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菜側深穴施肥裝置設計與試驗

2023-03-07 03:30廖慶喜張青松林建新杜文斌
農業機械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型孔肥量穴距

廖慶喜 陳 勇 張青松 王 磊 林建新 杜文斌

(1.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武漢 430070;2.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下游農業裝備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70)

0 引言

施肥是作物種植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作物穩產增產的重要影響因素[1-3];目前播種作業中普遍采用條狀施肥方式,該方式化肥施用量較大、肥效利用率較低,且化肥的過量施用引起土壤板結與酸化,并導致環境污染等問題[4-6];肥料穴施技術針對單穴作物供應單穴肥料,可以實現定點定量施肥,起到很好的節肥增產的效果,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7-8]。

施肥裝置是穴施肥技術推廣應用的核心載體,國內外學者針對穴施肥裝置開展了深入研究。胡紅等[9]研制了一種玉米行間定點扎穴深施追肥機,對定點扎穴機構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實現了顆粒肥料的扎穴施用;王金武等[10]為實現液態肥料的穴式施用,開展了非規則齒輪行星系扎穴機構設計,主要在機構動力學分析、優化設計及工作參數優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劉正道等[11]設計了一種用于顆粒狀肥料穴式施用的腔盤式精量穴施肥裝置,開展了不同肥腔形狀對排肥性能影響的研究;萬玲等[12]針對玉米中期追肥機械化水平低的問題,設計了一種玉米行間滾輪式穴施排肥器;都鑫等[13]研制了一種傾斜梯形孔式穴施肥排肥器,研究了肥料落地后穴排肥量誤差、穴長、穴距誤差對穴施肥性能的影響;吳南等[14]通過搖桿機構控制鴨嘴閥開合實現精量穴施肥,采用正交旋轉組合試驗得出了播種機前進速度、鴨嘴閥旋轉角及安裝高度的最佳參數組合;李沐桐等[15]為提高肥料利用率,采用機械式識別裝置配合曲柄連桿機構實現了中耕作物的精準穴式施肥。上述裝置主要通過排肥器與成穴機構的配合實現穴式施肥,且主要為玉米等寬行株距作物的穴施肥裝置,而目前國內對油菜穴施肥裝置的研究鮮見報道,缺少油菜播種的配套穴施肥裝置。

為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施用量、實現油菜根區施肥,本文設計一種油菜機械式穴施肥裝置,分析確定穴施肥裝置關鍵部件的主要結構參數,利用離散元軟件EDEM確定影響穴施肥裝置排肥成穴性的關鍵參數,以期提高成穴性能,為油菜穴施肥裝置結構改進提供參考。

1 總體工藝方案與整機結構

1.1 油菜側深穴施肥工藝方案設計

長江中下游地區現有油菜機械直播同步施肥方式為淺層混施,肥料分布于淺層土壤和土壤表面,顆?;适┯昧看?,肥料利用率低,且播種后存在燒種現象[16]。研究表明,對于油菜肥料集中施用,施肥位置至關重要,同步側深施肥在增產的同時可顯著提高肥料利用率[17]。為提供油菜合理施肥方案,實現穩產增產,本文提出一種油菜側深穴施肥工藝,將肥料深施在油菜根系側位且肥料顆粒成穴狀分布,油菜苗根系與成穴肥料顆粒位置分布如圖1所示。肥料顆粒與油菜根系的位置關系可由肥料顆粒與油菜根系橫向距離a和縱向距離b控制,S為肥溝內肥料顆粒施肥穴距,根據油菜側深施肥技術要求,a取140 mm,b取80~100 mm;基于前期人工穴施肥田間試驗,分析確定油菜施肥穴距范圍為100~300 mm,且當穴距為200 mm時,油菜產量和肥料利用率較高,故本文選取油菜施肥穴距S為200 mm。

圖1 油菜側深穴施肥工藝方案示意圖

1.2 整機總體結構與工作過程

基于上述工藝方案開展油菜機械式穴施肥裝置的研究,裝配穴施肥裝置的2BFQ-6型油菜精量聯合直播機由主機架、排種系統、風泵總成、開畦溝犁、旋耕部件、穴施肥裝置等組成,可一次完成旋耕、開溝、播種、穴施肥、覆土等功能。穴施肥裝置通過U型卡箍固定在主機架后梁上。穴施肥裝置主要由種肥開溝輥、播種鏟、深施肥鏟、穴施肥排肥器、導肥管、覆土鐵鏈等組成,播種機及穴施肥裝置結構如圖2所示,主要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

圖2 播種機及穴施肥裝置結構示意圖

表1 主要技術參數

穴施肥過程中,中央齒輪箱采用側傳動的方式,將動力傳遞到中間軸,通過中間軸上的鏈傳動驅動種肥開溝輥轉動,種肥開溝輥主動擠壓旋耕后地表土壤,形成初始溝形;深施肥鏟配合種肥開溝輥形成穩定深度的肥溝,排肥器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成穴的將肥料顆粒排至出肥口,經深施肥鏟內導肥管快速投入肥溝;覆土鐵鏈將肥溝兩側土壤聚攏填入肥溝內實現覆土,完成穴排肥過程。

2 關鍵部件設計與分析

2.1 穴施肥排肥器設計與分析

2.1.1結構與工作過程

穴施肥排肥器結構如圖3所示。主要包括肥箱、毛刷、殼體、卸肥板、攪肥機構、護肥帶、排肥機構、出肥口和導肥管等部件。排肥機構主要由排肥輪、肥量調節輪等組成。

圖3 排肥器結構示意圖

排肥器工作時,排肥軸帶動排肥輪和肥量調節輪同步轉動,同時排肥軸通過攪肥驅動鏈輪將動力傳遞到攪肥機構上,攪肥機構擾動顆?;试鰪姵浞誓芰头乐够收辰Y、結拱[18],排肥輪在充肥區填充一定量的肥料后經清肥區毛刷清肥后進入到護肥區,在排肥器殼體、護肥帶和充肥孔的保護下由護肥區進入排肥區,顆粒肥料在重力和離心力作用下快速脫離排肥輪,成團的肥料顆粒通過出肥口進入導肥管,經導肥管落入肥溝,完成定量成穴排肥過程。通過肥量調節輪上的螺旋機構調節排肥輪和肥量調節輪型孔相對重合長度,實現施肥量的無級調節。

2.1.2排肥輪結構設計與參數分析

油菜播種以穴施肥方式施肥,直播機田間作業時的施肥穴距為

(1)

式中vm——機具作業速度,m/s

n——排肥輪轉速,r/min

Z——排肥輪型孔個數

由式(1)可知,肥料顆粒在田間的穴距分布與機具作業速度、排肥輪轉速及型孔個數有關,當穴距和作業速度一定時,型孔個數Z與轉速n成反比。同時,型孔個數也受排肥輪直徑影響,排肥輪直徑過小,肥箱與深施肥鏟干涉;直徑過大,排肥器尺寸較大,深施肥鏟伸出的左、右翼板過長,易夯實溝壁,不利于后續的覆土作業。綜合考慮排肥器整體結構尺寸和成穴要求,設計排肥輪直徑D為80 mm。

型孔的形狀和尺寸對型孔容積以及充肥、排肥環節均有顯著影響。為便于顆粒肥料易充入、連續成穴排出的要求,采用傾斜式型孔,型孔的關鍵參數主要包括型孔底槽寬度l1、型孔上沿寬度l2、型孔深度h、型孔左側壁傾角θ和型孔右側壁傾角φ,其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型孔結構示意圖

田間作業時,油菜每穴施肥量為

(2)

式中m——每穴施肥量,g

M——施肥量,kg/hm2J——施肥行數

B——播種機作業幅寬,m

我國油菜肥料施用以緩釋復合肥為主,施肥量一般為525~675 kg/hm2[19],穴式施肥方式可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施肥量,故設定排肥量范圍時適當降低排肥量下限,施肥量范圍為450~750 kg/hm2。為滿足不同穴距下的施肥要求,施肥穴距范圍在100~300 mm時,根據式(2)可得每穴施肥量為1.8~9.0 g。為滿足每穴排肥量要求,并提高充肥穩定性,確定型孔底槽寬度l1和型孔深度h分別為12.0、13.0 mm。

為便于顆?;食淙牒团懦鲂涂?,型孔左側壁傾角θ和右側壁傾角φ應滿足

(3)

式中γ——顆粒肥料休止角,(°)

R1——排肥輪半徑,mm

單個型孔體積計算式為

(4)

其中

式中V0——充肥型孔體積,mm3

S0——充肥型孔截面積,mm2

le——充肥型孔有效長度,mm

ρd——顆粒肥料容重,kg/m3

綜合式(3)、(4)和顆粒肥料休止角,確定型孔左側壁傾角θ和右側壁傾角φ分別為12.53°和35°,計算可得型孔截面積S0為229.00 mm2。根據式(4)可知,每穴排肥量為1.8~9.0 g時,對應單個型孔體積V0為1.92~9.58 cm3,則排肥輪型孔在長度方向上le變化范圍為9.00~45.02 mm,確定排肥輪型孔總長度為50 mm。

根據型孔幾何尺寸可得

(5)

排肥輪徑向型孔個數Z與型孔上沿寬度l2有關,增加型孔數量可降低排肥輪線速度,為保證型孔在充肥室內取肥時間充足,應增加型孔個數,根據型孔個數與型孔上沿寬度之間的關系及成穴要求,型孔數量應滿足

(6)

排肥輪線速度vq由機具作業速度vm、施肥穴距S和型孔個數Z決定,即

(7)

由式(7)可知,型孔個數越少,排肥輪線速度越高,型孔與肥料顆粒接觸時間縮短,充肥性能降低[20]。綜合式(6)、(7)和滿足型孔結構尺寸要求,確定排肥輪徑向型孔個數Z為4。排肥輪和肥量調節輪均采用3D打印加工,材料為ABS工程塑料。

2.1.3充肥環節力學分析

肥料顆粒在充肥室受到攪肥機構和排肥輪型孔的擾動,在重力、肥料群壓力和摩擦力等作用下,肥料充入型孔。將型孔內的肥料顆粒視為一個整體,肥料群在充肥室的受力分析如圖5所示。

圖5 充肥環節受力分析

根據充肥室肥料顆粒受力情況和達朗貝爾原理,受力平衡方程為

(8)

式中me——充肥型孔有效長度內肥料顆粒質量,kg

G——充肥型孔有效長度內肥料顆粒重力,N

FN——型孔下壁面對肥料的支持力,N

Fc——顆粒肥料離心力,N

FN1——型孔左壁面對肥料的支持力,N

FN2——型孔右壁面對肥料的支持力,N

Ff——肥料群與充肥室肥料間摩擦力,N

Fh——上層顆粒肥料水平壓力,N

Fv——上層顆粒肥料垂直壓力,N

δ——x軸與水平面夾角,(°)

μ1——顆粒肥料間摩擦因數,取0.55

g——重力加速度,m/s2

排肥器的充肥室可簡化為深倉模型,基于深倉壓力分布理論分析可得顆粒肥料在肥料充填室的壓力比[21]為

(9)

其中

式中λ——壓力比

K——側壓系數,取0.44

σh——顆粒肥料深度Lh的垂直應力,Pa

de——肥箱的等效直徑,m

Lh——顆粒肥料深度,m

f——靜態滑動摩擦因數,取0.5

聯立式(8)、(9),可得

(10)

其中

q1=9 074.47le-G2-0.19meπ2n2R1

q2=FN+FN1sinθ+FN2sinφ-34.57le-G

由式(10)可知,顆粒肥料充肥角δ與型孔左側壁傾角θ、型孔右側壁傾角φ、排肥輪轉速n等參數相關。當型孔左側壁傾角θ和右側壁傾角φ一定時,充肥角δ隨排肥輪轉速n增加而增大;當排肥輪轉速n一定時,充肥角δ隨型孔左側壁傾角θ增大而增大,故增加型孔左側壁傾角θ會使肥料顆粒充填時間變短,降低型孔內顆粒肥料的填充率。

2.1.4排肥環節力學分析

排肥時,型孔中的肥料顆粒受離心力和重力作用沿排肥輪周向和徑向依次排出型孔,將型孔中的肥料顆粒視為整體,肥料群在投肥過程的受力分析如圖6所示。

圖6 排肥環節受力分析

根據型孔內肥料顆粒的受力情況,肥料群處于臨界投肥狀態時,受力平衡方程為

(11)

式中ε——x軸與水平面夾角,(°)

由式(11)得

(12)

式(12)表明,顆粒肥料投肥角ε與型孔右側壁傾角φ、排肥輪轉速n等參數相關。投肥位置一定時,排肥輪轉速n隨型孔右側壁傾角φ增加而降低;當排肥輪轉速n一定時,投肥角ε隨型孔右側壁傾角φ增加而增大,表明適當增大型孔右側壁傾角φ可增加投肥時間;同一型孔中肥料顆粒排出的時間間隔直接影響肥料落地后的穴徑長軸長度,即型孔右側壁傾角φ應在合理范圍內增大,綜合考慮投肥時間和肥料休止角,取型孔右側壁傾角φ為35°。

2.2 種肥開溝輥設計與分析

為降低深施肥鏟開溝阻力,防止秸稈纏繞和深施肥鏟開溝過程中土壤黏附堵塞排肥口,播種作業中采用種肥開溝輥圓盤輥壓土壤,同時種肥開溝輥以速度vm做直線運動、轉動角速度ω2做回轉運動與土壤進行相互作用,土壤被擠壓成一定寬度和深度的種溝及肥溝,同時種肥開溝輥平整滾筒對旋耕后地表進行整平,保證廂面的平整度,其開溝原理如圖7所示。

圖7 開溝原理圖

主動式種肥開溝輥主要包括種肥開溝輥轉軸、平整滾筒、肥溝圓盤和種溝圓盤,其結構如圖8所示。根據整機作業幅寬及油菜側深穴施肥工藝方案,結合種肥開溝輥結構的對稱性確定種肥開溝輥的結構參數。以現有播種機工作幅寬2 000 mm為基準,種肥開溝輥參數方程為

圖8 種肥開溝輥結構示意圖

(13)

式中L1——平整滾筒長度,mm

L2——相鄰種肥圓盤間距,mm

L3——相鄰肥溝圓盤間距,mm

L4——相鄰種肥圓盤間滾筒長度,mm

R——肥溝圓盤半徑,mm

r——種溝圓盤半徑,mm

ds——平整滾筒直徑,mm

S1——肥溝圓盤厚度,mm

S2——種溝圓盤厚度,mm

h1——種溝圓盤入土深度,mm

h0——肥溝圓盤入土深度,mm

根據油菜種植中施肥農藝要求,油菜播種行距為260~280 mm[22],播種深度為0~20 mm[23-24],油菜穴施肥采用側位深施的方式,確定相鄰肥溝圓盤間距L3為280 mm,種溝圓盤入土深度h1為20 mm。為保證種溝圓盤擠壓出明顯的種溝溝形,種溝圓盤厚度S2取15 mm。油菜施肥深度為80~100 mm,為滿足油菜最大施肥深度要求,取施肥深度100 mm,則肥溝圓盤入土深度h0為100 mm。主動式種肥開溝輥的傳動方式為鏈傳動,為避免種肥開溝輥轉軸上的驅動鏈輪與地面間干涉,并防止平整滾筒直徑過大壓實地表土壤,綜合考慮取平整滾筒直徑ds為160 mm;將肥溝圓盤入土深度h0、相鄰肥溝圓盤間距L3、平整滾筒直徑ds等參數代入式(13),求出相鄰種肥圓盤間距L2、肥溝圓盤半徑R和種溝圓盤半徑r分別為140、200、120 mm。

2.3 深施肥鏟設計與分析

深施肥鏟與種肥開溝輥相互配合形成穩定深度的肥溝,深施肥鏟主要由鏟柄、鏟體、進肥管、翼板和覆土鐵鏈等組成,其結構如圖9所示。深施肥鏟前壁面厚度S3與種肥開溝輥肥溝圓盤厚度S1相等,為保證種肥開溝輥肥溝圓盤擠壓出明顯的肥溝溝形,取肥溝圓盤厚度S1為20 mm;為防止土壤堵塞排肥口,深施肥鏟伸出的左、右翼板夾角為α,夾角α由進肥管內徑df確定,當進肥管內徑df為32 mm時,兩側翼板夾角α為5.2°。根據穴施肥排肥器的結構尺寸,確定進肥管中心至深施肥鏟后壁面的距離Lb為85 mm;將肥溝圓盤厚度S1和種溝圓盤厚度S2代入式(13),求出平整滾筒長度L1和相鄰種肥圓盤間滾筒長度L4分別為1 660 mm和122.5 mm。

圖9 深施肥鏟結構示意圖

深施肥鏟與種肥開溝輥肥溝圓盤表面形成包絡面,深施肥鏟結構曲線如圖10所示。其沿機組前進方向觸土部分主要為AB段和AF段,支撐部分為鏟體BC、CD段和鏟柄DE段。工作時,深施肥鏟與種肥開溝輥隨機組前進,種肥開溝輥圓盤通過擠壓土壤形成規則的溝形輪廓,ABC段包絡圓弧與種肥開溝輥肥溝圓盤回轉中心同心,ABC圓弧段根據施肥鏟與種肥開溝輥肥溝圓盤的間隙確定。間隙太小導致土壤堵塞,增大開溝阻力;間隙過大則導致穴施肥裝置重心后移。

圖10 深施肥鏟結構曲線

深施肥鏟各參數之間的幾何關系為

(14)

式中R2——包絡圓弧ABC段半徑,mm

rs——種肥開溝輥平整滾筒半徑,mm

W——種肥開溝輥回轉中心至方管水平距離,mm

H1——種肥開溝輥回轉中心至深施肥鏟下壁面垂直高度,mm

H2——種肥開溝輥回轉中心至方管頂端高度,mm

δ1——深施肥鏟與種肥開溝輥間隙,mm

δ2——支架方管寬度,mm

δ3——支架方管高度,mm

θ1——深施肥鏟圓弧ABC段圓心角,(°)

θ2——點E和點C到種肥開溝輥回轉中心的夾角,(°)

為滿足油菜施肥深度要求,令H1=R=200 mm,根據整機相對位置關系得知W=170 mm,H2=323 mm,δ2=40 mm,δ3=60 mm,代入式(14)得R2=210 mm,δ1=10 mm,θ1=55.15°,θ2=51.39°。

2.4 穴施肥裝置參數匹配

為滿足油菜施肥深度的要求,應合理匹配油菜機械式穴施肥裝置的關鍵參數,排肥器、種肥開溝輥、深施肥鏟及地面的相對位置如圖11所示。

圖11 排肥器、種肥開溝輥、深施肥鏟和地面相對位置示意圖

為減少種肥開溝輥平整滾筒對旋耕后地表的壓實對作物生長的不利影響,平整滾筒應與地面有一定的間隙,結合圖11可得

dg=R-rs-hf

(15)

式中dg——種肥開溝輥平整滾筒表面至地面垂直高度,mm

hf——肥溝深度,取100 mm

根據前述種肥開溝輥結構參數,計算可得dg為20 mm。播種機選用IT245型旋耕刀片,旋耕深度為100~150 mm,根據種肥開溝輥肥溝圓盤的結構尺寸,并滿足施肥深度要求,取旋耕刀軸中心至種肥開溝輥中心垂直距離dh為30 mm。為防止種肥開溝輥與擋土板和播種機后犁產生干涉,結合整機結構取旋耕刀軸中心至種肥開溝輥中心水平距離Lt為615 mm。

深施肥鏟在工作時將部分土壤抬起并向兩側拋出,假設土體上抬過程體積守恒,排肥器離地高度hg應滿足

(16)

式中hw——深施肥鏟兩側翼板寬度,取45 mm

θr——土壤自然休止角,取34°

穴施肥排肥器排肥口通過連接頭與導肥管相連,為預留連接頭充足的安裝空間,結合式(16)確定排肥器離地高度hg為100 mm。

3 成穴性能仿真分析

為研究穴施肥排肥器的成穴性能,本文采用EDEM開展成穴性能仿真試驗,分析排肥輪轉速、充肥型孔長度及導肥管材料對穴施肥排肥器成穴性能的影響。

3.1 仿真模型

采用Creo 6.0按照1∶1的比例繪制穴施肥排肥器結構模型,并將其導入EDEM 2020進行仿真。由于肥料屬于類球型顆粒,且球形度在90%以上,因此仿真模型可用球體代替肥料顆粒,肥料顆粒模型設置為等效直徑3.56 mm,模型直徑正態分布,標準差設置為0.05 mm,顆粒間及顆粒與幾何體的接觸模型選擇Hertz-Mindlin無滑動接觸模型,仿真模型如圖12所示,仿真參數見表2、3[25-29]。

圖12 仿真模型

表2 仿真參數

表3 接觸參數

3.2 試驗方法

排肥輪線速度與充肥性能有關,排肥輪轉速決定了排肥輪線速度,為確定適宜的排肥輪轉速區間,充肥型孔長度為25 mm、導肥管為ABS塑料管條件下,開展排肥輪轉速為30~120 r/min,每間隔10 r/min為一個水平的轉速對肥料成穴性能影響的單因素試驗。

作業參數主要為排肥輪轉速,充肥型孔長度決定排肥裝置的單穴排肥量,導肥管作為穴施肥排肥器排肥口和深施肥鏟進肥管的連接部件,肥料顆粒與不同類型導肥管間的碰撞影響成穴性。為研究不同作業參數、充肥型孔長度及導肥管類型對穴施肥排肥器成穴性能的影響,開展排肥輪轉速、充肥型孔長度和導肥管材料的三因素正交試驗,試驗均以穴排肥量誤差和穴徑長軸長度為試驗指標。

在EDEM后處理界面通過Selection Group功能在平行于傳送帶平面且位于傳送帶底部中間位置添加Geometry Bin,其寬度與傳送帶一致,高度設置為20 mm,長度為傳送帶速度與數據記錄時間間隔(0.01 s)的乘積,計算每穴肥料通過Geometry Bin所用時間;在出肥口創建質量流量傳感器,記錄排肥輪轉動階段傳感器區域內的顆粒質量總和。每次采集20穴肥料顆粒數據,計算不同處理下穴排肥量誤差和穴徑長軸長度,各測試指標計算公式為

(17)

(18)

式中qe——穴排肥量誤差,%

k——肥料穴數,個

mimax——第i穴肥料經過質量流量傳感器過程中傳感器區域內最大質量,g

ms——每穴標準排肥量,g

La——穴徑長軸長度,mm

vs——傳送帶速度,m/s

ti——第i穴肥料質量經過Geometry Bin過程中由0增加到最大再減小為0所用時間,s

3.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3.1排肥輪轉速對成穴性能的影響

不同排肥輪轉速對肥料顆粒穴排肥量誤差和穴徑長軸長度的影響如圖13所示,可知穴排肥量誤差及穴徑長軸長度隨排肥輪轉速增加均呈先減小后增大的趨勢,表明排肥輪轉速過高不利于肥料顆粒充入型孔及肥料顆粒的集中分布,結合圖13,確定排肥輪轉速范圍為30~90 r/min。

圖13 不同排肥輪轉速時成穴性能變化曲線

3.3.2各因素對成穴性能的影響

在施肥量為450~750 kg/hm2、施肥穴距為100~300 mm的條件下,每穴施肥量為1.8~9.0 g,當油菜施肥穴距為200 mm時,根據式(2)可得每穴排肥量為3.6~6.0 g,對應充肥型孔長度為18~30 mm。試驗因素水平見表4。試驗設計與結果見表5。表中A、B、C為因素水平值。

表4 試驗因素水平

表5 試驗設計與結果

以穴排肥量誤差、穴徑長軸長度為評價指標,方差分析如表6所示,極差分析如表7所示。

表6 試驗結果方差分析

表7 試驗結果極差分析

各因素對穴排肥量誤差的影響:排肥輪轉速對穴排肥量誤差影響顯著(P<0.05),充肥型孔長度和導肥管材料對穴排肥量誤差影響不顯著,主次因素為:排肥輪轉速、導肥管材料、充肥型孔長度。各因素對穴徑長軸長度的影響:排肥輪轉速、充肥型孔長度、導肥管材料均對穴徑長軸長度影響顯著(P<0.05),主次因素為:充肥型孔長度、排肥輪轉速、導肥管材料。

結合極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對于穴排肥量誤差和穴徑長軸長度最優方案分別為A2B3C1和A2B1C1。由于充肥型孔長度對穴排肥量誤差影響不顯著,對穴徑長軸長度影響顯著,確定成穴性能較優的參數組合為A2B1C1,即排肥輪轉速為60 r/min,充肥型孔長度18 mm,導肥管為ABS塑料管,對應的穴排肥量誤差和穴徑長軸長度分別為7.05%和62.45 mm。優選參數組合下進行EDEM仿真驗證試驗,得出穴排肥量誤差為6.98%,穴徑長軸長度為62.59 mm。

4 臺架試驗

4.1 試驗條件

為驗證仿真試驗的合理性,開展不同排肥輪轉速下的穴施肥排肥器成穴性能臺架試驗。采用ABS材料3D打印排肥輪、肥量調節輪,通過調節肥料調節輪使排肥輪充肥型孔長度為18 mm,對應每穴排肥量為3.6 g,導肥管材料為ABS塑料管。試驗在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室內土槽實驗室進行,試驗裝置如圖14所示。

圖14 臺架試驗裝置

選取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芭田新時代復合肥(N∶P2O5∶K2O為17∶17∶17)為試驗對象,測得肥料的平均三軸尺寸為3.86 mm×3.59 mm×3.26 mm、等效直徑為3.56 mm、球形度為92.49%、休止角為32.40°、堆積密度為873 kg/m3、含水率為2.17%。設置穴施肥排肥器排肥輪轉速為30~90 r/min,每間隔30 r/min為一個水平,對應傳送帶速度為0.4~1.2 m/s,傳送帶涂抹1 mm厚的油脂以防肥料顆粒彈跳。其它試驗設備有:游標卡尺、直尺和BSM-520.3型電子秤(量程為520 g,精度為0.001 g)。

4.2 試驗指標與測定方法

試驗以穴排肥量誤差、穴徑長軸長度、穴徑長軸長度穩定性變異系數和穴距誤差為評價指標,測定方法如圖15所示。

圖15 肥料顆粒分布圖

以每穴肥料堆積最密集區域為中心點,統計中心點四周沾油的肥料顆粒數,并隨機從肥袋中選取相同粒數以替代沾油的肥料顆粒進行稱量,并用于計算穴排肥量誤差。量取中心點周圍肥料顆粒分布的長度為穴徑長軸長度Li,則穴排肥量誤差和平均穴徑長軸長度計算式為

(19)

(20)

式中ma——每穴實際排肥量,g

穴徑長軸長度穩定性變異系數計算式為

(21)

以相鄰兩穴肥料堆積中心點間的距離為穴距Si,則穴距誤差計算式為

(22)

4.3 試驗結果與分析

由于傳送帶長度有限,每次對傳送帶上12穴肥料顆粒的成穴情況進行統計,試驗重復3次,分別計算穴排肥量誤差、穴徑長軸長度、穴徑長軸長度穩定性變異系數及穴距誤差,統計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臺架試驗結果

表8表明,充肥型孔長度為18 mm,導肥管為ABS塑料管時,排肥輪轉速為30~90 r/min時,穴排肥量誤差為4.56%~15.69%,穴徑長軸長度為76.32~91.50 mm,穴徑長軸長度穩定性變異系數為4.53%~9.78%,穴距誤差為3.24%~7.31%。穴排肥量誤差和穴徑長軸長度穩定性變異系數較小,穴距誤差不大于7.31%。

5 田間試驗

5.1 試驗方法

為驗證油菜機械式穴施肥裝置整體作業性能及穴施肥效果,于2021年11月在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容城鎮開展田間試驗,如圖16所示。試驗選用芭田復合肥,施肥深度100 mm,施肥穴距200 mm,導肥管為ABS塑料管,每穴理論排肥量為3.6 g,設置排肥器排肥輪轉速為30~90 r/min,每個水平間隔為30 r/min。為便于田間測量相關成穴性能指標,拆除深施肥鏟后覆土鐵鏈,即施肥后不進行覆土環節。

圖16 田間試驗

5.2 試驗結果與分析

穴施肥裝置開溝深度的穩定性直接影響施肥深度的穩定性,通過測定施肥深度穩定性變異系數來表征穴施肥裝置開溝性能;參照NY/T 987—2006《鋪膜穴播機作業質量》和NY/T 1003—2006《施肥機械質量評價技術規范》中規定的相關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進行本次田間試驗,選取穴施肥作業段10 m有效長度測量穴排肥量誤差、穴徑長軸長度、穴徑長軸長度穩定性變異系數、穴距誤差及施肥深度穩定性變異系數。施肥深度穩定性變異系數計算公式為

(23)

其中

(24)

式中Hi——第i穴肥料顆粒施肥深度,mm

Ha——平均施肥深度,mm

田間試驗數據統計結果如表9所示。

表9 田間試驗結果

由表9可知,穴徑長軸長度隨排肥輪轉速增大先減小后增大,穴排肥量誤差、穴徑長軸長度穩定性變異系數、穴距誤差和施肥深度穩定性變異系數隨排肥輪轉速增加而增大,成穴性能指標變化趨勢與臺架試驗結果相同,驗證了臺架試驗結果的合理性;排肥輪轉速為30~90 r/min時,穴排肥量誤差為4.73%~16.07%,穴徑長軸長度為85.21~101.65 mm,穴徑長軸長度穩定性變異系數為4.82%~10.63%,穴距誤差為3.36%~7.58%,施肥深度穩定性變異系數為6.43%~10.85%,滿足油菜播種穴施肥要求。

6 結論

(1)提出了一種油菜側深穴施肥工藝方案,研制了一種機械式穴施肥裝置,進行了排肥器、種肥開溝輥及深施肥鏟的結構設計,并分析了種肥開溝輥與深施肥鏟參數之間的幾何關系;確定了穴施肥排肥器型孔和排肥輪的主要結構參數,得出排肥輪直徑為80 mm,型孔個數為4,單個型孔體積調節范圍為1 920~9 580 mm3。

(2)開展了排肥輪轉速對成穴性能影響的單因素仿真試驗,結果表明,排肥輪轉速對穴排肥量誤差影響明顯,排肥輪適宜轉速為30~90 r/min時,型孔的充肥性能較好。采用三因素三水平仿真試驗分析確定了成穴性能較優的參數組合:排肥輪轉速為60 r/min,充肥型孔長度18 mm,導肥管材料為ABS塑料管,對應的穴排肥量誤差和穴徑長軸長度分別為7.05%和62.45 mm。

(3)優選參數組合下的排肥性能臺架試驗結果表明,排肥輪轉速為30~90 r/min時,穴排肥量誤差為4.56%~15.69%,穴徑長軸長度為76.32~91.50 mm,穴徑長軸長度穩定性變異系數為4.53%~9.78%,穴距誤差為3.24%~7.31%。田間試驗表明,排肥輪轉速為30~90 r/min時,穴排肥量誤差為4.73%~16.07%,穴徑長軸長度為85.21~101.65 mm,穴徑長軸長度穩定性變異系數為4.82%~10.63%,穴距誤差為3.36%~7.58%,施肥深度穩定性變異系數為6.43%~10.85%,成穴性能較好,滿足穴施肥要求。

猜你喜歡
型孔肥量穴距
攪種型孔式水稻穴播排種器的性能模擬與試驗
組合型孔輪式玉米精量穴播器設計與試驗
一種新式高調油動機密封圈冷卻系統
基于EDEM的帶狀深松全層施肥鏟作業參數優化與試驗
寬窄行不同播量試驗示范總結報告
會寧縣玉米等穴距不同減穴增株模式效應研究
不同穴距對機穴播“秀水134”產量的影響
肥量和種植密度對冬小麥葉面積及產量的調控研究
不同施肥量對椰糠栽培番茄生長的影響
尿素微膠囊緩/控釋肥料制備工藝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