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色彩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應用

2023-03-11 09:49陶利利昆山市千燈鎮炎武幼兒園
流行色 2023年12期
關鍵詞:顏色色彩美術

陶利利/昆山市千燈鎮炎武幼兒園

0 引言

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植物色彩的應用能夠更好地促使幼兒去認識色彩,對自然材料進行高效利用,使得整個色彩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加高效。同時,植物色彩是大自然帶給美術教育的素材,將其應用到幼兒園美術教育中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對色彩的理解,還有利于培養幼兒對大自然、對植物的熱愛。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積極應用植物色彩素材,帶動幼兒通過繪畫、拼貼、拓印、插花等不同方式來呈現對植物色彩的理解,提升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效果。本文主要討論植物色彩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具體應用,為推動幼兒綜合成長助力。

1 植物色彩與美術教育的關系

植物是大自然的藝術品,其多樣的色彩形態鮮明地展現了生命的奇妙與多樣性。而植物色彩一詞常見于園林景觀建設,主要指通過植物的色彩對比、鄰補等手法,創造出淡雅和諧的視覺效果,為觀賞者帶來美的享受,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其中提到的鄰補色是指在色相環上相鄰的兩種顏色,它們的色調相近,但是互補的成分卻能夠相互補充,這種色彩組合在視覺上具有和諧的效果。在植物中,常見的鄰補色組合主要包括紅黃、黃綠、藍紫等。這些顏色的搭配相輔相成,能夠使人有一種輕盈、明亮的視覺體驗。與鄰補色相對的是直接對比色,這種色彩組合更具沖擊力和強烈的視覺效果。協調色是指那些在色相環上相對位置較近,相互之間具有良好協調效果的顏色[1]。在植物色彩中,紅黃藍以及藍綠紫是常見的協調色,它們的相對位置比較接近,同時具有一定的互補關系,因此它們的搭配在視覺上會呈現出協調的效果。由此可見,植物的多樣性為美術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色彩素材,可以讓幼兒在美術創作中得到更多的啟發和發揮空間,輔助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課程,培養幼兒基礎藝術素養底蘊,提升繪畫能力以及對于事物的觀察、分辨能力。除此之外,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葉片和花朵會隨著季節的變化或生長周期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和形態,這個過程中所呈現出的色彩差異,亦可以作為幼兒美術素養的啟蒙元素。教師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利用這些植物色彩元素,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感知,并用繪畫表達出自己對季節變遷和自然界不同植物的理解和感受。

2 植物色彩應用于幼兒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2.1 通過植物色彩引導幼兒表達抒發情緒

植物色彩不僅是物體的外在特征,更是一種直觀的信息傳達方式,它對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有著顯著的影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色彩與人的情緒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根據心理學家的觀點,顏色具有情緒觸發的能力,不同的顏色會喚起人們不同的情緒體驗,紅色常被認為代表著激情和緊張,藍色則與平靜和寧靜相關。一個人所選擇的顏色,無論是衣著、環境還是個人物品,都能夠傳達他們自身的情緒狀態和個性特征。因此,通過觀察人們對不同顏色的喜好和反應,可以推斷其情緒和心理特征。幼兒正處于情感發展的關鍵期,但礙于認知和語言方面的不成熟性,還不能夠十分準確地表達抒發自己的情緒,如果幼兒的不良情緒積攢過多,會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在行為表現上會體現為焦急、暴躁、易怒、敏感等。因此,幼兒園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幼兒情感表達能力,引導幼兒利用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幼兒園的美術教育中巧妙地運用植物色彩,將綠色與大自然的美景相聯系,讓幼兒聯想到郊外、森林和小動物等,進而感受到快樂和自由。將紅色與太陽相聯系,體現活力與激情,幫助幼兒表達他們內心的興奮與熱情,由此激發幼兒情感共鳴引導他們利用顏色進行情緒的表達(圖1),并將其體現在繪畫當中,也方便教師通過相關內容對幼兒進行深入了解[2]。

圖1 幼兒園藝術創作

2.2 植物色彩有助于幼兒的感官發育

幼兒期是感官覺醒的關鍵時期,而植物色彩的鮮艷和多樣性可以為幼兒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視覺環境,鮮亮、高飽和度的顏色,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刺激他們的視覺感官,培養他們對色彩的敏感度。而且幼兒對鮮艷的植物色彩往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他們會被紅色的玫瑰、黃色的向日葵、藍色的勿忘我等各種花卉所吸引,這些色彩不僅能夠直接刺激幼兒的感官發育,還能夠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過觀察植物的色彩,幼兒能夠對不同的色彩進行區分和辨認,從而提高他們的顏色辨識能力。因此,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教師充分利用植物色彩的特點,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植物,并幫助他們進行比較和分類,區分不同的植物顏色,發現植物色彩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在實際的美術創作中,幼兒還可以運用所學的植物色彩知識,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作品。通過顏色的運用,幼兒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此外,幼兒通過對植物色彩的觀察和應用,還能夠提高他們的感知能力。植物色彩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可以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力,這對于他們的認知發展非常重要,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

2.3 有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

幼兒階段是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教師和家長都希望能夠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幼兒全面發展。在美術教育中,植物色彩的應用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還可以促進幼兒的智力開發。首先,植物色彩豐富多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艷麗的花朵、碧綠的葉子,給人以愉悅和活力的感覺。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和模仿植物的色彩,可以激發他們對于色彩的興趣和想象力。讓幼兒們自由發揮,用各種顏色和形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創造力,還可以提高他們對世界的觀察和表達能力。其次,植物色彩的應用可以提升幼兒的觀察力和分類能力。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植物的顏色和形態,并通過比較和歸類,讓幼兒意識到不同植物的共同特點和差異。這種觀察和分類的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分類能力。最后,正確使用植物色彩可以對幼兒的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研究表明,明亮而溫暖的色彩可以增加幼兒的快樂感,提高幼兒的情緒穩定性和自我調節能力。而冷色調則可能引發幼兒的抑郁情緒和消極心態。因此,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教師應該創造積極向上的色彩環境,使幼兒能夠在美麗的色彩世界中感受到快樂和溫暖,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智力發展。

3 植物色彩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3.1 開展更多親近自然的教學活動

幼兒美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繪畫技巧和藝術知識,更是培養幼兒對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力,為他們打開一扇認識世界的窗戶。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依靠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教學,更應該為幼兒創造更多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機會和平臺,為幼兒提供更豐富的藝術資源,拓寬他們的美術視野,培養他們對自然的情感和對藝術的熱愛。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夠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提高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幼兒藝術教育中,教師應鼓勵幼兒走進大自然,帶領他們觀察周圍的自然景色,欣賞不同植物的顏色和形狀變化,引導幼兒觀察花瓣的細微變化,感受草地的柔軟和樹木的質感。通過觸摸和感受,幼兒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色彩和自然之間的聯系,從而在藝術創作中有更多的靈感和創造力,并能夠運用所學的色彩知識和技巧,將所觀察到的生物形象化,達到對自然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例如,教師可以在春天帶領幼兒到校園附近的公園或城市的自然保護區參觀,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到各種植物,引導幼兒從形態特點到個體顏色進行細致觀察,并要求其通過觀察記錄植物的特征,也可以將喜歡的植物采摘回來制作成標本。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活動后期組織一些小型的繪畫比賽、手工制作活動等,讓幼兒將觀察到的植物畫出來,在實踐中體會到自然的美妙[3]。

3.2 帶領幼兒對植物色彩進行深度探索

植物色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這不僅僅體現在眼中可見的花朵、樹葉和果實上,也可以通過動手實踐和探索來更深入地感受與理解。特別是在幼兒園的美術教育課堂上,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有趣的實踐活動,通過將帶有色彩的植物部分搗碎、壓榨出汁水,并用這些帶有顏色的汁水進行創作,讓幼兒親身體驗色彩的魅力。這樣的動手實踐過程不僅可以增加幼兒對美術學習和創作的興趣,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自信心。進行植物色彩實踐活動的第一步是搗碎植物部分,例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莖、葉、花和果實,然后帶領幼兒一起觀察這些植物部分的形狀、紋理和顏色,并引導他們用手指、拇指或小工具將其搗碎。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夠培養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夠感受到力量和掌控的樂趣。接下來,幼兒可以用各種方式提取植物部分中所含有的汁水,教師鼓勵幼兒去探索嘗試,通過調節壓力或者選擇不同植物進行壓榨,以此來得到更豐富的色彩。當幼兒親手制作出各種顏色的汁水時,會感到興奮和滿足,這樣的實踐過程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細致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后一步就是用混合出的色彩汁水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教師可以讓幼兒使用刷子或者手指在紙上涂抹、拍打、滴灑,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創意。這樣的繪畫過程不僅能夠讓幼兒感受到色彩的變化和表現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藝術表達能力。同時,幼兒在繪畫過程中不僅獲得了對色彩運用的直接體驗,還感受到了創作的成就感和快樂。

3.3 以綠化區域作為繪畫課堂

幼兒園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改變教學模式,不拘泥于單純的課堂教學,將幼兒園美術課堂搬到綠化區域中,為幼兒提供一個更加自然、真實的學習環境,親身感受到植物的真實色彩,并通過觀察來獲取靈感。而且相較于在教室內靜態觀察圖片,近距離觀察植物的色彩可以給予幼兒更加直觀、真實的美術學習體驗。其次,通過在綠化區域中進行美術教學,會讓幼兒的繪畫作品能夠更加突顯個人特色。在觀察植物后,幼兒可以將觀察到的色彩和形狀呈現在畫紙上,展現自己對植物的理解和感知。每個幼兒都有獨特的審美視角和表現力,從而使他們的繪畫作品更具個性和創造力。這種從觀察到創作的轉變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藝術表達能力。此外,經過長期觀察,幼兒可以逐漸深刻理解植物在不同光線、不同狀態下的色彩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自然光線和室內燈光下植物的色彩,并幫助他們認識到色彩在不同環境中的深淺變化。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幼兒不僅可以提高對色彩的敏感度,同時培養對自然的觀察力,并對色彩變化有所認識。比如,教師可以在不同的天氣帶領幼兒去觀察、描摹同一種植物,同時用相機拍照記錄日期和植物整體狀態(圖2)。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統一拿出來做對比,讓幼兒可以清晰地看到同樣的植物在不一樣的天氣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深淺的色彩,并拿出照片輔證幼兒的觀案結果,進一步鼓勵幼兒將這種色彩變化呈現在美術作品之中,提升幼兒對色彩的認識和理解[4]。

圖2 相機拍照記錄

3.4 利用植物色彩進行多種藝術形式創作

植物色彩是幼兒園美術課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除了在幼兒觀察和美術創作中使用之外,植物色彩還可以在各種美術活動中發揮作用,如插花、植物拓印、拼貼等。通過利用自然狀態下的各種植物素材,可以開闊幼兒的美術視野,讓幼兒明白美術不僅僅是繪畫,它是一個領域廣闊的藝術門類。因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自種的植物資源,組織幼兒用花朵、莖葉、藤蔓等植物資源來創作立體的美術作品,并將這些插花作品點綴在幼兒園的教室和餐桌上,以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意識。而且,植物創作活動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和細節處理能力。比如在進行插花活動時,幼兒需要仔細觀察植物的結構和形態,并將其巧妙地進行組合和安排,此外,植物創作活動還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在進行植物拓印和拼貼活動時,幼兒可以運用自己的手部技能和想象力來完成作品。通過使用植物的葉子和莖干進行拓印,幼兒可以創造出栩栩如生的植物圖案,而通過拼貼植物的花朵和莖葉,幼兒可以組合出各種有趣的造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常規的美術教學形式開展此類教學活動,或者利用各種節慶假日主體進行有針對性的藝術創作(圖3)。這個過程可以讓家長參與其中,撿拾一些落葉、花朵或者果實,用這些植物素材來做拼貼畫,或選擇有紋路特殊的樹葉,涂上各種好看的顏色再拓印到畫紙上,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美術作品,培養幼兒綜合藝術素養[5]。

圖3 節慶假日主體創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美術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幼兒對于顏色的感知與表達能力,同時設置合理的色彩教學,更好地促進幼兒對于色彩的掌握和運用,從而提升幼兒學習能力。因此,在這個關鍵時期,幼兒園教師要充分利用植物色彩作為教學素材,創造自然、豐富多彩的美術學習環境。通過接觸和應用植物色彩,培養幼兒對美的認識,加深對植物和自然的理解,并有效地將對植物色彩的理解和認知轉化為實際創作,讓作品更富有個性化和獨特性。這種創造性的轉化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藝術創作能力,還能促進幼兒的想象力的發展。

猜你喜歡
顏色色彩美術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當道 俘獲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結
特殊顏色的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