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活動觀視角下的小學英語文化教學ABCDE 框架

2023-03-09 03:40曲麗麗
小學教學設計(英語) 2023年12期
關鍵詞:倫敦語篇內涵

文 |龐 暉 曲麗麗

一、ABCDE 文化教學策略框架

ABCDE 框架是我們在跟一線英語教師磨課的過程中,結合英語學習活動觀建構的文化教學策略架構,包含五個元素,每個字母代表一個元素:A(Analyze 分析文化主題)、B(Bridge 構建文化橋梁)、C(Connect 連接文化概念)、D(Discuss 討論文化內涵)、E(Explore 探究文化異同)。它是一個系統,各部分相對獨立,又存在內在的邏輯遞進關系。ABCDE 的具體內容及操作建議如下:

(一)Analyze 分析文化主題

在ABCDE 策略框架中,Analyze 分析文化主題是首要環節。教師需要在課程設計之初,對選定的教學內容和語言材料進行深入分析,結合語篇細節,提煉出文化主題。只有做到準確提煉文化主題意義,才能為后續的文化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一環節屬于感知理解層次的課前活動。

(二)Bridge 構建文化橋梁

這一環節屬于感知理解層次的先驗知識激活環節。該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現有的文化相關知識和學習經驗,為后續接受和理解新的文化概念做好準備。具體實施步驟是:首先,教師在Analyze 環節已經明確了文本主題所反映的文化內涵;其次,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結合主題文化內涵,通過KWL 工具、提問等先驗知識激發活動,讓學生運用原有知識,并讓原有知識與新文化概念產生聯系;最后,教師設置具體情境,引出主題中涉及的全新的文化內容。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橋梁構建,學生能夠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理解和接受新的文化概念,為后續的文化內涵學習奠定基礎。

(三)Connect 連接文化概念

這一環節主要涉及英語活動觀的感知理解層次。在前兩個環節Analyze 和Bridge 的基礎上,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描述等活動,主動地理解和聯系語篇中的文化概念,將新文化內容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具體實施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準備與主題文化內涵相關的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學資源;第二,組織學生觀察這些資源,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理解的文化概念;第三,教師通過提問帶領學生聯系語篇和資源中的文化概念,形成對主題文化內涵的整體感性認識。Connect 環節通過直觀的感知體驗,讓學生主動建構新的文化概念,為后續的文化內化學習奠定基礎。

(四)Discuss 討論文化內涵

這一環節是屬于跨越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的層次。在前面幾個環節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初步連接了主題的文化概念。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設置以下活動:第一,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和解釋文化概念,形成更加結構化的認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指正誤解;第二,組織語境化的交際模擬活動,如角色扮演等,鞏固學生對文化內涵的理解;第三,設計情景對話,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不同文化的表達方式。通過這些活動的討論,學生能夠達到應用文化知識的層次,為后續的文化內化奠定基礎。

(五)Explore 探究文化異同

此環節主要涉及遷移創新層次的深度探究環節。在前面幾個環節的基礎上,特別是Discuss 討論環節對文化內涵的理解,教師可以布置開放性的文化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具體步驟是:首先,學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搜集與主題有關的多文化信息;其次,撰寫探究報告,對不同文化在該主題方面的異同點進行對比分析;最后,教師需要提供適當指導,幫助學生拓展文化視野。通過這種文化探究,可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探究能力,實現文化內化,這是ABCDE 框架的最高目標。

ABCDE 的五個環節具有清晰的邏輯順序,也相對獨立,可以靈活調整組合。A 環節為后續奠定分析基礎→B 環節激活先驗知識→C 環節應用新概念→D 環節深化理解→E 環節實現遷移創新。這五個環節從分析文化主題入手,逐步深化學生對主題文化內涵的理解,最終實現自主探究文化的學習效果。ABCDE 框架既是一個有機系統,也與英語活動觀緊密結合,體現了英語活動觀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理念,通過不同層次的活動推進文化意識的培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課程需要,合理選擇和組合ABCDE 中的環節,形成有力的教學合力,以激發學生的文化興趣,不斷深化文化體驗,最終實現文化內化。

二、基于ABCDE 的文化教學案例實施

下面以《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 五年級上冊Module 3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為例,呈現磨課過程,探討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生文化意識培育的實踐探究。

(一)Analyze:深入研讀語篇,分析單元主題

本課例為《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Module 3第一課時,該主題屬于“人與社會”范疇,主題群是“歷史、社會與文化”,展現了中外名勝古跡的相關知識和不同文化的游覽體驗。

本單元內容圍繞“Weekend trip”這一主題展開。語篇一是小學生日常生活對話。講述了遠在中國的大明和回到倫敦的Amy 電話聊天,分享周末旅行經歷,在旅行的過程中,Lingling 跟隨Amy 了解了倫敦著名的景點。該語篇引導學生學會用核心句型描述我去了哪里、怎么去、做了什么、心情怎樣等,拓展學生視野,感受外國文化,嘗試識別外國文化。語篇二是一個配圖故事。大明講述自己與爸爸周末去爬長城的經歷,包括如何去、幾點到、長城的特點以及他們在那里做的事情,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寬視野,深刻體會并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

教師通過深入研讀語篇,確定單元主題為“Enjoy the weekend trip”。第一課時的課文內容是以大明和Amy 的電話聊天為背景,Amy 帶領Lingling 游覽了大本鐘、倫敦塔、泰晤士河等倫敦著名景點。在游覽過程中,Lingling感受到倫敦當地的生活氛圍,以及Amy 作為本地人向外地游客介紹本地風土人情的熱情。這段對話反映了中英兩國學生對旅游和文化認知的不同,也展現了英國式的周末生活方式。通過深入分析語篇內容和文化主題,教師明確了本課例的主題“The weekend trip in London”,所反映的文化內涵是倫敦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獨特的地方文化風貌,包括歷史文化遺產、現代生活氛圍以及中英國民旅游和文化理解的差異,為后續的文化探究奠定了非常關鍵的基礎。

(二)Bridge:精心設計情境,構建文化橋梁

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積累了關于國外一些城市的認識,同時也了解了一些交通工具的表達,能夠初步運用一般過去時描述過去的經歷。在五年級上冊第一模塊中對倫敦也有初步的認識,但是關于倫敦的一些著名景點僅僅涉及到London Eye。教師也意識到,學生對英國旅游文化還存在一定生疏,需要構建文化橋梁,才能夠很好地理解新的文化概念。通過對單元主題的分析,在一開始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設計的主題任務是“在我們的??罱菣谀恐型瞥觥译y忘的周末旅行’專欄,面向全校征集優秀作品,并做成海報進行展示”。但是本文是講述Amy 和玲玲在倫敦的周末旅行經歷,如果是學校???,大背景是中國校內的事情,情境不夠真實。于是,經過多輪磨課,最終將主題任務定位為“幫助玲玲以及其他在倫敦的小伙伴分享并完成倫敦校報中周末旅行專欄內容”。

首先,教師設置生動情境,通過分享自己周末短途旅行的視頻,引出“周末倫敦之旅”的主題,利用學生已學的倫敦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聯想。其次,教師組織師生提問活動,讓學生回憶并講述倫敦,例如Big Ben、London Eye 等景點,以此進一步激活學生對倫敦旅游文化的先驗知識。然后,教師設計聽力任務,在Amy 和Lingling 的對話中出現了更多新的倫敦景點,如British Museum、Tower of London、River Thames以及Hyde Park 等,拓展了學生對倫敦旅游地理位置的知識面。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通讀Amy 和Lingling 對倫敦周末之旅的討論。學生在構建起初步的倫敦旅游文化印象后,能夠更好地感知文本中的文化內容。在這個環節,教師通過情境創設、提問互動、聽力輸入等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文化先驗知識,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為后續的倫敦文化和中外旅行文化差異的學習做好準備。

(三)Connect:初步觀察表達,連接文化概念

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描述等活動,主動理解語篇中的文化概念。具體分三步:

第一,教師準備豐富多樣的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學資源,這些資源與文本主題文化內涵相關,可以幫助學生具體感知倫敦的旅游文化。例如,教師準備了倫敦紅色雙層巴士的實景視頻,內容包括雙層巴士的外觀與內部結構,以及最著名的游覽線路;還準備了泰晤士河游船的照片,以及乘游船游覽倫敦河畔美景的視頻(見圖1)。多模態學習資源可以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在豐富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增強學習效能感。

圖1 引入多種資源,幫助學生具體感知倫敦的旅游文化

第二,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這些圖片、視頻資源,針對雙層巴士和泰晤士河游船,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文化概念,例如雙層巴士的紅色車身與兩層空間設計,以及泰晤士河兩岸古老與現代建筑交融的景色,教師可以用“What do you see?”“What do you think?”來提問,引導學生在描述這些文化概念的同時,主動理解課文中反映的倫敦旅游文化內涵。

第三,教師通過提問帶領學生聯系語篇和資源中的文化概念,形成對倫敦這個國際化都市獨特魅力的整體感性體會。例如教師提問“Why do you think taking a bus is a good way to tour London?”以此帶出巴士游覽倫敦的便利性; 提問“What can you see about London from the Thames River cruise?”以此讓學生感受乘船游覽可以看到更豐富的倫敦歷史文化內涵。通過觀察直觀資源、描述所感知的文化概念、聯系語篇與資源的文化內涵等一系列活動,學生主動建構起倫敦的旅游文化印象,對課文主題的文化內涵形成具體的感性認識,為后續的文化比較、內化等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Discuss:通過對比討論,理解文化內涵

在前幾個環節的基礎上,學生對文化概念有了初步理解。在一開始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只是在教師引導下去說去做,缺乏自己的感悟與內化,于是經過多次磨課修改,課堂增設學生交流討論的環節,幫助學生敢于表達、勇于表達且善于表達,升華文化內涵,產生共情。

首先,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并分析文化概念,如討論雙層巴士的設計與功能,讓學生形成更結構化的認知。在介紹倫敦紅色雙層巴士時候,教師會通過視頻展示它的內部空間。接著,從進入巴士再到登上第二層時教師會追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d double-decker bus?”,學生看完視頻后調動知識進行輸出表達:雙層車上下兩層空間更大,可以容納更多乘客,觀光層可360 度觀賞城市美景等。教師繼續提問“They had a bus ride in London.If you were Lingling,would you like the bus ride?”,學生交流討論并比較與判斷。

課堂上,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的形式,在交流中體會不同文化的表達方式。通過板書梳理Amy 和玲玲的周末旅行經歷,以玲玲的口吻完成“My Weekend Trip in London”,并粘貼到校報上。接著出示Sam 和大明的微信聊天截圖,幫助Sam 梳理并完成他的周末倫敦旅行經歷(見圖2),同時也將其粘貼到校報上。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回歸任務情境,完善補充倫敦校報中的周末旅行專欄內容(見圖3)。

圖2 梳理并完善Sam 的倫敦旅行經歷,擴充認知

圖3 回歸任務情境,完善補充倫敦校報中的周末旅行專欄內容

教師組織學生模仿語篇,創作倫敦周末游記,應用所學語言描述文化場景。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加深對目標語言文化的理解。通過具體的討論分析、情境模擬、對話創設和創造性寫作等活動,學生達到應用文化知識的層次,為后續的文化內化奠定基礎。通過描述與闡釋、內化與運用等方式開展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內化所學語言,對學習、探索中外文化產生興趣。同時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根據前期預習,結合日常積累的常識進行補充完善,深層次理解倫敦的人文底蘊。

(五)Explore:聯系現實生活,探究文化異同

這一環節屬于遷移創新層次的深度探究。在前幾個環節,特別是Discuss 的基礎上,教師布置開放性的文化探究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首先,教師讓學生圍繞不同國家周末娛樂方式的異同搜集中外多文化信息,學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如自己所在的城市和倫敦本地人的周末休閑活動。資料可以來源于互聯網、書籍、訪談等。其次,學生需要撰寫一份中外周末文化探究報告,結合所搜集的中外多文化資料,對中外在周末娛樂方式上的異同點進行對比分析。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提供適當指導,就報告框架、內容質量、文化評論等方面給出反饋意見。教師還組織興趣小組,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互幫互學。最后,學生上臺展示探究結果,進行文化分享。全班學生在展示過程中獲得拓寬視野、改變文化固有看法的啟發。通過開放性深度探究任務的完成,學生培養跨文化意識、比較視角和探究能力,學生對中外文化內涵獲得深刻理解,實現ABCDE 框架的最高目標。

本教學設計案例體現了英語活動觀的理念,注重學習過程,關注學生主體的建構意義,其設計思路可為小學階段的英語文化教學提供借鑒。當然,教學設計還需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以適應學生學習需求。未來研究可在案例的基礎上,開展實證研究,檢驗不同教學環節的實際效果。

猜你喜歡
倫敦語篇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淘氣大偵探暴走倫敦
去往倫敦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倫敦暢游記(一)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