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面中對民俗文化進行詩意化表現的探索

2023-02-27 09:20查蘇娜
中國民族美術 2023年3期
關鍵詞:烏珠穆沁牧人祈福

文/圖:查蘇娜

草原造就了游牧文化,同時造就了牧人獨特的人生觀與生死觀。談起“蒙古族”時,大家通常都會涌現所謂“豪邁”“灑脫”“縱酒放歌”等印象。不可否認,牧人在零下三十多度的茫茫雪原上放牧時會揣著一瓶烈酒取暖,見到住在幾公里外的兄弟會高興地端上一瓶好酒。生長于廣袤草原的牧人們經歷過漫天翻卷呼嘯的白毛風,也享受過草原雨后沁人心脾的草木泥土味。面對一望無際的平原油然而生的孤寂感,對草原上生命所持有的憐憫之心,造就了他們沉默內斂的性格。深刻認識和把握其民族文化中的內在精神與內涵也是筆者企圖融匯到作品中的內容。

筆者自小成長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草原,曾記得小時候那臺靠風力發電的電視經常打不開,爺爺奶奶的收音機一直播放著有年代感的草原歌曲。除了馬、牛、羊、狗等家畜陪我玩耍打發時間外,還有家人從鎮上買給我的畫筆與紙張。傍晚圈好牛羊群,大家圍坐在一起聊天,那時我便借著燭光畫著他們的模樣。后來上中學才知道這叫做“寫生”。中學時期,筆者對一幅作品的好壞僅停留在與客觀事物的是否一致上,即畫得像照片一樣。隨著本碩階段對中國畫的系統性學習,逐漸明白畫畫是畫者內心世界的映射,畫者需根據自身需要對畫面進行意象表現。作為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一眼認出蒙古族同胞,即便在他們未開口用蒙古語打招呼前。內蒙古地區有十二個盟市,而在筆者看來每個盟市的蒙古人長相都具備地域特征。因此筆者經常觀察身邊的親人朋友,將本人認為較為鮮明的特點、形象與舉止記在心里,在畫面中積極挖掘并夸大其形象特點。

■ 遠行·祈福 查蘇娜 中國畫 180cm x 150cm 2021年

秉持著藝術來源于生活的理念,筆者企圖去挖掘呈現具有詩意的草原生活場景。因自小生長在草原上,對草原上的生活較為了解,筆者認為正是因為一些不常見的生活場景更能從側面體現民族文化的縮影。蒙古族自古崇尚自然、自由,并把這些觀點滲透實踐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自然的洗禮賦予他們如雕塑一般的面龐,卻掩蓋不了從內心深處涌現的真摯情感與旺盛生命力。我常常描繪那些面無表情的人物,《遠行·祈?!防锏乃托信畠旱哪赣H,《賽駒·祈?!窞橘愸R祈福的父親,《回歸·重生》中思念愛馬的牧人,其背后是筆者想表達的草原人民的深沉情感。因其游牧生活的特性,原先在草原上出嫁的女兒可能一生不會回娘家,所以《遠行·祈?!分械哪赣H心情是復雜的,她身著紅色彩緞,手上揚起的九眼揚奶器中的奶水向九個方向揚去,象征佛教中的吉祥數字“九”,寄意女兒未來的生活九九同心、九九安康。作為嫁妝的馬匹也接受著來自主人的祝愿與即將前往新草場的戀戀不舍。同樣,《賽駒·祈?!分械母赣H也用牛奶祝福著賽馬中獲勝的馬匹,表達了對愛子與愛馬的疼愛之情,逐漸放下賽事中可能出現狀況的忐忑不安。身經百戰的蒙古馬身上掛滿了哈達,藍色的哈達寓意長生天,黃色的哈達寓意大地,這匹上天賜給蒙古族的禮物在激烈的角逐后平靜地接收著來自主人的祝福。而作品《回歸·重生》中筆者較為直觀地描繪了蒙古族獨特的生死觀念。自古敬馬崇馬的牧人會選擇將老去的馬兒放生,待它自然老死在草原上并肉身化作塵埃時會再將其頭首拾來,放置在高處遠離人畜踩踏,表達對愛馬的思念的同時寄意愛馬在草原上代代轉生,延綿不斷。筆者認為既然要表現蒙古人與蒙古馬,就不能只畫牧人騎馬的颯爽英姿,要畫出他們之間的共生關系。作品《馬背童年》中我試圖從一個天真孩童的視角去展現草原上的人與馬的共生關系。在我年幼時周圍的小伙伴們便陸續開始學習騎馬,參加各類賽馬比賽。蒙古馬通人性,面對調皮的小主人時淡然自若,這種小孩與馬嬉鬧玩耍的時刻充斥著我的童年。在這幅作品中,我盡力去營造一種活潑生動又同時不失穩重的畫面效果,尤其是在馬的表情上想呈現一種不刻意安然若素的神態。

■ 賽駒·祈福 查蘇娜 中國畫 115cm x 100cm 2020年

作品中表現蒙古人與蒙古馬的生活場景,也是希望以蒙古馬作為載體,側面展現蒙古族民俗文化中和諧共生的觀念,以及筆者對家鄉所持有的深厚情感。筆者雖未涉足中國畫內地發源地,也與優秀藝術家有較長距離,但身處在內蒙古的廣袤環境中,對于藝術創作的感觸也是趨向地域性的。索性不糾結于條框,任由自己發揮,遵循“大膽畫”,使用粗率的線條語言概括人物造型,再根據自己民族的色彩審美習慣出發搭配色調,充分去呈現自己所理解的人物形象與生活場景。如前所述,內蒙古地區各個盟市的蒙古族形象不僅有著差異,其民族服飾也有著些許差別。作為烏珠穆沁蒙古族,筆者自然要對熟悉的烏珠穆沁蒙古袍進行描繪。烏珠穆沁蒙古袍相比其他地區蒙古袍色彩更豐富,大多以藍色、綠色、紅色、白色、黃色作為主色調,再縫飾極具特色的彩色鑲邊。烏珠穆沁蒙古袍從制作前的選料階段,從綢緞的顏色、材質、花紋到制作過程中搭配各類顏色與樣式的領口、袖口、衩頭與衩口,再到后期選擇腰布的樣式進行搭配,都具有著傳承下來的審美觀念,所以筆者在作品用色方面首先依據自身的民族審美習慣出發。歸功于烏珠穆沁蒙古袍豐富的顏色,在畫面中可根據不可變的客觀顏色進行組織搭配。如在作品《錄取通知書》里,草原上的郵政快遞車這一固定綠色是不可變的,因此畫面中的婦人蒙古袍也以綠色進行呼應。在兩大綠色塊中描繪穿黑色蒙古袍的青年,這一塊黑色不僅能讓色塊之間產生對比,也能穩住畫面效果。而在現實生活中,綠色與黑色蒙古袍都客觀存在,因此在畫面中并不會產生違和感。在作品《吉祥草原》中作者描繪了兩個正在搭蓋蒙古包的牧人,畫面中蒙古包的形制完全按照傳統烏珠穆沁蒙古包進行描繪。其最大特色為圓頂陶腦與烏尼桿為連接式,烏尼桿多為白、紅、藍色拼涂,墻壁哈那顏色為藍色。筆者想突出這一蒙古包的特色是保留其客觀顏色,所以畫面中兩個牧人所穿蒙古袍顏色要依據這一客觀物進行設色。與內蒙古其他地區相比,傳統民族服飾如今在烏珠穆沁地區仍被廣泛穿戴,不限于節假日等盛大節日且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穿戴物。因此烏珠穆沁蒙古袍蘊含著本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審美等內涵,也體現了其民俗文化的一個方面。

■ 錄取通知 查蘇娜 中國畫 150cm x 112cm 2022年

從古至今,畫家們一直善于從現實生活經驗中吸取養分,融入自身審美意識加以創作。在創作中,筆者同樣致力于在過往的人生經歷中尋找某個時刻作為創作熱忱。作為一名牧人的孩子,自小生長在曠闊無邊的草原上,對草原與生俱來的深厚情感影響著我的創作。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既經歷過創作的瓶頸期,也享受過創作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也希望憑借綿薄之力做出貢獻與創新。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保持初心,堅定不移地追求藝術創作的理想大道。當今,無論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還是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生活方式都在發生滄海桑田般的巨變,在這種背景下,筆者希望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在宣紙上留住往年的草原記憶。也始終相信,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創作行為也是向外界抒發情感的途徑。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創作出具有時代意義與藝術價值的美術作品將是筆者努力前進的方向。

猜你喜歡
烏珠穆沁牧人祈福
摸馬祈福
烏珠穆沁部圖林·哆考
祈福
湖北
商都縣烏珠穆沁羔羊與杜烏F1羔羊初生重3月齡斷乳重對比
高原牧人
野山羊和牧人
為飛行祈福
烏珠穆沁蒙古袍構成及文化傳承性研究
祈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