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WTO 的追問專題絮語

2023-03-09 21:15車丕照
清華法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國際法條約爭端

當一些人對WTO 已經失去信心的時候,依舊有一些學者堅守著WTO 研究這塊陣地。他們在思考,在追問。本專題的各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這樣一些學者。

張月姣教授,這位WTO 首位中國籍上訴機構成員,正在思索著如何基于WTO 的原則與經驗來推動其爭端解決機制的改革。她呼吁:WTO 爭端解決機制的改革必須守正創新,必須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非歧視待遇等項原則,要鼓勵更多地運用非訴方式解決成員間的爭議。

趙宏教授,WTO 上訴機構停擺前最后一個離開崗位的成員,她所思考的問題是:在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國際爭端的路徑中,是否存在著從“契約”到“準司法”的發展路徑? 如果有,這一路徑是否意味著國際爭端解決制度已具有其公正性和進步性? 基于這樣的思路,她分析了WTO 爭端解決機制的特征、危機以及改革途徑。

楊國華教授是WTO 上訴仲裁第一案“土耳其藥品案”的仲裁員。他追問的是:WTO 上訴仲裁何以可能? 他指出,從現實中看,WTO 上訴仲裁產生于上訴機構危機;從理論上看,上訴仲裁援用WTO 仲裁條款的性質,不屬于條約解釋范疇,其性質與修改條約的“相互間協定”或“嗣后實踐”更為相似。

韓立余教授,作為研究WTO 的知名學者,在更廣闊的背景下考察了WTO 危機及出路問題。他認為,WTO 面臨的危機既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也有WTO 之外的一般性原因。無論是從國際條約角度看,還是從國際組織角度看,WTO 的運行均受到成員意志的影響。WTO 構建出當今的國際貿易秩序,但其自身也需要與時俱進。

這組文章的一個共同特點在于不拘泥于技術性問題的研究,而是試圖從國際法學、法理學等理論層面說清楚一些“大道理”。在一段時期,人們將WTO 與相關學科割裂開來,孤立地研究WTO 問題,其后果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我國參與WTO 爭端解決程序的增多,我們逐漸認識到,WTO 的爭端解決過程實質上是國際條約的解釋和適用過程;而WTO 所面臨的危機其實是源自國際法自身的局限性。于是,依據國際法的一般原理來研究WTO 問題才成為一種自覺的研究方法,與此同時,WTO 也成為國際法研究的一個有價值的樣本。

無論其未來如何,WTO 已經在世界范圍將國際貿易管理制度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也促進了國際法的進步,無論是在規則的覆蓋范圍上,還是在規則的約束力方面。我們或許可以說,即使某一天WTO 消亡了,WTO 的研究也不會終止。

猜你喜歡
國際法條約爭端
論陳顧遠之先秦國際法研究及啟示——基于《中國國際法溯源》
作為國際法淵源的條約
條約解釋中的擬制因素
國際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中日釣魚島爭端的國際法探討
農民需要“不平等條約”
有第三方干預的兩方爭端的博弈分析
全面解讀《視聽表演北京條約
對日受降權爭端背景下的中共與美關系
美高官試圖淡化軍售爭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