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必要更加深入探索保膝手術治療方法

2023-03-09 02:03黃野
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骨科軟骨規范化

黃野

膝關節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手術進行干預。經典的KOA手術治療有兩種思路。一種思路是將損毀的膝關節用人工關節置換掉,按照統一的理想中膝關節的標準(力線中立,軟組織平衡),對患者的膝關節進行重建,這是全膝置換((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思路。另有一種思路是,如果膝關節只有少部分損傷或磨損了,只要可以修整或修補,則盡可能地保留原生關節。比如可以通過關節外截骨矯形,去除膝關節內的局部壓力過載,阻止KOA進一步進展;或者通過單髁置換,修補磨損部位。與TKA重建一個統一化的新關節的理念不同,保膝技術的原則是盡量維護原生關節固有特性,包括軟組織狀態和骨性解剖結構的個體差異性,盡可能做到修舊如舊。所以保膝和換膝在手術原則上有很大的不同。

一、KOA患者需求與治療現狀之間的差距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骨關節炎患者越來越多[1]。所以骨關節炎患者的治療問題,不僅是一個醫療問題,同時還是一個社會問題?,F在老年人的生活更豐富,更關注健康,KOA患者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颊卟幌M鹊阶约旱南リP節七八成都損傷時再去換全膝,而是希望腿疼之時,早發現早治療。如果有必要手術,也希望接受更微創、康復更快、預后更好的手術方式。由于患者治療理念的改變,患者對保膝治療的需求日益增長。調查發現,現在骨科門診中,每4個嚴重疼痛的KOA患者,只有1個嚴重到需要行TKA手術;另外3個都可以做保膝治療[2]。然而,在10年前保膝的手術量只約有TKA的1%。也就是說,膝關節的磨損程度無論輕重,范圍無論大小,通常都用TKA去解決。所以,所謂的關節外科基本上就是換關節外科。大家都知道膝關節損傷了需要關節置換,但很少有人知道還可以做保留關節的手術。

保膝和換膝的發展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原因是保膝技術一直不如TKA技術成熟。任何一個治療理念必須依賴于技術而存在。當技術不能達到的時候,理論就變成了空談;而成熟的技術可以成為理論實現最好的載體。相對于保膝,TKA在技術上率先實現了標準化,即采用標準化的工具,安裝標準件假體。在手術原則上也盡可能的簡化,比如先采用橫平豎直的方式進行截骨,再對內外側軟組織進行平衡化(盡管自然的膝關節都不是這樣),通過關節內的手術糾正關節外的畸形,從而在術后實現統一的中立位力線[3]。這樣做可以盡可能的避免醫生在手術中犯錯誤,更容易獲得一個近似于自然關節的穩定結果。高度成熟和標準化的技術,是產生規范化教育的前提。而規范化教育又是該技術可以大規模推廣的保證。醫生有大量的書面資料和影像資料,線上和線下課程可以學習TKA技術。相對而言,保膝手術由于它修舊如舊和因人而異的特性,在很長時間內缺乏高度標準化的技術,基本屬于師徒式的傳承。雖然保膝一直不乏一些優秀的臨床結果,但只限于少數醫院可以取得,而大多數醫院難以復制這些結果。正是由于沒有標準化的技術,也就沒有規范化的教育,所以保膝治療難以推廣。在快節奏高度工業化的當今,修不如換的理念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每個人的膝關節是獨一無二的,不同于標準化的零件。TKA無法滿足年輕活躍并對膝關節功能有更高需求的患者[4]。正是基于這種想法,許多醫生仍然一直堅持在保膝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二、標準化保膝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當時間進入到新世紀,隨著新技術、新工具和新材料的在骨科手術當中的應用,保膝技術的發展迎來了曙光。在世界最大的骨科教育組織中,一些致力于保膝的專家,首先把鎖定鋼板技術應用到膝關節周圍截骨術中,推出了Tomofix內固定系統輔助開放楔脛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療KOA的標準化技術[5],在全球多中心研究中取得了優異而持久的臨床療效[6-7],并在2004年開設了第一個帶假骨實操的膝關節周圍截骨的規范化培訓班。標準化的技術、優良的臨床效果和規范化培訓,讓HTO治療KOA的技術和理念得以重新回到關節外科的治療序列中,并迅速傳播。在另一方面,由于手術技術和人工材料方面的不足,單髁的發展一直處于不溫不火、毀譽參半的境地。牛津單髁可以說是僅存的碩果。直到2012年前后牛津Microplasty工具的誕生[8],使單髁工具達到了全膝工具的水平,并因其更容易掌握,不易犯錯,從而獲得了更穩定的手術結果。此外,由于更耐磨的聚乙烯墊片在固定平臺單髁中的應用,使固定平臺單髁也重新回到了醫生的視野,并取得了優異的臨床結果[9]。隨著上述這些保膝技術的改進,保膝手術在理論上的優勢也逐漸體現了出來。相對于全膝置換,保膝治療更加微創、損傷更小、恢復更快,術后膝關節功能更好,而且療效持久[10],并且從長遠上看,保膝手術相對于TKA更加節省醫保費用和醫療資源[11]。

三、中國的保膝發展和階梯化治療的提出

中國開展保膝截骨手術業已有40年的歷史。部分醫院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療效,而且把保膝作為一個傳統保留下來[12]。2009年,Tomofix內固定系統輔助HTO治療KOA的標準化技術,被引入中國。而后,牛津單髁置換的Microplasty工具系統也開始應用于中國臨床,經過一段時間對標準化技術的應用吸收和臨床積累,保膝截骨規范化培訓得以開展。此后,全部由中國醫生作為講師的牛津單髁(新工具)規范化培訓也順利開班。同年,全國保膝系列教育活動——“保膝中國行”正式啟動,中國保膝事業的發展從此翻開了新篇章。

保膝教育目前有截骨和單髁兩套規范化課程。其中截骨課程是以膝關節生物力學作為理論基礎,研究如何通過下肢力線的調整,使膝關節內的不均勻受力重新分配,從而達到阻止KOA進一步發展的效果[13]。因而截骨術理論上是一種KOA的對因治療,適合于年輕活躍、修復能力強的患者。單髁課程主要是以KOA的病生理學為基礎,研究KOA軟骨磨損的發生發展方式,并證實KOA在很長的發展階段內,韌帶是完好的,軟骨磨損是局限的[14],可以通過局部修補進行治療。因而單髁置換是KOA發展到晚期的一種對果治療,更適合于老齡化的關節。兩類課程內容相輔相成,為保膝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目前系統的講解膝關節生物力學和KOA病生理學的理論課程,更加完善了中國關節外科的教育體系。

在保膝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中國的保膝工作者總結了KOA在不同階段的生物力學和病生理學特點,結合中國患者在勞動和生活中的不同需求,實施個性化的對癥、對因(截骨)和對果(單髁)治療,盡量滿足患者保留原生膝關節,保留膝關節運動功能的愿望。當KOA確實發展到終末期時再做TKA。因而將這種漸進式的治療方案,稱之為KOA的階梯化治療。保膝治療改變了大多數關節外科只做TKA的現狀,以更精準、更微創的階梯化治療方案,替代了以往TKA一刀切的做法。自2022年以后,為了滿足廣大KOA患者的需求,促進保膝事業的發展,全國很多醫院紛紛開設了保膝門診、保膝病房、保膝??坪捅Oブ行?,專注于保膝技術的臨床應用,學術研究和教育推廣。保膝作為一個擁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獨立的臨床技術的學科,從此有了更廣闊的發展舞臺。在此基礎上,國家骨科醫學中心保膝聯盟也應運而生。全國各地在保膝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近30家醫院組成了保膝聯盟的一級聯盟醫院,在各自地區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聯盟醫院成為各地的保膝臨床示范中心,貫徹KOA的階梯化治療方案,共同搭建起多中心研究和數據采集的分享平臺,為制定有中國特色的階梯化治療的臨床指南作出貢獻。另外,保膝聯盟醫院還成為區域的保膝教育基地,實現保膝教育的規范化,常態化和深入化。

四、保膝的國際形勢和發展方向

歐洲是現代保膝截骨技術和單髁技術的發源地,有悠久的保膝傳統,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完備的醫工結合的工業體系。以德國P.Lobenhoffer教授為首的(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O)保膝專家團隊,英國D.Murry和C.Dodd為首的牛津團隊,為中國保膝標準化技術的推廣和規范化教育體系的建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包括中日韓在內的東亞地區,也是保膝發展的熱點地區。日韓與中國同屬于東亞文化圈,對保護關節健康有相似的理念。另外與西方人不同的是,東亞患者有民族獨特的生活習慣:如中國蹲、日本跪等。通常在TKA術后,大多數患者很難完成這些對膝關節屈曲活動要求比較高的動作。所以,保膝手術相較于TKA在東亞地區更受歡迎。日本是世界上開展保膝截骨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世界保膝發展史上涌現了許多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保膝大家。而韓國近年來保膝治療發展迅猛,特別是在推出TKA醫保審查制度(即65歲以下患者要做TKA,必須提前申報,審查是否確實符合適應證)后,韓國的保膝手術量迅速上升。隨之而來,韓國也成為近年來發表保膝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15]。我國近年來保膝手術量也增長迅速,涌現出一批保膝年手術量過千的醫院,總量也接近了先進國家的水平。但在平均每萬人保膝手術擁有量上以及基礎研究和臨床技術普及上,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中國的保膝科研工作有兩個主要的發展方向:分別是數字化骨科技術和再生醫學技術在保膝當中的應用。盡管保膝手術技術已經初步實現了標準化,但由于保膝手術因人而異的特點,對于初學者而言依然存在著較長的學習曲線。例如,在保膝截骨術中,將下肢力線調控到目標位置是手術的核心目的,但每個人調整的角度有所不同,如何能夠做到力線的精準調控,避免矯正不足或過度矯正,對于初學者仍然是個難題。盡管有術前設計和術中透視等方法作為輔助,但實際準確率并不高[16]。在單髁置換術中,術者應當在完全尊重自然軟組織張力的前提下,依據患者的骨性解剖結構,個性化的放置假體位置或稍作調整,從而最大程度恢復患者的膝關節運動學,并避免假體邊緣負重。但是,即使對于有經驗的醫生,由于切口小,顯露有限,也僅能憑借經驗作出判斷,有管中窺豹之嫌,所以術后結果與理想結果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偏差。中國的數字化骨科技術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期,包括3D打印截骨導板,機器人輔助手術,和人工智能術前設計等,都已經開始應用于臨床并逐步獲得推廣。數字化骨科技術可以通過對三維影像進行分析,讓醫生在術前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整體力線和局部解剖特征,再通過專業軟件確定最佳的術前設計方案。在術中通過3D打印導板或機械臂的引導,實現精準操作,提高力線調整或假體放置的準確性,并在術后將手術結果與術前設計進行分析比對,為后續技術的提高積累數據。事實上,中國幅員遼闊,患者需求巨大,保膝教育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廣泛覆蓋。即使對于參加過規范化培訓的醫生,想通過一兩天的課程就掌握一門手術新技術也是不現實的。而骨科數字化技術,可以明確地使保膝手術更精準、更安全,縮短醫生的學習曲線,提高手術優良結果的穩定性[17]。隨著中國保膝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技術力量的持續投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數字化骨科技術將在保膝領域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保膝科研的另一個發展方向是保膝技術與再生醫學技術相結合。與TKA不同,保膝治療的目標是盡量保留患者的軟骨,并且關注磨損軟骨的修復與再生。截骨技術可以有效的將關節內的高壓力轉移,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阻止關節軟骨的分解代謝,改善膝關節的內環境,為軟骨的修復和再生創造條件。再生醫學有三個重點研究方向:干細胞、生物支架和生長因子[18]。雖然干細胞療法在KOA動物模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在治療人類KOA的臨床實驗中,缺乏高等級的臨床證據支持[19]。同時,干細胞培養的技術瓶頸,高昂的治療費用以及干細胞應用的長期安全性,都是限制干細胞技術發展的因素。在生物支架方面,膠原蛋白支架的研究和生產取得了突破。第一款膠原蛋白支架已獲得了國內首張再生醫學許可證,并已經開始應用于臨床。這是再生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在生長因子方面,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關節內注射治療KOA已經被廣泛采用。PRP內的生長因子對于緩解KOA癥狀,消除炎癥反應,推遲TKA的發生有明顯的作用[20]。但由于血小板中生長因子的濃度不穩定,PRP可以促進軟骨再生的作用尚未被證實。相較于復雜成分的PRP,單純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7和18,已被動物實驗證實有顯著的促進軟骨再生的效果[21],這一成果將在不久后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通過保膝截骨治療,產生對軟骨再生友好的關節內環境,再加之再生醫學技術的應用,軟骨再生這一理想,將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

綜上所述,保膝是一個主要以膝關節生物力學和KOA病生理學為基礎的,通過截骨、單髁、關節鏡等多樣化的技術,進行對因治療和對果治療,并以修復自然膝關節為目的的學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治療理念的改變,相對損傷小、恢復快的保膝治療,越來越受到KOA患者的歡迎。近年來新技術、新工具和新材料的引入,使保膝技術更加標準化、療效更加穩定持久,促進了保膝規范化教育和KOA階梯化治療方案的誕生。保膝規范化課程是承載著膝關節生物力學和KOA病生理學教育的課程,不僅完善了關節外科的教育體系,并使保膝技術能夠得以推廣。KOA的階梯治療方案,主張根據患者KOA所處的不同階段,給予患者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式的治療。從理論和實踐上改變了關節外科只有TKA獨大的局面。數字化骨科技術和再生醫學技術與保膝治療的結合,已成為我國保膝科研工作的重點發展方向,并將為未來保膝事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助力。

猜你喜歡
骨科軟骨規范化
鞍區軟骨黏液纖維瘤1例
髓外硬膜內軟骨母細胞瘤1例
原發肺軟骨瘤1例報告并文獻復習
骨科臨床教學中加強能力培養的探討
2016年《實用骨科雜志》征訂啟事
狂犬?、蠹壉┞兑幏痘A防處置實踐
高血壓病中醫規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滿足全科化和規范化的新要求
骨科術后應用鎮痛泵的護理與觀察
3D打印技術在創傷骨科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