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市城區2018—2021年大氣污染時空分布特征及相關性分析

2023-03-11 11:01廖同慶顧浩杰張文娟左昌余趙讀俊
關鍵詞:氣象要素合肥市監測點

張 寧,廖同慶*,周 剛,顧浩杰,張文娟,左昌余,趙讀俊

(1.安徽大學 集成電路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慶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61)

安徽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出:環境保護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大氣環境質量問題仍然嚴重,生態環境監管監測能力仍需提高[1]。2011—2021年間,安徽省合肥市經濟發展迅猛,GDP從3 642.3億元增長到11 412.8億元,10年增幅達213.3%,發展速度位居全國第一[2]。隨著合肥市經濟的迅猛發展,化石能源燃燒、城市揚塵和移動源污染也逐年增多,造成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污染的增加[3]。尤其是,伴隨臭氧形成過程中的兩位“主力軍”——VOCs和NOx的增加,近幾年合肥市的O3污染問題突顯[4-5]。

為有效治理合肥市的大氣污染問題,眾多學者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和分析,為大氣污染的治理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現實依據。例如,劉子豪等通過分析合肥市2014—2017年的大氣污染時空變化特征,發現PM2.5和PM10為合肥市首要污染因子,其春冬季節污染較重,且整體呈北部和西部重、東部和南部輕的分布態勢[6]。王薇等研究了合肥市城市街道峽谷中PM2.5的時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街道峽谷內PM2.5日均質量呈“W”型變化特征,且道路交叉口PM2.5濃度大于一般街道峽谷[7]。汪水兵等分析了2019年合肥市的臭氧時空特征及氣象因子影響,發現O3日月變化均呈單峰型,且其污染治理在太陽輻射、風速和溫度較高時段進行效果較好[8]。2022年,合肥回歸新一線城市,對大氣環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合肥市大氣污染的時空特征和影響因素尤為迫切。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

合肥市地處我國華東地區,是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圖1a),總面積11 445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9]。合肥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2021年年平均氣溫為17.3°C,平均相對濕度為72.36%。近幾年來,合肥市積極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不斷建設空氣質量監測站,確保準確掌握不同地區大氣污染要素,以期因地制宜地治理城市大氣污染。目前,合肥市已有國控監測站點11個,其中高教基地監測站點為2020年新增,監測點位分布情況如圖1b所示。這11個站點全部位于合肥市城區,且站點監測數據均能代表該區域的污染狀況。

圖1 合肥市國控監測站點分布。(a)研究區域地圖;(b)監測站點空間分布

1.2 數據來源

地圖數據來源于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1:100萬公眾版基礎地理信息數據,2021);2018—2021年的大氣污染和氣象數據來源于合肥市11 個國控監測點和氣象監測站,具體包括PM2.5、PM10、NO2、SO2、CO、O3、溫度、氣壓、相對濕度、風速和降水量等逐日逐時數據。

1.3 研究方法

大氣污染物監測過程受設備故障、停電和大風大雨天氣等因素影響,會出現監測數據缺失或異常情況,故將收集的數據剔除異常值,并使用臨近點跨度為2范圍內的有效序列值均值來填補缺失值?!董h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規定在O3日最大8小時(O3_8h)滑動平均濃度大于160 μg/m3和O3任何1小時(O3_1h)平均濃度大于200 μg/m3時,認定O3濃度超標[10],因此在分析O3污染特征時,逐時特征分析采用O3_1h濃度數據,其余均采用O3_8h濃度數據。本文計算了2018—2021年合肥市PM2.5、PM10、NO2、SO2和O3的年均值、月均值和小時值,分析其時間特征。與此同時,本文以11個監測點的地理位置數據和監測數據為離散值,使用ArcGIS軟件進行普通Kriging插值預測,并將離散點數據轉換為連續的面數據,進而得到整個研究區域的預測分布圖,以此分析不同區域大氣污染狀況的差異[11]。

在相關影響因子分析中,選用雙變量相關分析方法,若數據服從正態分布,則使用Pearson 相關系數,否則使用Spearman相關系數,并利用SPSS軟件進行Kolmogorov-Smirnov(K-S)正態性檢驗。

2 大氣污染物時空分布特征

2.1 大氣污染物時間分布特征

2.1.1 逐年變化特征

2018—2021年合肥市主要大氣污染物年均質量濃度如表1所示,可知合肥市大氣污染物濃度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2021 年PM2.5、PM10、NO2、SO2、O3_8h 和CO 的年均質量濃度相較2018 年分別下降了14.53 μg/m3、3.80 μg/m3、4.66 μg/m3、0.19 μg/m3、16.53 μg/m3和0.16 mg/m3,但O3_8h 年均質量濃度依舊居高,對城區整體大氣污染狀況貢獻較大??傊?,合肥市大氣污染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臭氧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在大氣污染防控中應給予高度重視。

表1 2018—2021年合肥市主要大氣污染物年均質量濃度

2.1.2 逐月變化特征

圖2為2018—2021年合肥市大氣污染物逐月濃度變化趨勢,其中PM2.5和PM10月均質量濃度變化趨勢略有不同,PM2.5呈“U”形分布,而PM10呈“W”形分布,但其峰值均出現在1月和12月,且谷值均出現在7月和8月,污染物濃度呈現冬季高、夏季低的特點。2018年4月份PM10濃度明顯較高,其與合肥市施工修路所造成的揚塵較多有關。與此同時,NO2和SO2月均質量濃度變化趨勢總體一致,呈“W”形分布,且濃度夏季低、冬季高[12]。CO月均質量濃度變化趨勢呈“U”形分布,也表現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點,月均質量濃度變化區間為0.609 59~0.961 35 mg/m3。此外,O3_8h 月均質量濃度變化趨勢呈倒“U”形分布,季節特征明顯,濃度高低順序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O3_8h是由NOx和VOCs在太陽照射下經光化學反應所生成[13]。夏季溫度高、太陽輻射強,有利于光化學反應進行,從而使O3_8h濃度升高;冬季溫度低、顆粒物增加且太陽輻射弱,不利于光化學反應進行,故O3_8h濃度較低。此外,夏季大氣環流活動比較頻繁且降雨增多,易于大氣污染物擴散與沉降,故除O3_8h外,夏季其余五種大氣污染物濃度均較低[14]。

圖2 2018—2021年合肥市大氣污染物逐月濃度變化

2.1.3 逐時變化特征

圖3為2018—2021年合肥市4年平均逐時大氣污染物濃度變化曲線。由圖可知,PM2.5、PM10和NO2濃度日變化趨勢呈“雙峰雙谷”形態,第一個峰值出現在上午7~10時,此時為上班高峰期,車流量大,城區道路交通堵塞,機動車尾氣產生聚積,從而造成大氣污染物濃度上升。隨后開始下降,下午13~16時PM10和NO2濃度出現谷值,且16~19 時PM2.5濃度出現谷值。隨著下班高峰期的到來和居民活動的增加,污染物濃度開始上升,并且夜晚大氣環境趨于平靜,污染物聚積且不易擴散,故在20~22 時PM2.5、PM10和NO2濃度攀升至第二個峰值。22點后,隨著車流量和居民活動的減少,污染物濃度開始降低,在次日4~6時形成第二個低谷。與此同時,O3_1h的濃度日變化趨勢與其他污染物有明顯差異,呈“單峰單谷”形態,白天濃度明顯大于夜間。這是因為,O3_1h 濃度變化與太陽輻射強度密切相關,從上午7點開始,O3_1h濃度不斷攀升,而13 時太陽輻射強度最大,由于O3_1h 濃度會產生聚積,故在13~17 時出現峰值,之后隨著太陽輻射強度的減弱,O3_1h 濃度急速下降,并在次日7 時出現最低值[15]。此外,CO 和SO2的濃度日變化趨勢較為穩定,分別在上午8時和10時左右出現較高值??傊?,合肥市大氣污染物濃度逐時變化特征明顯,其與人類活動、日照強度和氣象要素密切相關。

圖3 2018—2021年合肥市4年平均逐時大氣污染物濃度變化

2.2 大氣污染物空間分布特征

本文以合肥市11個監測點的經緯度和2021年各種大氣污染物年濃度均值為基礎數據,進行Kriging插值分析(圖4)。由于監測點位不多,Kriging插值結果與站點監測值存在一定誤差,故需要對插值結果進行可信度驗證。

圖4 2021年合肥市大氣污染物年均濃度空間分布

本文選取了80%的監測點數據作為訓練集來進行空間插值,剩余20%的監測點數據(長江中路和濱湖新區)作為驗證集來進行可信度驗證。將模型預測值與站點實際監測值進行對比,發現平均絕對偏差為5.53%。由此可知,使用Kriging插值法對合肥市大氣污染物濃度的插值預測偏差較小,可信度高??芍?,合肥市各種大氣污染物濃度分布有明顯差異,PM2.5濃度呈西北和東南低、東北和西南高的分布態勢。其中,廬陽區、包河區和明珠廣場PM2.5濃度最高,而董鋪水庫濃度最低,最大濃度差為7.74 μg/m3。PM10年均質量濃度分布與PM2.5略有不同,呈現西部低、東北高的特點。分析發現廬陽區、瑤海區和包河區PM10年均濃度最高且超過了國家二級標準。NO2年均質量濃度分布呈西北低、中部高的特點,除包河區NO2年均質量濃度最高超過二級標準,其余地區均未超過。SO2年均質量濃度分布呈中部重、周邊輕的分布態勢,以包河區濃度最高,但遠遠低于國家二級標準,且整體分布差異較小。CO年均質量濃度分布呈東部、西部高,西北、東南低的分布態勢,以琥珀山莊、長江中路和瑤海區濃度最高,董鋪水庫濃度最低,最大濃度差為0.12 mg/m3。O3_8h年均質量濃度分布呈西部高、東部低的分布態勢,以董鋪水庫和高新區濃度最高。合肥市污染物濃度分布態勢與本市的社會經濟要素有關,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其污染主要與機動車尾氣和居民生活源排放有關,而新區和郊區的污染主要與工業污染和機動車尾氣有關[16-17]。

3 相關性分析

3.1 大氣污染物與氣象要素相關性

大氣污染狀況與污染源、氣象要素等有關,氣象要素會影響大氣污染物的沉降、擴散和轉化,進而影響其濃度值。研究表明,大氣污染物濃度變化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本文將合肥市2018—2021年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與氣象要素進行了Spearman相關性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2018—2021年合肥市大氣污染物濃度與氣象要素的Spearman分析

結果表明,溫度與PM2.5、PM10、NO2、SO2和CO濃度呈負相關,與O3_8h濃度呈正相關;氣壓與O3_8h濃度呈負相關,與其余5種大氣污染物濃度呈正相關;相對濕度與大氣污染物濃度呈負相關,但與CO濃度相關性較弱;風速和降水量均與大氣污染物濃度呈負相關,但是CO濃度與降水量相關性不顯著。這是因為,高溫時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氣壓較低,而低溫時空氣受冷收縮下沉,氣壓較高,故溫度和氣壓與大氣污染物的相關性相反。與此同時,高溫低壓時大氣層運動劇烈,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與遷移,而低溫高壓時大氣層較為平穩,且下沉氣流易使污染物沉降,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溫度高時太陽輻射強,有利于光化學反應生成O3,故O3_8h濃度與溫度和氣壓分別呈正負相關[18];相對濕度較小時,大氣污染物吸附在水分子上,其濃度增大,當相對濕度大于80%時易發生降雨,對污染物有沖刷作用,故降低了大氣污染物濃度;風速較大和降水量較多對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和沉降作用明顯。然而,大氣污染物的濃度變化不是由單一氣象要素影響的,而是多種氣象要素相互作用、協同作用的結果。

3.2 大氣污染物之間的相關性

鑒于部分大氣污染物有共同的排放源,本文分析了大氣污染物之間的相關性,其Spearman 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3 所示。其中,PM2.5和PM10呈顯著正相關,其間存在包含關系以致于相關性顯著。顆粒物PM2.5/PM10和氣態污染物NO2、SO2、CO之間呈顯著正相關,說明PM2.5/PM10與這三種氣態污染物有共同的來源。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都會產生大量的CO與PM2.5,二者共源性較強,其相關性也較大。同時,NO2、SO2、CO均與化石燃料燃燒和機動車尾氣排放有關,故這三種大氣污染物有很強的相關性。NO2光解是O3的重要來源,但由于O3濃度變化還受其他因素影響,且與其他大氣污染物的共源性較弱,故O3_8h與其他污染物的相關性不強[19]。綜上,各大氣污染物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且以正相關為主,其主要與污染物來源及各自間的物理化學作用和相互轉化有關[20]。

表3 2018—2021年合肥市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的Spearman相關性分析

4 結論

本文研究了2018—2021年合肥市大氣污染物的時空特征,并揭示了大氣污染物與氣象要素及各污染物間的相關性。研究表明,近年合肥市空氣質量逐漸好轉,大氣污染物濃度逐年降低。然而,O3污染仍然嚴重,已成為合肥市夏季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與此同時,合肥市各地區污染物濃度分布有明顯差異,其中已建城市區域小且集中,造成了機動車尾氣和居民生活源排放污染嚴重。此外,研究發現大氣污染物與氣象要素以負相關為主,而大氣污染物間則以正相關為主。結合研究結果,對合肥市大氣污染治理提出如下建議:(1)著力做好合肥市中心城區的秋冬季PM2.5和PM10污染防控工作。(2)針對全市夏季臭氧污染整體值過高問題,深入研究臭氧污染成因,并立即著手完善VOCs監測體系。(3)根據合肥市大氣污染物的來源與影響要素,盡快制定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與防控方案。

猜你喜歡
氣象要素合肥市監測點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監測點位布設
醒獅
撫河流域綜合治理監測布局優化
成都電網夏季最大電力負荷變化特征及其與氣象要素的關系
送你一盆小多肉
全站儀極坐標法監測點穩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合肥市朝霞小學
沈陽市1951—2013年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區域蒸發的響應分析
北京市朝陽區大氣污染物時空分布特征及與氣象要素的關系研究
探測環境變化對臨沭站氣象要素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