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級林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建設思考
——以駐馬店市為例

2023-02-27 14:44谷成燕彭華福金雨菲許等平
森林防火 2023年2期
關鍵詞:林長林長制駐馬店市

谷成燕 彭華福 金雨菲 許等平 鞏 典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產業發展規劃院,北京 100010)

林長制改革是全面貫徹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實踐探索與重大制度創新[1-2]。2021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標志著“林長制”從地方實踐探索正式上升成為國家層面重大決策部署[3-4]。同年,河南省和駐馬店市相繼印發了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意見、實施方案,建立了會議制度、信息制度、巡查制度、考核制度等配套制度,創新探索“林長+警長+檢察長+審判長”四長機制[5-7]。一系列國家政策、地方方案的出臺已經使傳統林業工作上升至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戰略高度?,F階段林長制工作重點是如何使各項制度、任務得到嚴格有效的落實,從而保證林長履職的積極性,加快“林長制”的廣泛開展與推進[1]。隨著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重大決策的部署以及《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的印發[8],對林業建設提出了新的戰略要求。

國家森林城市駐馬店正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期,面臨林草基礎設施落后、林業管理手段簡單粗放、林草綜合治理措施缺乏等問題[9-18]。在此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技術驅動林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建設,為駐馬店市林長制工作高質量開展提供科技支撐,是加快推進林草綜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抉擇[7]。為有效推進駐馬店市林長制改革,支撐各級林長森林資源保護發展責任的落實,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預見性、針對性、智能化,本文將結合駐馬店現有優勢,分析存在的難點問題,緊扣林長制管理需求提出智慧管理平臺的建設思路和建設要點,更好地助力駐馬店生態文明建設。

1 基礎現狀

1.1 政策保障情況

根據林業建設的實際需要,駐馬店于2022 年初編制了《駐馬店市林長制改革發展總體規劃(2021—2025 年)》《駐馬店市智慧森林建設規劃》等,明確了林業信息化建設目標、基本思路、重點內容與保障措施等。規劃明確要求以林長制業務管理與決策為主要建設方向,以資源共享為主要著力點,建設科學標準的林業數據庫,為各業務提供基礎數據?!恶v馬店市“十四五”數字經濟和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新一代網絡通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和政務云建設,構建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體系、夯實網絡安全運行體系,為全面推進林業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

1.2 制度標準情況

為規范林業信息化建設管理,駐馬店市林業局制定了《林業計算機網絡管理暫行辦法》 《計算機網絡安全應急預案》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機房管理制度》 《信息發布審批制度》 《網站管理及信息發布暫行管理辦法》 等,保障各項信息化工作落到實處。

1.3 專項資金情況

駐馬店市財政單列了林長制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增加了對網絡建設升級、網站維護與設備維修、林長制平臺建設與規劃的經費支持。資金投入做到了“建設與運行”并重,為信息化建設成果的長期穩定運行提供了必要保障。

1.4 網絡部署情況

駐馬店市林業局各科室、直屬單位按照市統一要求接入了互聯網、市政務專網內網、市政務專網外網,形成了四級聯網的“林業信息高速公路”,網絡速度達標并嚴格按照要求隔離。其中政務外網根據業務需求范圍,延伸到了鄉鎮林業基層工作站。

1.5 集約建設情況

駐馬店市電子政務云平臺,可為建設的林業信息化平臺提供計算、存儲、網絡等服務資源的統一管理、調度和彈性服務。

1.6 終端配置情況

駐馬店市林業局共配置130 余臺國產化終端計算機,人機比率100%。

1.7 安全運維情況

駐馬店市先后制定出臺《駐馬店市網絡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駐馬店市網絡安全聯合通報工作機制》,將網絡安全工作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全市平安建設考核測評體系。駐馬店市政務云平臺可為林長制智慧平臺提供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第三級標準的安全防護。

2 難點問題

駐馬店市從政策保障、制度標準、資金投入、網絡部署、集約建設、終端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但在推動林長制改革方面還存在以下難點。

2.1 林草信息使用難

推進林長制需要摸清林草資源及生態狀況,匯集、整合并應用各類信息資源為定責、履責、問責、督責提供數據支撐。林草信息資源數據量多、類別多、途徑多,存儲分散、標準不一,難以快速量化出各類分析指標以供使用,需要利用信息化技術統一標準、統一格式、規范指標,為林長提供量化分析指標。

2.2 林長責任落實難

對各級林長及相關責任人員定責是林長制建立的關鍵所在。林草資源保護與發展具有較長的周期性,林長調動、責任轉移易導致計劃難以持續、任務難以落地、責任難以落實等問題。信息化平臺可以匯聚信息資源,有效合理劃定責任、及時準確公示責任、清晰直觀展示責任、持續更新林長責任。

2.3 部門溝通協作難

為支撐林長制的溝通協作機制,需要為縱向橫向機構的協同辦公提供更加便捷的溝通平臺,避免因信息不暢影響責任落實等問題。

2.4 制度政策落地難

信息通報制度、林長巡林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林長制制度的落地及落實,需要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手段,圍繞考核建立統一的信息化流程,規范各流程節點的工作內容及要求,設置監測關口推進制度落實。

2.5 發現解決問題難

林長制是黨政領導牽頭、全社會參與的一項制度[19-21]。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靠林草主管部門,也需要社會力量。要推動企業、群眾、媒體等社會社會群體參與,需要建立全社會監督、社會參與的入口,公示林長信息、反饋處理結果。

3 建設思路

3.1 接入林長“深度感知”底層框架

整合林草數據資源。以林草濕“一張圖”為基礎,以林長智慧應用為驅動力,整理林草資源生態保護、林草資源生態修復、林草資源災害防控、林草改革、林草資源監督執法、巡林管護源頭管理六個方面的數據資源信息。圍繞林長制管理目的及管理要求對數據資源進行治理規范,建立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多樣化數據利用機制,實現業務數據互聯、應用數據嵌入,最終推動林長制管理數據的融合。

聯結上級林長平臺。按照上級平臺的對接技術方案及標準,預留平臺接口并按照統一建設標準,聚焦林長制平臺的核心業務、核心功能,從責任上圖、任務落地、督導巡查、考核評價等方面入手打通流程、建立關聯、形成聯動。

3.2 建立健全林長“監管常態化”體系

建立數據融通體系。融通數據是以提升科學性為主線,通過強大數據的匯聚分析、多維度感知、全流程覆蓋、不間斷分析,對國土綠化、資源保護管理、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草原災害防控、林長制實施運行和突出工作成效等重點工作的數據指標進行綜合監測,讓數據成為林長制考核的主要依據,實現科學評價、動態考評。

落實林長工作長效制度。一是利用平臺落實林長制會議制度,對林長會議涉及的議題準備、決策記錄、決定的落實等方面進行全程跟蹤并自動留痕。二是利用平臺落實林長信息公開制度,對林長信息、職責信息、任務信息等進行記錄管理。三是利用平臺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和監督,形成與各縣區、國有林場林長制工作的協作。四是利用平臺開展林長制工作督查,協同成員(協作)單位、駐地方專員辦、調查規劃院等部門,通過巡林督查、調用指導,利用約談、獎勵等手段推進工作落實。

3.3 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與監控

模式創新、賦能管理。圍繞責任、任務,推動林長制清單化管理,建立林長責任清單落實管理主體責任,通過平臺實現清單添加、清單檢查、清單完成等全過程管理,推動林長制管理目標任務的細化、量化、具體化。以“減輕管理投入”為主線,統籌規范、計劃管理,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精簡管理流程,建立閉環任務分配管理體系、打造過程受控的巡查流程、將重點項目管理過程透明化,實現目標-分解-執行-考核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監控。同時以大數據為基礎強化人工智能在林長工作運轉中的應用,打造看得見、看得清、能管理、看得全、看得遠的服務模式,推進服務模式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

考核精準、全面可視。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建立多套符合地方要求的,突出地方特點的考核指標體系,著重解決因資源稟賦、經濟發展差異化帶來的考核難點;綜合考慮基礎項、加分項、扣分項和否決項考核指標的設定,建立全方位、差異化考核模板;建立督查考核資料上報、審核流程和現地督查的自動抽取機制,自動推送考核指標的量化結果,建立多維考核評價模型,滿足規劃期考核、年度督查考核需求;實現考核結果可視化對比,達到“直觀展示、動態更新、協同理事、智能考核、穩定可靠”的服務效果。

4 建設要點

4.1 數據匯聚

對數據進行匯聚,進一步實現“數字化能力復用”。結合林長制業務需要,對基礎數據采集和常用業務流程進行分析,為業務資源的管理、共享、開放提供基礎服務能力;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通過采集、清洗、融合等加工處理手段建設林長制專題數據,包括林長管理、林業辦公、林長考核、巡林信息、自然保護地、野生動植物、森林防火、造林工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形成林長制數據庫的專題數據、知識庫,為林長制業務系統和手機移動端應用提供數據支撐。

4.2 網格管理

綜合考慮區域、資源特點和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科學劃分層級式管理“網格”。以信息平臺為支撐,將各級林長、技術員、護林員、警員、聯絡員及相關部門的責任、任務、目標逐一落入網格。并與市山長制、田長制責任區域全面對接、不重不漏,構建無縫覆蓋、責任明晰的林長制責任網格體系,有效避免交叉重復和相互推諉情況的發生,確保森林有人管、事情有人做、責任有人擔,任務有人督。

4.3 工作協同

全面梳理林長制會議、信息、巡查、督導、考核等配套制度的運行邏輯,流程化業務過程,將日常辦公過程搬到線上,為四級林長及林長辦甚至是協同單位提供在線化溝通環境;設置任務管理、信息上報等功能,建立橫向協同各業務單位、社會團體及公眾,縱向聯動市縣鄉村各級的工作機制。同時與考核評價進行聯動,實現客觀評價動態考核。

4.4 考核評價

平臺應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圍繞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災害防控等目標進行差異化考核評價。根據各地區發展基礎及階段性特征,可采用“上級定最大公約數指標,下級填特色考核指標”相結合的方式,科學設置考核內容和考核指標,支持自評、第三方評價、綜合考評。

4.5 過程追蹤

建立鏈式追蹤、實時響應的服務模式,全過程追蹤巡林督辦、目標任務、事件處置等業務流程。比如,各林長按照分區(片)負責制巡林督辦,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巡林督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全程暴露在平臺監督之下,并全鏈路追蹤督辦、督導、整改進度,推動林長監督具體化,從而實現壓力層層傳導,職責層層落實。

4.6 智能感知

林長制的建立,必須強化森林草原資源的監測體系。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森林環境物聯網傳感器、監控攝像機、手機終端等設備所采集的數據,同時整合大量移動互聯網社會化大數據,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動態獲取自動化成果,改變以往“人為主體、林草資源為客體”的局面,實現林草客體主體化。

4.7 輔助決策

林長制相關領導應及時獲取和了解林長制運行情況,以“數據”和“事件”為抓手進行全局統籌?;诹植葙Y源數據及業務數據,設置專題分析及數據服務等功能,向林長、林長辦提供綜合信息服務,滿足數據展示、信息查詢、統計分析等需求,能夠讓各級林長不管身在何處都能運籌帷幄。在應急事件發生時,林長可以通過WEB 端、移動端查看事件的狀態、進展、資源保障等,高效進行決策,發出林長令,協調聯絡其他委辦局資源,快速應對解決突發事件。

4.8 掌上辦公

移動端與 WEB 端之間數據相互對接與流轉,業務數據相互推送。林長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端實時查看森林各項指標監測數據、各業務應用的數據,充分掌握林長制運行狀態,能夠及時接收事件并進行問題的處理。護林員能及時上報問題事件以及接收巡護任務。

4.9 應用融合

在打通“數據壁壘”前提下,統一數據標準,建立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多樣化數據利用機制,實現業務互聯、功能嵌入、業務與功能的融合;實時進行數據、業務追蹤,做到人工不干預、數據不斷流。林長通過平臺可根據任務需求采用數據攫取技術獲取所需數據并進行分析呈現,也可把任務承載的數據及時反哺至業務最前端。

4.10 信息公示

作為重要的信息發布渠道,平臺可利用互聯網向社會公眾發布林長名單、責任區域、林長職責和監督電話以及相關政策法規、工作動態、知識科普等信息,及時發布林長制工作動態與各級林長績效考核結果,主動接受全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實現網絡化、透明化履職。

5 結語

通過先進的智慧化手段,助力林長制的全面工作,是全面落實林長制各項責任和建設任務,實現林長制績效適時考核和動態管理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依照林長制網格化責任體系,基于全林域、全要素的林草生態管理方式,將全市各縣區林草資源信息、林長組織體系、任務目標達成等納入信息化監管范疇,實現對駐馬店全市資源監測實時化、工作決策科學化、目標管理精細化、考核制度規范化、管理方式長效化的信息化建設目標,助力駐馬店林長制改革和現代林業發展;建立數據共享、部門協同、多級聯動等機制,縱向覆蓋四級林長組織,橫向覆蓋資源管理、應急處置、重大工程督查、績效考核多種業務,各項工作不受時間和空間位置的限制,實現林長制工作的全時效、全方位的綜合管理,提高各級管理人員和基層群眾參與護林護綠的積極性,嚴守生態紅線,保護林業資源,實現林業和經濟的有機統一發展。在服務于當前林長制工作需要的同時,提升林業監管部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為林長制工作推進和林業建設提供科學、合理、精準的決策。

猜你喜歡
林長林長制駐馬店市
山西省印發《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和五項配套制度
嵐縣創新林長制工作機制
達川區
甘肅省舉行全面推行林長制情況新聞發布會
我省舉辦林長制改革專題培訓班
送傘
駐馬店市
駐馬店市錦程人力資源有限公司
長汀推行三級“林長制”
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在安徽揭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