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交通類專業學生法律素養調查與提升策略研究

2023-03-05 04:31趙文燕馬聰承張世光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交通法律院校

趙文燕 馬聰承 張世光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442)

近些年,交通運輸行業立法和法律研究工作備受重視?!督煌ㄟ\輸“十四五”立法規劃》明確提出,加強開展交通運輸行業節約能源、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智慧交通創新發展相關立法研究。雷舒雅、陳軼嵩等研究了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產業法律問題[1,2]。要建成交通強國和法治社會,保障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交通從業人員不僅需要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而且需要具備較好的法律素養。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通過教學提升學生法律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1 研究基礎

關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素養問題,很多學者做了研究。鞠娟娟等調查了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現狀,從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教育實踐及網絡教育等方面提出改進策略[3]。文莉研究了交通類職業院校學生交通法律素養,并從校園文化、專題教育法、普法宣傳等方面提出改進策略[4]?,F有研究發現,多數高職院校僅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學生對某一專業領域法律知識較為缺乏。

關于專業法律教學,張文霞等將模擬法庭引入“汽車法律法規”課程,以案例授課及模擬法庭的場景組織教學,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其學習主動性[5],這為改進工科生法律教學活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然而,針對高職院校交通類專業學生法律素養現狀提出提升策略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了高職院校交通類專業學生法律素養情況,并從“教什么、怎么教、誰來教、教得好不好”等方面提出了學生法律素養提升途徑。

2 提高高職院校交通類專業學生法律素養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建設法治社會進程不斷推向深入,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和新技術的推動下,各領域研究制定或修訂相關法律。高職院校作為向社會輸出高級技術人才的教育基地,應結合這一社會趨勢,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使學生能適應崗位需求并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2.1 社會經濟生活實踐需要

當下,機動車保有量逐年攀高,與之相關的維修、保養及運輸服務崗位也得到充分發展,交通相關法律問題、交通情景與生活的相關性更加密切。通過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可知,交通事故、交通合同糾紛、交通設備賠償及維修等法律實踐活動較多。高職學生在步入相關崗位之前,有必要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學會維護自身權益。

2.2 行業改革發展實踐需要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各領域均在追求綠色高質量發展,對應的崗位技能也悄然發生變化,各技能崗位從業者需提前做好謀劃。目前,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交通類專業畢業生主要就職于機動車檢測與維修、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應用、交通運輸服務等相關崗位,在具體工作中應熟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其發展必然涉及固體電池回收利用的法律問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落地,必然涉及電子導航地圖制作與使用的法律問題。學生對這些崗位需求提前進行準備,會讓其在職業發展中少走彎路,發展得更好。

2.3 學生創業、工作、求學需要

高職學生畢業后,一些學生選擇創業,因其前期缺乏相關法律知識,在創業初期遇到較大阻力。一些院校開設了創業相關的法律課程,對創業的學生會有較大幫助。對于直接就業的學生來說,要想取得更好的職業發展,身處發展中的交通行業,應自覺做到知法守法、操作合規。只有具備了必要的法律知識,當遇到侵權時,才能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對于進修的學生而言,越早培養良好的法律素養,其越能夠快速適應本科階段的學習,在本領域內取得長足的發展。

因此,在高職院校內開設所屬行業相關法律課程既是人才發展的需要,也是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更是社會的需要。

3 高職院校交通類專業學生法律素養現狀

廣州某高等職業學院交通類專業主要覆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畢業生主要從事車輛檢修(調試)、故障排查、交通運輸服務等工作,工作專業性比較強。據統計,該校交通類專業畢業生有二分之一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約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晉升本科階段學習。而本科階段的交通法律知識,多在本科二年級講授,高職學生升學進入本科院校后,需自行補課,后續學習壓力大。

本研究以該校交通類專業在校生為調查對象,從切合學習工作及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編制調查問卷。結合專業方向和未來工作崗位需要,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及法律法規常識等多層面設置了28道題目。經問卷星發放問卷后,共收回221份,其中202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職院校交通類專業學生法律素養現狀和成因。調研結果顯示,學生在法律素養方面存在法律基礎知識薄弱、交通行業法律知識不熟悉、學習依賴性強、學習需求強烈的特征。

3.1 法律基礎知識薄弱

問卷結果顯示,部分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內容不甚清楚,不能正確判斷某一行為是否合法,導致在日常學習、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無法及時有效地通過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比如合同相關的正確率情況:合同可約定的試用期(23.08%)、單位解約是否合法(39.82%)、要約邀請(34.39%),正確率偏低,詳見表1。

表1 學生基礎性法律知識問卷調查統計情況

3.2 交通行業法律知識不熟悉

問卷結果顯示,部分學生對涉及本專業領域的法律知識知之甚少,甚至對一些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不太熟悉,意味著他們踏上工作崗位后,在面臨題中的場景時,可能會做出違法行為,這不得不令人擔憂。例如判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拆解規范》等文件屬性的結果顯示,正確率分別為23.18%、20.45%,調查結果不太理想,詳見表2。

表2 學生交通法律知識問卷調查統計情況

3.3 學習依賴性強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未認識到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學習基礎法律和專業法律知識僅僅依賴于教師或父母傳授,自主學習法律知識的占比僅為12.00%。由于對法律知識學習意愿不強、思考少且缺乏具體的應用,導致學生對法律知識理解不深刻,在面臨法律問題時,易作出錯誤選擇。

3.4 學生需求強烈

調查顯示,70.00%的學生希望開設專門的法律課程,并希望教師結合實際案例講授法律,很期待舉辦法律講座。以上調查表明,該校交通類專業學生目前的法律素養不容樂觀,基礎法律和行業法律知識薄弱,而且學習依賴性強,在未來創業就業、求學中面對相應問題時,可能會因缺乏相關法律知識而遇到瓶頸。因此,亟待通過專門的法律學習提升法律素養。

4 原因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分析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內容及與學生當面交流等方式發現,導致學生法律知識薄弱的原因較為多元。

4.1 課程設置不盡合理,重專業輕法律素養

通過研究分析人才培養方案發現,該校交通類專業所學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含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三類,其中涉及法律知識的僅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而且課程內容僅覆蓋基礎法律知識,不包括行業法律知識。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作為一個新開設專業,涉及地圖、自動導航、智能網聯等多項科技應用,相關法律熱點話題最多,卻無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設置,且在問卷調查中學生錯將國家標準誤判為法律,錯誤率達79.55%。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作為老牌專業,在課程中也較少涉及相關專業法律知識,問卷中關于自行改裝車輛等與課程緊密結合的題目有關正確率很低,可見與法律相關的課程設置不夠。

4.2 教學過程與法律知識結合不深

通過查閱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雖然該校交通類專業現有課程大多會涉及國家標準、行業規范、法律法規等內容,但是教師側重講授操作技能,忽視對國家標準、行業規范等規則性內容的教授;同時,在有限的課時安排下,也不足以將每個知識點與具體的工作要求對應講授,使得專業課與行業法律的融合度不夠。

4.3 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學生興趣不高

目前,絕大部分教師在講授法律相關專業知識時,僅限于法律條文的逐條解讀,缺乏重點講解,而且與實際案例結合較少,導致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不足。調查問卷“關于學校法律課程教學方面,您有什么建議”一題中,學生對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增開法律課程講座呼聲最高。

5 高職院校交通類專業學生法律素養提升路徑

結合以上調查及原因分析,應該從“課崗融合”“以案說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生為本翻轉課堂提高教學成效;外引內培優化師資力量;優化法律教學評價等多種途徑共同發力,提升高職院校交通類專業學生的法律素養。

5.1 “課崗融合”“以案說法”,激發學習興趣

針對“教什么”,調查發現,80.00%的學生提出,希望能結合案例開展法律教學。本研究提出,教材的編寫、課堂案例的選取應緊密結合崗位特征,結合汽車維修技術、新能源汽車交通運輸服務設定教學內容,確定主要學習的法律知識點。幫助學生構架法律體系,串聯法律知識點。以實際案例引入、參與討論及模擬法庭等形式,讓學生體驗法律的制定、解釋、應用等環節,加深對法律精神的理解。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堂之外主動了解學習法律知識,提高自身法律素養,形成良好的法律學習習慣。

5.2 以生為本翻轉課堂,提高教學成效

針對“怎么教”,首先,可以使用分組討論法,每個組分別安排不同的法律學習任務,選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一項,在教學中按“提前布置—教師講授—小組分析—組間辯論—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的流程組織教學。其次,可以使用模擬法庭法,組織學生競爭某一法庭角色,提前了解案件詳情、準備法律知識及辯論詞。例如,以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報廢引發環境危害為例組織法庭審判,加深學生對法律條文的應用。最后,可以使用視頻教學法,觀看庭審視頻、法律大講堂等,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引領學生學習專業法律知識。

通過精心的課堂設計,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案例選取,積極查找相關法律條文,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對條文制定、解釋和應用的理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5.3 外引內培優化師資,促進教學相長

針對“誰來教”,可以選擇法律案件,邀請交通相關企業法律顧問為學生講授相關法律,或者邀請其舉辦講座,普及法律知識。還可以設置法律選修課程,鼓勵多個專業學生同時學習,豐富法律知識學習形式。鼓勵現有師資加強對相關法律的學習,尤其是專業領域內國家強制性標準、規范的學習,研究法律知識與專業課程的融合,以營造良好的法律學習氛圍,讓師生實現教學相長。

5.4 角度多元、主體多元,優化教學評價

針對“教得好不好”,法律素養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因此,教學評價更應該角度多元、主體多元,通過過程性評價及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法律觀念的轉變等角度,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同時,還要注重優化評價形式,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學生“知法”,更要引導學生如何“用法”,了解維護自身權益的主要途徑。通過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等形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當然,評價并非目的,法律知識的普及有利于推動法治社會建設,教育應該主動擔負起育人使命,通過教育一個人,影響一個家庭,完善一個行業,久久為功,將法治社會的進程向前推進。

猜你喜歡
交通法律院校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勸導員
讓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讓法律做主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