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認知理論下小學活動空間色彩設計研究

2023-03-11 09:49李丁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流行色 2023年12期
關鍵詞:空間設計色彩情緒

李丁/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0 引言

關于情緒認知方面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在空間設計中,人作為使用空間的主體,其心理情緒變化是空間設計考量的重要指標,我們從人不同的情緒認知提前考慮空間設計的變化性因素,提高空間的包容性和承受能力,來給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空間環境。

1 情緒認知理論

Emotion 情緒一詞來源于拉丁文E(外)和MOVERE(動),直觀性的意思是指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轉移。逐步引申為“活動、感動、振奮、振奮”等意思。情緒研究在19 世紀末被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帶入心理學領域,此后的研究,情緒研究呈現出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并最終成為一門顯學—情緒心理學,伴隨著生理學、認知學、行為學和社會學等不同學科的發展。情緒認知理論是以情緒早期理論為基礎的情緒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1]

2 小學活動空間色彩發展現狀

目前,小學校園的活動空間色彩設計存在深度不足的問題,大多數學校在色彩設計方面的認識相對淡薄。一方面,部分活動空間的色彩過于飽和與花哨,缺乏整體感,色彩搭配不協調,例如成都蒙彼利埃小學公共活動區域(圖1),用大面積暖色,墻面和吊頂用黑色,環境中暖色調過多,對比強烈,長時間身處其中給人帶來煩躁情緒。另一方面,部分活動空間的色彩過于單調,無法引起學生興趣,例如成都蒙彼利埃小學室內游泳館(圖2),用白色為主體色,以少量明藍色為輔助線,對于空間的功能劃分無法起到明顯作用,也無法激起學生活動的興趣。

圖1 成都蒙彼利埃小學公共活動區域

圖2 成都蒙彼利埃小學室內游泳館

校園色彩設計的缺失,主要原因是國內對色彩環境的理論研究以及實踐方面,還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3 情緒認知理論與小學活動空間色彩設計的關系

3.1 情緒認知理論與小學生心理

對于“兒童”這一概念,國際《兒童權利公約》界定兒童是指18 歲以下的任何人。本文兒童作為研究的主體對象,特指年齡范圍大約在6-12 歲正處于小學教育階段學習生活的孩子。一般來說,小學兒童我們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即一二年級為低年級,年齡為6-8 歲;三四年級為中年級,年齡為9-10 歲;五六年級為高年級,年齡為11-12 歲。

小學生年齡在6-12 周歲,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及認識意識,處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可變性較大,具有獨特性,因為該年齡階段的學生在思維培養以及想象力培養方面可塑性比較大。[2]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來說,一二年級處于前運算階段,主要特點是個體逐步掌握符號、表象的概念;“以自我為中心”將自我的看法強加于其他人或事物;三四年級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五六年級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之間,這個階段兒童的情感活躍,具有熟練的抽象邏輯能力和概括能力,超越對具體物體的依賴,從形式內容中跳脫出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兒童對于空間環境的探索不僅僅依靠行為上的距離,更多依賴于心理上的認知,當處于一個心理抵觸的環境中,通常會封閉自己以達到保護效果,當處于一個心理舒服的環境中,兒童的防備性會下降,更容易活躍并接受周圍的人和事物。

3.2 小學生色彩偏好與空間色彩搭配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視覺,而色彩則是對視覺影響最大的因素。色彩既是影響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也影響到兒童的心理、生理等的情緒及健康。色彩,在兒童的世界里無處不在,對兒童的身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色彩能夠體現出不同的功能,從而賦予每一棟建筑和每一個空間與它們目標相吻合的氛圍,以滿足兒童們及在那個空間里要舉行的活動的需要。[3]

活動空間在使用色彩進行設計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不同的色彩會對兒童的情感產生不同的影響。暖色調可以激發兒童的興趣和活力,而冷色調則有助于平靜和放松。因此,色彩設計應考慮如何通過色彩來激發或調節兒童的情感表達。例如,一二年級兒童一般容易被紅、橙、黃等顏色吸引,相對于冷色來說,更加偏愛空間的暖色系配色,營造輕松明快的空間氛圍,兒童則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發展思維和想象力;三四年級兒童喜愛的色彩范圍增加,這一階段用紅、橙、黃等顏色與綠、藍等色調溫和的色彩相互搭配,營造安靜、愉快且富有生機活力的空間氛圍;五六年級兒童偏愛紅、藍、白等顏色,營造輕松、明亮的空間氛圍,減少外界給予兒童的干擾,緩解心靈上的緊張感和情緒波動。

總體而言,6-12 歲的兒童偏好的色彩種類豐富,涉及范圍廣,色彩對他們的影響尤為突出,由于該年齡階段的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比較短,容易受到外界對他們的干擾,且這一階段兒童色彩認知的萌芽剛剛出現,對色彩抱有極大的興趣,色彩對他們的影響就更加明顯。所以,在進行空間色彩設計時需要尊重小學兒童的色彩偏好,從他們情緒認知的角度出發,選擇對兒童的成長與學習有益的色彩。

4 情緒認知理論下小學活動空間色彩設計原則

4.1 遵循空間安全性

小學校園屬于教育類建筑,其室內空間的功能與性質與一般建筑有較大區別,不同功能用房對空間尺度、色彩、光環境都有不同的嚴格要求。一般來說,純度較低的色彩可以創造安靜、和諧的空間氛圍:飽和度較高的色彩更容易激發空間活力,調動兒童的活動積極性。因此,針對不同功能的室內空間,設計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色彩設計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4]小學階段的兒童在心理、生理與行為上還不夠成熟,但是對于空間環境探索的好奇心卻日益增強,與同齡人的交往能力也越來越強,相對應這個階段的兒童的自我保護力較差,做事容易沖動,這就容易造成不安全的行為。要充分考慮到兒童對于安全意識認知能力較差的這一特點,有針對性與預見性地全面考慮空間設計上的安全問題,在細節處理上要更加仔細,例如活動空間的平面布局應當安排合理,避免相互干擾,便于疏散交通;空間內設施避免尖角、棱角等形狀的出現,易造成磕碰等意外傷害;在建筑材料上選擇自然、環保的材料,減少甲醛等無形的氣體對兒童身體健康的影響等。[5]在色彩設計中,應考慮到兒童的安全性和空間的可識別性。使用易于辨識的顏色來區分不同的功能區域,提高空間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4.2 遵循兒童發展認知

兒童對事物的認知主要通過形狀、顏色、聲音、觸覺、味覺、嗅覺、運動和空間感知等幾個因素,這些感覺和認知因素相互交織,共同構建兒童對世界的認知。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通過這些感知方式逐漸建立對事物的綜合認知。其中,不同的色彩可以對兒童產生不同的聯想、記憶以及體驗,例如紅色通常與活力、熱情和能量相關聯,紅色可能激發兒童的興奮感,也與警示和重要性相關。藍色往往與冷靜、安靜、思考和沉穩有關,這種顏色可能有助于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促進冷靜思考。黃色常與快樂、活力和積極性相聯系,這種顏色可能會提高兒童的情緒,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綠色通常與自然、平和與生長有關,它可能有助于創造放松的氛圍,促進兒童的集中注意力。紫色可能與神秘、創造力和幻想相關,激發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橙色通常與溫暖、活躍和友好有關,它可能帶來積極的感覺,促進社交和合作。

6-12 歲的小學兒童他們的身心發展十分迅速,低中高年級之間心理差異也十分巨大,色彩對于兒童的認知和情感發展有深遠影響,因此在設計兒童活動空間時,考慮到色彩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結合兒童的情緒發展認知選擇適當的色彩搭配,有助于創造積極的空間環境,使兒童健康向上成長。

4.3 保持色彩整體協調統一

在進行空間設計時需要與兒童色彩偏好相對應、滿足不同階段兒童的心理發展情況,使用符合兒童色彩偏好、促進兒童學習效率的色彩對學?;顒涌臻g進行設計。在色彩搭配方面應和諧統一,避免過于復雜或過于單調。以溫和的色調為主,創造一個寧靜、舒適的空間環境。

活動空間色彩搭配的統一性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空間的各個組成部分,它們的色彩變化因素有機地組合在一個整體中。不僅是空間內部的色彩設計,空間內外的環境色彩也要有機結合,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色彩的相同,在大的總基調下,我們可以用對比、相似等方法來保持整體的協調統一。

在小學活動空間中,高調艷麗的色彩應該大幅度地降低明度,選擇溫和的顏色為大面積的主色,將高飽和度、高純度的色彩占用主色中的小部分,起到增加空間層次性的效果。例如墻面用淺橙色、淺藍色等柔和的顏色,地面的顏色選擇淡雅的淺色系,顯得空間明亮平靜,再添加部分裝飾性圖案,更容易讓小學兒童放松,活動空間中家具一般采用較為歡快的顏色,稍高的純度在整體營造的空間氛圍中讓小學兒童眼前一亮,產生幸福、愉悅的心情。另外,光影也會對空間色彩的呈現產生一定影響,如何恰當地處理空間光影明暗虛實的變化也是保持整體色彩協調統一的重點。

5 情緒認知理論下小學活動空間色彩設計策略

5.1 符合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空間需求

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個體,對色彩的喜好和反應存在差異。因此,在色彩設計上應注重個性化需求。低年級的兒童能利用簡單的符號感知思考,對于事物的外在開始產生興趣,對于符號和色彩的感知不斷發展,這就要求在空間設計中,盡可能產生更多的空間層次,而色彩的設計可以達到這一效果,并且還可以利用色彩進行空間分割,使空間尺度保持在本階段兒童的心理交往安全范圍中,也有利于促進兒童的感官發育,營造出具有安全感的活動空間。中高年級的兒童思維能力加強,身心發育極快,審美能力也不斷提高,明亮和高對比的色彩對他們的吸引力加大,這個階段的兒童情感上開始有差別,這就需要注重空間不同的處理,一方面利用色彩設計的相似性使空間有種連續延伸感,使兒童視覺上獲得一個較大范圍的互動,另一方面利用色彩設計的對比性在大空間中設計出部分小尺度空間,以滿足兒童私密性的需求,保持社交的安全距離。

5.2 符合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情感需求

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特征的獨特性使得他們在色彩感知和反應上與成人存在差異。學?;顒涌臻g作為學生的重要活動場所,在設計中應該充分結合不同年齡兒童的特征,從使用的主體對象出發,才能使設計發揮出更大的意義。不同年齡兒童的情緒認知情況是我們空間設計的重要衡量標準,處于同年齡階段的小學生對于空間色彩的需求是相似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學生對于空間色彩的需求則是有變化的,根據情緒認知理論對兒童的研究來進行活動空間的色彩設計是有依據和科學的,這樣才能設計出真正符合小學階段兒童認可的空間色彩。

5.3 彰顯美學設計

色彩搭配是校園空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美學理論制成的基礎上符合審美的要求。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處理好主基調色、輔助色和點綴色之間的關系,控制好整體空間的色彩基調,協調不同顏色之間的關系。要利用好色彩之間的比例關系,控制色彩的均衡與色彩之間呼應,有一定的色彩主從關系、心理需求和層次感,襯托其重點。要做到符合兒童的色彩心理需求但不能亂用色彩,要把控好整體色彩平衡,改善空間效果,以舒適性、觀賞性、功能性為目的的設計作為校園色彩美學的目標與追求。[6]在活動空間中,通過色彩色相、明度、純度的統一協調來增加空間的層次感與趣味性,通過植物等陳設品的顏色,起著點綴的作用,突出空間的活潑感,激發兒童活動的興趣。在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嘉善實驗小學的空間設計中,墻面的白的與樓梯的淺橙色相搭配奠定了空間整體的暖色調,書架的淺黃色,樓梯的淺橙色與沙發的橘色交相呼應,統一中又體現層次的變化,綠植的點綴,在平靜的空間氛圍中又增加了活潑感(圖3)。

圖3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嘉善實驗小學

6 結語

色彩是空間設計的靈魂,色彩對設計的空間感、舒適度和使用率,以及兒童的身心都影響巨大。正確的色彩設計可以促進人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小學活動空間中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進行空間色彩設計,從年齡特征出發,認真分析,提供科學的色彩搭配方案,使活動空間色彩使用混亂問題得以有所依照,為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猜你喜歡
空間設計色彩情緒
V&A“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空間設計
忱意空間設計辦公室
多元·開放·激活:公共空間設計的未來趨勢探索
居住空間設計《啁啾》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當道 俘獲夏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