹立為國家、專業和職業奉獻青春的初心;繼而將前沿速遞、學生主講實訓、高管入課等融入專業技能訓練中,引導學生育匠心、煉匠技、筑匠魂。

在“思政潤初心,德技筑匠魂”課程思政建設思路指引下,設計了“三師三融三載體三課堂五路徑”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圖1)。 “三師”是指思政教師(思政課+輔導員)2 人、專業課教師5 人和企業實踐教師3 人;“三融”是指公民修養、行業素養和崗位品質思政教育融入教學內容和活動;“三載體”是指教材、課堂和實踐;“三課堂”包括匠心課堂、匠技課堂和匠魂課堂;“五路徑”是指匠技課堂的理論與實訓課中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采用差異化的五環節教學法,在其中五路徑實現思政融入。

模式中“三融”是思政核心,其中公民修養選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行業素養是智慧檢測、試驗檢測標準及時更新等;崗位品質是“信譽至上、服務至誠、質量至優、創新至恒”十六字宗旨,基本涵蓋了試驗檢測崗位“愛崗敬業、熱情服務、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等必備素質;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報告金句作為重點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二、“三模式三對接崗賽證”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

(一)三模式推進思政教育入課路徑

分析國家、行業、企業對施工員和試驗檢測員崗位規范要求,采用“嵌入式”“貫穿式”和“拓展式”,將“公民修養-行業素養-崗位品質”引入教學內容。 其中,“嵌入式”是梳理“公民修養-行業素養”,挖掘了愛國敬業、使命擔當、誠信友善、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創新精神、團隊合作、職業理想等8 個思政元素,將開發的中國土木故事、工程材料發明軼事、中國古現代名橋、勞模事跡、創新創業案例、黨的二十大報告金句等課程思政資源融入教學內容;“貫穿式”是以工匠精神和勞動精神為思政主線,在匠技和匠魂課堂,將“智慧檢測、最新標準、團隊合作、規范操作、數據真實、工程安全、質量底線、勞動精神、精益求精”等貫穿整個實訓教學和實踐活動中;“拓展式”是“學思踐悟”思政講堂,每次宣講一個典型思政案例,其中包括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專欄,融入“文化自信、民族自豪、工程安全、技術革新、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環保意識”等思政元素。

(二)三對接“崗賽證”融入優化思政內容

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十六字工匠精神內涵為核心,根據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認知、勞動意識和責任心有待提升等學情分析,對接試驗檢測員崗位、工程材料檢測競賽、試驗檢測執業證書和1+X 證書對職業素養要求,以常規工程材料性能和檢測實操技能六大項目為主線,確立“確保工程質量的責任感”為課程思政靶點,融入匠心、匠技、匠魂思政元素。

(三)分層分步,融入“三載體三課堂五路徑”優化內容

將“家國情懷、眾志成城、逆向而行、無私奉獻、職業道德”融入教學內容和過程中;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在引導教學任務的過程中,穿插“黨的二十大報告金句”和“學思踐悟黨的二十大精神”思政講堂,師生在共同探討專業知識的同時,互助研討專業知識與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合點,融入“交通強國、底線思維、勞動精神、和諧共生”等。

三、“思政引領、三課堂五路徑、線上線下混合”金課育人

“三課堂五路徑” 以“思政潤初心、德技筑匠魂”思路為引領,以“三課堂”為課堂教學主陣地,拓展“教”與“學”的時空范疇,融合不同場域“五路徑”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實現“德技雙修”培養目標。

(一)匠心課堂融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勞模精神、使命擔當等公民和職業修養

匠心課堂一般在課前自主學習階段,布置課前任務單時強調團隊合作,頌揚文化自信,通過授課網絡平臺,導入工程實際案例、中國土木故事視頻、勞模事跡等,要求學生以小組互助的形式收集中國土木故事,并制作成課件或微課形式,在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的同時,樹立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頌經典潤初心,培養學生職業認同。 并依托大數據,分析任務單完成情況,進行學情分析,調整并完善匠技課堂和匠魂課堂的教學方案。

(二)匠技課堂融入工程安全、智慧檢測、最新標準、工匠精神等行業素養

匠技課堂主要集中在課中的前半段,在任務導學環節,由學生主講任務單、學生實訓成果展示、學生創設情境“我是土木人”等路徑,以學生為思政教學主體,研討行業所必備的素養要求;在教師引導答疑解惑和實訓任務環節,在知識與技能講解討論的過程,以“嵌入式”和“貫穿式”融入“工程安全、智慧檢測、最新標準”,讓學生掌握行業最新素養需求;學思踐悟思政講堂環節主要是穿插“黨的二十大報告金句”、黨的二十大代表事跡、勞模事跡、工匠軼事,傳遞行業最新動態、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課堂活動各個環節,始終強調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樹立學生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匠魂課堂融入底線思維、創新精神、規范操作、數據真實等崗位品質

匠魂課堂主要集中在課中的后半段+課后拓展+實踐階段,在實訓大比拼環節,分組進行檢測實訓,組內隊員分工合作、團結互助,各小組間引入“競爭機制”,互評選出最佳團隊和最佳個人,實訓過程中要求“規范操作、數據真實”;在企業高管技師能手入課環節,由企業人員傳遞最新的行業與職業發展情況,“三新技術”進課堂的同時,詮釋崗位所需的技能和品質;在“本校故事”環節,主要是從本校人物講身邊榜樣,從本校故事講中國故事,用本校精神傳遞愛崗敬業、工匠精神、勞動精神、責任意識和職業精神;在課后拓展階段,布置探究式課后拓展問題,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合作制作作品、訪問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等,鞏固所學,激發求知欲,激勵學生學習踏實肯干的作風、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精神;在實踐教學的思政元素挖掘中,發揮工科專業特色,凸顯動手實踐屬性,把黨的二十大精神有機融入,主要強化工匠精神、勞動精神、職業素養和創新精神。 在實訓教學方面,以勞動精神為軸貫穿整個教學,課前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準備和擺放儀器,課中勞動進行實訓大比拼時增加勞動教育評分,課后勞動師生共同清潔實訓室;在實踐競賽方面,充分展現學子們勇于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風貌,進一步營造了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以賽促學;在創新創業方面,科研小分隊、虛擬創業和實崗創業等形式持續進行,每學期更新成員,吸引更多學生參與。

四、結語

推進“三課堂”以來,據5 年數據統計,轉專業率已經由之前的5%降至0%,1 +X 證書率達到94%;“德技筑匠魂”教學活動持續推進后,學生實現“抵觸-接受-踴躍”的轉變,頻出佳績,獲得校級獎項225 人次、市級獎項25 人次、省級獎項15 人次。 五年來,教師團隊成長喜收碩果:開發1 本“互聯網+課程思政”教材、1 本“活頁式”實訓指導教材,獲得廣東省教師教學能力競賽三等獎、廣州市信息化教學案例二等獎1 項,立項了廣州市教育局高??蒲许椖? 項,廣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項目2 項、校級項目多項等。 目前,此課程思政模式已經在本專業其它5 門專業課程建設中應用,發揮了很好的示范效應。

猜你喜歡
二十大實訓思政
二十大頌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