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腸桿菌表達系統的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研發進展

2023-02-28 12:52張姝玥
中國食品藥品監管 2023年12期
關鍵詞:廈門大學宮頸癌菌株

張姝玥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

王致萍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

顧蓉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

李少偉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

夏寧邵*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

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脫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屬于乳頭瘤病毒科。HPV 通過皮膚或黏膜的微小創傷接觸具有分化能力的基底層細胞后,依靠衣殼蛋白與受體的相互作用進入細胞內。隨后,病毒基因組在衣殼蛋白L2 的協助下進入細胞核。低危型HPV 感染通常導致皮膚疣、口腔及喉部瘤和尖銳濕疣等疾??;HPV16、18 等其他高危型HPV的持續反復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開發有效的HPV 疫苗對于防控上述疾病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球共有6 種針對不同HPV 型別的預防性HPV 疫苗。這些疫苗可誘導人體產生免疫力以抵御70%的生殖器疣和90%的皮膚疣及癌癥,比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力更強,且對非疫苗型別也能產生一定的交叉保護作用。

基于衣殼蛋白L1 形成的重組病毒樣顆粒(virus-like particle,VLP)開發的HPV疫苗,由病毒結構蛋白組成。它模擬天然的病毒但缺乏病毒遺傳物質,是疫苗中高度安全且有效的活性成分。目前已獲批的基于VLP 開發的疫苗大多采用酵母、大腸桿菌、植物、昆蟲和哺乳動物細胞系統進行生產。其中,原核表達系統特別是大腸桿菌,相較于昆蟲和酵母等更具成本效益,成為全球疫苗開發的首選表達宿主。2010年,有研究者證明了在重組大腸桿菌中大規模生產小鼠多瘤病毒VP1 五聚體蛋白的可行性,采用1L 大腸桿菌可得到克數級別的目的蛋白[1]。2019年年底,廈門大學攜手萬泰生物采用大腸桿菌表達系統研發的第一支國產HPV 二價疫苗在我國獲批上市,為大腸桿菌應用于重組蛋白疫苗生產奠定了基礎。此后,大腸桿菌表達的HPV 疫苗不斷創新發展,越來越多免疫原性更強、保護性更廣的新型疫苗出現在HPV 疫苗賽道上。本文總結了HPV 分子生物學和流行病學發展情況,回顧了大腸桿菌表達的HPV 疫苗的里程碑試驗,并闡述了基于原核表達系統生產的HPV 疫苗的發展前景和面臨的挑戰,旨在為HPV 疫苗開發提供新思路。

1 HPV 疫苗研發背景

1.1 基因組及編碼蛋白

HPV 是一種小雙鏈環狀DNA 病毒,通過感染黏膜和皮膚組織引發各種良性和惡性病變。HPV 的基因組大小約為8kb[2],主要由3 個區域組成:①上游調控區(upstream regulatory region,URR),為非編碼區,包含病毒的啟動子、增強子和復制起點等重要調控元件,在病毒的復制和轉錄中發揮作用。②早期編碼區(early region,ER),約占4kb,負責編碼調節病毒基因組復制和轉錄的蛋白質,包括E1、E2、E4、E5、E6、E7 蛋白,其中E6 和E7 蛋白的持續表達可導致癌變。③晚期編碼區(late region,LR),約占3kb,負責編碼裝配病毒粒子的主要衣殼蛋白L1 和次要衣殼蛋白L2,二者構成了T=7 正二十面體病毒衣殼結構。其中,L1 蛋白分子量約為55kDa,編碼衣殼上5 個高度可變的Loop 環區(分別為BC、DE、EF、FG、HI),環區包含L1 蛋白的大部分中和抗體表位。L1 蛋白可通過二硫鍵、離子鍵等相互作用自發組裝成VLP,后者與天然病毒粒子結構高度相似,是HPV 疫苗的主要成分。L2 蛋白的分子量約為55kDa,目前其結構還未被完全解析。但有研究表明,L2 蛋白可與細胞表面受體相互作用,影響病毒的吸附、入胞和入核等過程。L2 蛋白在HPV 中高度保守,具有廣譜中和表位,是新型預防性和治療性疫苗的研發熱點。

1.2 流行病學研究

HPV 感染會導致多種癌癥,包括宮頸癌、肛門癌、口咽癌、外陰癌、陰莖癌、口腔癌、喉癌等。2020年全球癌癥統計數據[3]顯示,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見癌癥,也是全球女性癌癥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統計數據還顯示,2020年,全球新增宮頸癌病例約60.4 萬例,因宮頸癌死亡病例數達34.2 萬,死亡率約為56.62%。

HPV 可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 包括HPV16、18、31、33、35、45、52、58 等型別。其中,HPV16 和HPV18 更為常見,與70%的宮頸癌直接相關。各型別HPV 的總患病率約為31%(95%CI:27%~35%),其中高危型HPV的總患病率為21%(95%CI:18%~24%)。HPV16 是最常見的HPV 基因型(5%,95%CI:4%~7%),其次是HPV6(4%,95%CI:3%~5%)[4]。值得關注的是,大多數宮頸癌病例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相關數據顯示,宮頸癌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的標化發病率分別為18.8/10萬和11.3/10 萬,標化死亡率分別為12.4/10 萬和5.2/10 萬[3]。

在全球細胞學檢查正常的婦女中,HPV 的感染率約為10%?;疾÷首罡叩牡貐^是撒哈拉以南非洲(24%),其次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16%)、東歐(14%)和東南亞(14%)[5]。在全球范圍內,宮頸癌發病年齡多分布在35 歲以下。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宮頸癌發病率呈下降趨勢。然而,在45 歲及以上,女性感染HPV 的概率會達到第二高峰,該趨勢在非洲、南美洲、北美洲以及歐洲地區尤為明顯[6]。

在我國,宮頸癌病例數量逐年增多,已成為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宮頸癌新發病例數約為11 萬,約占全球宮頸癌新發病例數的18.2%,僅次于印度(20.5%),位居全球第二。2020年薈萃分析[7]發現,在我國,HPV CIN1(宮頸上皮內瘤變1 級)中常見的HPV 型別依次為HPV52(20.31%)、HPV16(16.81%)、HPV58(14.44%)、HPV18(6.44%)、HPV53(5.76%)。HPV CIN2/3(宮頸上皮內瘤變2/3 級)以HPV16(45.69%)為主,其次為HPV58(15.50%)、HPV52(11.74%)、HPV33(9.35%)、HPV31(4.34%)。此外,我國易感染宮頸癌的女性年齡階段從以往集中于40~60 歲逐漸轉移到15~44 歲,呈現出宮頸癌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1.3 HPV 疫苗的重要性

目前,HPV 感染途徑主要包括性接觸、母嬰垂直傳播、皮膚黏膜接觸等。盡管90%以上的人群在感染HPV 后可在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下清除大部分病毒,多數癌前病變也會自行消失,但在HPV 持續感染的情況下,癌前病變發展為浸潤性癌癥的風險大幅提高。目前宮頸癌是唯一一種可以預防的癌癥,女性從感染HPV 發展到罹患宮頸癌需要15~20年。在整個過程中,針對宮頸癌的預防可分為三級。其中,第一級也是最重要的一級預防措施就是接種HPV 疫苗。及時接種HPV 疫苗能夠針對不同型別HPV 提供免疫保護,從而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這是目前較為經濟有效的防護措施。

1.4 HPV 疫苗的發展

在20 世 紀90年 代,一 系列動物實驗表明,牛乳頭瘤病毒可感染牛[8],而狗在接種福爾馬林滅活病毒疫苗后可抵御犬口腔乳頭瘤病毒的黏膜感染[9]。鑒于HPV 無法在體外培養基中生長,HPV 預防疫苗研制初期的主要挑戰是尋找合適的HPV 抗原。在20 世紀90年代初,有研究者成功表達出能夠形成VLP 的PV L1蛋白;進一步研究發現,VLP 保護是特異性的,因此疫苗需要由多價VLP 構成[10]。199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接種VLPs 可保護家兔免于棉尾兔乳頭瘤病毒感染[11]。隨后又有研究發現,人體在接種HPV16 VLPs 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會滲出進入生殖道,為宿主提供保護作用[12]?;谝陨涎芯拷Y果,有企業開發并測試了相關疫苗產品。2006年,默克公司研發出針對HPV6、11、16、18 的四價疫苗Gardasil[13],該疫苗可預防約90%的生殖器疣和70%的宮頸癌。2007年,葛蘭素史克公司的針對HPV16、18 的二價疫苗Cervarix 上市[14],該疫苗可預防約70%的宮頸癌。2014年年底,默克公司又上市了針對HPV6、11、16、18、31、33、45、52 和58 的九價疫苗Gardasil 9[15]。臨床試驗表明,肌內注射這類預防性疫苗能產生高度的免疫原性[16-17],也能誘導產生特異性記憶B 淋巴細胞[18]。上述3 種疫苗均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許可,并已獲批用于我國適齡女性人群。

然而,HPV 疫苗在我國的普及問題尚未完全得到解決。在我國,由于進口疫苗價格高昂且供應有限,以及對預防接種的認知程度仍有待提高,接種群體主要為18~45 歲女性,而大部分9~14 歲的女性仍未接種疫苗。加之缺乏HPV 疫苗接種計劃,HPV 引起的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仍較高,疫苗接種和篩查的覆蓋率較低。2020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2000~2016年,我國宮頸癌年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顯著上升。其中,新發病例達109 741 例,占全球新發病例總數的18.2% ;死亡病例達59 060 例,占全球死亡病例總數的17.3%[19]。

目前,我國女性群體能夠接種的商品化HPV 疫苗共有6 種,除了全球范圍內使用的3 種HPV預防性疫苗外,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還批準了2種我國自主研發的二價HPV 疫苗(表1)。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首個國產二價HPV 疫苗馨可寧(Cecolin)的獲批上市,促進了我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HPV疫苗接種計劃的推行。Cecolin采用了大腸桿菌表達系統,生產成本低、產量高,每劑售價約為Cervarix 價格的一半,但保護率相似。據報道,Cervarix 和Cecolin 兩種疫苗預防HPV16、18 相關6 個月持續性感染的保護率分別為96.8%(95%CI:88.0%~99.6%)和97.7%(95%CI:86.2%~99.9%)。因此,Cecolin 的上市很好地解決了進口HPV 疫苗價格高昂且供應有限的問題。

表1 全球已上市的六種HPV 疫苗

2 大腸桿菌表達的HPV疫苗研發主要進展

2.1 大腸桿菌表達系統概述

外源基因表達系統可分為真核表達系統和原核表達系統。真核表達系統包括昆蟲桿狀病毒表達系統、植物表達系統、酵母表達系統、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原核表達系統主要為大腸桿菌表達系統。

大腸桿菌是一種革蘭陰性細菌,屬于腸桿菌科,是廣泛應用于生產重組蛋白的宿主。目前,大腸桿菌已被開發出許多不同的菌株,其中B 和K-12 系列菌株常用來生產重組蛋白[20]。大腸桿菌K-12 系列菌株通常缺失表達rec A 重組酶、非特異性的核酸內切酶以及β-半乳糖苷酶的部分基因,常用于DNA 克隆構建。而大腸桿菌B 系列菌株或B 系列與K-12 系列的雜交菌株通常不表達宿主蛋白酶,可用于外源表達重組蛋白。例如,大腸桿菌BL21 菌株是一種大腸桿菌B 系列與K-12 系列的衍生菌株,具有生長速度更快、乙酸積累量更低、重組蛋白表達水平更高、在純化過程中蛋白降解更少等特性[21]。這些菌株缺乏可增加蛋白穩定性的蛋白酶Lon 和OmpT,菌株BL21(DE3)含 有T7 RNA 聚合酶基因的染色體拷貝,可以在T7 啟動子的控制下簡單有效地表達基因[22]。而菌株Rosetta 和Rosetta(DE3)攜 帶pRARE質粒,其中編碼氨基?;鵷RNA合成酶的基因使得精氨酸(Arg)、異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脯氨酸(Pro)和甘氨酸(Gly)共表達[23],能有效促進含有罕見密碼子的基因高頻表達。

大腸桿菌作為一種常用的重組蛋白表達系統,被廣泛應用于疫苗研發,如戊型肝炎疫苗益可寧(Hecolin)、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Trumenba 和Bexsero、治療性乙型肝炎疫苗HeberNasvac[24]等。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美國和歐盟批準的重組生物制藥產品中,有67%采用哺乳動物細胞,23%來自大腸桿菌,5%來自酵母[25]。大腸桿菌具有較強的生物合成能力和分泌能力,能夠高效表達蛋白質。此外,大腸桿菌表達系統的成本較低,生產規?;^為容易,因此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表達系統。大腸桿菌的主要優勢在于其特征明確的基因組、已知的轉錄和翻譯系統,以及易于遺傳操作。這些特點允許構建大量的菌株突變體,因此可以根據異源蛋白質的性質和結構選擇合適的表達菌株。此外,這些細菌能夠在廉價的培養基中快速生長到高密度[26],且所有大腸桿菌表達菌株都不含致病劑。

2.2 大腸桿菌表達系統與HPV 疫苗研發

與真核表達系統相比,原核表達系統具有獨特的優勢。大腸桿菌是一種生長速度快、培養周期短、產量大、遺傳背景清晰的優質重組蛋白表達宿主。將大腸桿菌應用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中,有助于降低疫苗生產成本、簡化制備過程,從而實現工業化生產,提高疫苗的可獲得性。因此,大腸桿菌表達系統在VLP疫苗的研發與生產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近年來,我國不斷突破技術難關,成功上市多款基于大腸桿菌表達系統的基因工程疫苗。2012年,廈門萬泰聯合廈門大學成功研發全球首個戊型肝炎疫苗益可寧并獲批上市,開創了基于原核表達系統的VLP 疫苗技術體系的先河。隨后,廈門大學團隊與廈門萬泰又于2019年成功研制出基于大腸桿菌表達系統的HPV 疫苗馨可寧。這是第一支由發展中國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而獲得WHO 預認證(PQ)的宮頸癌疫苗,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英國之后世界上第3 個具備宮頸癌疫苗自主供應能力的國家。在Ⅰ期和Ⅱ期臨床試驗中,馨可寧顯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其中HPV16 具有劑量依賴性。60μg 和90μg 中高劑量疫苗組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滴度(GMT)分別為10 548和12 505,顯著高于30μg 低劑量組(GMT=7596),整體來說疫苗耐受性良好,沒有出現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27]。Ⅲ期臨床試驗共入組7372 名18~45歲女性,馨可寧在符合方案集(PPS)人群中對主要臨床終點HPV16、18 相關的CIN2/3、宮頸原位腺癌(AIS)或對宮頸癌的保護效力為100.0%(95%CI:55.7%~100.0%),高于或等于兩個同類進口疫苗,且兩種抗原可誘導強抗體反應并能夠持續至少66 個月[28]。研究證明,9~14歲女性僅需接種兩針該疫苗。使用大腸桿菌表達系統研發HPV疫苗是一條全新的技術途徑,提供了經濟實惠且高質量的疫苗選擇,有助于HPV 疫苗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普及。根據肯尼亞[29]、莫桑比克[30]和菲律賓[31]的模型試驗結果,在當前的商品化HPV疫苗中,馨可寧是凈成本最低且最具經濟效益的HPV 預防性疫苗。馨可寧已于2019年12月獲得我國NMPA 批準,并于2020年5月在我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正式推行[32]。2021年10月,該疫苗獲得WHO 預認證[31,33]。截至2023年3月,該疫苗還獲得了孟加拉國、摩洛哥、尼泊爾、泰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和柬埔寨的上市許可[28,33]。

在現有的6 種HPV 疫苗中,只有四價和九價疫苗可以高效保護人體免于HPV6 和HPV11 感染?;谲翱蓪幍某晒ρ邪l,廈門大學于2017年進一步嘗試使用大腸桿菌表達一種針對HPV6和HPV11 的雙價疫苗。該疫苗抗原由HPV6 和HPV11 的L1截短蛋白組裝而成的VLPs 構成,氫氧化鋁作為佐劑。體內評價結果表明,該疫苗在猴子體內表現出與四價疫苗Gardasil 相當的中和效價并且能夠產生相似的抗體譜。目前,該疫苗已在我國完成Ⅰ期和Ⅱ期臨床試驗[34]。

此外,廈門大學研制的第二代HPV 疫苗馨可寧9(Cecolin 9)正處于Ⅲ期臨床試驗階段,可預防HPV6、8、11、16、31、33、45、52、58 感染。研究表 明,該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體內均顯示出與Gardasil 9 相似的免疫原性;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接種該疫苗后,針對9 個HPV型別均能產生耐久性良好且高效的中和抗體[35]。Ⅰ期和Ⅱ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HPV 九價疫苗在18~45 歲女性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免疫原性[36-37]。這意味著若馨可寧 9 上市,有望填補當前九價HPV 疫苗的市場空白。

據報道,我國CIN1 患者中常見的HPV 型別依次為HPV52(20.31%)、HPV16(16.81%)、HPV58(14.44%)、HPV18(6.44%)、HPV53(5.76%)。其中,HPV53 感染率 為3.87%~4.74%,其在我國CIN 患者中的感染率排名第6,在CIN1 患者中的感染率排名第5[7]。從全球范圍來看,不同型別的HPV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呈現出不同的流行情況,如高危型HPV35 在非洲和歐洲的流行率分別為3.4%和1.4%。然而,目前市場上保護范圍較廣的HPV 預防性疫苗Gardasil 9 對HPV53 和HPV35 等高危型別無法達到理想的保護效果。因此,根據HPV基因型的流行和分布特點,開發預防HPV 感染的新疫苗具有重要意義。廈門大學于2017年發表的研究確定了HPV 型別特異性的關鍵表位,其中HPV58 關鍵表位為D154、S168 和N170,HPV59 的關鍵表位為M267、Q270、E273、Y276、K278 和R283[38]。該研究將HPV 衣殼上參與病毒感染的區域縮小至幾個關鍵氨基酸,提供了不同型別免疫機制分子層面的見解,為研制出更具有交叉保護效果的HPV VLP 打下了基礎。

先前的研究表明,HPV16和HPV31 的L1 蛋白的FG 環上替換部分殘基可以產生一種新的血清型[39]。為解決現有疫苗交叉保護率低的問題,2018年,廈門大學團隊使用環區表位移植設計了包含HPV33、58、52 這3 種型別的嵌合VLPs[40],旨在不增加免疫顆粒數量和劑量的情況下提高HPV 疫苗對宮頸癌的保護率。研究者根據L1 蛋白的進化距離將20 種HPV 型別分為7 組,選取了親緣關系最近的兩個型別HPV58 和HPV33,分別以這兩種型別的L1 蛋白作為骨架,移植另一種型別的五個環區之一構建了10 個雙型別的嵌合VLPs。在性質鑒定后,選擇H33-58HI 和H58-33BC兩個能夠產生與野生型HPV58和HPV33 相當中和效果的顆粒,進一步嘗試加入第3 個與HPV58、33 均為親緣關系的型別HPV52。在評價抗HPV52 的中和效果后,選定H33-58HI-52DE、H33-58HI-52FG、H58-33BC-52DE 和H58-33BC-52HI 這4 個分子,而其中只有H58-33BC-52HI 能夠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引發與3 種野生型VLPs 混合后相當的中和抗體效應。該團隊將此策略進一步推廣,成功開發了其他5 種嵌合分子(HPV16/35/31、HPV56/66/53、HPV39/68/70[41]、HPV69/51/26[42]、HPV18/45/59),為研制包含全部致癌性HPV 型別的新一代預防性疫苗提供了可能性。

若能繼續擴大單個HPV VLP的保護范圍,便能夠進一步降低疫苗劑量,提高保護效力,降低生產成本。2020年,廈門大學團隊圍繞HPV 雜合體[43]展開了研究,研究表明,在HPV VLP上相鄰五聚體之間的Cys175 和Cys428 兩個殘基,能夠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控制衣殼的組裝、解聚過程。任何一個殘基的突變都會抑制衣殼的組裝。研究發現,當C175A 和C428A 兩種突變五聚體可以雜合組裝成VLPs 且摩爾比率相等時,組裝效率最高。性質鑒定表明,雜合VLPs 性質與野生型VLPs 相似,且保持了與野生型同樣高水平的免疫原性,并對其他未包含型別的HPV 具有輕微的交叉中和作用。這兩種研發策略為廣譜性HPV 疫苗的設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旨在達到“以一防多”的目的。

我國女性HPV 感染型別分布情況表明,HPV58 是我國常見的HPV 型別之一。對此,康樂衛士于2020年開發了一種重組三價HPV 疫苗,其中包含大腸桿菌表達的HPV16、18 和58型L1-VLP 抗原。疫苗型在恒河猴體內的GMT 均可達到105以上;對非疫苗型HPV6、11、31、33、45 和52 也能產生一定的交叉保護效果[44]。目前,康樂衛士已完成三價和九價HPV 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入組,并已啟動九價HPV 疫苗男性適應癥Ⅰ期臨床試驗。目前,廈門大學團隊采用嵌合分子的策略正在研制全球首個第三代宮頸癌疫苗(二十價),現已取得關鍵技術突破。

3 大腸桿菌表達的HPV疫苗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

大腸桿菌表達系統成本低廉、增長迅速、易于生產,已被大量用于病毒蛋白、抗體片段、酶、脂類等多種生物產品的工業化生產。然而,與其他生物技術應用情況相同,大腸桿菌表達的HPV疫苗研發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3.1 安全性問題

脂多糖(LPS)也稱內毒素,是幾乎所有革蘭陰性菌外膜外小葉的主要成分。其分子被脂質A 段錨定在外膜上,是哺乳動物中Toll 樣受體4 和髓系分化因子2 介導的促炎活性的有效激動劑,高濃度可引起哺乳動物宿主的發熱反應和感染性休克。大腸桿菌表達重組蛋白通常會引起內毒素污染,從產品的安全性考慮必須去除內毒素,但該過程非常困難且成本高昂。有研究者通過鑒定和編輯與LPS 合成途徑相關的非生長必需基因(lpxL、lpxM、lpxP、eptA、pagP、kdsD、msbA和gutQ)制備和表征了無內毒素大腸桿菌菌株,在沉默這些基因后,LPS 轉化為脂質IVA并錨定在重組菌株的膜外,IVA并不會引發人類典型的細菌LPS化學型內毒素反應[45]。在純化過程中,細菌表達的治療性蛋白內毒素水平降低,因此安全性進一步提高。

在目前實驗室規模上,質粒的穩定表達通常依賴于內含的抗性基因。然而,在大規模發酵中,質粒的快速復制會給細胞帶來代謝負擔,同時也會使質粒結構不穩定,導致發酵得到的蛋白質量參差不齊[46]。此外,抗生素的存在會對公眾健康和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此,廈門大學團隊成功構建了7 株LPS 缺陷的大腸桿菌整合染色體菌株,在生產過程中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且與野生型菌株相比,其蛋白產物中殘留的內毒素水平顯著降低[47]。

3.2 生產效率問題

與真核表達系統相比,大腸桿菌缺乏翻譯后修飾系統,可能會影響蛋白質折疊、空間構象及生物活性。折疊錯誤會導致大量重組蛋白表達在包涵體內。有研究者發現,溫和增溶法可溶解包涵體聚集體,同時保留蛋白質的天然結構,因此將蛋白質重新折疊純化可得到高回收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48]。在N 端融合MBP、GST 等高分子量的標簽可促進靶蛋白的溶解度。目前,在大腸桿菌中可以通過共表達相應的酶來實現某些翻譯后修飾。然而,這種共表達會影響大腸桿菌的生長速度,且多種載體難以在單一菌株中共表達。一種解決方案是將編碼翻譯后修飾因子的基因整合到基因組中,以創造“真核樣”大腸桿菌。有研究者通過敲除大腸桿菌中編碼O 端抗原連接酶的waaL基因后,引入空腸彎曲菌N 端糖基化系統的關鍵酶PglB,將O 端多糖從脂質載體(焦磷酸烯丙烯酯)轉移至受體蛋白,以達到在大腸桿菌中建立糖基化修飾系統的目的[49]。

目前,大腸桿菌表達系統已被廣泛研究,但使用該系統進行蛋白質表達和純化仍費時費力。因此,蛋白質的表達和純化可逐步嘗試采用并行和高通量的方法。對此,研究者們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高通量蛋白質生產方法,包括通過商用機器人工作站,如來自Labcyte(Sunnyvale,CA,USA)的Equator GX8 分配器,來 自Genomic Solutions(Ann Arbor,MI,USA)的MicroSys分配器[50]等其他系統實現快速基因克隆至蛋白純化;使用含有優化后的甘油、乳糖和葡萄糖培養基實現蛋白自誘導[51]等。

綜上所述,大腸桿菌表達系統在HPV 疫苗的生產上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且將逐漸成為開發其他重組疫苗的主要技術平臺之一。HPV 感染與相關癌癥為全球帶來了沉重的醫療負擔,也成為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威脅。一方面,我們將繼續致力于研發免疫原性更強、成本更低的廣譜預防性疫苗。另一方面,蛋白和多肽疫苗、重組載體疫苗、核酸疫苗以及樹突狀細胞疫苗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免疫原性弱、個體差異性大等不足,相關問題亟待解決。個體化基因靶向治療仍是未來疫苗接種計劃和相關疾病治療的主要方向,mRNA 和佐劑等方面新興技術的出現也將推動疫苗開發和聯合治療方法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廈門大學宮頸癌菌株
灰樹花工廠化瓶栽菌株篩選試驗
植物根際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學特性比較研究
菌株出馬讓畜禽污染物變廢為寶
中老年女性的宮頸癌預防
預防宮頸癌,篩查怎么做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廈門大學老年大學校歌
Hepsin及HMGB-1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與侵襲性相關性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Changeons l'indifférence des jeunes chinoi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