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傳統色彩觀下的工筆人物畫發展研究

2023-03-11 09:49屈文賀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流行色 2023年12期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灰色

屈文賀/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藝術創新的不斷深入,工筆人物畫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在當代藝術領域綻放新的光彩。在中國傳統色彩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色觀”,即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與中國古代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學相結合,且傳統色彩觀中的五色被廣泛應用于繪畫、建筑、服飾等諸多領域。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發展中,則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豐富的過程,使色彩的運用和表現逐漸成了工筆人物畫展現藝術魅力的重要部分。如今,隨著繪畫藝術觀念及其領域的發展,工筆人物畫的色彩運用更加多元化,畫家們不僅吸收了西方的色彩理論,還通過引入光影效果、使用新的顏料和材料等,創新了色彩表現技法,促進工筆人物畫在當代藝術領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1 中國傳統色彩觀的概述

1.1 傳統色彩觀的概念

傳統色彩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發源于人們對色彩哲學思想和審美理念的理解與轉化,深深植根于傳統哲學、宗教、文化和藝術之中。傳統色彩觀的核心在于對色彩的精神內涵的理解,而不僅僅是關注色彩的物理屬性和視覺效果。如在傳統色彩觀中將白、青、黑、紅、黃五色,與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對應,由此形成了傳統色彩體系的基礎[1]。另外,在傳統色彩觀中還將色彩與四季變化聯系,如春季與青綠色調對應,夏季與紅色調對應,秋季與金黃色調對應,冬季與白色或黑色調對應。由此可見,傳統色彩觀是一個復雜而深刻的體系,反映了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和民族心理。

1.2 傳統色彩觀的歷史演變

根據傳統色彩觀的演化來看,其經歷了漫長的歷史變革與發展過程,逐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色彩應用理論體系。從古代的五行思想、儒家文化,到佛教的滲透,再到宋明理學的深入研究,每個時期都對色彩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和解讀[2]。如《易經》中的五行思想對色彩的傳統理解產生了深刻影響,他們認為色彩與自然界的五行相互對應,并賦予了色彩以各自不同的象征意義,如黃色是皇家的顏色,紅色象征吉祥和喜慶等。

另外,從儒家文化及佛教對色彩的影響而言,儒家思想下的色彩觀開始與道德和社會地位相聯系,如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并將五行與禮儀相結合,影響了后來的審美觀念。而隨著佛教的傳入,色彩觀念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響,其以六道輪回為基礎,將世間事物分為六種顏色,例如火焰紅、藤蘿綠等,被用于表達不同的境界和情感。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色彩觀也在不斷地發展和演變,但其核心思想和價值,仍然得到了積極的體現和傳承。

2 基于傳統色彩觀下工筆人物畫的色彩表現

2.1 色彩的文化象征寓意

在傳統色彩觀下的工筆人物畫中,色彩不僅僅是描繪物體外表的媒介,更是畫家情感和思想的外化,即通過色彩的濃淡、冷暖、明暗對比等手法,表達作者的情感態度和審美追求,使作品具有更強的情感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因此,使色彩的寫意性成為國畫藝術的特點之一,尤其在工筆人物畫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通常而言,工筆人物畫的每種顏色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象征或寓意,而色彩的運用往往結合了這些元素,通過色彩的配置和組合傳達特定的文化信息[3]。盡管傳統色彩觀為工筆人物畫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但每位畫家都會根據自己的藝術追求和個性,對色彩進行個性化的創新和運用,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以此來詮釋傳統色彩中的寫意性。以《歷代帝王圖》為例,其無論是人物大小或色彩表現,均具有較強的寫意性(圖1)。

圖1 《歷代帝王圖》(閻立本)

在《歷代帝王圖》中的色彩運用中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如皇帝用金黃色或紅色花紋服飾來表現權力和威嚴,如黃色通常代表智慧和仁慈,紅色則象征權威和力量,全面突出了帝王的尊貴地位。在整幅作品中,色彩的運用形成了明顯的節奏感與和諧統一,色彩的分布和過渡既符合視覺審美的規律,又體現了人物繪畫的精致和典雅,使色彩既豐富多彩又協調一致。

2.2 色彩的“主輔性”

傳統色彩觀下的工筆人物畫色彩配置,強調主輔色的和諧統一,旨在通過色彩的語言,表達畫家的情感與創作理念,同時營造深邃的意境,傳遞豐富的文化內涵[4]。其中,主輔性色彩的運用不僅僅是形式美的問題,更是畫家情感表達的需要,即通過色彩的配置使作者能夠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時,色彩的主輔性配置有助于創造特定的意境,通過主色的明暗變化營造出不同的時間、空間感,或者是營造出不同的氛圍,更有利于作品內涵的呈現表達。

從主色來看,通常是指占據畫面主導地位的顏色,其決定著整個畫面的基調與氛圍。比如,主色往往用于描繪人物的主要部分,包括臉部、服飾以及畫面中的重要元素,用以突出畫面的中心主題和人物的精神氣質。根據大部分作品的呈現,紅色和黃色鮮艷、熱烈,能夠表現出喜慶、尊貴等氛圍,因此常被作為主色的最佳選擇。從輔色來看,它主要發揮襯托主色的作用,或者構建畫面的層次感和豐富性,如描繪背景、次要物體或人物的陰影、衣紋等。輔助色彩與主色形成對比和補充,既能夠強化主色的視覺效果,也能夠豐富畫面的色彩層次,使畫面更加和諧、富有深度。以《簪花仕女圖》為例(圖2)。

圖2 《簪花仕女圖》(周昉)

在《簪花仕女圖》中巧妙地表現了色彩的主輔性特點,通過色彩的配置和運用,以達到冷暖對比效果。不僅展現了唐代女性的風采,也表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如在《簪花仕女圖》中,主色占據了畫面的主導和中心地位。周昉使用濃艷的紅色、黃色作為主色,使色彩在畫面中顯得尤為突出,如仕女的衣著以紅色為主,突出主色所呈現的高貴氣質,而袍子上的花紋,以及披帛的花紋都用到了冷色,通過兩種色彩之間的搭配與結合,增強了視覺感觀上的沖擊力,也讓作品顯得更加生動和考究。

3 基于傳統色彩觀下工筆人物畫的創新發展

3.1 由“以線刻畫”到“以色造型”

工筆人物畫作為重要的繪畫藝術形式,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之后,逐步形成了越來越個性的風格,尤其是在遵循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且持續的創新,使工筆人物畫具備了豐富的形態[5]。從傳統色彩觀的角度來看,工筆人物畫經歷了從“以線刻畫”到“以色造型”的轉化,它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變革,更是審美觀念和文化內涵的深化與發展。

在早期的傳統繪畫藝術中,線條是塑造形象的主要手段,其中的工筆人物畫也不例外。畫家通過精細的線條描繪人物的輪廓、衣紋、飾品等細節,以此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和動態。線條的運用講究流暢、頓挫、粗細、虛實,通過線條的對比和變化,以表現物象的質感和空間關系,而此時的色彩表現則更多地是作為輔助手段,用來強調線條所勾勒出的形象。

但隨著工筆人物畫的發展,逐漸演化出了更加豐富的色彩運用技巧,開始注重色彩的和諧與對比,如運用色彩的冷暖、明暗、純度等變化,塑造人物的立體感和空間感,以及表達情感和氛圍。此時,色彩的運用不再僅僅是為了突出線條,而是成為塑造形象、表達主題的重要途徑,彰顯出畫家對于色彩運用的深刻理解和創造性發揮。其中,在工筆人物畫的創新過程中,也涌現出諸多優秀的作品,如徐華翎所創作的《冬天》,便是嘗試通過“以色代線”來表現畫面的輪廓,從而直接跳過了線條刻畫環節(圖3)。

圖3 《冬天》(徐華翎)

3.2 由“隨類賦彩”到“隨意賦彩”

實際上,從“隨類賦彩”到“隨意賦彩”的轉化,體現了當代工筆人物畫色彩應用觀念的一種深化。在傳統色彩觀中,“隨類賦彩”強調的是依據物象的客觀屬性和類別來施色,色彩的使用旨在真實地反映對象的特性,同時也融入了畫家的主觀情感和審美判斷。其色彩的使用較為規范,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它依賴于物象的固有色彩,往往會限制畫家對于作品的創造性。而“隨意賦彩”則更加注重主觀情感的表達,突破了“隨類賦彩”中類別色彩的約束,允許畫家根據畫面需要和個人情感自由地選擇和搭配色彩,使色彩在作品中的運用更加靈活和多元,更好地表達情感和創作意圖,使畫面色彩更加豐富。

與此同時,通過色彩應用方式的轉化,也反映了工筆人物畫色彩觀的進步和成熟。尤其是在傳統色彩觀的影響下,在繼承傳統色彩觀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和藝術創作的自由,使工筆人物畫的表現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也體現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包容性和創新精神,為工筆人物畫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在郭慕熙的工筆人物畫作品中,《浣紗圖》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郭慕熙運用了多種色彩來描繪人物、衣物、背景等元素(圖4)。

圖4 《浣紗圖》(郭慕熙)

圖中巧妙地運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對比,以及色彩的飽和度和明度變化,使畫面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在人物的呈現上以紫色為主色,使其成為作品中的點睛之筆,展現出人物與背景素色之間的差異化、層次化。同時,背景中樹葉采用一種朦朧的綠色,由近至遠、從濃到淡,刻畫出明顯的空間感。另外,在背景色彩的使用上,利用淡雅的白色調呈現虛無的霧色,用來突出畫面中的重點元素,如人物的衣著、綠樹的背景、清澈的溪水等。整體而言,通過柔和的色調營造出寧靜和溫馨的氛圍,并傳達出活力、自然和喜悅的情緒。

3.3 由“工筆重彩”到“灰色影調”

結合以往工筆人物畫的創作習慣,重彩是其中的靈魂所在,旨在通過較高飽和度的色彩表達作者的情緒。但這種色彩的運用,無疑使工筆人物畫缺少了些許創新的元素,且過度的色彩運用容易產生審美疲勞。而隨著創作理念的變革,以及繪畫個性的轉化,由“工筆重彩”到“灰色影調”成為重要趨勢。一方面是由于畫家對于傳統色彩觀的深入理解和內化,另一方面則是受到現代審美趨勢的影響,灰色調被廣泛認為是一種高雅、沉穩的色彩,能夠很好地表達現代人的情感和審美追求。

事實上,這種顯著的變化并非偶然,而是一種發展階段的必然。面對全新的創作理念和環境,畫家開始探索更為內斂和含蓄的色彩表達方式,在色彩運用方式上不再追求色彩的鮮艷和對比,而是通過灰色調的層次變化來表現人物形象和情感,營造出一種靜謐、深遠的藝術效果,即“灰色影調”。其中,灰色作為一種中性色彩,具有較高的包容性和層次感,能夠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展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通過灰色調的深淺、明暗變化,創造出一種內斂的畫面氛圍。如沈寧的一系列作品中,主要以灰色為主色調(圖5)。

圖5 無題(沈寧)

灰色作為一種中性色彩,能夠在畫面中產生諸多的應用效果,如營造出靜謐、沉穩的氛圍,傳遞作者的創作心境等。在沈寧的工筆人物畫作品中,善于使用不同深淺的灰色來描繪背景,如在該作品中采用灰色背景,構建起一個虛無的空間結構,且人物以灰色背影為主要構圖,與空間色彩形成了緊密的融合,從而為畫面提供一個柔和的視覺基調。同時,在灰色光影處理中,利用明暗結構的微弱變化,又發揮起平穩過渡的作用,使空間背景與人物平滑地連接,使畫面中的過渡更加自然和諧。另外,人物手中的鏡面邊框以黑色進行隔離,而其內部則仍然以灰色著色,使整幅作品色彩更加統一和協調。人物所穿著的橙色短裙,則在作品中發揮點睛的作用,賦予了畫面的生動感,避免了單一色彩構圖的生硬。由此可見,色彩的創新運用,極大豐富了工筆人物畫的表現形式。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近現代以來各類繪畫技法的融入,工筆人物畫的色彩觀發生了顯著變化?,F代工筆人物畫在繼承傳統色彩觀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色彩的個人表達和情感釋放,呈現出更加多元和開放的面貌,使得工筆人物畫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在未來,應繼續探索色彩的新可能,以更加豐富多彩的作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猜你喜歡
工筆人物畫灰色
淺灰色的小豬
羅登祥的工筆繪畫
花開的聲音
陸儼少人物畫譜(九)
陸儼少人物畫譜(二)
趙炳宇工筆人物畫工筆
《夏日》國畫工筆
馬海方的重彩寫意人物畫
灰色時代
她、它的灰色時髦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