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療愈與色彩效應在高校心理育人中的應用探析

2023-03-11 09:49劉穎北京電影學院
流行色 2023年12期
關鍵詞:色彩效應育人

劉穎/北京電影學院

賀聰/北京理工大學

0 引言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承擔著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如何運用有效的心理干預手段,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育人工作,是當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藝術療愈和色彩效應,在高校心理育人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文將首先介紹藝術療愈與色彩效應的概念和特點,隨后分析二者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以期更新理念、創新路徑,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質量。

1 藝術療愈與色彩效應概述

1.1 藝術療愈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 年發布了藝術改善健康的報告,充分肯定了藝術對身心健康有著全方位的療愈作用。藝術療愈植根于藝術創作的創造性表達,為參與者提供表達自我、釋放情緒的機會,促進心理健康狀況改善,提升參與者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它是藝術與心理學交叉視角之下的療愈藝術語言和方法論。在療愈師的引導之下,將藝術作為療愈的媒介,結合傳統的療愈方法,使參與者有目的地參與到藝術創作的過程之中,通過感覺認知、探索、發現個體的情感、情緒,發現自我、釋放壓力、放松身心和自我調節。藝術療愈適用于全年齡段,無須特殊藝術技能,所有人都可參與其中[1]。

藝術療愈的重點在于“愈”,是參與者自我感悟、自我成長的過程。它從現象學的維度出發,以經驗為基準,闡述和分析方法論,從而建立起藝術療愈學科的理論基礎。主要具有以下特點:通過藝術媒介和非語言形式觸及情感和情緒層面,繞過左腦導向的言語評判系統,獲得更真實的信息;滿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人的更高層次的需求,即心理需要,如審美體驗和內心愉悅的心理需求;幫助特殊人群,為難以用語言表達情感的人群提供可能,對缺乏詞匯、認知能力較差或語言表達困難者特別有幫助;運用隱喻和象征協助參與者覺察、發展、轉化、體悟、升華;通過藝術療愈的體驗設計,參與者為自己的作品賦予意義,完成自我賦能的歷程,逐漸明晰生命意義的建構歷程。

1.2 色彩效應

色彩效應一般又被稱為色彩心理效應,是指人們在感知客觀世界顏色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喜、怒、哀、樂等主觀感受,是大腦在不同的色彩環境中通過思考同過去的經歷建立起聯系,進而引發的一系列情緒、意志等方面的特殊心理反應[2]。借助色彩心理效應,可以觀察個體對某種顏色的偏好,從而分析其性格特質,以準確把握其心理狀態。同時,色彩也是藝術設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可烘托氛圍、表達情感。也可根據作品的主題和目的選擇適合的色彩來傳遞特定的情感,例如在創作中選擇明亮或黯淡的色彩,從而有意識地引導參與者產生特定的情感反應[3]。

色彩效應在人們的情感表達、藝術療愈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主要具有以下特點。色彩明暗度、對比度、飽和度、溫度感和重量感能夠影響情感表達:明亮的色彩能夠帶來積極、愉悅、輕快的情緒,而較暗的色彩常被用來表達神秘、沉穩、厚重的情感;高對比度和強烈的沖突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和激動,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高飽和度的色彩被認為是富有活力和強烈的情感,低飽和度的色彩則更加柔和、穩重;暖色調給人以溫暖、活力和積極的感覺,適用于表達熱情和活力的主題;冷色調給人以冷靜、安靜和神秘的感覺,適用于表達冷靜和幽雅的主題。不同文化和背景中,對色彩情感的理解存在差異,療愈師需要考慮到受眾的文化背景和認知,避免造成誤解或產生不合適的情感反應。個體差異亦影響色彩好惡,不同大學生群體對色彩的好惡呈現出顯著不同,了解當代大學生對色彩的各種反應,更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育人項目設計。

2 高校心理育人中藝術療愈與色彩效應的應用

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藝術療愈和色彩效應通過非語言形式展現內心活動狀況,以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為溝通橋梁,下文將探討“三全育人”背景下當前各高校多元化的應用路徑,以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實效。

2.1 課程與專業建設及學術研討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中融入藝術療愈與色彩效應的相關應用。用表達性的藝術體驗,引導學生投入到教學主題的體驗之中,提升學生的參與感、互動性、積極性。在人格相關課程中,可開展“房樹人”測驗、羅夏墨跡測試等,幫助學生理解心理測試的多元化及心理投射的含義,結合色彩對個人特質做出輔助分析。北京電影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在自我認知相關課程中,請學生用彩筆繪制自畫像,將自我概念可視化,結合色彩選擇與運用,加深自我認知與體驗。在高校美育公共選修課程中結合藝術療愈與色彩效應的相關內容。結合藝術療愈與色彩呈現進行創作不需要專業藝術基礎,可在全校范圍內面向多學科背景學生開放,讓人人都能參與到自我表達與審美體驗中,具有普適性與廣泛性。非言語的方式可繞過語言的評判系統,將潛意識以藝術或色彩形式表達出來,拓寬認知范圍,延伸自我察覺,引導學生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在美育氛圍中療愈自我,和諧發展。

依托藝術類專業教學,開展藝術療愈與色彩效應的相關課程、專業建設或學術研討。紐約大學結合心理治療和視覺藝術實踐,進行臨床評估和治療。香港大學開辦表現藝術療法碩士項目,為醫療保健、教育和社區發展領域培養表現藝術治療人才。中央美術學院設置藝術治療專業,作為藝術學、心理學交叉學科,主要學習課程有視覺藝術、藝術學理論、藝術心理學基礎、藝術治療基礎等。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圍繞“全媒體+大藝術”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教育方法與康復實踐研究。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和心理健康教育與展現輔導中心聯合開展課程創作,將藝術療愈與桌游設計融合,選課學生分組設計制作心理桌游,如不飽和色系的《述心》、色彩明度高的《心跡旅程》、粉藍色調戀愛主題的《原來是你》、黑色主色調生命意義探索的《告別計劃》等。江蘇大學藝術學院探索將庫淑蘭剪紙藝術的療愈特性與互動體驗設計相結合,探索剪紙藝術的創造性傳承,推動藝術療愈本土化進程[4]。佳木斯大學將色彩心理與繪畫治療應用于美術教學中[5]。相關學術研討也逐漸增多,同濟大學于2022 年10 月舉辦“以藝為媒,以美為介”首屆藝術療愈國際研討會,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與黃曉紅敘事繪畫治療學院在2023 年2 月聯合主辦“大象無形:藝術治療與社會介入”論壇,受到行業關注。

2.2 心理咨詢輔導與第二課堂主題實踐

將藝術療愈與色彩效應運用于高校心理咨詢與輔導中,心理咨詢師可采用多種方式,結合來訪同學的表達性藝術作品,了解其語言未表達的心理狀態,輔助個案概念化,助人自助,獲得頓悟與療愈。各高校開展的藝術療愈工作坊百花齊放。羅非等發現曼陀羅繪畫療法對負性情緒具有調節效應[6],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開展寫意曼陀羅繪畫團體輔導對大學生社交焦慮進行干預,可有效緩解社交焦慮大學生的焦慮水平,提升其自尊和自我接納水平[7]。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針對擴招班學生群體,利用曼陀羅繪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改善學生情緒狀態,重構積極情感,提升自我接納程度[8]。同濟大學開展創意禪繞畫團體體驗、墨跡分析和繪畫分析工作坊。中央美術學院基于繪畫療愈的特色,融合舞動等藝術形式,開展“蜉蝣之所”藝術治療工作坊、藝術治療工作坊。上海戲劇學院開展“藝起心療”藝術表達與身心平衡團體心理輔導。南京大學開展手繪減壓工作坊、心靈涂鴉繪畫療愈工作坊、照片療愈工作坊等,北京電影學院開展基于色彩的藝術療愈團體輔導(圖1),幫助學生們放松心情、調整情緒,療愈身心。

圖1 色彩藝術療愈團體輔導

在第二課堂學生活動、社會實踐、勞動教育實踐等環節,結合藝術療愈與色彩效應,利用優勢與資源因地制宜,拓展適合的教育實踐項目。海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引領黨員參與藝術療愈進入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中,將藝術療愈規范有序融入到社區志愿服務中,是創新性促進綠色社區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強主題實踐活動專業化落地的有效手段。

2.3 校園心理服務空間與療愈景觀

校園心理服務空間環境按功能劃分,包括心理咨詢室、預約接待/等候室、團體活動室、心理沙盤室、心理測評室、放松減壓室、心理宣泄室、心理閱覽室、心理文化墻等,適合的環境色彩可幫助來訪者放松心情,打開心扉,加強心理咨詢與輔導的效果。每個功能間按需求、用途進行顏色搭配設計,有助于舒緩情緒,輔助心理服務開展。預約接待/等候室、等候區、閱覽室等組成的公共區,作為來訪學生首先接觸到的心理服務空間,可選擇低飽和淺色系來營造輕松、柔和、溫馨、包容的氛圍,使來訪者增加安全感,比如將接待室的墻壁刷成淺米色[9]。也可采用淺橘色、淺黃色等暖色做小面積點綴色,比如黃色椅子,帶動來訪者的情緒。個體咨詢室的墻壁、地板以及窗簾建議使用溫和、平靜的色系,如讓人感到安全、平和的蘋果綠色系,讓人感到溫暖、親切的米色系,地板可采用柔和的米灰色木紋磚。這種溫暖柔和的環境色,更加有利于來訪者放松身心,與心理咨詢師深入溝通。團體活動室等其他功能間色彩搭配上可結合本校特色,在選取顏色更自由一些,但應盡量避免使用高飽和度、對比強烈的色彩,讓人感到緊張、壓抑或沖擊過大,引發來訪者的情緒波動,不利于心理輔導等推進。

紐約聯合國國際學校建設涂鴉療愈花園(圖2),其地面采用可涂畫材料鋪裝,學生可在地面自由涂鴉宣泄負面情緒,也可放飛想象力以表達性繪畫藝術展示內心世界[10]。北京電影學院在新校區建設中組織學生在井蓋、校園裝飾建筑外立面進行藝術創作,多種多樣的主題、五彩繽紛的顏色,將藝術療愈與色彩效應結合,裝點校園,改善環境,增進校園文化氛圍。長安大學校本部北院以壓力緩解理論為基礎,從景觀空間、物理環境、人群需求三個維度分析考慮,設計出可食花園、“多巴胺”廣場、觀影空間等適合大學生群體使用的療愈景觀,為師生提供在學習工作之余緩解身體和精神疲勞、釋放壓力的綠地[11]。圖書館作為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空間色彩的合理搭配,不僅有利于讀者更好地融入場景式的閱讀氣氛中,也能作為校園療愈景觀。冷色調通常會產生穩定和冷靜的效果,可用于個體閱覽學習區,而暖色調通常會引發積極的情感和興奮感,可用于互動交流區。圖書館可以在導視系統中充分利用色彩效應[12],通過空間識別和區分、情感引導和心理激發、信息傳達和認知增強等方面,在提升心理育人方面發揮作用。

圖2 涂鴉療愈景觀

3 結語

藝術療愈和色彩效應的應用在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和促進其全面發展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和潛力,為當前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但仍需注意其局限性和挑戰,例如,如何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制定個性化的藝術療愈和色彩干預方案,如何科學評估藝術療愈和色彩效應的效果等。這些問題需要持續地研究和實踐,從而進一步挖掘其潛力,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推動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色彩效應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懶馬效應
神奇的色彩(上)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春天的色彩
色彩當道 俘獲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結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