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中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探究

2023-02-24 13:30林晶心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教—學—評中學歷史一體化

摘 要:在如今的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基于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發展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也在發生著相應的變化?!敖獭獙W—評”一體化模式的應用打破了以往教學設計脫離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教育弊端,能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探究積極性,更加系統和全面地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诖?,文章從“教—學—評”一體化的基本內涵及應用原則入手,對“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評”一體化;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5-0014-03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頒布標志著歷史學科的教學改革工作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在此背景下,教師在落實各項教學舉措時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從學生實際學習需求角度出發對教學策略進行優化和創新,以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手段為載體深入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舉措,促進學生學科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

“教—學—評”一體化是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評價改革的一項明確且強有力的舉措[1]。在歷史學科教學的實踐與應用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實現教學、學習、評價一體化的目標,促使學生參與學科學習過程,并在自主探究和互動交流中深化學習體驗,發展學習能力。

“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主要是將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教學評價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打破了傳統教學三者獨立設計和落實的教育壁壘,更有助于高效地落實教學任務,科學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在具體教學中,主要從教師教學環節、學生學習環節及教學評價環節進行落實和實施。首先,在教師教學環節,

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同步滲透,明確歷史學科教學的重要內涵及教學方向,基于《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對課堂教學策略進行優化,關注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學習反饋,實時調整課堂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其次,在學生學習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學習的注意力集中在“學什么”“怎么學”方面,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歷史知識背后的內涵,讓學生在強化課堂學習成效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和學習質量,促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再次,在教學評價環節,教師要積極轉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模式和方法,突出師生之間的有效互評。最后,學生要在教師的教學評價中學會反思和自評,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梳理,針對不理解的知識點要做好批注和查漏補缺工作。教師要基于評價過程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突出“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育人作用和價值。

二、“教—學—評”一體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適度性原則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有效運用“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可以對學生學習質量和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2]。為了充分發揮“教—學—評”一體化對學生學習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應用過程中要遵循適度性原則,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全面落實以教導學、以評促學和以評促教的一體化教學理念。第一,教學過程要適度。教學過程作為落實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對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情況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在應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首先需要考慮教學過程的適度性,為學生拓展學習思維和發展學習能力做好鋪墊和準備。第二,學習過程要適度。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要基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自身實際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歷史學習活動,并借助教師的引導和點撥逐步形成和發展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第三,評價過程要適度。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要圍繞教和學兩個部分進行分別評價,在對教的評價過程中總結實踐經驗,在對學的評價過程中反思評價方式,從而就這種實踐、反思、優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切實促進學科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發展。另外,“教—學—評”一體化的應用適度性還體現在教學評價側重點方面,如針對七年級的教學評價要突出趣味性,針對八年級的教學評價要突出能力性,針對九年級的教學評價要突出綜合性和實踐性。

(二)合理性原則

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歷史知識的構架和學習,了解中外歷史的發展脈絡,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突出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的合理性特征,讓學生在一體化的學習互動中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學習,轉變以往歷史教學單向灌輸的授課方式,活化學生歷史學習思維,激發學生探究歷史知識和文化的意識,讓學生在充分結合和深入理解知識要點的實踐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助力學生高質量、個性化發展。另外,還要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及綜合性的評價過程進一步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升級和創新,在極具生動性、創造性及實踐性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實現對歷史學科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創新。

三、“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中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活躍課堂氛圍,奠定核心素養培養基礎

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過程中,活躍的課堂氛圍是保障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思考的基礎和前提。學生只有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夠基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引領主動思考和分析,在提高學習質量的同時促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步發展[3]。所以,構建活躍的課堂氛圍對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關鍵的影響作用。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單元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進度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流程,以問題導學的方式推進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行為都可以得到充分調動。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歷史事件的思考中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在探究辯證中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在深入感受中發展學生的家國情懷,均衡發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通過“教—學—評”一體化的綜合設計,教師要搭建一個與學生溝通和互動的橋梁,基于歷史知識進行多維度的交流和溝通,突出教學過程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啟發和引領作用,為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開拓新的途徑。

例如,在教學“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輔助“教—學—評”一體化實踐策略的應用,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章節知識內容的重點和要點進行探究學習。之后,教師可通過層次化的教學活動推進,讓學生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對“漢通西域的歷史背景”“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

等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最后,基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教師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評價,并在教學評價中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為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做好鋪墊。

(二)多元引入,培養唯物史觀與家國情懷

教師在借助“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指導教學時要善于對課堂教學形式和策略進行創新,從教學環境、教學流程及教學內容等多個角度出發搭建“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平臺,在多元化的課堂學習活動中保障“教—學—評”一致性,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過程,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4]。

例如,在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部分知識時,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的時間及歷史意義,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間及歷史意義;能力目標則是通過課堂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多種渠道整合教學資源,發展學生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從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和探討中逐步掌握歸納歷史事件的技巧和方法?;谏鲜鼋虒W目標,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教”的環節為學生設計“探究中國近代史”的實踐學習活動,讓課堂教學互動從“教”向“學”轉變?;谔骄亢头治?,學生將中國近代史分為屈辱史、血淚史、抗爭史和探索史四個層面。在對學生探究結果進行評價后,教師以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引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然后基于預設教學活動進一步深入教學,讓學生在了解歷史史實中自主感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的歷史意義,培養家國情懷。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多媒體教學的內容進一步深化和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如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閱兵式的相關片段,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體驗對祖國的繁榮發展產生深刻的印象,在分析史料中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在感受祖國強盛的學習互動中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滲透思辨能力,培養史料證實和歷史解釋素養

基于新課程改革教學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的學習能力伴隨著課堂學習質量的提升同步發展,讓學生在主動汲取歷史知識的實踐互動中逐步搭建歷史知識的框架。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離不開對學生思辨能力發展的關注,這是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的關鍵要素?;诖?,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一體化的教學中得到發展,切實推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均衡發展[5]。

以“百家爭鳴”這一章節知識內容為例,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思想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時期,思想和文化都呈現出了空前繁榮的景象,這些學說共同構成了我國璀璨的思想文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輔助下廣泛應用史料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實踐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學習辯論活動,將枯燥的思想文化學習變成趣味性的辯論課堂,然后基于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教師作出總結性的教學評價。這種優化設計的課堂學習活動能讓學生在參與和實踐中深刻感悟“百家爭鳴”的內涵,

在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同時促使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和發展。

(四)改革教育模式,發揮核心素養育人價值

在利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突出核心素養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導向作用,從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等多個維度綜合化設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舉措,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貫徹落實到“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各個環節,全面發揮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

例如,在教學“鴉片戰爭”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從教學目標入手進行綜合設計:圍繞《“日不落帝國”形勢圖》和《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讓學生對鴉片戰爭前英國殖民擴張的過程及鴉片戰爭的過程有一個客觀了解,然后基于這一目標細化課堂教學計劃和學生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活動的輔助下提取有用的歷史信息,引導學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分析鴉片戰爭的誘發因素及歷史影響,通過辯證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在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利用評價進行連接,推動歷史學科教學模式的轉變和創新。

四、結束語

“教—學—評”一體化作為一種全新的授課理念,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仍舊有很大的探索空間。教師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可以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教學評價三位一體的角度出發進行綜合考量,在“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輔助下全面提升歷史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張佳靜.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學業多元評價方式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8):242-244.

吳華.對初中歷史“教學評一致性”的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2(12):57-58.

黃逸云.基于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評一致性教學[J].上海教育,2021(Z1):129.

楊玉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23.

郭萌.“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22.

基金項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立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中學歷史‘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研究”(立項編號:PTJYKT22228)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林晶心(1984.2-),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莆田哲理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榮獲2019年“一師一優”部級優課,2018年莆田市“初中教育先進個人”稱號。

猜你喜歡
教—學—評中學歷史一體化
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學—評”一致性實踐分析
課堂觀察助力高中地理課“教—學—評”的一致性
“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怎樣設計課時評價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展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淺談在中學歷史課程教學中慕課的應用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克里米亞完成入俄“一體化”
音樂課堂中“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