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課堂: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研究

2023-03-05 08:53周慶蓮
學苑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案例設計教師

周慶蓮

(廣西南寧市邕寧區第三初級中學,廣西 南寧 530229)

“讀中悟、疑后想、探后練、練中創”,這是自主式學習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教師利用任務驅動、情境引領、組織調控、訓練設計等手段,為學生創設研學環節,學生回饋更為主動,促進學習探索進程,實現深耕課堂的達成目標。所謂深耕課堂,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展開深入研究,設計適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生有一定學力基礎,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借助多種輔學手段,設計自主學習任務,推出自主學習活動,都能夠培養學生主動自學的意識和習慣。

一、任務驅動,啟動自主學習機制

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研究,推出適合的自學任務,不僅能夠順利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還能夠為課堂注入豐富的內驅動力,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積極作用。

(一)依據教情設計任務

學生大多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借助任務進行調動,能夠獲得不錯的啟動效果。學生對教師布設任務有更多的責任感,教師精選任務內容,能夠創造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深入研究任務,順利啟動自主學習思維,其訓練價值更為豐富。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高度契合,教師設計任務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以提升驅動效果。

如教學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青春的邀約》,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結合學生信息回饋情況,推出了變式設計任務:為幫助大家順利度過青春期,我們學校決定舉行一個特別的青春主題的教育活動。為提升活動的適合性,決定在全校范圍內征集活動主題、活動形式、活動標語請結合自身實際,請大家主動參與到這個活動之中。教師設定清晰的任務目標,要求學生展開主動探索學習,在深度探究和互動交流中達成學習共識。教師走進學生群體,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搜集相關信息,及時進行回饋和調度,確?;顒訄A滿成功。在成果展示環節,教師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解讀設計內涵,將自主學習推向高潮。學生對學習任務有不同期待,教師對任務進行細化設計,給不同群體學生以明確指導,確保研學行動的順利展開。主題設計、活動設計、標語設計,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教師要做出創新設計,以調動學生的學科思維。

(二)針對學情組織任務

學生的學力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接受任務的能力會呈現差異性,教師對學情解讀和分析時,要有分層意識,對學生進行群體化組織,為不同群體設計不同學習任務,體現因材施教原則。教師對學習任務進行整合處理,可以大大提升任務的適配性,增加其調動力度。如果有需要,教師可吸納學生參與意見,可以提升任務設計品質。

學生對青春話題比較敏感,對男生女生生理、心理問題更為關注,教師進行學情調查時,要與學生多交流,這樣才能為任務設計提供有價值參數。如教學《青春的心弦》這部分內容,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平時觀察和調研情況,設計了自主學習任務:正常情況下,大多數男生和女生到了青春期,會出現一些生理變化,但也有特殊情況,在著裝、言行方面,有的男生說話細聲細語,有的女生喜歡穿男性化服裝。針對這些現象,你有怎樣的看法?學生進入深度思考環節,教師與學生展開多種交流,提示學生從更多角度展開思考。學生從場合需要、個性追求、性格特點等方向做滲透發掘,對相關現象進行對應解讀,其研學性質凸顯出來。教師設計思考性任務,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積極回饋,主動思考,自主學習意識逐漸形成。

二、情境引領,激發自主學習熱情

教師對學生訴求有客觀分析,以提升教學情境設計針對性,不妨借助更多教輔手段,結合生活案例,提煉懸疑問題,展示具體影像,都能夠形成學習調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

(一)利用案例設定情境

情境調度成為重要設計手段,教師精選情境方式,對學生多種感官形成沖擊,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啟迪性。教材中有不少內容涉及到一些生活現象,學生對這些內容比較敏感,教師需要進行對接處理,給學生思維啟動提供助力支持,這樣能夠創造更多研學契機,順利啟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生對靈動性、生活化情境比較有感覺,學習思維順利啟動。

教師利用案例創設學習情境,能夠快速引起學生關注,因為這些案例都與學生生活有直接關聯,自然有豐富調動力量。如教學《揭開情緒的面紗》這部分內容,教師課堂導學環節,講述生活案例:張同學參加乒乓球比賽,因為太過緊張,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輸掉比賽后,他忍不住流下熱淚。這是什么樣的情緒?如何控制這種情緒?如果是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如何應對?案例投放之后,學生迅速給予反饋。教師對多種信息進行梳理和歸結,挑選有代表性的觀點,組織學生做集體討論。學生大多有這樣的經歷,對案例信息比較敏感,都能夠主動展開深度思考,并展開具體設計,進行自查自糾學習。教師利用生活案例進行調度設計,學生回饋及時,教與學達成更多默契,為學生順利進入到學習核心創造了條件。

(二)推出問題啟動情境

教師利用問題展開調度,能夠對接學生關注點,其激發效果良好。學生有不同關切點,教師對此需要有理性分析,找到學生的關切點,展開巧妙設計,以提升教學設計適合性。如果教師能夠科學引導學生討論問題、辯論問題、歸結問題,都可以產生豐富的調動作用,促使學生順利進入到研學環節,在創造性探索中建立學科基礎能力。

學生對關注問題有特殊興趣,教師針對性設計問題,能夠有效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如教學《品出情感的韻味》這部分內容,教師利用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要求學生細致觀察,選擇其中一個話題展開思考,給出自己的個性解讀。如:“你對祖國的情感是什么?”“你對親人的情感是怎樣的?”“你對同學的情感是如何的?”問題眾多,學生開始選擇性思考,并結合生活經歷,解讀這些問題。熱愛祖國,學生對關鍵詞“熱愛”進行重點解讀,認為祖國是母親,我們對母親的感情是無私的、純真的;關涉親人情感話題,學生大多從血濃于水的角度進行思考和解讀;關于同學之情,教師鼓勵學生借助一些名言展開討論,學生迅速進入狀態。教師利用多種輔學手段進行設計,對學生感官帶來沖擊,制造更多學習思考契機,以調動學生的學科思維。

三、組織調控,提升自主學習品質

教師根據學情分析,推出系列性學習活動任務,能夠對學生多種感官形成沖擊。學生對互動性學習比較有感覺,教師與學生互動對話,能夠創造更多教學起點,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之中。

(一)優化師生互動組織

學生對師生合作學習比較有期待,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多方位的交流,這樣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學情,也能夠及時進行教學調整,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策略整合。師生互動形式有很多,提問、討論、辯論、質疑、解答、搶答等,都能夠創造自主學習機會,教師需要展開優化設計,讓師生互動自然發生,為學生研學提供有效支持。

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要做好精心篩選,以提升教學契合性。在教學《“我”和“我們”》這部分內容,教師展示班級參與學校演講比賽的圖片信息,要求獲獎的學生進行典型發言,引導學生從個人付出、同學幫助、老師鼓勵等角度進行解讀,學生快速進入展示環節。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介紹參賽經歷,促使學生進行學習總結,重點介紹在他人幫助下取得成績相關內容,讓學生自然形成正面認知。集體活動往往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教師針對性設計和調度,為學生規劃清晰思考路線,這對培養其自主學習習慣也有積極幫助。

(二)創新生生交流組織

教師設計生生互動活動任務,同樣能夠創造自主學習機會,自主學習和互動學習相融合,能夠產生豐富內驅動力。對話、實驗、觀察、調查、演繹等互動性學習,都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唯有執行材料搜集、知識儲備工作,才能確保這些互動活動順利展開,教師要做好調度和組織,為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創造機會。

學生對班級集體活動比較關注,教師需要進行優化設計,以提升活動任務的契合性。如教學《美好集體有我在》這部分內容,教師講述具體案例:張聰同學經常主動給班主任提建議,自覺參與班級管理行動,提出不少建設性管理建議。在集體生活中,你會像張聰一樣關心集體建設嗎?結合班級管理現實,為班主任提一些管理建議,看誰的建議更有建設性。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深入思考和廣泛討論,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建言中,有管理建議呈現,也有管理方法設計,還有管理活動方案展示,為班主任班級管理帶來更多啟示。教師要求學生的進行多點互動交流,逐漸達成學習共識。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先結合案例進行多點調動,要求學生進行創意思考,提出管理建議,成功對接學生學習思維,其調動作用更為突出。學生對班級管理最為熟悉,研究管理方法,能夠調動學生參與主動性。教師選擇這個角度展開設計,其適合性更高,組織效果更為顯著。

四、訓練延伸,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課堂訓練設計環節,教師做好對接處理,推出電子作業任務,對接生活設計研究課題,都能夠形成自主學習契機,順利啟動學生學習思維。

(一)對接生活設計訓練

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解析,根據學生生活認知基礎設計訓練任務,能夠衍生諸多自主學習機會,為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創造條件。學生有豐富生活經歷和體驗,教師對學生的生活認知基礎進行深入調查,推出更多生活化訓練任務,要求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展開學科訓練,能夠順利啟動學生的學科思維,在創造性學習中成長學科能力。

學生對生活案例比較感興趣,教師對接設計,利用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調度,都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如教學《法律在我們身邊》這部分內容,教師要求學生搜集新近發生在身邊的法律案例,學生主動性很高,很快就有新聞呈現。如近期網絡展示新聞,某地出現一起虐待兒童的案件,一個四歲男孩,被繼母毒打,遍體鱗傷,這個事件一經發布,便引起網友關注,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教師將相關網絡鏈接發布出來,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保護未成年需要從哪些方面展開宣傳?如何正確處理相關法律問題?學生開始閱讀相關材料,進行獨立思考,針對相關法律規定,對案件本身進行具體分析。教師組織學生集體交流,學生在發言中譴責無良后母的行為,為保護未成人提出一些建言。教師利用網絡新聞展開訓練設計,創造集體討論機會,為學生提供深度思考和討論的機會,其訓練效果更為突出。

(二)借助網絡拓寬訓練

學生對網絡化學習最為熟悉,教師設計一些電子作業任務,或者是網絡信息搜集、網絡交互等任務,都能夠創造更多自主學習機會。特別是網絡案例信息查找、網絡平臺交互等訓練任務,深受學生的青睞。學生運用網絡技術能力毋庸置疑,教師合理關涉組織訓練任務,能夠創造更多訓練契機,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全面提升其學科綜合能力有積極幫助。

教師對學生心理進行具體調研,能夠抓住教學切點,迅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如教學《法律伴我們成長》這一內容,教師設計網絡信息搜集任務:傷害未成人案件時有發生,借助網絡進行信息搜集,整理一些典型案例,以調查報告形式呈現出來,準備在班級集體展示,如果需要,還可以配設圖片和說明文字,表達你的個性觀點。學生對調查報告不是很熟悉,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案例,指導學生自然進入到信息搜集整合環節。網絡信息搜集時,教師給出關鍵詞,要求學生進行針對性思考,結合案例做具體分析,歸結研究成果。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推出網絡交互任務,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微信群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觀摩評價他人的研究成效,展開多重評價活動。學生對網絡交流比較感興趣,能夠積極做出回饋,教師適時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討論互動,微信群交流氣氛活躍起來。教師推出網絡信息和交互訓練任務,成功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并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特別是互動交流活動,學生要做好信息儲備,還要進行梳理和思考,形成個性觀點,在互動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見解。教師合理運用網絡進行訓練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訴求。

五、結語

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設計自主學習任務,組織自主學習活動,延伸自主學習訓練,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順利啟動學生的學科思維,建立更多學習起點,對全面塑造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有積極幫助。任務驅動、活動組織、情境調動、訓練設計等,都能夠創造自主學習契機,教師有意識進行優化設計,學生回饋積極主動,其培養效果值得期待。

猜你喜歡
案例設計教師
最美教師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師如何說課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有種設計叫而專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