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氯化血紅素可濕性粉劑對馬鈴薯生長及安全性評價

2023-03-01 12:23何雨倫王正平楊夢乾陳善良
現代農藥 2023年6期
關鍵詞:血紅素薯塊氯化

何雨倫,王正平,楊夢乾,陳善良,傅 楊

(云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昆明 650201)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為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茄科Solanaceae茄屬Solanum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其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且產量大[1],我國各地均有栽培。馬鈴薯原產于熱帶美洲的山地,現廣泛種植于全球溫帶地區。其塊莖富含淀粉,可供食用,為山區主糧之一,剛抽出的芽條及果實中含有豐富的龍葵堿,為淀粉工業和提取龍葵堿的主要原料。但馬鈴薯在其種植過程中會發生許多病害,影響其生長品質及產量[2]。

0.3%氯化血紅素可濕性粉劑(WP)是植物生長調節劑[3-4],具有促進細胞原生質流動、提高細胞活力、改善植株生長發育、促根壯苗、?;ū9?、增強抗氧化能力以及增強抗逆性等作用[5-8]。8%甲哌(mepiquat chloride)可溶性粉劑(SP)也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主要通過抑制內源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效應來調節植物的營養和生育的關系,施用該藥劑后可以延緩主干、側枝的伸長,促進光合物質的轉移,提高生殖器官的生長期,以提高作物的產量[9-10]。已有研究表明,施用0.3%氯化血紅素WP不僅能改善馬鈴薯“克新1號”的生長,還能提高植株本身的抗性,但關于“宣薯2號”的研究目前還鮮有報道。8%甲哌SP對不同植物均有顯著的調節作用,具有代表性和示范作用,以其作為對照藥劑,可以明確0.3%氯化血紅素WP作為植物調節劑的作用,為其應用于田間提供理論依據。

經大田試驗證明,0.3%氯化血紅素WP對番茄等作物增產效果明顯。本文旨在明確0.3%氯化血紅素可濕性粉劑對馬鈴薯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為該藥在馬鈴薯田間的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藥劑

試驗馬鈴薯品種:“宣薯2號”。

供試藥劑:0.3%氯化血紅素可濕性粉劑,江蘇省南通飛天化學實業有限公司。

1.2 試驗田基本情況

試驗地點設在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倘甸鄉,海撥1 480 m,年均溫度17.6℃,試驗田地勢平坦,土質為沙壤土,有機質含量為2.2%,pH值為6.9,前作休閑田塊肥力中上等。四周田塊種植馬鈴薯。

前作休閑田塊于2021年9月17日深耕曬垡,9月20日碎垡整地,9月21日耙細整平地塊,開溝深度為25 cm。藥劑處理后的薯塊溝內單行播種,播種后種薯旁施廄肥,40 t/hm2。播種選擇脫毒種薯,行距為75 cm,株距為20 cm,6.75萬株/hm2,播種后灌水1次浸濕土壤。9月30日,馬鈴薯出苗后,追施尿素45 kg/hm2;12月13日馬鈴薯現蕾,追施尿素60 kg/hm2,磷酸氫鉀75 kg/hm2。次年3月26日收獲薯塊。試驗期間,未施用其他生長調節劑和除草劑。

1.3 試驗設計及方法

試驗共設6個處理,其中0.3%氯化血紅素WP設4個梯度:有效成分用量分別為0.45、0.9、1.35和1.8 g/hm2;對照藥劑為8%甲哌SP,有效成分用量為90 g/hm2;同時設置不施藥作為對照。每個處理4次重復,共計24個小區。各處理小區隨機排列,每個小區面積為3.9 m×5.5 m=21.5 m2,有32株馬鈴薯,于10月27日(馬鈴薯苗期5~6葉)、12月13日(馬鈴薯現蕾期)分別施用0.3%氯化血紅素WP 1次,共施用2次。對照藥劑8%甲哌SP于12月13日(馬鈴薯現蕾期)施用1次。噴霧施藥均采用利農HD400背負式噴霧器(錐型噴頭),施藥兌水量450 L/hm2。

調查方法:各處理每小區定5株計數薯塊數和大薯數。收獲前田間測量記錄植株株高、第三節莖粗、葉片徑和寬、主莖葉片數,計算平均值及增長率;葉綠素含量用丙酮浸提分光光度計法測定。小區全田采收馬鈴薯,實測產量。

安全性調查:藥后觀察馬鈴薯生長情況,如有藥害發生記錄藥害癥狀并記錄藥害程度。

增減率和增產率計算公式為

1.4 數據處理

試驗結果利用Excel和DP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馬鈴薯植株生長和抗病能力的影響

0.3%氯化血紅素WP對馬鈴薯植株生長和抗病能力的效果見表1。馬鈴薯苗期施用藥劑后,與對照相比,含不同有效成分0.3%氯化血紅素WP(0.45、0.90、1.35和1.80 g/hm2)藥劑處理的平均莖粗增長率差異不顯著。對照藥劑8%甲哌SP(90 g/hm2)處理的馬鈴薯,能顯著促進植株莖粗(P<0.05);0.3%氯化血紅素WP等藥劑處理株高較對照增長率各為4.7%、6.2%、5.9%和6.5%,差異不顯著;但8%甲哌SP處理會顯著抑制馬鈴薯生長(P<0.05),抑制率為7.5%。于成株期調查馬鈴薯晚疫病,對照處理發病中偏輕,藥劑處理發病輕。由表1可見,0.3%氯化血紅素WP中劑量、倍劑量處理略高于高劑量處理效果,但差異不顯著;高劑量處理高于中劑量處理效果,但差異不顯著;中劑量處理低于低劑量處理效果,差異顯著(P<0.05)。8%甲哌SP處理病情指數為28,防病率為22.2%,與試驗藥劑中、低劑量處理結果相比較,效果無顯著差異。0.3%氯化血紅素WP中、高劑量處理均與空白對照有明顯差異,低劑量處理與空白對照無明顯差異。

表1 0.3%氯化血紅素WP 調節馬鈴薯植株生長及抗病能力

2.2 對馬鈴薯葉片的影響

施用藥劑后,馬鈴薯植株葉片綠潤、肥厚。由表2可見,0.3%氯化血紅素WP等藥劑處理與對照相比,能顯著促進植株葉面積的增加(P<0.05),有效成分為1.8 g/hm2時效果最好,能顯著促進植株葉綠素的合成(P<0.05)。8%甲哌SP處理馬鈴薯葉片葉綠素較對照增長率為24.1%,與0.3%氯化血紅素WP高劑量、中劑量處理相比較,差異不顯著。試驗藥劑各處理均與空白對照有明顯差異。

表2 0.3%氯化血紅素WP 對馬鈴薯植株葉片的藥效

2.3 對馬鈴薯薯塊及產量的影響

(1)0.3%氯化血紅素WP等藥劑處理馬鈴薯后,能顯著促進馬鈴薯結薯(P<0.05),不同處理馬鈴薯單株平均薯塊數增長率見表3,有效成分為1.35 g/hm2時效果最好;8%甲哌SP處理馬鈴薯薯塊數增長率為0.5%,差異不顯著。

表3 0.3%氯化血紅素WP 調節馬鈴薯薯塊生長藥效統計

(2)0.3%氯化血紅素WP等藥劑處理馬鈴薯后,能顯著增加馬鈴薯大薯數(P<0.05),馬鈴薯大薯增長率隨著藥劑用量的增加而增高;8%甲哌SP處理馬鈴薯大薯增長率較對照差異顯著。除0.3%氯化血紅素WP低劑量處理,各藥劑處理較空白對照均差異顯著。

(3)0.3%氯化血紅素WP能顯著增加馬鈴薯的產量(P<0.05);8%甲哌SP處理的增產率為11.6%,較對照差異顯著,與0.3%氯化血紅素WP高劑量處理比較,無顯著差異。各藥劑處理較空白對照差異顯著。

2.4 安全性

每次藥劑施用后第3天、第7天目測,各處理小區植株生長正常,未發現明顯藥害現象,說明藥劑對馬鈴薯安全。

3 結論

在馬鈴薯苗期噴霧施用0.3%氯化血紅素WP,各藥劑處理施藥后較不施藥對照馬鈴薯苗生長整齊、健壯,莖葉綠潤,葉片肥厚。初蕾期噴霧施用0.3%氯化血紅素WP,藥后莖葉持綠效果至收獲。收獲時藥劑處理馬鈴薯薯塊增大,薯表皮均勻光滑。

0.3%氯化血紅素WP在馬鈴薯苗期5~6葉、現蕾期兌水(兌水量450 L/hm2)噴霧施用2次,可促進馬鈴薯生長健壯,增強馬鈴薯植株葉綠素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從而促進馬鈴薯提高結薯重量,增加產量。施用0.3%氯化血紅素WP后未見藥害癥狀,馬鈴薯食用安全,可以推廣使用??紤]藥劑施用的經濟性和安全性,推薦0.3%氯化血紅素WP在馬鈴薯田的有效成分用量為0.9~1.35 g/hm2。

猜你喜歡
血紅素薯塊氯化
低鎳锍氯化浸出試驗研究
紅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紅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塊儲藏腐爛原因及防止對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獲的特征特性
血紅素氧合酶-1與急性腎損傷研究新進展
血紅素加氧酶-1對TNF-α引起內皮細胞炎癥損傷的保護作用
混二氯硝基苯氯化制備1,2,4-/1,2,3-三氯苯
溴氯化丁基橡膠的制備與性能
氯化鉺和氯化鏑對小鼠免疫細胞作用的體外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