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教育與思政課有機融合的必要性

2023-02-26 20:00郭喜亮
關鍵詞:思政課公民價值觀

郭喜亮

(運城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 運城 044000)

在當今不斷變化的社會背景下,將法律教育與思政課有效連接已成為教育領域的一項緊迫任務。全球化、科技進步、文化多元化高速發展,年輕人需要更全面、更開放的教育體系來應對日益復雜的社會問題。同時,法律作為社會秩序的基石,必須與人們的價值觀和社會使命相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其更好地適應和引領社會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將法律教育與思政課有效連接,不僅有助于構建更為綜合和有機的教育體系,更能培養出具備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思維的新時代公民。

一、法律教育與思政課有機融合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公民素質

(一)基礎法律知識與核心價值觀的融合

思政課致力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使其在行為和決策中秉持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A法律知識與核心價值觀的融合在于將法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貫通,使學生在理解法律知識的同時,能夠將法律與道德、價值觀相統一。例如,在法律課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合同法、刑法等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同法律規定對人與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約束關系。而在思政課上,學生可以通過探討社會公平、人權尊重等議題,培養正確的社會倫理觀念。將這兩者有機融合,學生不僅能知道在法律框架下的權益,還會將其與社會公平、尊重他人的價值觀聯系起來,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行動。這種融合還能夠幫助學生在面對復雜法律和道德抉擇時更加從容。例如,在商業領域,學生既需要了解商業契約的法律規定,同時也需要明白合作伙伴之間的誠信合作是維系合作關系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將法律的規定與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以確保學生不僅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還能在道德和倫理的引導下作出明智決策。

(二)公民道德與法律修養的共同塑造

法律不僅是一套抽象的規則,更是社會道德的體現和保障。思政課引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規則背后的倫理基礎,從而在面對各種法律和倫理抉擇時能夠更準確地把握道德底線,做出明智的決策。在法律教育與思政課的共同作用下,學生不僅學會尊重法律,更能夠領悟法律的價值觀和社會意義。例如,在隱私保護方面,法律規定了個人信息的合法使用范圍,而思政課可以引導學生意識到對隱私權的尊重是一種基本道德,這種尊重既體現在法律遵從上,更體現在積極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上。因此,連接法律教育與思政課有助于在學生心中形成崇高的法律道德觀,使其在實踐中不僅遵守法律,還能夠積極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此外,連接法律與思政課還能夠讓學生在法律修養中更深刻地體現社會擔當。通過思政課的引導,學生可以更加關注社會問題,理解自己作為公民的責任。當他們學會關注弱勢群體的權益、參與慈善活動或關注環保問題時,不僅是法律修養的體現,更是公民道德的展現。這種連接有助于培養學生既遵守法律,又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良好品質。

(三)社會參與與公共事務的理解與實踐

法律教育向學生傳達了權利和義務,告訴他們如何在法律框架內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而思政課則引導學生去探索并理解社會問題的根源與解決之道,培養他們成為能夠主動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公民。通過這種連接,學生將在社會參與中體驗到法律與思想的有機融合。舉例來說,一個關心環保問題的學生可能會在法律課程中了解到環境保護法律的相關規定,同時在思政課上思考環保的道德和倫理背景。這種融合激勵學生不僅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更能夠將法律與環保的社會責任聯系起來,積極參與環保行動。社會問題往往與法律有著緊密聯系,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思政課的引導,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社會問題的根源、影響和解決方案,而法律課程則告訴他們如何以合法的方式參與社會改革。這種連接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通過法律手段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二、法律教育與思政課有機融合能夠促進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

(一)法治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一

在當代社會,將法律與思政課有效連接,能夠實現法治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統一,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堅實基礎。法治觀念強調法律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學生在法律框架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然而,法治觀念的確立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上,還需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理念,這些價值觀與法治建設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社會的道德基石。通過有效連接,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法律的具體規定,更能夠在法律框架內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將其體現在自己的行為中。例如,在法律課程中,學生學習了知識產權法的相關知識,而通過思政課的引導,他們可以認識到尊重知識產權是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不僅有助于法律知識的運用,還有利于保護知識創新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的進步。連接法治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能夠使學生在面對復雜法律和倫理抉擇時更加理性和成熟。例如,在經濟領域,學生可能面臨利益與道德的沖突,通過思政課的引導,他們可以認識到合法合規經營不僅符合法律,更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公平原則,從而能夠在商業活動中堅守法律底線,避免違法行為的發生。

(二)法律知識與憲法精神的協同培養

法律教育的重要一環在于傳授憲法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國家的根本法律體系。而思政課則能夠引導學生深入領會憲法的核心精神,從而更加自覺地維護憲法原則。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它規定了國家的制度、權力的分配以及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通過連接法律知識與憲法精神,學生可以深刻理解憲法的意義和地位。例如,在憲法中確立公民平等原則是法治的基石,法律課程可以教授學生相關法律條文,而思政課則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平等原則的倫理和道德價值。通過這種融合,學生不僅能夠在法律實踐中維護平等權利,更能夠在生活中踐行公平公正的價值觀。此外,憲法精神是憲法中蘊含的核心價值觀,如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平等,等等。通過思政課的引導,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這些價值觀的內涵,意識到憲法精神是國家穩定和人民幸福的基石,在法律實踐中,學生會更加自覺地維護憲法精神所代表的價值,為社會的和諧發展作出貢獻。

(三)合法權益與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

法律教育引導學生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思政課強調社會的公平正義,使學生在法律實踐中不僅追求個人權益,也關注整體社會的公正。通過法律教育,學生了解到自己作為公民所擁有的合法權益,并學會通過合法手段維護這些權益。法律規定了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為社會提供了有序和公平的規則。學生在法律教育中學習到諸如合同法、勞動法、知識產權法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使他們能夠了解自己在各種場合下的合法權益,從而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思政課強調社會的公平正義,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中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現象。學生通過思政課了解到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弱勢群體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思政課鼓勵學生樹立積極的社會擔當和公益意識,關注整體社會的發展,努力為改善社會不公做出貢獻。此外,合法權益的維護不僅關乎個人的利益,也與整體社會的公正和穩定密切相關。社會中不同個體之間的權益和需求是多樣的,法律的任務就在于平衡這些權益和需求,保障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思政課引導學生認識到個人的合法權益和整體社會的公平正義是相互促進的,只有當每個人的權益得到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得以實現。

三、法律教育與思政課有機融合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一)法律教育與社會問題的直接聯系

法律課程教育學生尊重法律,思政課引導他們關注社會問題,兩者融合,學生能夠更積極地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社會問題,體現出更強的社會責任感。首先,法律教育與社會問題的直接聯系在于法律作為社會秩序的基石。法律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學生通過法律教育了解到法律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規則和準則,尊重法律成為他們作為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要求。同時,社會問題往往與法律有著密切的關聯,如貧困、環境污染、人權侵害等。學生通過思政課了解到這些社會問題的存在和影響,意識到這些問題可能違反了法律的原則和規定,需要尋求合理的解決途徑。其次,在面對各種社會問題時,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和原則,找到適當的法律渠道來解決問題。例如,在環境污染問題上,學生可以通過了解相關的環保法律規定,參與環保組織或提起環境公益訴訟,以維護公民權益和社會公正。這種積極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行為,體現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也有助于促進社會問題的解決和社會的進步。此外,思政課引導學生去深入了解社會現象背后的原因和影響,培養學生的社會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維,學生通過思政課了解到社會問題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綜合運用法律和其他手段來解決。

(二)社會責任感與法律實踐的有機結合

有效連接法律與思政課有助于將社會責任感與法律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學生不僅能夠在理論上認識到自己作為公民的責任,還能夠在實際行動中踐行社會責任,通過法律手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社會責任感是指個體對社會問題負有的義務和擔當。在思政課上,學生會了解到社會問題的多樣性和嚴峻性,深刻認識到作為公民應當關心社會發展,為社會問題找到解決途徑。這種正確的社會責任觀念為學生將法律與社會責任有機結合提供了內在動力。法律作為社會秩序的維護者,為公民提供了參與社會改革和維護公共利益的渠道。通過法律手段,個體可以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問題的解決貢獻力量。例如,學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公益訴訟、環保行動、慈善捐助等,推動社會公正和進步。通過這種實際行動,學生將理論上的社會責任感轉化為具體的社會參與,體現出公民的擔當和使命。此外,思政課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問題的根源和解決之道,而法律課程則提供了實現社會變革的合法途徑。通過這種連接,學生將認識到自己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為社會問題找到解決方案,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法治精神與職業道德的統一培養

法律教育引導學生遵守法律法規,思政課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兩者融合使學生在職業發展中不僅具備專業素養,還具有更高的社會責任感。首先,法治精神強調依法治國、公正平等、保護人權等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律課程,學生學習法律的基本知識、法律體系和法律原則,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時,學生通過學習案例,認識到法治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石,遵守法律是公民的義務。這種法治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在職業發展中具備了堅守法律底線的自覺性和敬畏之心。其次,職業道德是從業者在從事專業工作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在思政課上,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愛崗敬業、誠信守法、服務社會等職業道德的內涵。思政課還引導學生分析職業道德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使其認識到職業道德不僅關乎個人的職業發展,更關乎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法律教育和思政課的有機融合,對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有深遠影響。

猜你喜歡
思政課公民價值觀
論公民美育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十二公民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