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技術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三維探析

2023-03-07 04:44
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民營企業轉型數字化

劉 非

(太原工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高瞻遠矚的發展眼光和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作出一系列新論斷新部署新要求,為引領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8月,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1]。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2]。2023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再次強調,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3]。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數字化技術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以數字化轉型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企業深度融合,既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民營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題中之義。

一、數字化技術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意蘊

在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歷史進程中,數字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方面釋放出強勁動能,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推動民營經濟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不僅能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生產方式和流通方式,同時也為企業家掌握市場信息、整合市場資源、塑造產品呈現新樣態等帶來了新機遇。數字技術具有創新協同、產能共享、數據互通等優勢,可以更好地滿足我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一)降低民營企業交易和管理成本

數字化技術最顯性的特征在于,它不僅能夠彌補信息不對稱對企業發展造成的影響,還可以重構產業鏈的發展戰略和業務運營模式,助力企業在品牌塑造、競爭力提升、個性化服務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和功效[4]。就企業外部環境而言,生態主體多元化、復雜化是當前掣肘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障礙,數字化技術的介入不僅能助力民營企業降低運營費用,同時還能減少企業在信息獲取、篩選、比對以及決策等過程中花費的人力、物力資本。就企業內部運營而言,可以利用企業資源計劃(ERP)、制造執行系統(MES)等數字化技術工具來優化企業管理程序和決策流程,提升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效率,激發企業內生增長動力,推動企業從金字塔式管理向扁平化方式轉變,加快信息之間的橫向聯系,提高對于各類信息獲取與利用的效率。除此之外,數字化轉型能夠使企業更快地適應市場變化,從而實現自我創新并跟上時代潮流,最終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通過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企業能夠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和市場趨勢,針對性地制定產品和營銷策略。

(二)提升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能力

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引發嵌入在技術、管理和制度系統中的技術經濟范式的深刻變革,這種歷史性變革使得企業必須在運營模式、技術創新等方面作出積極回應,以不斷增強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經營活力。一方面,從企業運營模式的維度來看,數字化技術的嵌入革新了企業的運營場景,除了常見的外賣、網購之外,在線網課、線上辦公、線上診療、云監工、數字娛樂等催化衍生的“宅經濟”“無接觸經濟”“智能經濟”短期引爆“云端經濟”的飛躍式增長,不僅為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注入了新鮮血液,而且也為各類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驅動。另一方面,從企業生產要素的維度來看,數據成為繼土地、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源之外的又一核心生產要素,能夠快速搭建起適配度極高的分眾傳輸和交互模式,推進產業鏈與供應鏈、資金鏈、創新鏈、服務鏈深度融合?!巴ㄟ^業務數據化驅動資源優化配置、業務部門間數據打通和重新定義數據流動規則、重構組織分工協作體系和構建生態智能產業體系”[5],實現大協同、大分工、大合作,使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得以進一步迸發。

(三)拓展民營經濟市場發展空間

作為商品經濟的產物,市場空間的大小、飽和與否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效益和發展潛力。近年來,我國經濟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在推進市場治理、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并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過程中,部分錯誤議論使得民營企業家憂心忡忡、進退維谷。但是數字時代的到來,特別是數字化技術的嵌入,不僅增強了企業家們的自信心和責任心,同時也為民營經濟發展拓寬了空間,真正做到了各類經營主體的公平競爭與和諧發展。目前,我國數字經濟迅猛發展,創新創業活躍,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這種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加速了傳統民營經濟的生產模式、分配方式、流通形態等與數字技術融合的進程。換言之,數字化技術為民營經濟零售場域多樣化、應用集成化以及生產融合化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這不僅增強了民營企業獲得感,還進一步提振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

二、數字化技術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挑戰

從目前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展來看,我國民營企業大多已經開啟了信息化、數字化進程,具備了一定的轉型意識,但是受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影響,部分民營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專業技術人才缺乏,核心競爭力弱、生產要素成本高、附加值少、轉型升級發展質量不高等方面問題較為突出?;诖?,只有聚焦短板和不足,把握好技術與民營企業融合的邊界和尺度,才能真正實現技術價值與企業價值相統一。

(一)企業認知存在差異,轉型發展缺乏動力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長跑,在這一長跑過程中,如果沒有清晰的價值觀念,沒有階段性的目標,沒有長期規劃,轉型之中就會產生各種偏差,以致結果并不理想。與傳統企業運營方式不同,數字化企業運營方式在繼承傳統企業優勢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軟硬件設施、人才構成、核心技術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前,部分民營企業在數字化技術創新企業發展方面普遍存在“思想認識滯后”“本領不足”等問題。一是對數字技術創新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認識不夠深入透徹,未能把數字經濟目標有效地轉化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個別民營企業家在慣性思維定勢作用下,繼續沿用傳統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對數字化技術優化和創新企業發展模式嗤之以鼻。二是運用數字技術創新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本領不足”。近年來,雖然民營企業家整體素養得到較大提升,但較少有數字技術與企業管理融合背景,在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工具時還不盡如人意,不會用、用不好的情況普遍存在。此外,受區位、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影響,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在人員配備、場地建設、技術運用、培養機制等方面存在缺口,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會抑制民營企業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會掣肘民營經濟數字化轉型進程。

(二)企業轉型投入成本高,預期回報不確定

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技術門檻高、安全風險大、業務流程復雜以及組織架構需調整等問題,這也是眾多民營企業“不愿轉”“不敢轉”的深層邏輯。從數字經濟發展邏輯來看,民營經濟數字化轉型并非單純的數字化技術應用,更重要的是對企業戰略、生產、運營乃至文化等多方面的重塑,涉及企業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諸多方面和環節[6]。換言之,在這個場域中,單憑硬件設施一項的投入就可能會壓垮一大批中小型企業,更不用說軟件技術的持續更新和日常運營維護等費用,這是誘發民營企業“不愿轉”的深層次原因。再者,加之成本高、周期長等因素制約,“不敢轉”也在情理之中。眾所周知,數字化技術賦能民營企業大體需要經歷四個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企業的電子化、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無論是哪一個階段都需要持續對軟硬件設施進行升級換代,這種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必然會影響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原始創新能力偏弱,關鍵核心技術供給不足

科學技術的本質反映著技術形態中人與人及人與社會的關系[7]。民營經濟對于中國經濟發展極為重要,不僅是中國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更是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富民強國的活力源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8]。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之所以舉步維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原創力不足和“卡脖子”技術領域研發力度投入不夠,這也是導致企業“不會轉”的主要癥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占比均超過60%[9],但是原創及服務發展能力偏弱,特別是在“卡脖子”技術領域研發創新力度還不夠大,加之“小富即安”,缺乏做強做大的內生動力。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為4457.5萬家,國家授予發明專利69.9萬件,戶均1.56件[10],尤其是以信息技術與網絡維護為主導的軟件服務產業,在共性技術、基礎資源庫、基礎組件等方面存在短板,產業鏈供應鏈脆弱,產品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由此可見,我國民營企業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產業生態有待完善,數據基礎有待提升

數字經濟的核心是數據。有了數據就可以轉化成信息,就可以產生知識、智慧,進而可以作出決策和產生行動。數字化技術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以良好的數字化產業生態為支撐,不論是“產業數字化”,還是“數字產業化”,其核心都在于“產業”。如果說企業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基本單元,產業則是決定數字化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但在現實中,企業數字化人才供需矛盾較為突出、跨主體組織協作機制尚不健全、產業數據生態鏈發展不完善等成為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的制約性因素。當前,實踐中產業數字化轉型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缺乏科學有效的頂層設計,很多還是依靠企業自身摸索,或者依靠龍頭企業示范帶頭。即使有所行動或改變,也是在原有基礎框架上進行簡單修補,如果推倒重建則容易對企業經營造成傷筋動骨的損失,使企業陷入兩難,很難在短期內建立起能夠穩固支撐轉型的架構。二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系統協同特點不明顯,盡管產生了一批行業產業“大腦”,但大多數地方缺乏數字化改造綜合服務商,未能真正實現產業數據互聯互通。更為重要的是,很多企業缺乏數字戰略、數字驅動、數字運營能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存在“碎片化”問題。比如在紡織行業,有的企業對數字化設備更新熱情高漲,對于生產數據的互聯互通則重視不夠;有的企業對于ERP系統的應用積極性很高,對于以數據采集為基礎的MES系統則認識不足,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效用未能顯現。

(五)政策閉環尚未得到落實,制度供給有效性有待提升

實現科技向善,使創新科技為人類所用,必須不斷建立健全技術規則和制度體系。完善數字技術賦能民營經濟技術規則和制度體系,是新時代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與傳統經濟政策相比,企業數字化轉型在主體培育、創新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制度更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標準,這不僅要求我們重塑經濟政策體系,同時也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地制定與其相適應的數字化政策和舉措。需要指出的是,當前許多政策執行缺乏過程性監督和反饋,一些數字化專項政策作用發揮不夠,政策措施制定時缺乏明確的責任界定與分工落實說明,政策執行的有效性缺乏系統的評價體系與評估結果公示,政策閉環尚未落實。此外,還有些政策在制定過程中缺乏調研,沒有征詢企業的意見建議,導致過于理想化和程序化,缺乏操作性和可行性,導致民營企業對于簡政放權、減免稅費、降低成本和鼓勵民間投資等優惠政策的獲得感不強,這不僅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給整個產業鏈造成巨大損失,同時也挫傷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數字化技術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進路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在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背景下,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需要政府與企業同頻共振、協同發力,以“政府-市場”良性互動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政府層面而言,需要從基礎設施和制度適應方面入手發力,建設跨產業、跨企業的數字基礎設施,在政府宏觀指導下協調產業和企業的各個層次,以制度化、市場化的方式實施并推進。就企業層面而言,應以“兩個健康”為目標,從能力建設、人才創新、數據賦能和組織文化管理創新等方面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希望”(1)?;诖?,本文從體制機制、技術創新、數字化人才培養及其數字化發展空間等方面提出五點對策建議。

(一)持續完善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

民營經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以數字化發展要求持續迭代更新民營經濟管理體制機制,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促進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充分運用,放膽、放手、放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讓民營企業敢干、敢闖、敢投、敢首創。其一,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完善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聯系溝通機制。繼續做好民營經濟統計分析工作,建設統一全面、開放共享的信息平臺,進一步整合工商、稅務、進出口、水電氣等數據,貸款征信、司法懲戒、行政處罰等誠信指標,以數字政務打破信息孤島,推動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難題。其二,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推動各項優惠政策精準直達。政府部門應給予企業更多的支持和容錯機會,強化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跨部門整合形成“一體化惠企政策清單”,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推動包容性金融發展,著力緩解融資難問題,持續開展清欠行動,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此外,還要加強對各地區各部門在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指導和監督,明確責任和分工,建立完善政府服務效能考核指標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二)著力提升民營經濟的技術創新能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改革開放以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是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成功密碼。當前,產業發展大轉型大變革,正是民營企業創新的大好時機。民營經濟只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一是支持民營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發展。優先發展提升重點產業平臺,如軟件信息、智能電網等產業,完善平臺功能,提高平臺適配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打造若干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平臺,促進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優化和信息共享,提升產品營銷能力。二是增強平臺服務的針對性。引導數字化服務商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投入、快部署的“輕量應用”和“微服務”等解決方案,推動企業銷售、物流等業務數字化轉型。三是推進民營企業“云服務”發展。引導民營龍頭制造企業依托互聯網,把業務流程與管理體系向上下游延伸,共享經驗、知識等資源,提升整體發展水平。鼓勵中小企業從云端獲取資源,應用平臺功能開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運營管理等業務。鼓勵企業探索應用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模式,提高協同發展水平。要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的、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技術中心,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數字經濟領域“卡脖子”技術攻關、大科學工程、大科學裝置建設以及國際國內標準制定。

(三)優化民營企業數字化人才培育體系

根據新結構經濟學五大產業的劃分,數字經濟的各類產業屬于典型的“換道超車”產業。數字經濟包含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這類經濟的顯著特征表現為技術和新產業的研發周期較短,因此人力資本數字化就成為創新發展最關鍵的投入要素?;诖?,一要提升民營企業家的數字化發展能力。作為企業的掌舵人,民營企業家的思維能力和發展規劃能力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未來。因此,需要對民營企業家進行思想引導,提高民營企業家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引導企業家在數字化轉型中發揮好戰略規劃、決策領導、資源配置和統籌推動的作用,進而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二要引導民營企業加強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企業數字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儲備;通過培訓等方式,增強員工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認同感,提升員工數字化發展素養。三要建立和完善培訓機制。注重發揮有關部門、專業服務機構、數字化服務商和智庫專家的作用,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創新培訓方式和載體,靈活采用現場教學、線上直播、網絡課程等形式,滿足民營企業的各類培訓需求。也可將一線數字化員工的培養、認定、獎勵、評價交給企業,依托企業打造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

(四)積極拓展民營經濟數字化發展空間

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形態演進的重要趨勢之一,數字經濟對于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提升、市場優化等均具有重要意義。民營企業規模小、靈活性高、彈性大等優勢在數字經濟中可以煥發更大的活力。一方面要加快數字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的專項規劃制定,建立包括政府、平臺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服務機構與民營企業的聯合推進機制,更大范圍內推動企業上云,營造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新良好氛圍。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依托重大數字平臺與國有企業聯合開發垂直細分領域數字平臺,加強平臺、算法、服務商、專家、人才與金融的全方位支持,降低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和成本,按照“市場主導、政策引導、聚焦鏈條、協調推進”原則,加快民營企業供應鏈網絡體系建設,以互聯網、物聯網“兩網”融合,供應鏈、價值鏈“兩鏈”集聚,打造重點民營智慧供應鏈體系。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強化院校企地合作,推廣“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積極申辦以數字化技術開發應用為特色的職業院校,持續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引導民營企業在國家重大工程和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五)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環境

優化政府服務,提高政策精準度,使政府真正成為民營經濟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后臺服務器”。一是激發社會數據創新應用活力,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研究制定完善數據交易流通規則,加快數據資產登記、數據價值評估、數據交易收益分配等配套制度建設,形成安全可信的流通交易體系,推動民營企業數據依法合規有序交易。建設國家級、省級數據交易場所和平臺,開展企業數據(產品)登記確權,引導市場主體入場先登記確權后流通交易。鼓勵基于自身優勢的數據密集型企業、平臺型企業開放自有數據,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二是建立工作閉環,確保政策落地落實。從政策研究制定出發,圍繞政策出臺、媒體宣傳、督導落實、實施效果評估、反饋問題解決等各環節全鏈條,建立整套工作閉環機制,確?!包S金政策發揮黃金效應”。通過各類媒體、線上線下多形式廣泛宣傳,全面提升政策知曉度。主動深入全面服務,開展“進企入戶、送政策上門”活動,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開展政策推進落實督導,對照清單臺賬逐條評估實施效果,針對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問題及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提出對策措施。此外,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智能審單程序,大力縮減進出口環節審單核驗的監管證件數量,進一步減少通關時間,提高查驗效率,為民營企業融入國際市場提供高效服務。

注 釋:

(1)“五個希望”是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對廣大企業家提出的殷切希望,即“增強愛國情懷”“勇于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參見《人民日報》2020年7月22日(第一版)。

猜你喜歡
民營企業轉型數字化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轉型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數字化制勝
灃芝轉型記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