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區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的作用探討
——以民勤縣為例

2023-02-27 14:44賈筱昕董麗杰
森林防火 2023年2期
關鍵詞:民勤縣民勤防沙

文 俠 賈筱昕 董麗杰 高 峰

(1.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產業發展規劃院,北京 100010;2.承德縣東小白旗鄉人民政府,河北 承德 067409; 3.甘肅武威民勤縣勤鋒林業實驗站,甘肅 武威 733000)

石羊河流域是我國干旱內陸河流域典型的生態敏感區域[1]。民勤縣位于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甘肅省河西走廊的東部,三面被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圍[2],是一個半封閉的內陸荒漠區,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3],屬于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處于“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帶”中部,生態環境敏感,生態區位重要。干旱、半干旱地區特殊的生態組成要素綠洲,是干旱地區人類賴以生存、活動與發展的基本場所,對區域生態環境有著重要作用[4]。

民勤綠洲是西北地區風沙線上的一座橋頭堡,為典型的荒漠綠洲[5]。民勤綠洲的存亡關系河西走廊的安危,如果民勤綠洲不保,則會促使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合攏,直接危及武威、金昌等地,并使河西走廊攔腰截斷。民勤綠洲生態環境建設至關重要,對遏制西北地區沙漠化,構筑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筑牢沙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民勤縣現狀綜述

1.1 自然資源現狀概述

民勤縣總國土面積1 583 829.50 hm2。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全縣耕地119 752.76 hm2,林地534 814.40 hm2,草地304 485.95 hm2,濕地13 282.50 hm2,森林覆蓋率18.28%,森林蓄積5.10 258 萬m3。全縣現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4 處,分別為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甘肅民勤黃案灘國家沙漠公園、民勤沙井子國家沙漠公園?,F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3 種: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黑鸛(Ciconianigra)、草原雕(Aquilanipalensis);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2 種:大天鵝(Cygnuscygnus)、黑鳶(Milvusmigrans)、蒼鷹(Accipitergentilis)、雀鷹(Accipiternisus)、白頭鷂(Circus aeruginosus)、灰背隼(Falcocolumbarius)、游隼(Falco peregrinus)、長耳鸮(Asiootus)、短耳鸮(Asioflammeus)、縱紋腹小鸮(Athenenoctua)、荒漠貓(Felisbieti)、鵝喉羚(Gazellasubgutturosa);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1種:發菜(Nostocflagelliforme);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8 種:綿刺(Potaniniamongolica)、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肉蓯蓉(Cistanchedeserticola)、鎖陽(Cynomoriumsongaricum)、斑子麻黃(Ephedrarhytidosperma)、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沙蘆草(Agropyronmongolicum)。

1.2 荒漠化治理成效顯著

根據表1 中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2015—2019 年)顯示,民勤縣國土總面積1 583 829.50 hm2。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積1 396 566.90 hm2,占國土總面積的88.18%,非荒漠化土地面積187 262.59 hm2、占總面積的11.82%,經與第五次監測數據對比分析,民勤縣荒漠化土地總面積減少33 951.90 hm2,其中:風蝕減少15 538.60 hm2,鹽漬化減少18 413.30 hm2。沙化土地面積1 196 926.78 hm2、占總面積的75.57%,非沙化土地面積386 902.72 hm2、占總面積的24.43%。經與第五次監測結果(2010—2014 年)對比分析,沙化土地總面積減少7 376.56hm2。對比數據顯示,民勤縣土地荒漠化擴展的態勢得到了進一步遏制。

1.3 防沙治沙工程高效推進

堅持尊重自然、因地施策,壓沙、造林、封禁并重原則,構筑三道屏障。以綠洲外圍天然沙生植被為重點,通過封禁保護、加強管護等措施,構筑第一道防護屏障;以風沙口治理為重點,大規模實施工程治沙造林、種草,營造連片防風阻沙林帶,構筑第二道防護屏障;對綠洲邊緣沙化區域,以及對綠洲道路、水庫等設施造成危害的流動沙丘實施綜合治理,促進生態修復,構筑第三道生態屏障,從外到內形成點線面結合、帶片網配套的防護體系。截止2022 年,民勤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15.33 萬hm2以上,其中壓沙造林6.86 萬hm2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1.66 萬hm2以上,在408 公里的風沙線上已建成300 km的防護林帶,建成梭梭井、上八浪井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2 處、2.79 萬hm2。

1.4 經濟林和肉蓯蓉產業有序發展

林業產業未來發展前景良好,發展任務也仍然艱巨[6],民勤縣以提質增效為主,鞏固以釀造葡萄、紅棗、枸杞為主的已建林果業,積極培育擴大以桃李杏等為主的新建經濟林。據統計,至2022 年,全縣經濟林保存面積0.13 萬hm2,分品種面積為:釀酒葡萄0.06 萬hm2,紅棗0.02 萬hm2,枸杞0.03 萬hm2,桃李杏等面積0.01 萬hm2。全縣各鎮經濟林掛果面積0.07 萬hm2,總產值達3 162.4 萬元。民勤縣梭梭人工接種肉蓯蓉始于1995 年,由內蒙古引進技術,2003 年開始大規模接種發展,目前,全縣累計發展梭梭接種肉蓯蓉0.4 萬hm2,主要分布于勤鋒灘、青土湖、東湖鎮正新村、昌寧鎮昌盛農場、三雷鎮下雷灘、西渠鎮西山崗、大灘鎮老虎口等區域。堅持以共享發展為理念,探索完善沙產業發展共享機制[7],已建成甘肅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蕓豐專業合作社、甘肅荒漠肉蓯蓉有限公司等幾個重點運營企業,并與武威市醫藥公司達成長期合作關系。

1.5 林業與草原建設成就斐然

民勤縣依托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祁連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生態工程,大力開展國土綠化建設,生態環境持續向好[8],全縣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50 年代的3%提高到18.28%。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有效推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為社會經濟及民生福祉帶來積極影響[9]。

2 沙漠區域造林存在主要問題

2.1 防沙治沙長效機制尚未健全

民勤常年盛行西北風,巴丹吉林沙漠向綠洲侵蝕的步伐從未間斷,綠洲脆弱的生態狀況并沒有取得根本性改變,荒漠化防治任重道遠[10]。據三調數據顯示,全縣林地53.48 萬hm2,其中縣屬林地26.59 萬hm2,僅6.69 萬hm2享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人工大面積營造的防風固沙林,受栽植條件限制,樹種多以梭梭等治沙先鋒樹種為主,自然更新能力弱,僅靠天然降水,達不到現行林地標準。沙區植被保護難度大,根據測算治沙造林前三年每畝每年撫育管護需經費450 元,人工造林缺乏后續管理資金,澆灌、有害生物防治等管護措施落實難。特別是受風大沙多等地理條件限制,流沙治理區5~10 年內需多次治理,才能達到固定目的,但項目管理不能重復實施,沙埋區得不到及時修復,只能任其再次沙化活化。

2.2 綠洲生態防護屏障有所弱化

民勤風大沙多,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110 mm,年蒸發量2 644 mm,生態本底脆弱,環境惡劣。特別是2020 年全年降水僅80.5 mm,創近20 年歷史最低,綠洲外圍荒漠區沙蒿、沙米等沙生植物未發芽或年生長量嚴重不足,林草覆蓋度急劇下降。上世紀七十年代全縣建設的由二白楊、新疆楊等高大喬木組成的農田防護林,因生理過熟、病害、干旱等因素,樹冠萎縮枯死,大部分進行了更新改造,樹種選擇榆樹、樟子松等,立體防護功能減弱。龍王廟、老虎口、三角城、青土湖等荒漠綠洲交錯區營造的大面積人工梭梭防護林,長期受西北風沙流侵蝕,已達到或提前進入生理退化林齡,若不能及時更新修復,必將再次受到風沙沖擊。

2.3 水資源短缺現狀還未改變

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任務雖然全面完成,但民勤縣作為全國極端缺水地區的現狀并沒有改變,在水資源極度匱乏情況下,生態屏障修復與區域經濟發展用水需求的矛盾極其尖銳。以《石羊河重點治理規劃》確定的生態用水指標和定額為依據,縣內新造林、需澆灌的中幼林、鎮村和道路綠化帶等綠化面積驟增,生態用水不能滿足日常綠化用水需求,林木長勢較弱、層次不齊、質量不高,部分區域出現了年年栽樹老地方的現象,綠化質量與群眾所求所盼存在較大差距。

2.4 防沙治沙投融資渠道不暢

防沙治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前期投資大、見效慢,企業投資熱情不高,社會資本投入微乎其微,防沙治沙以政府投資為主。沙產業處于低質慢速發展的狀態,涉沙涉林企業規模小,群眾參與度不高,帶動能力弱,技術力量不足,科學含量不高,多以壓沙、造林等季節性活動和林副產品的初級加工銷售為主,產業鏈短,產出比低,投融資難,尚未形成產業反哺的良性循環機制,與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差距較大,綠色發展迫在眉睫。

3 措施及建議

3.1 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結合,持續推進防沙治沙

沙漠化防治是由水(文)、土(壤)、氣(候)、生(物)4 個主要要素組成的生態系統在退化之后的整體恢復過程[11]。結合《民勤生態建設示范區規劃(2020—2025年)》實施,對綠洲內部需治理沙化土地,采取壓沙、造林、種草、封育等多措并舉,逐步推進消化。對沿邊沿沙區堅持保護優先,科學經營,適度治理的措施,提高植被蓋度,力求恢復自然景觀;對東線、南線區域內騰格里沙漠,因治理難度較大,代價高,可治理性不高,主要以保護為主,嚴格杜絕人為開發和人畜破壞,維持沙漠的原始穩定性;西線、北線沙化土地,在政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斷加大治理,強化屏障功能。與此同時,工程實施與社會參與結合,深度挖掘防沙治沙歷史文化,開展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宣傳報道,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進一步深入開展“互聯網+防沙治沙”“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吸引社會各界支持、參與民勤防沙治沙,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3.2 統籌規劃與科學施治結合,不斷提升綠化水平

充分考慮水資源的分布和承載能力,堅持以水定林、量水而行、科學綠化,采取新植與提質相結合的方式,建設以通道綠化為主線的防護林網,完善營造農田防護林、四旁綠化環宅林、休閑游憩風景林和防風固沙林等,加強區域生態綠肺和生物基因庫的建設[12]。建立責任明確的綠化機制,分級對轄區內可治理沙化土地、可綠化地段進行詳細摸排,確定綠化區域,主管部門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對照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和國土空間規劃做好綠化用地審核;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害設防科學建設農田防護林;依據行業規劃做好景區、庫區等區域綠化工作。

3.3 責任落實與機制創新結合,加強后續撫育管護

根據當前國土綠化發展現狀,林木后續撫育管護為今后工作重中之重[13]。一是進一步明確責任,結合全面落實林長制改革工作,依據國土三調成果和各類綠化工程數據,將全縣林草資源按行政區域劃分各鎮管理,建立縣、鎮、村三級林長制組織體系,把國土綠化的管護責任明確到具體責任人。二是建議地方政府根據生態建設實際需求,將國土綠化、有害生物防治等列入財政預算,將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以綠化管護,每年列支一定的后續管護資金和專項防治經費,滿足造林后續管護和有害生物防治需求。三是針對鎮村、林草部門歷年形成的造林綠化及管護債務,地方政府每年預算一定量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逐年化解,提高鎮村管護林業資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四是主管部門積極爭取退化林分修復、森林撫育管護等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最大限度補充管護資金缺口,提升管護水平。五是創新管護機制,探索推行管護市場化運行,對北仙高速公路、胡楊林、民紅一級路等公共區域主干道路綠化和防護林帶管護,通過政府公開招標形式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采取有償服務形式,開展專業化管護。六是主管部門按年度綠化增長比例,有計劃地增加生態用水總量,合理配置綠化用水,做好生態用水分配和監督,遏制農業用水擠占生態用水,使生態用水真正用在生態建設上。

3.4 科學開展多樹種造林,合理利用有限水資源

樹種方面總體表現為:先鋒樹種單一,主要以小喬木梭梭和灌木毛條、沙拐棗為主;農田林網未預留相應的綠化空地存在落地困難[14]。2018 年以來,為進一步改變造林樹種單一現狀,提升造林抗災性能,穩定固沙生態功能,民勤縣探索推行了行間多樹種混交造林方式。以梭梭為先鋒樹種, 適當混交沙拐棗、檉柳、毛條等樹種,造林后撒播沙米、黃蒿等草種,增加植被蓋度,強化了固沙效果。下一步為豐富物種多樣性,增強防護效益,建議:一是適應耕地用途限定,結合鄉村綠化建設,鼓勵發展庭院經濟,適度栽植特色桃李杏、梨、蘋果、鮮食葡萄等,發揮示范效應,探索小規模大群體模式;二是引進和繁育相結合,前瞻性試驗選育特色優勢品種,培育產業發展生長點;三是進一步總結推廣退耕還林藥、草間作及蓯蓉種植成功經驗,在不影響生態功能的前提下適度鼓勵發展蓯蓉產業,提升產業發展質量,突破產業發展瓶頸,以林養林,雙贏發展。四是嚴格遵循科學綠化原則,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新造林樹種及初始密度,引進運用集水、節水造林種草技術,科學恢復林草植被。綜合考慮水資源條件,加強綠洲和生態過渡帶保護,做好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水[15-17]。

4 結語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生態脆弱地區的戰略根本,在統籌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生態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的基礎上,按照長遠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類施治,著力推進防沙治沙、國土綠化、林草植被恢復、森林撫育管護等各項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逐步增強森林碳匯能力,探索打造森林“四庫”,促進林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推進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民勤縣民勤防沙
楊曉東 攝影作品《民勤壓沙組照》
“醉”美民勤風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綠色長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民勤縣紅崖山水庫擴建增容方案比選
提高認識 總結經驗 強化責任 全面推動我省防沙治沙工作進程
淺談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區建設
閃耀戈壁 助力民勤
民勤綠洲農田休閑期土壤水分調控技術
沙塵天氣多發區民勤縣農民高血壓患病情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