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制造業協同現狀研究

2023-03-02 08:06朱光瑤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關鍵詞:京津兩地分工

朱光瑤

(天津商業大學 經濟學院, 天津 300134)

0 引言

京津冀地區是北方的經濟中心,也是全國經濟的引擎,但近年來出現發展失衡現象。為改善京津冀地區面臨的困境,中央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多措并舉促進京津冀地區形成新發展格局。其中,制造業協同發展不僅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京津冀地區年的面板數據為研究對象,測度區域內制造業協同水平,希望能夠提供現實依據與政策建議。

1 文獻綜述

1976 年,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提出協同理論。1997 年,Ellison 等首次提出了產業協同集聚,認為這是相關產業間呈現出的空間集聚現象[1]。產業協同創造了新的利益增值,而京津冀產業協同則是一個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央地多主體政府共同作用的利益增值與成本分擔過程[2]。已有研究從不同視角測度京津冀產業協同度,魏麗華從協同空間、協同成本、協同能力、協同制度和協同創新五個方面對京津冀產業協同度進行測度[3]。劉怡等運用區位熵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從產業增加值、法人企業數目和城鎮單位就業人數三個維度對京津冀產業協同度進行測度[4]。研究發現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競爭力、資產投資、技術創新等均對產業協同發展產生影響[5]。

通過梳理文獻發現,現有文獻從多角度對京津冀地區產業協同現狀進行研究,豐富了研究思路。但在制造強國的背景下,精準聚焦京津冀地區制造業協同發展的研究還有廣闊的空間。制造業協同發展既是產業協同發展的前提,又會為產業協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2 京津冀制造業協同化水平測度

產業分工是產業協同的前提,也是產業協同中互惠共贏的重要體現。對京津冀地區的制造業分工水平進行測度分析,有助于了解區域內的制造業協同現狀,有助于調整制造業布局。

2.1 研究方法及數據

本文采用區域分工指數來度量京津冀地區的制造業協同化水平,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qij和qik分別為j、k地區i制造業的產值;qj和qk分別為j、k地區制造業的總產值。這里,Sjk∈[0,2],Sjk數值越高,表明j、k兩地區制造業差異程度越高,分工程度越高,協同化水平越高;Sjk數值越低,則j、k兩地區制造業同構化程度越高,協同化水平越低[6]。

基于2013—2020 年《中國工業統計年鑒》《北京統計年鑒》《天津統計年鑒》和《河北經濟年鑒》數據,選取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制造業細分領域產值數據,考慮到構造指標時使用的事比例數據,故部分缺失數據采用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替代,對2013—2020 年京津冀三地制造業協同化指數進行測算。

2.2 測度結果分析

2.2.1 京津冀制造業協同度

2013—2020 年,從個體維度上看,京冀兩地的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最高,京津次之,津冀最低,這表明京冀兩地的制造業協同化水平最高,京津次之,津冀制造業協同度最低。從時間維度上看,京冀兩地的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呈現出先穩定后緩慢上升,京津兩地的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又緩慢上升趨勢,津冀兩地的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趨勢。整體上看,2020 年三地的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均較2013 年有所提升,這說明京津冀地區制造業協同化水平整體有所提高。具體來看,2013—2020 年,京冀兩地的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從1.033 1 上升到1.174 2,表明京冀兩地的制造業協同水平不斷提高。2013—2016 年,京津兩地的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從0.677 1 上升到0.825 8,2016—2017年,該指數急劇下降至0.682 2,2017—2020 年,該指數又由0.682 2 穩步上升至0.718 8。2013-2016 年,津冀兩地的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從0.597 1 下降到0.504 8,2016—2020 年,該指數又由0.504 8 上升至0.625 8。具體見表1。

表1 2013—2020 年京津冀地區制造業產業分工指數

從分工指數方差來看,2013—2020 年,京冀兩地的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方差最大,京津次之,津冀最低。這表明京冀兩地的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的離散程度最大,津冀制造業區域分工指數的離散程度最低,意味著京冀兩地制造業分工變動性更大,而津冀兩地制造業分工則更為穩定,即京冀兩地制造業協同水平趨于更高,而津冀兩地制造業同構局面也較為穩定。

2.2.2 具體制造業協同度分析

從具體制造業對區域產業分工指數貢獻度來看,根據指數的高低篩選京津、京冀、津冀29 個制造業行業中對產業分工指數貢獻度最大的前10 個行業。

如表2 所示,2020 年京津兩地制造業產業分工指數貢獻度排名前五的產業中,醫藥制造業由2013年的第七位上升到2020 年的第四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由2013 年的第六位上升到2020 年的第五位,而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排名下降為第六位,食品制造業排名位于前十位之后,這表明京津兩地的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且前三類行業的產業分工指數均大于0.1,這表明京津兩地上述制造業分工較好,制造業協同水平較高。

表2 2013 年、2020 年京津兩地制造業產業分工指數貢獻度排名前十的產業

如表3 所示,2020 年京冀兩地制造業產業分工指數貢獻度排名前五的產業中,醫藥制造業由2013年的第七位上升到2020 年的第四位,而2013 年排名第四位的紡織業在2020 年排名跌出前十位,在2013年位于前十位之后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在2020 年分別上升至第六位和第九位,這表明京津兩地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且前3 類行業的產業分工指數均大于0.1,這表明京冀兩地上述制造業分工較好,制造業協同水平較高。

表3 2013 年、2020 年京冀兩地制造業產業分工指數貢獻度排名前十的產業

如表4 所示,2020 年津冀兩地制造業產業分工指數貢獻度排名前五的產業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由2013 年的第八位上升到2020 年的第四位,2013 年位于前十位之后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在2020 年上升至第五位,而2013 年排名第三位的紡織業在2020 年排名跌出前十位,在2013 年排名第五位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在2020 年排名降至第八位,這表明津冀兩地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且前兩類行業的產業分工指數均大于0.1,這表明津冀兩地上述制造業分工較好,制造業協同水平較高。但相較于京津和京冀兩地制造業產業分工指數構成中均有三類制造業的產業分工指數大于0.1,而津冀地區只有兩類制造業的分工指數大于0.1,這表明總體上津冀兩地制造業產業分工合理度相對欠缺,制造業同構現象較為明顯,制造業協同水平相對較低。

表4 2013 年、2020 年津冀兩地制造業產業分工指數貢獻度排名前十的產業

3 結論

2013—2020 年間京津冀地區制造業產業分工更加合理,地區之間的協同度有所提升。從地區層面看,京冀的制造業區域協同度提高較為明顯,京津次之,但津冀制造業產業同構現象仍然存在。從制造業門類方面看,京津冀地區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等產業協同化水平不斷提高,但仍然存在部分產業區域分工程度較低的問題。區域制造業產業分工不合理、制造業同構化現象均制約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目標的實現。

為進一步推進京津冀制造業協同發展,應重點關注津冀和京津制造業協同發展情況。一是加強政策跨省聯動。發揮政策導向作用,打破傳統行政區劃的壁壘限制,保持政策措施的協調性和連續性;二是強化高新技術賦能。推動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鏈接各地優勢制造業;三是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協同解決制造企業異地轉移面臨的問題,加快企業落地速度,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京津兩地分工
腳下較量
“分工明確”等十四則
川渝雜技同獻藝 兩地聯袂創品牌
《富春山居圖》為什么會分隔兩地?等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融嵐兩地的紅色記憶
地方政府趕超行為對消除貧困的阻礙分析
地方政府趕超行為對消除貧困的阻礙分析
京津城際ATP光電隔離盒的國產化研究
傳銷案件查處認定存在部門分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