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德育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六計”

2023-02-26 17:22康靖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3年11期
關鍵詞:文化素養道德品質中國傳統文化

康靖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將其引進小學德育領域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诖?,探討在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體的實踐策略,通過經典故事的講述、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參與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德育課程創新、提高教師素質,提升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小學德育管理;中國傳統文化;文化素養;道德品質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倫理和社會價值觀,是極為寶貴的德育資源。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管理,有助于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助力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小學德育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小學德育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將中國傳統文化應用于該領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為,能夠在提升學生綜合道德素養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文化自信、文化認同感的建構與發展。同時,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因此,應該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將其有機地融入小學德育管理中,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具體而言,在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價值。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管理中,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德育知識的同時,了解和認識傳統文化,自覺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同時,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和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發展,為中華文化的傳承注入新的活力[1]。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人的內在修養和道德素質的培養。將傳統文化融入德育管理中,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道德的根本形式,為學生道德素質培養提供方向指引。例如,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等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

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可以了解華夏文明的發展脈絡,進而增強文化認同感。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德育管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拓寬他們的視野,培養其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同時,傳統文化中還蘊含大量的哲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個人對社會、國家的責任。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社稷民生等理念,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2]。

二、小學德育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六計”

(一)講述經典故事

中華傳統文化是極為優質的德育資源,同時也是德育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助力。在此形勢下,德育管理工作者需要在實踐工作環節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結合小學生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深化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參與質量,創造、發展、引進更加優質的德育管理工作形式、教育理念。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代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岳飛精忠報國等,以德育課程、校園文化活動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向學生講述這些故事,引導學生從中汲取道德營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3]。

以講述《孔融讓梨》的故事為例。首先,在導入環節通過PPT、故事書或者視頻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孔融讓梨》的故事,重點強調孔融的行為所代表的尊老愛幼、謙讓和分享的道德觀念。其次,開展德育討論,讓學生分成小組,圍繞孔融的行為和故事背景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深入理解這些道德觀念的內涵和意義,以及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再次,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分析,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尊老愛幼、謙讓和分享的道德觀念,可以通過舉例、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道德觀念。最后,完成實踐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份《我的道德實踐清單》,記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尊老愛幼、謙讓和分享的行為。同時要定期回顧和更新這份清單,確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持續實踐這些道德觀念。除此之外,還要及時進行總結與反思,引導學生總結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并思考如何通過類似的故事在校園文化中傳遞道德觀念,鼓勵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積極參與,通過自己的行動影響身邊的人,共同營造一個有道德、有愛的校園環境。

(二)體驗傳統文化活動

德育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德育成效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主要是由于教育管理模式以及德育模式缺乏創新,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相關人員可以組織各類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如書法比賽、中國畫欣賞、傳統音樂演奏、傳統工藝制作等,讓學生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4]。

德育管理人員可以開設書法課程,讓學生學習書法技巧,同時領悟到書法中所蘊含的修身養性、追求完美的道德觀念。此外,還可以開展中國畫欣賞課,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畫注重意境和傳神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傳統美學欣賞能力。

首先,書法課程。書法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通過學習書法,學生可以了解到其中的修身養性、追求完美的道德觀念。練習書法需要耐心、專注和毅力,這些品質都是道德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書法,學生可以領悟到追求完美的精神,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應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其次,中國畫欣賞課程。中國畫注重意境和傳神的特點,通過欣賞中國畫,學生可以了解到中國傳統美學和藝術精神。中國畫強調的是畫面的內在含義和神韻,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通過欣賞中國畫,學生可以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鑒賞能力,這對于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最后,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是德育的重要載體,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形式,如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社團活動等,讓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運用傳統文化元素

校園環境建設同樣屬于重要的教育資源之一,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是德育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得到對于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與廣泛關注。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校園環境建設,如古代詩詞、傳統建筑風格、傳統紋飾等,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傳統文化元素,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5]。

學??梢栽谛@中放置古代詩詞的石碑,或者在教室和宿舍等場所懸掛傳統紋飾或詩詞書畫作品,使傳統文化要素充斥學生的教育學習以及課余生活中,這有助于從根本上強化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校園中放置古代詩詞的石碑。古代詩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在校園中放置石碑,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看到、讀到這些經典詩詞。詩詞中的豐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精美的詞句可以啟迪學生的思想,激發他們的文學興趣和熱情。這些石碑不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在教室和宿舍等場所懸掛傳統紋飾或詩詞書畫作品。傳統紋飾和詩詞書畫作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通過在教室和宿舍等場所懸掛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這些作品可以營造出一種中華文化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接觸到傳統文化。此外,這些作品也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好素材,例如,詩詞中的修身養性、追求完美的道德觀念可以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偟膩碚f,這些措施能夠讓學生身處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傳統文化。

(四)參與傳統文化傳承活動

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如參加文化節,學習傳統技藝,參觀文化遺址等,這能夠以親身經歷的方式進行傳統文化內涵傳遞,讓學生直接感受傳統文化,能夠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趣味性,更好地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傳統節日活動,如中秋節、端午節等,讓學生了解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習俗;可以開展傳統積極培訓,讓學生學習傳統技藝的同時傳承傳統文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文化遺址等,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歷史和價值。首先,組織學生參加傳統節日活動。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與價值各不相同,有著各自獨特的習俗和內涵,例如,春節在中華傳統文化圈中具有最為崇高的地位,象征著闔家團圓、萬象更新、冬去春來,傳統習俗包括吃餃子、放煙花等。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其重要習俗為驅邪、賽龍舟、吃粽子。學生在參與節日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深入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習俗,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理解。其次,開設傳統技藝課程,如書法、剪紙、中國畫、陶藝等,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學習傳統技藝,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還可以在過程中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學習書法,學生可以了解漢字的歷史和演變過程,理解書法藝術的審美價值;剪紙是重要的民間藝術,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民俗文化的發展與內涵。最后,博物館和文化遺址是保存和展示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通過參觀博物館和文化遺址,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跡,對傳統文化的歷史和價值有更深入的了解。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激發他們對歷史文化的研究興趣。

(五)創新德育課程

結合傳統文化,創新德育課程內容,將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規范、禮儀規范等融入課程中,讓學生在接受德育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偟貋碚f,將傳統文化經典引入課程和開設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德育課程,都是非常有益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舉措。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也能提升他們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

《三字經》和《弟子規》是兩部非常著名的中國傳統教育經典,它們包含了豐富的道德規范和禮儀規范等內容。其中,《三字經》以三字為一句,內容簡練,寓意深遠,既適合兒童閱讀,也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研習。它涵蓋了歷史、道德、天文、地理等多個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與此同時,《弟子規》也是一部儒家經典,詳細介紹了為人子女、為人的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對兒童的思想啟蒙和品德培養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課程中引入這些經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深入理解并吸收其中蘊含的道德規范和禮儀規范,提升他們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質。在此基礎上,開設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德育課程:“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修養”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導論”等課程,能夠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歷史價值。這些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行為規范,提升他們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同時,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中的諸多典籍和歷史人物事跡,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人文精神,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現代社會的挑戰。

(六)提升教師素養

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使教師能夠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更好地融入和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這些措施的實施需要學校管理層的大力支持和教師的積極配合。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教師的個人發展和學習需求,提供適當的培訓和資源,確保這些措施的有效實施。

可以組織教師參加傳統文化研修班、文化講座等活動,讓教師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還可以在教師評價中加入對傳統文化素質的評價標準,鼓勵教師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質,從而更好地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融入和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具體措施如下:

通過參加傳統文化研修班和文化講座,教師可以系統地學習和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這不僅有助于教師自身的發展,更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更多的傳統文化元素,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教師通過自身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踐行,可以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和影響。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行為和言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如誠信、尊師、友愛等。教師通過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可以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更好地運用這些資源,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在教師評價中加入對傳統文化素質的評價標準,可以鼓勵教師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質。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也能夠通過評價機制引導教師關注傳統文化教育。

通過組織研修班和文化講座,可以系統地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而將傳統文化素質納入教師評價中,則能夠確保傳統文化的教育持續性和長期性。

綜上所述,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策略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展開。通過經典故事的講述、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的組織、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參與傳統文化傳承活動的鼓勵等方式,讓學生在學習德育知識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秋辰.構筑德育文化彈性課程,生成現代管理思潮——以靖西市第七小學德育課程為例[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11):38.

[2] 紀永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德育價值分析——評《中和育人: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探索》[J].語文建設,2022(9):后插7.

[3] 梁霞.初中學段主題班會項目式學習對提升學生德育素養的實踐探究——以貴陽市第十八中學項目式學習“成就更好的自己”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3(12):15-20.

[4] 王妍雄.中國傳統文化浸潤下小學語文德育探析——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童年的水墨畫》一課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1(19):22-24.

[5] 羅國求.文化自信視野下瑤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德育研究——以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民族中學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25):1-3.

(責任編輯:朱福昌)

猜你喜歡
文化素養道德品質中國傳統文化
幼兒道德品質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決“道德沖突”中升華小學生道德品質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中學英語課堂培養學生英語文化素養的實踐探究
建筑設計內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藝術特征分析
民間美術在高校藝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淺談音樂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提升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質形成的一個重要途徑——簡評楊鮮蘭、彭菊花新著《交往與青少年道德修養》
樂于助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