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教學插圖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結構化運用

2023-03-09 03:40侯心潔
小學教學設計(英語) 2023年12期
關鍵詞:結構化語言表達文本

文 |侯心潔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多次提到“結構化”這一概念,所謂“結構化”,是指將逐漸積累起來的知識加以歸納和整理,使之條理化、綱領化、做到綱舉目張,形成清晰、完整、系統的結構的過程。結構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雜亂、碎片化的知識變得有序,且更具邏輯性、整體性。

當前沿用的小學英語教材中都配有豐富的課文插圖,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也會搜集一些與文本相關的教學插圖。插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給人以直觀的視覺信息,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語言場景。然而,當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未有效地運用好教學插圖,具體體現在:對插圖本身的關注甚少或者一知半解,沒有充分厘清插圖與文本信息的關聯;根據插圖開展語言活動時,缺少結構化的語言支撐,導致表述凌亂;對圖與圖之間的關聯缺少重視,造成學生認知策略的零散、低效等。要解決以上問題,筆者認為重在立足于結構化教學的視角,深度研究插圖、運用插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本內容,并逐步提升語言、思維能力。下面筆者就以譯林版《英語》教材為例,結合具體課例,談談教學插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結構化運用。

一、結構化解圖:系統探究信息關聯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整體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的信息,啟發學生的思維,將所獲信息加以整合、梳理,把碎片化知識結構化,讓原本零散的信息形成一個整體。

例如在執教五年級上冊Unit 6 My e-friend 這一課時,教師在課件中出示了一幅插圖(見圖1),插圖中隱藏著某些線索,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主探索,找出網友的信息,并填入表格中(見表1)。

圖1

表1

圖1 中有許多關于網友Lucy 的信息,例如房間里有一個大花瓶,旁邊有一把吉他,還有一雙溜冰鞋,畫架上有一幅畫,上面顯示“Happy Canada Day”字樣,電視柜上有一杯飲料,上面寫著hot chocolate,旁邊放著一個唱歌比賽的獎杯,柜子下有幾本書,電視機里播放著動畫片?;谝陨闲畔?,師生之間展開交流:

T: Where is Lucy from?

S1: She’s from Canada.

T: How do you know?

S1: She draws a picture, and there are some words“Happy Canada Day! ”

T: What’s her hobby?

S2: Her hobbies are drawing, skating and playing the guitar.

T: Is she good at playing the guitar? Let’s listen.(課件中的吉他變成動態狀,并演奏出了動聽的音樂)

Ss: Yes, she is.

T: What else does she like?(教師拖動獎杯并放大,獎杯上寫著“To Lucy A wonderful singer Music Festival”)

Ss: She likes singing.

T: What’s her favourite drink?

S3: Her favourite drink is hot chocolate.

T:Does she study Chinese?

S4: Yes.

T: How do you know?(電視機下面有幾本書,教師把圖片放大,學生看到了有一本書寫著“Chinese”,還有一本寫著《西游記》)

S4: There are Chinese books.

T: What’s her favourite film? Let’s look.(播放電視畫面中的動畫片)

Ss: Toy Story.

大部分信息學生均已找到,但還不知道她最喜愛的動物是什么,此處教師設置了一個“彩蛋”,花瓶后面露出一只耳朵,剛想上前一探,“砰——”,沒想到淘氣的貓咪竟然把花瓶打碎了,結局出人意料。

從這則案例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結構化解圖,逐一發現零散的信息,并形成可視化的表格。這樣,學生對于人物的信息便一目了然。

二、結構化述圖:合理優化語言表達

插圖,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特別是教材中的插圖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教材中的插圖色彩鮮艷,容易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視覺表象,它能方便學生學習英語知識,也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從整體上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結構化語言支架表述插圖的方式,幫助其更好地理解、記憶文本內容,采用提問、追問等方式,為學生的表達提供語言支撐,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達出來,指導學生語言表達結構化、有序化。

例如六年級下冊Unit 2 Good habits 這一單元的話題是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此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清好習慣與壞習慣,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養成好習慣,摒棄壞習慣,有效學習,健康生活。

圖2 和圖3 分別列舉了王兵和劉濤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逐步出示每個畫面,并和學生展開交流,這樣就能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說的基礎,并將插圖和學生實際緊密結合,潛移默化地融入語言情境中,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

圖2

圖3

逐圖表述完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兩人的習慣進行對比,并完成表格(見表2),根據所填表格再次復述課文,談論王兵和劉濤的好習慣與壞習慣,并給劉濤提出合理的建議。插圖和表格為學生的語言表達提供了支撐,并使之結構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如果沒有插圖和表格的幫助,學生很容易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語言表達會顯得混亂、無序或不完整。

表2

三、結構化串圖:精準制導學習策略

譯林版《英語》教材以課標為基礎,教材結構的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具有趣味性、科學性、時代性等特點,理念新穎、內容生活化,具有時代感,所選題材均來自生活,且話題內容豐富多樣,圖文搭配,便于學生理解。教材還將語文、思品、科學、美術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融入其中,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話題內容銜接度比較高,不同年級、不同單元可能會出現相同或類似的話題,但側重點和難度會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規律來編寫,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據此,教師應全面關注、閱讀整套教材,善于發現不同單元文本之間的有序關聯,通過對插圖的串聯、嫁接,為學生精準制導學習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語言知識的相關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五年級上冊Unit 7 At weekends 話題是周末活動,主要內容是學習活動類詞組和表示頻率的副詞,以及一般現在時的句型。六年級上冊Unit 2 What a day 話題也是周末活動,不同的是時態變成了一般過去時。兩次出現同一個話題,加深了學生對這一話題的理解運用,在難度上也做了區分,符合學生語言發展的特點,體現了教材內容在結構編排上的科學性。同樣關于假期的話題在六年級上、下冊都提到了,上冊練習的是一般過去時,下冊則換成了一般將來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串聯相關圖片(見圖4),指導學生畫結構圖(見圖5),并加以復述,甚至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時態來說一說,語法知識融會貫通,時態切換自如。

圖4

圖5

例如某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部分插圖這樣介紹Mike:At weekends, Mike usually chats with his grandparents on the Internet. He usually plays football with Liu Tao. Sometimes he goes to the park with his family. He flies a kite and has a picnic there. One day, he went to a park with his friends by bike. They saw a parrot show and flew a kite. They brought some food, but they didn’t eat because there were some ants and bees on their food. Then it rained heavily. They were hungry and wet.

On a National Day holiday, he went to a farm near Star Lake. He picked oranges and caught a big fish.

This summer holiday, he will go back to London for a month, his grandparents live there.

如此的教學設計,暗示著學生對文本內容、語言知識“瞻前顧后”“承上啟下”的學習方式的調整,這樣的認知策略轉變顯然更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下面是學生整理的教材人物并制作的手抄報,把前后內容整合結構化,以某個人物作為主人公,將故事情節串聯起來,構建比較完整的人物形象,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達到了鞏固復習的目的,學生復習起來也有意思(見圖6、圖7)。

圖6

圖7

四、結構化補圖:有效提升思維品質

鮮活的插圖資源蘊藏著許多細節,留給我們更多的想象與創造的空間,為進一步展開語言提供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發掘并延伸畫面背后的信息,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聯想之前的學習內容,對插圖進行拓展補充,豐富語言內容,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儲備。大膽猜測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多元化思考。在腦補畫面的過程中,可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例如在執教六年級上冊Unit 3 Holiday fun 第四課時Checkout time 時,可以讓學生借助插圖,展開想象,每一幅圖圍繞板書Who、When、Where、What、How、Why 等關鍵詞談論插圖上的內容(板書見圖8)。

圖8

在教學這一板塊時,很多教師往往只是簡單地校對一下所填單詞,然后讀一讀句子就結束了。這樣處理顯然忽視了該板塊的功能和價值。Checkout time板塊是對一個單元的綜合檢測,也是對該單元的重點內容進行鞏固、拓展、延伸,可以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下面筆者以其中三幅插圖為例加以說明。

1.學生觀察到圖9 中李老師正在開生日派對,并邀請了許多朋友來參加。如果只看此畫面,學生一句話就描述完了。此時,教師可以利用板書提出一系列問題:Who are they? Where were they? Whose birthday party is it? 這幾個問題都比較簡單,學生能從畫面中直接找到答案。接著教師繼續引導:Yes,Miss Li had a birthday party. And she invited her friends. So many friends came to the party. What did they do at the party? Please guess. 這時就需要學生們發揮想象力腦補畫面了。學生思考后回答:Maybe they sang “Happy birthday”to Miss Li./Miss Li made a wish./They gave presents to Miss Li./They ate the birthday cake...

圖9

2.出示圖10, 教師先把蘇海、蘇陽的頭像遮住,讓學生猜:Where did Yang Ling go? Did Yang Ling visit Miss Li/Mike?(No, she didn’t.)PPT 出示答案:Yang Ling visited Su Hai and Su Yang. 教師繼續提問:How did Yang Ling go there? Can you guess?(Maybe she went there by metro.)引導學生回顧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 楊玲是乘地鐵去蘇海家的。教師追問:Then, what did they do? You can imagine. 學生發揮想象力:Maybe they played a lot of games./Maybe they ate a lot of nice food./Maybe they watched TV...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完整地敘述這幅插圖。圍繞插圖聊完以后,教師又設計了一個環節:After that, Yang Ling went home and wrote a passage. Can you help her to finish it?(見圖12)如此,這幅圖的訓練就非常到位了。

圖10

圖11

圖12

3.出示插圖(見圖11),教學過程如下:

Where were Liu Tao and Mike?(They went to the Car Museum.)

What did they see?(They saw many cool cars.)

What else did they do? Look at the picture.(They took photos.)

How was the holiday?(I think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Mike wrote a passage,too. I think Mike likes toy cars very much.(回顧四年級上冊 Unit 3 How many)Look, in Grade Four, Unit 3, we know Mike has a lot of toy cars. On the wall, there is a picture of a car. And he has 13 toy cars. And he likes drawing cars. So we can see he likes cars very much.

出示Mike’s diary,學生自讀(見圖13)

若只看這些插圖,學生可能只會說:Miss Li had a birthday party./Yang Ling visited Su Hai and Su Yang./Mike and Liu Tao went to the Car Museum. 這樣的語言表達無法充分實現思維的有效提升。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補白想象,其思維的豐富性、有序性、合理性得到了充分的實踐和印證,從而為之后的語言知識運用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總之,結構化運用插圖,可以引領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與探究,讓語言知識呈現結構化的有序組合,讓學習方式發生整體性的框架調整,從而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帶來明顯的提升,讓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明白。

猜你喜歡
結構化語言表達文本
促進知識結構化的主題式復習初探
結構化面試方法在研究生復試中的應用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新聞采訪中如何應用語言表達技巧
語言表達綜合訓練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基于圖模型的通用半結構化數據檢索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