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歷史道路的選擇

2023-02-25 23:32王鳳青劉春梅
山東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道路

王鳳青,劉春梅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道路問題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盵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盵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事件,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圍繞走何種道路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根本問題,開啟了艱辛探尋中國發展道路的歷史,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終于找到了一條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走符合國情的、具有自身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一、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使中華民族站起來成為時代主題。當時許多仁人志士都在圍繞這一主題尋找中國發展道路,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都試過,但都以失敗告終。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3]在此情形下,1919年中國發生了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積極探索使中華民族站起來的道路。中共一大明確提出,黨的奮斗目標是“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是要“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4]中共二大將“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作為最低綱領,將“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4]作為最高綱領。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后,中國共產黨積極投身于反帝和反軍閥的斗爭中。然而,面對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局面,國民黨卻向中國共產黨舉起了屠刀,導致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中國共產黨“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盵5]從1927年8月到1929年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城市和農村的大小起義有近百次。這一時期,由于受俄國“城市中心論”的影響,無論在城市發動的,還是在農村舉行的,基本上以占領城市為目標。在大部分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基于從事農民運動的經驗,從實際出發,作出了向敵人統治力量較弱的井岡山進軍的重大戰略決策,并提出中國革命要走以農村為中心,“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正確道路才能有保證。在土地革命時期,面對王明帶回來的不適合中國革命實際的共產國際指示,毛澤東寫下了《反對本本主義》,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相結合?!盵6]在1938年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又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認為“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通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斗爭中去,而不是抽象地應用它”;“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7]自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大大加快。到1945年4月召開的黨的七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成果——毛澤東思想成為黨的指導思想。

毛澤東思想立足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認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是中國革命繼續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因為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中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成為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使革命繼續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指出中國在打敗日本侵略者之后,要“建立一個以全國絕對大多數人民為基礎而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的統一戰線的民主聯盟的國家制度”。[5]他認為實行這個綱領,可以把中國從“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國家和社會狀況,推進到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和社會?!碑斎?這個綱領“沒有使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共產黨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5]在1949年3月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他進一步指出:革命勝利之后,要“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盵8]這是中共根據革命形勢的變化,提出使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具體設想。

新中國的成立意味著中華民族站了起來,但站起來之后的道路如何走,對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重大考驗。一開始中國在“向蘇聯一邊倒”的口號下,照抄照搬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等體制模式,后來逐漸認識到蘇聯有它的弊病,阻礙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展。毛澤東提出:“應該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探索在我們國家里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了?!盵9]1956年毛澤東發表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和黨的八大文獻、1957年毛澤東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等著作,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始從中國實際出發,獨立自主探索適合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探索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要正確處理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發展重工業和發展輕工業的關系,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改革過于集中的經濟體制,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通過“雙百”方針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等。遺憾的是,由于沒有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基本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些方針政策后來沒有得到有效貫徹落實。

二、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力這一社會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努力探索“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關系到中華民族走什么發展道路的關鍵性問題,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鄧小平對這個問題從多方面進行了探索。首先,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吧鐣髁x如果老是窮的,它就站不住”[10];“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盵11]其次,社會主義要發展生產力?!爸v社會主義,首先就要使生產力發展,這是主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表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空講社會主義不行,人民不相信”[10];“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11]最后,發展速度不能太慢?!吧鐣髁x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如果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發展的速度比資本主義國家慢,還談什么優越性?”[10]

離開現實和超越階段建設社會主義不可能成功,在經歷了2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曲折歷程后,中國共產黨對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認識。1978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指出,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盵10]1987年,在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他再次指出:“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么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盵11]據此,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盵12]

在明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中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等問題后,中國共產黨對于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逐漸形成了明確思路。第一,要立足國情建設社會主義,不能脫離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第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第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鄧小平指出,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10];第四,堅持改革開放。中國要實現四個現代化,要大幅度提高生產力,必須改變同生產力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此,鄧小平提出了“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11],“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11],“大膽地試,大膽地闖”[11]等振聾發聵的論斷;第五,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主要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在探索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體表現為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制定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作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決定,形成了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融合、改革開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農村貧困人口大大減少;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成就舉世矚目。200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萬億元,超過意大利。2005年達到18億元,超過法國。2006年達到22萬億元,超過英國。2007年達到27萬億元,超過德國。2010年達到40萬億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意味著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中國共產黨需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在此情形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認真探索“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十年櫛風沐雨,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

在為什么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上,事實已經充分證明,“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13]第一,從歷史維度看,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基礎上,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積累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條人民滿意、行之有效的光明大道?!爸袊厣鐣髁x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14]第二,從現實維度看,“黨的百年奮斗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15],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問題還需中國人自己解答,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華大地,符合中國國情,是實現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康莊大道,“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16]第三,從未來維度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道路問題直接關系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17]要實現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堅持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關鍵一步。

在新時代要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上,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作出了科學的回答?!懊鞔_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18]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驚濤中屹立,在駭浪中前行。面對未來民族復興偉業的艱難險阻,只有繼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不變色、不變質;“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8]目前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時代必將以此為基,努力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向更深更遠的目標邁進;面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進一步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時代將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成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一流軍隊。

在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上,要從五個方面著手推進。第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推動協商民主縱深發展,人民當家作主有效落實,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同時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確保司法公正、社會公平,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第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市場和政府兩翼并驅,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打造高層次開放經濟。第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融相通,增強意識形態領域話語權。第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社會保障,“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19],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社會健康發展建立在自己的力量基點上。第五,堅持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健全生態文明制度,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證生態不脫節、不掉鏈,全方位、多層次做好生態保護工作,堅持生態系統性,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美麗健康綠色中國。必須以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中國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大膽探索,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

在探索“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登高望遠,做出戰略性、正確性部署安排,腳踏實地,推進變革性實踐,有效抵御風險挑戰,取得標志性成果。小康夢如期實現,絕對貧困問題順利解決,“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九百六十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2],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飛升;“一國兩制”有序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全面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2];大國風范充分顯現,有力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2];一大批惠民政策落實實施,人民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大幅度提高,軍事組織形態實現重大變革……這是5000年來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刻,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接近偉大復興的時刻,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值得載入史冊的時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正確的道路,“無論遇到什么風浪,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都要一以貫之,決不因各種雜音噪音而改弦更張。隨著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斷向前,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盵17]中國共產黨將秉持“國之大者”的崇高信念,領導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自己,造福世界。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歷史道路的探尋,不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條根本主線,也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展邏輯中。在探討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歷史道路的選擇這一問題時,結論很明確,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辟和越走越寬。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歷史道路的探尋者、開創者與領航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源于中共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持續探索和不懈奮斗。這條道路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堅定不移走下去。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道路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堅持中國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道聽途說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我們的道路更寬廣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