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先生》:用童心發現童心,以文心映亮鄉村教育

2023-03-03 03:10
意林·作文素材 2023年2期
關鍵詞:小先生民辦教師豌豆

向上的小小波:“我相信,表現真善美,具有時代性和人民性的作品,一定能夠得到讀者的喜歡?!边@是2022年11月20日晚,作家龐余亮在“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上的獲獎感言,他的《小先生》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

《小先生》是一本充滿愛與溫情的鄉村教師手記,一本寫在備課筆記背面的奇妙之書,也是一卷帶著粉筆灰指紋的愛的散文詩。龐余亮從自己的第一個教師節開始,記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一個個充滿童真童趣的瞬間,一幕幕發生在孩子生活中的故事:跳大繩的女生、啃手指的男孩、淘氣的紙飛機、歡笑的泥操場,故事充滿了青草的氣息。畢飛宇說:“龐余亮的《小先生》補上了我童年時代所曠下的課?!睂τ谠谏酱逯Ы痰男【巵碚f,這本書里,呈現的一切都那么親切又觸及內心。龐余亮用童心發現童心,以靈動的文心映亮了寂寞中的鄉村教育。我想,無論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還是對鄉村無比熟悉的同學,都能從《小先生》中感受到那份熟悉,那份溫暖。

圖書簡介

《小先生》是一本清新的散文精選集,該書是作者此前出版的《頑童馴師記》的“番外篇”?!额B童馴師記》記錄的是一群頑皮的孩子和作為老師的“我”的故事,而《小先生》則是從“小先生”的角度,將上一部作品中“滄海遺珠”的故事收集起來,兩部作品共同構成了龐余亮15年鄉村教師生涯的全像。他在自序中這樣介紹《小先生》的由來:

“我十六歲考入師范,十八歲師范畢業后,開始成為一名教師。那時我年齡小,個子小,僅僅一米六二,體重僅僅四十四公斤,站在講臺上,總是故作鎮定地看著孩子們。孩子們叫其他老師為‘先生,稱呼我的時候,卻特別加上了一個‘小字:小先生。我知道,這個很特別的稱呼里,全是孩子們對我的關照。那時是1985年,被稱為‘小先生的我趕上了我的第一個教師節,由此我也跨進了我的‘第二次成長時代。我在寫備課筆記時,一般只寫每一頁的正面,而空著反面,這不是浪費紙張,而是準備記下我講課中的新想法或備課中的不足,后來的確也記下了那些,但也記下了有關孩子們,有關老校長,有關我們的老同事們的一個又一個小故事。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都可以溫習,都可以取暖?!?h3>作者簡介

1967年3月,龐余亮生于江蘇興化。他做過教師和記者,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薄荷》《丑孩》《有的人》,散文集《半個父親在疼》《紙上的憂傷》《小先生》,小說集《為小弟請安》《擒賊記》,詩集《比目魚》《報母親大人書》,童話集《銀鐲子的秘密》《躲過九十九次暗殺的螞蟻小朵》等,獲得過柔剛詩歌年獎、漢語雙年詩歌獎、紫金山文學獎、孫犁散文雙年獎、揚子江詩學獎、首屆曹文軒兒童文學獎,2022年8月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

名篇選讀

1 眨眼睛的豌豆花

教室不遠處的豌豆花開了,像無數只眼睛在不停地眨。這是五月上午鄉村學校的時光,淡淡的豌豆花香似乎擊穿了我年輕的生命。豌豆花,豌豆花,也許是在默念著豌豆花,每堂課前,我總是感到有人在教室外調皮地看著我。我的心有點兒亂。教室里的學生靜悄悄的,他們的黑眼睛緊緊盯著我。那些黑眼睛,一會兒眨一下,一會兒眨一下,似乎有微風,令我也不由得眨起了眼睛。我在黑板上布置下今天的作文題目:《眨眼睛的豌豆花》??粗}目,學生們的眼睛眨得更調皮了,教室里像是也有無數朵眨眼睛的豌豆花。

有一個左耳上戴著金耳環的男孩始終沒有抬頭看黑板,他把兩只螞蟻放在了一個仰口的瓶蓋里,那兩只螞蟻總想沿著瓶蓋的螺旋紋爬出去,它們的努力是徒勞的——男孩的手總是在它們快要成功時暴力地把它們重新推到了瓶蓋中。整整半節課,他就這么做著這個游戲。待我走到他身邊時,他仍在侍候著這兩只螞蟻。我提醒他看黑板,他抬起了頭,滿臉通紅,這是一朵黑里透紅的豌豆花,一朵帶露珠的豌豆花。也就在這個時候,那兩只螞蟻爬出了瓶蓋,爬上了課桌,再后來,像兩個逗號一樣,一路爬了下去。這兩只螞蟻終于“自由”了。也許,它們會爬到豌豆花叢中去?

我很想提前告訴學生們,要放忙假(為季節假)了。忙假是農村學校的一個慣例,既讓教師們回到自己的地里忙上一個季節,也讓孩子們在農忙季節里幫一下父母的忙。我越過豌豆花叢,看到不遠處的麥子熟了,陽光下的麥田有一種喜劇開幕的味道。我靜靜地等著學生們把作文寫完。學生們飛快地寫著,我聽見了蠶寶寶的聲音。臨近下課,學生們把作文本(很多是卷了角的)一個又一個交了上來,我一邊撫平著作文本上的那些卷角,一邊對學生們說,下午放忙假了。學生們沒有驚叫,都在平靜地收拾著書包,而那個玩螞蟻的學生還在桌上奮筆疾書。

下課的鈴聲響了,我看見學生們都走到金色的麥田中了,當麥浪涌上來,我就看不見我的學生們了,我的心也好像掉下去了。我只好踮起腳尖看。一陣麥的波浪涌向天邊了,我又看到我學生的黑頭顱了,我似乎還聽見他們的歌聲——陽光一般透明的歌聲。有個學生還在麥地中快速地跑起來,我感到了一排排金色的麥子又向他俯沖過來了,那些金色的麥子都想抓住這些急急回家的孩子們,可它們能不能抓住呢?只一恍惚,那些學生就全不見了,好像一只只麥鳥消失在麥田中了,我突然有了一股想在麥田中打滾的沖動。

我回頭再看一看那個玩螞蟻的學生,他已不見了。他玩的那個塑料瓶蓋還在,他的那個卷了角的作文本也在,上面有他寫的自己的名字,那兩個字的筆畫都局促地擠在一起,就像他玩的那兩只螞蟻。

2 轉正大戰

要不是親身經歷,誰也不會想到鄉村教師的“轉正大戰”(“轉正”是指由民辦性質的教師按照條件可以轉成工資和待遇完全不一樣的全民事業性質的教師)如此激烈、如此殘酷,還演繹了一出又一出故事來。比如一位老民辦教師的愛人,為了丈夫能轉正,跪在了鄉長面前。比如一位老民辦教師,一只口袋揣著一瓶藥,站在了教辦室門口,什么話也不說,其實什么話都已經說了。所以有人感嘆:轉正,轉正,有人轉上了天堂,有人轉下了地獄,這里的“轉”是多音字,讀音是不一樣的。

我是科班出身,公辦,我可以不經歷轉正大戰了,我卻是鄉里“民轉公”的評選委員會委員。每年到了七月,我就會被無數張笑臉包圍著,那些笑臉像一朵朵羞澀不安的棉花??粗切┠挲g比我大的前輩討好式的笑,我心中什么滋味都有。

每年七月的評選可謂比地下黨搞情報還神神秘秘。一般我們事先是不知道地點的??烧f來也怪,不管我們躲到什么地方開會(常常在夜里),總是有老民辦教師準確地找到我們,也不敲門,側在門旁偷聽。待我們中有人想開門,就會發現有個臉色慌張的老頭兒在沖著他笑。

選開會地點難,而做評委更難。名額是固定的,還要照顧到鄉里方方面面。每年各種各樣的字條多得很。全鄉還有那么多老民辦教師,都是二十多年的老民辦了,每個人都有感人的事跡,每個人都有先進的材料??傊?,肯定有人入選。選上的哭,未選上的也哭,而且旁若無人地在校園里哭,一顆老淚接著一顆老淚地往下落。好在是暑假,要不然,學生們肯定會吃驚,在他們面前那么威嚴的老先生怎么會哭呢?

有一年,鄉教辦室主任被纏得沒有辦法了,只好打分。這是臨時決定的,很突然。已經是晚上了,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一位老民辦教師,他漏送了一份重要的材料,這份材料可能會打上分的,而這分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我想在鄉里打電話,可打不到,我急得沒辦法了,只好往我們學校跑。

鄉里離我們學校有十里路,那時已經十點多鐘了,這是我第一次走夜路。沒有月亮,我又是近視眼。路邊好像到處埋伏著可憐的人。我不時被凸出的土堆絆一下,在黑暗中踉蹌好一陣子才停下來。路上還有其他可疑的聲音。各種鬼故事都鮮明起來了。我全身汗水,驚恐地向前逃——我像是剛從河里爬上來似的。我敲響這個老民辦教師家的大門時真的把他嚇了一跳,我像一個渾身泥水的乞丐。

后來我和他一起回鄉里(本來我可以拿了材料就走的),回去的路上,他不停地跟我說話,我已經沒有什么力氣回話了。他用力拉著我的手走,像我的老父親似的。我終于見到鄉里的燈光了。老民辦教師還要跑回去,他太啰唆了,他想表達內心的感謝。我說:“說什么?說什么?每年端午我總是吃你的粽子呢?!崩厦褶k教師說:“粽子算什么?算什么?!”他說得特別激動。

那一年,這個老民辦教師終于轉正了??赡切]有轉正的老民辦教師還會時不時地碰面,面對他們的笑臉,我覺得我做錯了事。他們沒有轉正,又一次失敗了??僧斘遗跗鹉莻€老民辦教師的轉正喜酒時,我覺得我又做對了。他終于熬過來了,他哭了……

九月開學的時候,孩子們目光依舊清純,他們的老先生目光依舊慈祥,孩子們肯定不知道,他們的先生在這個暑假里又一次經歷了真正的考驗。

選讀鏈接:本刊2022年第22期P39、2023年第1期P36分別刊登了龐余亮的《蜻蜓與少年》《沒有像樣的足球,我們卻踢過最像樣的球》,感興趣的素粉敬請翻閱。

名篇賞析

1 余慧:他心里住著一個少年

什么樣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呢?莫非,他心里一直住著一個少年?我想是的。

少年是天真的、好奇的、沖動的,少年的視界里,是天地自然,是宇宙萬物,是未知,是憧憬……于是,我們順著少年的視線看去,看到了我們平??床坏交蛘哒f是被我們忽略甚至無視的事物。我們看到了《眨眼睛的豌豆花》。有誰會在意卑微的豌豆花呢?又有誰會注意到豌豆花竟然會眨眼睛呢?又有幾個老師會注意到“教室里無數朵眨眼睛的豌豆花”呢?作者的觀察力是一流的,如果老師都能用心去觀察孩子,那么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變得可愛了呢?

我有一位家在城里卻一直在鄉村學校工作的女同學,我還認識另一位中師畢業的鄉村教師朋友,他們都有去城市工作的機會,但他們一直留在鄉村校園。他們很普通,也很樸實,安安靜靜、心無旁騖地教書育人,他們身上有一種稀缺的單純,就像龐余亮老師筆下的小先生。(摘自微信公眾號“慧色”)

賞析鏈接:余慧,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從事媒體工作。著有個人散文集《不期而遇》《不會爬樹的魚》。

2 這本書的情感非常高級

這本書之所以被這么多人熱愛,除了它本身的文學品質,也因為它的情感非常細膩、動人。它帶領讀者享受溫暖,也并不無視斑點和陰暗。它處理苦難的方式令我贊嘆。龐余亮選擇了淡泊的白描,也選擇了用暖意包裹苦難。身體殘疾不會騎自行車的學生,老婆擺糖擔子的仇先生,父母雙親外出“擒”錢出了意外的孩子,因為狂犬病被家人打死的少年,假公開課,民辦教師轉公,甚至是同事考研成功而帶來的淡淡失落……人生里有不可避免的無奈,人性里有難以回避的黑暗,龐余亮沒有沉浸。淡淡的風吹著,暖暖的陽光照著,溫柔的心軟著,溫情籠罩著《小先生》。(摘自微信公眾號“海洲書壇”)

作家談寫作

通過寫作,成為此生最想成為的那只螃蟹

□龐余亮

在《小先生》中,我寫到過學生家長身上的“鄉村暴力的種子”,這種子的背后,是貧窮和生存的壓力。其實我身上也有這樣的種子,準確地說,是我文盲的父親播種在我身上的。在我的《半個父親在疼》中,可以看到這顆種子依然存在于我那疼痛的親情中。

“鄉村暴力的種子”一直沒有在我身上生根發芽。這個奇跡的發生,首先要感謝讀書,是越來越多的好書,讓這顆“種子”沒有了生長的機緣。我更要感謝鄉村教師這個職業,在孤獨中長大的我特別珍惜童年、童趣和愛,喜歡用孩子的童年來校準自己的人生,學生們像晨光一樣映照著我的教學、閱讀和寫作,教學生活雖然清苦,但也甘甜。

15年的鄉村教師生活送給了我一本《小先生》,學生們的愛構成了我長達15年的黃金時代,這應該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歷,也是我兒童文學創作的源頭。15年的“小先生”生涯,足夠我挖出更多的寶藏。

雖然在基層寫作是相當艱難的事,雖然我們面前是平庸而重復的生活,雖然文學之路是一條比羊腸小道還狹窄、坎坷的道路,但是文學所擁有的拯救與寬容的力量,遠遠大于生活的挑戰。

我老家興化是有名的螃蟹之鄉。我最早寫詩是有筆名的,我姓龐,所以取名叫“螃蟹”,后來覺得這個筆名太張牙舞爪了。但螃蟹是值得學習的,每只螃蟹的長大,需要自我蛻變18到21次左右?!缎∠壬纷畛醯乃夭挠?0多萬字,第一稿有28萬字左右,可以直接出版,但我覺得不滿意,繼續修改,并在修改中更加理解了文學的遼闊。為了無限接近這種遼闊,我的修改時間變得很漫長,前后又花了15年左右,《小先生》也從28萬字變成了現在的12萬字。實際上,我覺得我每寫完一本書,都有螃蟹蛻殼一樣的收獲。我想成為此生我最想成為的那只螃蟹,通過寫作,找到遠方的那個自己。

(摘自《文藝報》)

猜你喜歡
小先生民辦教師豌豆
豌豆笑傳
“小先生制”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高效課堂里的“小先生”
農村民辦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思考
中國民辦教師的歷史回顧及其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