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學盛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

2023-03-03 06:17
意林·作文素材 2023年2期

2022年11月20日,在中央歌劇院恢宏的禮堂中央,“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隆重啟幕。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的35位獲獎者齊聚一堂,領受中國文學最高榮譽。魯迅文學獎創辦于1997年,每四年評選一次,與茅盾文學獎、老舍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并稱中國四大文學獎。獲獎者中,有成名已久的大家、數十年扎根邊陲的軍旅作家、傳道授業解惑的高校學者,也有來自草原的蒙古族牧羊人、長期堅守教育一線的鄉村教師、奔走于基層一線的建設者……名家新銳齊聚一堂,用優秀作品呈現新時代文學的多元、豐富與深廣,展現中國文學從“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強勁動能。本期熱詞時文,就帶你走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領略中國文學的璀璨星光!

Part1魯迅文學獎精彩獲獎感言

中篇小說獎獲得者索南才讓:文學依然是最能保護靈魂的柔光

我是青海湖邊的一個蒙古族牧民,很多年前,當我過早地離開學校,在漫長的放牧中開始閱讀時,我并不知道自己將來會進行文學創作。很多年后,當我跌跌撞撞地開始寫作時,我也沒有想過某一天會站在這里。今天,我真的站在了這里,這是文學之光,給我的靈魂以最溫柔的投射。

翻譯獎獲得者楊鐵軍:在承認不完美的前提下創造完美

每位譯者都可能面對過這樣的問題:詩是翻譯中丟失的東西,推而廣之,文學性也是翻譯中丟失的東西。但如果文學翻譯注定失去文學性,那么譯者何為?

我更愿意從肯定性的層面來理解這個否定性的問題:文學翻譯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為,其本身便蘊含了一個根本的人生倫理,即在承認不完美的前提下創造完美;如果完美注定不可企及,那么翻譯就是無限逼近這個“不可企及”的一個過程。對譯者來說,若是能夠再進一步,一番勞作之后,像保爾·瓦雷里那樣喟然而嘆“多好的酬勞啊”,這本身便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這一番勞作的過程可能是漫長的、痛苦的,是嚴酷的考驗,但不吝于提供一個“有會于心”的保證,如果你足夠努力,甚至足夠幸運,那么這個保證就不會虛無縹緲,必將得到不折不扣的履行。

理論評論獎獲得者張莉:要和無數的人與無窮的遠方在一起

我想到魯迅先生的話:“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焙蜔o數的人與無窮的遠方在一起,是一位好作家應該擁有的情懷,也是一位優秀批評家應該達到的境界。

Part2報告文學獎

授獎詞

丁曉平的《紅船啟航》沉雄厚重,在歷史與現實的映照中謳歌、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歐陽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嬌》以新穎靈動的形式生動描繪新時代的“山鄉巨變”。鐘法權的《張富清傳》中,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與無私的奉獻鑄就一座人格和精神的豐碑。龔盛輝的《中國北斗》描繪了一幅中國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強、攻堅克難、勇毅前行的壯美畫卷。蔣巍的《國家溫度》中,陽光燦爛,激情澎湃,全景式展現了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的國家意志與人民力量。

報告文學獎選介《國家溫度》/作者:蔣巍

【作品簡介】《國家溫度》產生于廣泛的田野調查,來自陜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貴州省、上海市和黑龍江省數百位基層干部和農民的口述。作品以人物事跡為線索敘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艱難歷程:朱兆飛主動下村當第一書記,帶領楊家溝實現“紅色旅游+綠色經濟”雙輪驅動模式脫貧;謝國政秉持著燕趙慷慨悲歌之士的家國情懷,只身從河北承德來到了新疆,援疆的二十幾年里,為安迪爾鄉種下了致富的“金瓜”;杜典娥歸鄉辦學,讓教育荒漠的德江縣下坪村響起了陣陣讀書聲;黑龍江樺川縣的許振中帶領“傻子屯”的村民脫貧致富,將臟亂的“傻子屯”變為新時代的鄉村文明新地標……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蔣巍全方位多地域地報道了脫貧動態與扶貧的成效,通過典型人物的事跡演繹了時代精神的生成與傳揚,間接呈現了中國脫貧攻堅的整體進程。

【作品閃光細節】1984年,王明禮在西南邊境戰場上為了營救三名戰友被炸傷失去了雙腿,他的英勇事跡得到了中央軍委的嘉獎,然而傷殘的他卻永遠失去了再上戰場的機會。復原后,王明禮戴上假肢做起了郵遞員,并主動申請駐村,與戰友籌建萬家山茶廠,幫助周邊十個貧困村實現了脫貧致富,并吸引了外資企業落戶。王明禮從邊境的戰場走上了貴州大山深處的脫貧戰場,他始終秉持著軍人的智慧、勇氣和信念,在“戰爭”的考驗下實現個人的價值,展現出愈加深厚的英雄主義情懷。

【觀點深一度】只有真刀真槍、彌漫硝煙的才是戰爭嗎?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更是一場“戰爭”,是一場人與客觀環境、人與自我、人與人之間的復雜戰爭。在《國家溫度》中,帶領群眾打響脫貧攻堅戰的“將領”展現出英雄主義的氣概,作者在塑造這些英雄式人物的典型形象時,也有意突出了他們的崇高理想與堅定信念,特別是對“英雄”與“戰爭”的關注,深化了不同時空維度和政治語境下,“戰爭”對“英雄”塑造的同質性。

【主題提煉】國家扶貧行動

報告文學獎選介《中國北斗》/作者:龔盛輝

【作品閃光細節】在《中國北斗》中,作者通過展示“北斗人”在科研事業與家庭生活中的對照,實現了對人物立體化的形象建構:北斗“總總師”孫家棟疏于對妻子的陪伴,兩次大病手術,遠在發射場的他都未能陪伴照顧;發射場測控指揮員曹高工為完成衛星發射,父親病危去世都未能回家見上最后一面;當北斗二號總師楊慧發現孩子的獎狀上家長的名字是孩子的姥姥、姥爺時,作為母親的她感到深深的愧疚和無奈……“北斗人”并不是航天機器人,他們有家,有愛,有遺憾,只因他們心中有國,便把背影留給了家人。

【創作者說】我是高科技時代的“小蜜蜂”

我的高科技系列文學作品之所以能獲得成功,要感謝當今這個偉大的時代。在這個嶄新的時代里,高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呈現出井噴式、爆發式發展的繁榮景象,推動著人民軍隊現代化戰車滾滾向前。它就像一片無邊遼闊、繁花盛開、百果沉枝、輕風蕩漾的大花園,任由我這只文學的小蜜蜂,隨風起舞,追花逐香,肆意釀制文學的瓊漿,收獲高科技文學創作的芬芳!

【主題提煉】航天科技

Part3散文雜文獎

授獎詞

江子的《回鄉記》書寫變革中的山河故土,是面向廣闊人間的滴血認親之作。李舫的《大春秋》,穿越古今,氣勢雄強,以尋根和守望確證中華文化的磅礴力量。沈念的《大湖消息》以地理空間熔鑄美學境界,以身體力行測量生態人心。陳倉的《月光不是光》是普通人遷徙流變的生活信史,鄉愁與熱望同在、裂變與奮進交織。龐余亮的《小先生》,接續現代以來賢善與性靈的文脈,是一座愛與美的紙上課堂和操場。

散文雜文獎選介《月光不是光》/作者:陳倉

【獲獎作品選摘】

月光不是光(節選)

□陳 倉

每次回家,我都會陪父親睡覺。我們之間,已經沒有任何共同的話題了,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只是彼此心事重重地望著對方。只有陪父親睡覺,才算最深入的交流。

我回家之前,是下過很長一陣子秋雨的,這幾天正好天晴了,藍天顯得十分空遠,又恰好農歷八月中旬,正所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還清晰地聽見了嘩嘩的流水聲。我抱著父親的兩只腳,看著窗外徐徐升起的明月,心情是十分復雜的。父親的腳徹夜都是冰冷的,而月亮一直也是冰冷的,它們在我面前是多么相似啊。天上的月亮宛如父親的腳,父親的腳又宛如秋后的月亮。半夜,月亮升到了山頭的時候,照得整個小鎮,像白天一樣,恍惚中像是城市的午夜,街燈仍然沒有熄滅一般透明?!彝蝗恍盐?,月光其實不是光,它仍然是黑暗,或者說摻進了太多的黑暗,像面粉里摻進了太多的水一樣。月光從窗口照進來,灑在了父親的身上,絲毫沒有打擾到父親,反而已經溶入了父親,讓我感覺父親與月光格外地相似,甚至父親就是一攤凝結的月光。

山里的秋天,早晚溫差是十分大的,有太陽時是二十四攝氏度,半夜三更就降到了十多攝氏度。父親的肩膀裸露在外邊,他卻渾然不知,在一個人睡覺的日子里,他的冷是沒有第二雙眼睛發現的。一個人的冷暖,除了自己的感知,不再被第二個人發現,就是說,一個人的身邊,如果只有自己的眼睛,只有審視自己內心的眼睛,那么這雙眼睛一旦閉上了,整個世界就為之關閉了,這才是真正的孤獨。我替父親掖了掖被子,盡量把自己的身體靠近他的身體,把他的腳盡量攬在自己的懷里。奇怪,整整一夜,我沒有暖熱父親的腳,那輪月亮也是冷的,照樣沒有生出一絲的反光。

散文雜文獎選介《小先生》/作者:龐余亮

《小先生》作品賞析溫馨提示:更多作品內容,請翻閱本期“名篇賞讀”欄目。

Part4中篇小說獎

授獎詞

王松的《紅駱駝》蘊藉方正,引領我們仰望奉獻與愛的崇高人生。王凱的《荒野步槍手》,以精湛的細節、鏗鏘的共鳴,刻畫新時代軍人的勇毅形象。艾偉的《過往》中,人性與人生的幽深纏繞抵達了柳暗花明的寬諒與和解。索南才讓的《荒原上》,鼓蕩著慷慨凜冽的青春激情,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內在地指引著各民族人民的夢想。葛亮的《飛發》,是中國故事中的香港故事,以雅正的“格物”精神體認歷史的流變、文化的根性、人的信念與堅守。

獲獎作品金句摘抄

1.他的手在我頭頂翻飛。剪刀便如同長在他的手指尖。骨肉相連,無須思考的動作,便是本能?!鹆痢讹w發》

2.有一種詩人是不用寫詩的,他會讓詩與靈魂的聲音誦唱天地間,永不消散?!髂喜抛尅痘脑稀?/p>

3.許多年來,她就像一束光,射向遠方,從不回首,從前的生活都沉到重重黑暗之中?!瑐ァ哆^往》

4.那像是生命之河的一道瀑布,深藏于時光叢林,途經蜿蜒又漫長的流淌后飛流直下,濺起彌天水霧,又生出迷人的彩虹?!鮿P《荒野步槍手》

5.風來浪也白頭。浪尚且能白頭,何況是云,云尚且也能白頭,更何況是過去的日子?!跛伞都t駱駝》

Part5詩歌獎

授獎詞

劉笑偉的《歲月青銅》弘揚政治抒情詩的優秀傳統,詩意誠摯、旋律豪邁,抒寫強軍壯歌,吟詠家國情懷。陳人杰的《山海間》,立意高遠、意象豐贍,眼中山河壯麗,心底時代巨瀾。韓東的《奇跡》,洗練而精密,寬遠而平和,提示了凝視和感知日常生活的特別視角。路也的《天空下》,親近生生萬物,融匯內心萬象,率真的語言閃耀著圓潤晶瑩的光澤。臧棣的《詩歌植物學》,體悟大千宏微,辨聽靈性回聲,在深邃的對話中抵達對人和自然的雙重贊美。

【素材聚焦】臧棣的《詩歌植物學》堪稱中國當代詩歌的一個奇觀,這部詩集以600余頁的大容量,抒寫了人們生活中的近300種植物,試圖構建一種別具一格的“植物詩學”。這些形態各異的植物詩,并非一般意義的詠物之作,它們是借助于對植物的抒寫,傳達作者對生命、自然、萬物的重新打量與反思。

【美詩品賞】

芹菜的琴叢書

□臧 棣

我用芹菜做了一把琴,

它也許是世界上最瘦的琴。

看上去同樣很新鮮。

碧綠的琴弦,

鎮靜如你遇到了宇宙中最難的事情

但并不缺少線索。

【更多美詩品賞】

岡仁波齊

□陳人杰

鷹馱著流云飛翔

時間在天堂里融化

一生如一瞬,浪子合十

望不見的遠方呀

我不過去山過來

信仰是一根拐杖

高原冰雪呼吸

英雄如麻,都有觸碰塵土的額頭

【適用話題】文學力量 智慧結晶 希望 向上力量

在阿吾斯奇,我突然懂得了很多人夜以繼日的動力來自何處

□董夏青青

《在阿吾斯奇》中的人物都有其現實出處,其中弟弟的原型讓我印象很深。2018年年末,我在南疆蹲點采訪時認識了他。那天他穿著迷彩服走進會議室,白凈文氣,在沙發上坐下,一直到談話結束的近三個小時之間,始終保持脊背挺直。他談話的用詞、語速和嗓音,讓他看起來全然不是一個出身鄉村,由赤貧的父母生養,又吃著武行飯長大的年輕人,倒很像一位貴公子,臉上帶著“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的率真意氣。

聊天時,他反復說到“改變命運”。無論是去少林寺還是參軍入伍,對他而言,都是改變自我和家庭命運的抉擇。當談到未來、談到戰場,他們的第一反應并不是害怕、恐懼,而是希望借此機會實現個人命運以及家庭命運的改變。

格非老師在《鄉村的消失意味著什么》中談到當下的“失重感”。他說“失重”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就像坐電梯,突然下降,然后就會造成失重,造成人的眩暈;第二個意思,這種失重我把它稱為真正地失去重量。怎么理解?按照我的理解,如果各位有鄉村生活的經驗,就會發現,對中國傳統文化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個人,是個人背后的那個群體?!?/p>

在格非老師看來,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一個個人背后涉及的都是一個個群體,所以會有《趙氏孤兒》這樣的故事被反復講述。那么多人前赴后繼,就是為保全一個嬰兒的性命。

而到我們這一代人,一個人長大之后,卻可能在某天遇到一點小事便熄了火。原子化的個人觀念越來越受到推崇,即我就是我,我只為自己付出,我可以不管祖先、家庭、社會,不承擔一個歷史時期、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使命??蛇@樣無限趨近于“輕”的生活真的會給人幸福和內在的滿足嗎?

和弟弟原型的那一回交談,使我突然懂得了很多人夜以繼日的動力來自何處。這些青年人出身平凡家庭,默默無聞地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卻在某個時刻心照不宣地希求借由一個機會,登上一艘改變個人命運和家庭命運的船艇。他們既是船長又是船員,在激浪中全神貫注、拼盡力氣。

而這是多么令人肅然起敬的事。

【適用話題】拼搏 抓住機會 動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