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教學創造性發展價值追尋

2023-03-05 08:53崔秦勤
學苑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創造性音樂思維

崔秦勤

(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江蘇 鹽城 224001)

學科教學都有獨一無二的特點,能彰顯學科的獨特魅力。讓學生在學、研、探的過程中形成基礎認知,實現能力和素養的升級已經成為教學的關鍵訴求。音樂學科專業性特點突出,教學方法呈現出豐富性和多樣性。教學設計過程中,目標追求是主要依據和參考。具體操作時,必須從新課標中尋找突破點。作為音樂教師,要用現代化的思想武裝自己,對新的藝術課程標準展開系統化、全面性地細致分析和解讀,引導學生在多重實踐體驗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實現心靈洗禮,為創造性認知、思維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進而幫助學生追尋自我發展價值。

一、創造性發展價值內涵解析

教材的編寫,教學活動的實施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是有一定依據的。這個依據就是課程標準。課程標準體現了不同學科的不同要求,能夠從宏觀上對教學實施過程展開針對性、具體化的指引。課程標準的指導地位是無可撼動的。小學音樂學科教學也有新課程標準作為設計依據,它是創造性發展價值的理論基礎?!读x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 版)旗幟鮮明地指出:“創造是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課中,創造性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求,彰顯他們的個性認知、創造才能和創新思維?!毙抡n標中關于創造性發展價值的闡述,是教學設計的標桿。教師要敏銳地意識到新課標的改變,在嶄新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對教學過程展開優化、升級,讓課堂教學以創造性發展思想為導向,進入良性軌道。

單就音樂學科而言,對其展開深度剖析,進行創造性教學也是必要的,是通向高品質課堂的法寶。音樂本身就是一門創造性藝術,它是作曲家、作詞家把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知進行加工,以旋律和文字為載體展現出來,影響人、感染人,促使人們形成情感共鳴。為了將學科價值直觀地呈現出來,教師不妨從教學過程中尋找啟動點,在解析歌曲內容、特點的過程中融入學生個性化的認知,挖掘音樂創造的教育因子,在正向激發中,提升課堂教學的創新指數。

二、小學音樂教學創造性發展價值追尋路徑

創造性發展價值不是某一種因素促成的,它需要多重資源共同影響。影響小學音樂教學的因子異常豐富,為了更好地凸顯教學效果,教師不妨以教學過程為觸發點,以豐盈有趣的教法呈現,給學生身心帶來更多激發,在漸進式的探索中完成對音樂教學創造性發展價值的路徑追尋。

(一)情境呈現,激活聽賞意識

音樂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但很多歌曲脫離了學生的認知,甚至會與當前學生的現代化思想認知產生沖突。調和這種矛盾沖突,需要教師做出正向引導。對學生創造性地培養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興趣激活、主動參與就是必備要素。學生對知識學習不感興趣,不愿意主動欣賞音樂,甚至覺得音樂就是作曲者個性情感的體現,自己沒必要學唱。在這種錯誤思想的牽引下,學生自然不會對音樂產生“好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就是一句空話,效果呈現也就不復存在。音樂教學創造性發展價值的凸顯,必須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小學階段,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興趣大多源于主觀感知。為了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好感度,教師從教學導入環節著手,以具體生動情境呈現的方式,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條件。

小學生興趣點更為多元,情境呈現的切點異常豐富。學唱蘇少版四年級音樂《我們的田野》,為了給學生帶來更真切、更美好的感受,教師帶領學生欣賞美麗田野的美好景象。在欣賞具體景象時,教師以具體的問題作為支撐,讓學生帶著任務有目的地感知、體驗。觀看過后,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自己看到的景象。學習感知停留在畫面層次顯然是低級的。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表述?!耙曨l中,讓你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么?”學生思索片刻,高舉雙手。表述活動讓課堂更加活躍。歌曲學習本身是聽覺為主導。教學中,如果只是喚醒學生的聽覺,教學品質將大打折扣。教師打破傳統教學形式,在聽中調動學生的視覺。多感官的調動讓音樂不再是抽象的知識,而是多個畫面的堆疊。在絢爛多彩景象的影響下,學生感官被激活,體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對幸福生活的內涵有了更廣闊的認知。

對學生興趣點的把握,直接影響情境呈現方式的選擇。講解音樂故事、示范演奏、畫面展示等方式,都能提升學生對音樂感知度,讓他們的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激活。教師抓住學生對聲光影的獨特感知力,在學生認知啟動時介入多媒體,將趣味化、鮮活的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強烈的視覺刺激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印象,學生的感知由空白之處快速切換到具體的畫面中來。

(二)探知內容,打開想象空間

教學是一系列流程共同參與的過程。學習啟動環節是重要的,然而無論啟動環節如何變換,教學內容是相對固定的。教師不妨從內容探知這個穩定的因素出發,進行縱深探索。學科不同,構成要素、知識特點不盡相同,甚至可以說差異巨大。音樂是由諸多音樂要素構成的。音的高低、長短、音色、強弱、節奏、曲調等都屬于音樂要素。要想更好地觸摸音樂內核,對知識有精準把握,對音樂要素展開梳理、研究是基礎,也是音樂專業性的具體體現。與其他因素相比,音樂所表現的內容要素相對簡單,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和誘惑力。引導學生對歌曲內容進行感知時,教師可以融入創造性思維,以歌曲內容為依據,引發學生聯想和想象,在多種思維形式的助力下感知歌曲情感和主旨。

創造性發展價值的體現還要從學生群體身上尋找突破。音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教學設計如何華麗、先進,無法與學生情感認知形成共鳴,無法觸動他們的心弦,教學設計實效性也就無法凸顯出來。在學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時,首先,教師先讓學生對題目內涵有清晰準確的把握?!巴瑢W們,你們中間誰是少先隊成員?”這個問題瞬間引發了學生的表現欲,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教師選擇學生,繼續引導?!凹热荒阋呀浭巧傧汝牭囊粏T,那老師就要考考你,看你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睂W生異常緊張。教師從少先隊的相關知識著手,引導學生進行闡述,考查他們對少先隊的了解。學生表述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教師及時引導糾正。綜合多種信息,學生對少先隊有了全面了解感知,為后續歌曲內容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教師以歌曲題目為引子,逐步將知識展開來講。無論是對少先隊職責的了解還是對歌曲內容的梳理,都是圍繞學習內容展開的,這樣的設計既通俗易懂又切準了學習的核心。內容的感知占據音樂學習重要位置,丟掉內容,音樂也就失去了靈魂。為了觸發內容這一學習開關,教師抓住歌曲中的關鍵詞,并由此展開系統梳理,將學生的認知引向了文本探索中。

音樂教學不僅要借助歡快的節奏給學生帶來愉悅感,更重要的是歌曲本身蘊含豐富的哲理,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價值觀的形式,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師要在注重音樂本身特點的同時,關注其美育價值。美育價值的具體體現就是歌曲內容。對歌曲內容進行全面探知,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能為后續學習形式的選擇做好準備。

(三)方法多元,延展認知思維

薩克斯管大師悉尼·貝切特在引導學生時,不習慣采用固定的教學方式,他認為:“我今天只教你一個音符,看你會采用什么樣的演奏方式,只要你能夠敞開心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演奏,表達自身情感,學習活動就是成功的?!笨梢?,教學并不是機械地傳授專業知識和技巧,而是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和思維方式入手,對他們展開多種形式的點撥,將他們的思維引向更深處。小學生對音樂的情感傾向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喜歡唱,有的學生喜歡聽。針對學生認知的差異性以及興趣愛好的多元性,教師在展現學習任務時,要在明確學習中心點的基礎上,進行多維設計,根據歌曲的獨特價值和屬性,給予針對性設計。有了教法作為輔助,教學效度會得到更好地呈現。

音樂學習視角眾多,欣賞、演唱、演奏都能為學習活動注入嶄新活力,助力學生思維認知拓展。具體操作時,還是要從學生主體、歌曲內容、音樂屬性等方面展開綜合考量。學唱蘇少版四年級《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師談話導入:“提到重慶,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這個話題最能觸動學生敏感的神經,他們議論紛紛:“重慶是座山城,是紅色之旅不可錯過的城市?!薄拔覍χ貞c的印象就是巴適得很,方言很上口?!薄爸貞c到處有特色美食,火鍋……”生動有趣的講述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他們對重慶的贊嘆不絕于耳。這時教師展示重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讓學生在聆聽中迅速進入欣賞狀態。聽完后,教師迅速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對歌曲展開賞析。合作探究需要一定的學習思維作為導向。教師從歌曲情緒、曲調特征、節奏特征等方面展開引導,讓學生在小組中暢所欲言。合作探究中,學生也可以進行試唱。試唱時根據歌曲本身特點,借助拍節奏的形式推進。試唱活動切準了學生的興趣點,滿足課他們愛表現的特點,同時身體的律動以及節拍給學生帶來美感體驗,他們的發散思維、學唱潛能得到最大限度釋放。

肢體動作是人情感傾向的重要體現。教學本身也是動態化的呈現過程。音樂教學中動態因子的挖掘已經成為教學成功的突破點。教師抓住學生對歌曲的感知點,通過動作調動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外顯化,當肌體動作得到調動,學生的感覺、體驗更加深刻,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創造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錘煉。

(四)展示交互,創造藝術個性

教學過程中,學科特點決定了教學方向,但教學的人性化、創新性特點,這是通用準則,適用于所有學科。音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促進他們全面和諧發展,已經成為教學共識。學生個性的彰顯需要在實踐中才能完成。教師對音樂知識的講解是課堂有機組成部分。然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認知才是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追求。教師不妨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教師講解的理論知識需要消化吸收,實踐訓練就是最好的轉化途徑。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學生也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理解,要想將獨特認知呈現出來,也必須依靠實踐訓練。教師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給學生提供最優化的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盡情展示自我,進行心理、情感、思想上的碰撞。

在靈魂的碰撞中才能顯現思維的火花。理論聯系實踐是音樂教學的有效途徑。讓學生感同身受,教學活動才會熠熠生輝。學唱人音版五年級《巴塘連北京》,這節課教學需要學生對藏族音樂豐富有明晰的認知。為了快速達成教學目的,實踐活動必須成為教學活動的主線,教師要借助多種多樣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感知體系。在量的積累中實現質變,促成創造思維的形成。學生感知藏族音樂必然要先對藏族的風土民情有基礎了解。為此,教師設置了一個“藏族集市”的游戲,讓學生扮演藏族人民,在集市售賣物品,另外再組織學生到集市上展示《巴塘連北京》這首歌曲。這項任務的設置有一定難度系數,對學生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但他們沒有退縮,直面困難。當然,即使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藏族的文化、風土人情的了解還是比較少的,進入到陌生的環境中,他們的畏懼心理或多或少還是存在的。這時教師發揮導向、啟發作用。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與學生一起進行角色演繹,對歌曲內容進行解讀,體味歌曲節奏。教師的參與引導幫助學生形成了最有效的音樂認知。小學生的表現能力、感知思維存在較大差異,興趣愛好不同,教師抓住學生個性差異,進行針對性引導策略,切實踐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打通了學生的思維路線,讓展示交互成為高效課堂必然結果。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復前人所做的事?!币魳方虒W目的的實現需要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習技法的傳授,但如果沒有實踐,學生的體驗不足,心理期待得不到滿足,藝術創造力自然是微弱的。教師以演繹活動助力創造思維生成,順利完成了情感轉移,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創造力迸發。

小學音樂教學創造性發展價值追尋不是喊口號,教學目標追求的落地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充分利用多元課程資源,借助多樣化、獨創性的教學設計,為學生創造性思維形成創造條件。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設計,教師不妨采取情境呈現的方式,激活聽賞意識。對教學內容展開探知,打開學生想象思維。借助多元方法的滲透,延展學習認知,為創造思維的產生鋪墊基礎。最后引導展示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審美趨向,彰顯他們藝術個性,確保課堂向著更深更遠的層級邁進。

猜你喜歡
創造性音樂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創造性結合啟示的判斷與公知常識的認定說理
《文心雕龍》中的作家創造性考辨
關于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幾點思考
音樂
保持創造性的29個方法,每天看一遍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