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傳記闡釋與傳播工程師精神

2023-03-12 13:07吳燕田云龍段海龍
科普創作 2023年4期
關鍵詞:詹天佑

吳燕 田云龍 段海龍

[摘 要] 詹天佑是中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自20世紀30年代起,書報刊中的詹天佑傳記故事逐漸增多。這些作品描繪了詹天佑的事跡與成就,但也開始出現一些以訛傳訛的內容,后者更隨時間的變化而越來越多地包含“合理想象”的元素。本文以民國時期大眾媒體上的詹天佑傳記故事為中心,分析其中以訛傳訛的內容,探究科普創作中工程師形象的塑造。及時吸收科學史研究成果,在基本事實與技術細節上追求準確,是科學史科普創作的基礎,也有助于向公眾傳遞工程師精神。

[關鍵詞] 詹天佑 科學家傳記 工程師精神 鐵路史 科學傳播史

[中圖分類號] I207.5;K25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957/j.cnki.kpczpl.2023.04.002

鐵路技術是現代工業文明的重要成果,鐵路的出現,使人類社會的交通方式實現了革命性變化,不僅壓縮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時空,方便了人員與物資的交流,促進了經濟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習慣,甚至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沖擊了傳統文化。鐵路技術深刻而廣泛地促進了社會變遷,一部鐵路史就是一部社會變遷史,利用鐵路史進行科普創作,可以更加具體地理解工業社會的發展,進而理解人類文明的進程。

中國的鐵路發展史,由于所處歷史時代的特殊性,除具有普遍的鐵路史意義外,更具有鮮明的特色。中國鐵路建設始于晚清,在那個工業空白的時代,資金、技術人員、所用材料,只能全部依賴國外,而這也正是列強染指中國路權的客觀原因。除控制鐵路路權,還可以借修建和維護鐵路之名,竊取鐵路沿線的采礦權,獲取更多的礦產資源。從這樣的起點開始,中國鐵路技術實現自立,并最終本土化,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在引進西方鐵路技術的百余年間,中國鐵路迅猛發展,從技術上的學習引進逐漸發展到自主創新的跨越。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自己的鐵路工程師隊伍也在逐步成長,從外派幼童赴美留學到留學生赴歐美日本學習,再到留學與本土培養相結合,并逐漸獨立主持修建鐵路、設計機車,最終實現技術完全自立。中國鐵路史是中國逐步走向強大的真實映射,也是一代又一代鐵路人艱辛努力和奮斗的結果。

鐵路工程師是推動中國鐵路技術與工程迅猛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鐵路史科普創作中,對鐵路工程師的書寫成為其中尤其重要的內容。

作為中國鐵路工程師的代表人物之一,詹天佑的經歷可謂中國鐵路從無到有的寫照。在此前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從技術史、工程史、人物研究等多個角度對詹天佑做過大量研究,但是對于詹天佑的傳記,尤其是面向普通讀者的通俗讀物中,對詹天佑及其事跡書寫的研究尚不多見。筆者僅找到史婭霖的碩士論文《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科技人物詹天佑的編寫研究》一文,該文以4個版本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中有關詹天佑的內容為研究對象,從內容的選擇與呈現、語言表述、編排與銜接等三個方面分析了詹天佑一課的寫法,對編寫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原因進行分析探討[1]。而對于科普圖書和文章中對詹天佑的呈現,此前尚無專門的研究。

此前研究認為,“科學家傳記故事是一類以弘揚科學精神、思想、方法等為主,也兼及普及科學知識、溝通科學與社會關系功能的科普作品”[2]。雖然并非以知識普及為主要目標,但科學家傳記故事本身也具有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呈現科學家形象的功能,因此也屬于科普作品。工程師傳記故事也同樣如此。筆者在對民國時期的期刊和圖書進行調研后發現,研究詹天佑傳記故事及其對詹天佑事跡的書寫,不但有值得推進的空間,而且這些書寫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為今天以科技人物為中心的科普創作提供有益借鑒。

一、 民國時期詹天佑傳記故事的發表情況

詹天佑是中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其一生經歷是中國近代技術專家成長的縮影。1872年,詹天佑作為首批留美幼童中的一員赴美留學,后考入耶魯大學,學習土木及鐵路工程。留學9年后回國,先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后成為教員。其最為人稱道、最著名的成就是主持建成了外國工程師都難以完成的京張鐵路。詹天佑去世后,除各大中文報紙做出報道之外,《大陸報》(The China Press)等當時在華的英文報紙也刊發了訃告,并指出“中國可能失去了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鐵路工程師”[3]。對于普通民眾來說,詹天佑則是留美幼童中最廣為人知的一位,也是近代工程師中最著名的一位,因此在民國時期的報紙上也有評論認為,“中國第一期留學生得享后世人崇拜的唯詹天佑一人”[4]。

筆者利用“晚清民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典海民國圖書資源平臺”“大成老舊刊全文數據庫”以及中國國家圖書館民國圖書數據庫,并參閱《詹天佑研究資料目錄》[5],對民國時期的報刊、圖書中有關詹天佑的內容進行了檢索和整理,剔除其中關于詹天佑的動態報道(包括任免消息、去世消息、公務報道等),共計找到詹天佑傳記故事58篇(次)①。

進行時間分布統計后發現,這些文章在年代上的分布呈現出明顯變化:1911—1919年,相關文章共計7篇,全部發表于1919年詹天佑去世之后;1920—1929年,無傳記內容;1930—1939年,相關文章共計19篇;1940—1949年,相關文章共計32篇。如果以單獨年份計數,則詹天佑傳記故事發表篇數最多的3個年份分別為1948年(10篇)、1919年(7篇)和1935年(6篇)。

除了年代分布上的變化,這些傳記故事在內容呈現上也隨時間而有所不同。詹天佑于1919年4月24日病逝。自這一年的4月開始,報章雜志上開始出現詹天佑傳相關內容。但在篇幅上都較短,多為二三百字的生平略傳。其中篇幅最長也最為詳盡的一篇是楊銓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詹天佑傳》。該文回顧了詹天佑的生平經歷,主要包括:作為留美幼童赴美求學;第一位被英國工程研究會接收為會員的中國人;主持修建京張鐵路;擔任粵漢鐵路總理;發起成立中華工程師學會并任首任會長;擔任漢粵川鐵路督辦;作為中國技術代表赴海參崴參加遠東鐵路會議,為國力爭鐵路主權[6]??梢钥闯?,詹天佑一生最重要的經歷和成就都被提及??傮w來說,該文是一篇中規中矩的人物傳記,關于詹天佑生平經歷的所有事實清晰,有據可查,并無演繹成分。

楊銓的文章后來也被多次引用,例如1933年發表在《科學的中國》上署名屈懷白的文章《詹天佑先生事略》[7]、1935年6月10日發表在《上海報》上的《工業專家詹天佑小史》[8]等。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出版物中的詹天佑傳記故事開始在細節上越來越豐富,具有越來越強的故事性和可讀性;但與此同時,這些傳記故事中的演繹成分也逐漸增多。通過對已經找到的傳記進行梳理可以發現,這些演繹出來的故事包括:詹天佑發明火車自動掛鉤;詹天佑在馬尾海戰中登艦參戰;京張鐵路關溝段采用“人”字形路線是鐵路工程的最佳方案,是中國人的先進發明(事實是詹天佑采用“人”字形路線是鑒于當時苛刻的地理條件以及有限的工期和資金的無奈選擇[9-10]);詹天佑發明抽水馬桶等。

在上述提到的演繹出來的故事中,詹天佑發明火車自動掛鉤一事被提及的頻次最多。其實,這也是詹天佑故事中流傳最廣的一個訛傳。時至今日,一些科普圖書以及教科書中仍然會出現這一故事①。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大陸民眾中,中國臺灣民眾中也存在[11]。詹天佑作為中國近代杰出的工程師,理當被人尊敬,但將其“神化”并不能客觀反映出其偉大精神,也不能實事求是地反映出詹天佑面臨的艱難困境,不能凸顯詹天佑攻堅克難修建京張鐵路的艱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因此,本文將以此為樣本做個案研究,分析這些文本中對該故事的講述,并探究這一故事中所反映出的社會心態,后者可能是使該故事一再流傳的重要因素。

二、 一個以訛傳訛的個案:“詹天佑掛鉤”是誰發明的?

此前已有學者對火車自動掛鉤的發明者問題著文進行了研究[11-13],詹天佑的曾孫詹詠也曾著文澄清[10]。

火車自動掛鉤由美國工程師詹尼(E. H. Janney)發明。1868年,其改進的自動掛鉤獲得美國專利(專利特許證號US 77046,1868年4月21日,組圖1左圖);1873年,經過其再次改進的自動掛鉤被授予美國專利(專利特許證號US138405,1873年4月29日,組圖1中、右圖)。1893年3月2日,《安全裝置法案》(Safety Appliance Acts)獲得通過,該法案的目標是“通過強制要求從事州際運營的公共承運人在其車廂裝備自動車鉤和連續制動器以及為其機車裝備主動輪制動器,從而提升鐵路雇員及乘客的安全”。法案第2章規定自1898年1月1日起如公共承運人在其線路上拖運或允許拖運州際運行但車廂未裝備自動連接且無須人工即可摘鉤的車鉤,則為違法[18]。

1906年,詹天佑上書清政府建議統一中國鐵路修建標準,在提到自動掛鉤時有如下描述,“車鉤其式如兩手相勾,觸機自能開合,譯音姜坭車鉤”[19];而在1915年出版的《新編華英工學字匯》中,作為編著者的詹天佑對“Janney Coupler”一詞給出“鄭氏車鉤”[20]而非“詹氏車鉤”的釋義。詹天佑在上述兩處音譯時都有意避開了“詹”字,這被認為是詹天佑本人為避免人們誤會自動車鉤為其發明而特意為之。盡管如此,在民國時期的出版物中,有關詹天佑發明火車自動掛鉤的說法仍然流傳很廣。在筆者找到的58篇(次)詹天佑傳中,包含有詹天佑發明火車自動掛鉤內容的文章數有22篇(次),占全部文章的近四成。

從目前已經找到的文章來看,有關詹天佑發明火車自動掛鉤的內容開始出現在刊物上的時間是1935年。其中最早的一篇于1935年1月發表在《現代民眾》上,標題是《發明火車上掛勾的詹天佑先生》。該文很短,僅有兩段篇幅。在簡要概述詹天佑的生平與主持修建京張鐵路等成就之后,該文在第二段寫道:

從前火車要輛與輛相連接起來,必須藉人力幫助才行,很不方便,詹先生運用他的智慧,發明了一種掛勾,不用人力,輛與輛可以自由連接,極為便利?,F在世界各國火車上沒有不裝置掛勾的。這不但在發明上,有很大的價值,也是為國家爭光不少啦![21]

民國時期是中國報紙雜志及出版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各種報紙雜志圖書數量眾多。因此,筆者尚無法確定這篇文章是否為正式出版物上最早出現詹天佑發明火車自動掛鉤的內容,而只能確定最晚在該文發表時,這一說法已經在流傳。

1935年的文章關于詹天佑發明火車自動掛鉤的內容還比較簡單,只是陳述了詹天佑發明了火車自動掛鉤,在應用到火車上之后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并認為它不但在發明上有價值,而且“為國爭光不少”。但在此之后的文章增加了越來越多的細節,并且有更多的情感抒發。例如在發表于1937年的文章《偉大的工程師詹天佑》中,作者在陳述了火車自動掛鉤之便利后即自問自答道:

……發明這東西的人太聰明了,不知道是那一國人想出來的?

克拉夫(Helge Kragh)在《科學史學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中認為:“傳記可以是明顯外在主義的;例如它可以把傳記的傳主描繪成為當時典型的社會和經濟潮流的一個純粹的媒介。在這樣的情況,傳記的真正主人公不是這個人,而是超個體潮流,他被看做這個潮流的闡述者或媒介?!盵40]也就是說,傳記并不僅僅是有關某位傳主生平成就的評述,在更多時候,它其實是某種載體,承載著某個時期的社會群體心態。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詹天佑傳記也不例外。中國近代是政局動蕩、內外交困的時期,而伴隨著海外留學生的歸國以及中國民眾的逐漸覺醒,救亡圖存以及以科學和實業救國的呼聲在20世紀30到40年代日益高漲。在這種背景下,詹天佑的事跡對于民眾而言無疑可以成為提振士氣的載體。

詹天佑是中國第一代鐵路工程師的杰出代表。他少小離家遠渡重洋留學,學成回國后主持建造了工程難度極大的京張鐵路,令當時在技術上遠超中國的歐洲工程師都驚嘆不已;除了在工程技術上成就卓著,他還出席了遠東鐵路會議,為中國的鐵路主權據理力爭。尤其考慮詹天佑所處年代的背景,他所取得的成就便更加難得,更加令人敬佩。他的精神和事跡恰恰是近代中國科學技術專家“為國爭光”的縮影,講述詹天佑的故事有助于挖掘并向公眾傳播中國工程師精神。但是,如何撰寫科普作品向公眾講述這樣一位杰出人物的故事,仍然有值得探討之處。以上一節所分析的諸多樣本為例,其中一些文本為了增加故事的可讀性而不經考證就將民間流傳的說法也納入其文本,并虛構出相關的細節,這一寫法并不嚴謹,也無益于傳遞工程師精神。

關于工程師精神,此前尚沒有學理意義上的定義,但工程技術一線工作者已結合各自的工作與心得概括出其內涵應包括愛國奮斗、自立自強、嚴謹謙遜等要素[41-42]。工程師精神是工程師群體普遍認同的價值與品質,它體現在每一位具體的工程師的工程實踐中,體現在他們面對具體的技術難題時的解決路徑和應對方式上。圍繞工程師的具體工作展開故事,據實講述,不夸張渲染,是講好工程師故事的基本要求,這將有助于向公眾傳播工程師精神,同時也是科普創作者的責任。對于詹天佑的個案,也是如此。

在民國時期報刊所載詹天佑傳記和故事中也多有此類正面案例。楊銓的《詹天佑傳》在行文風格上嚴謹內斂,言辭簡潔。在講述詹天佑作為技術代表赴海參崴參加遠東鐵路會議時,作者寫道:“時當暮春,北地苦寒,冰雪載途,氏挺然登車,未嘗以一身安危為慮也。初各國以吾易與,所謂共同管理者實不欲吾參預其間,氏力爭,中東路始有華工程師之立足地?!盵6]寥寥數語便描繪出詹天佑不辭辛苦、不辱使命的形象。屈懷白的《詹天佑先生事略》在對詹氏一生的工程技術工作梳理后評論說:“詹氏尤其足以使人欽佩的地方是他的專一有恒,和他的寧犧牲自己的安樂而為國家服務的精神。沒有前者,不能使他為一個卓越的科學家;沒有后者,更不能使他成為近代中華民族中一個特別可以紀念的偉人?!盵7]這也準確地概括了體現在詹天佑身上的工程師精神。

詹天佑的曾孫詹詠曾專門著文澄清了有關詹天佑的幾個訛傳,包括馬尾海戰是否登艦作戰、火車自動掛鉤的發明權歸屬以及“萬不得已”的“人”字形路線。他在文章最后寫道:

還原真相絲毫不減損我曾祖父的形象。盡管未親身登艦參加與法軍的戰斗,但他曾向家人講述,當時為救傷員在海水里泡了一整天。在馬尾海戰那場導致福建水師全軍覆沒的戰役中,他的同學鄺詠鐘、楊兆楠、薛有福、黃季良為國捐軀;在十余年后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甲午海戰中,他的同學沈壽昌、陳金揆、黃祖蓮為國捐軀……這些悲愴的現實深深地刺痛了他,更堅定了他“出所學”“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決心。他終其一生踐行了自己的誓言。[10]

在以工程史以及工程師為主題的科普創作中,故事固然可以帶來可讀性,但不應為此目標而犧牲史實的準確性,甚或隨意編造。事實上,在講述故事時盡可能追求嚴謹準確,謹慎處理民間流傳的說法而在有據可查的事實上多下功夫,并不會讓故事失去可讀性,反而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呈現。前述提及詹天佑本人為了避免誤會而在其編著的《新編華英工學字匯》中將“Janney Coupler”一詞的中譯寫作“鄭氏車鉤”而非“詹氏車鉤”,這恰恰表現了詹天佑本人嚴謹做事、低調為人的品質。

四、結語

本文以民國時期報刊圖書中的詹天佑傳記故事為中心分析了以工程史和工程師為題材的科普創作對工程師形象的呈現。在中國近代鐵路史上,有一批批舉足輕重的人物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然而,目前對鐵路人物的研究無論從數量還是深度上都遠遠不夠。

從對詹天佑故事的個案分析可以看到,民國時期圍繞詹天佑生平與成就展開的普及類作品雖不乏嚴謹之作,但也存在以民間流傳的說法為藍本輔以“合理想象”而進行的“創作”。在火車自動掛鉤的個案上,科學史研究者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研究結果,但這一問題在當前的科技史與工程史科普創作中仍然存在。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一本中國鐵路史圖書中,仍然有“詹天佑鉤”的說法。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科普創作者與科學史研究者往往并非同一人群,前者對相關主題的學術研究進展也不熟悉;另一方面則是因僅追求故事的可讀性和趣味性而在寫作中展開“合理想象”。筆者認為,要解決科普創作中的此類問題,科普創作者就有必要及時吸收科學史研究成果。在基本事實與技術細節上追求準確是科學史科普創作的基礎,也將有助于向公眾傳遞工程師精神。

參考文獻

[1]史婭霖. 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科技人物詹天佑的編寫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2]董仁威,程婧波. 科普作品的分類研究[C]// 中國科普研究所,編. 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8《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五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8.

[3] Jeme Tien-yew[N]. The China Press, 1919-04-27(006).

[4]中國第一期留學生得享后世人崇拜的唯詹天佑一人[N]. 力報, 1939-12-26(002).

[5]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 《詹天佑歷史文獻匯編》編纂委員會,編著. 詹天佑研究資料目錄[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6]楊銓. 詹天佑傳[J]. 科學,1919, 4(10):1020-1024.

[7]屈懷白. 詹天佑先生事略[J]. 科學的中國, 1933,1(4):24-28.

[8]紹川. 工業專家詹天佑小史[N]. 上海報, 1935-06-10(006).

[9]段海龍.京張鐵路“人”字形路線探析[J].科學文化評論, 2017,14(5):107-114.

[10]詹詠.關于曾祖父詹天佑的幾個訛傳[J]. 世紀, 2022(1): 41-46.

[11]淩鴻勛.車輛掛鉤是否詹天佑所發明[C]//淩鴻勛,高宗魯,編. 詹天佑與中國鐵路.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7.

[12]宗和. 火車自動掛鉤是詹天佑發明的嗎? [J]. 出版工作,1979(6):50-52.

[13]陳福季. 火車自動掛鉤并非詹天佑發明 [J]. 咬文嚼字,2011(8):47-48.

[14] JANNEY E H. Improved Car-Couplings:US77046[P/OL].(1868-04-21)[2023-11-28]. https://patentimages.storage.googleapis. com/7b/56/90/99aa83ed18c7c0/US77046.pdf.

[15] JANNEY E H. Improvement in Car-Couplings:US138405[P/OL].(1873-04-29)[2023-11-28]. https://patentimages.storage.googleapis. com/3e/e6/e7/eb9cb589e2c06f/US138405.pdf.

[16]徐行. 鐵道建設專家詹天佑[J]. 開明少年, 1948(34):21.

[17]征庸. 詹天佑[M]. 上海:文通書局, 1948.

[18] THORNTON W W. A Treatise on The Federal EmployersLiability and Safety Appliance Acts[M]. Cincinnati:The W. H. Anderson Company,1909.

[19]總辦京張鐵路候補丞參詹天佑前呈商部說帖第二[J]. 交通官報,1906,(7):21.

[20]中華工程師會. 新編華英工學字匯[M].上海:商務印書館,1915.

[21]發明火車上掛勾的詹天佑先生[J]. 現代民眾, 1935, 1(11):9.

[22]許重遠. 偉大的工程師詹天佑[J]. 浙江青年, 1937, 3(8):42-50.

[23]于道. “詹天佑”的發明者——懷念詹天佑先生[J]. 小朋友,1948(904):5-8.

[24]雷. 中國的偉大工程師——詹天佑[J]. 青年科學, 1942(1):40.

[25]ABBOT C G. Great Inventions[M]. New York:Smithsonian Institution Series,Inc,1932.

[26]火車屢次軋人[N]. 盛京時報, 1909-08-10(003).

[27]撞死了一個[N]. 正宗愛國報, 1911-05-21(003).

[28]掛鉤人被軋身死[N]. 正宗愛國報, 1912-10-07(005).

[29]滬寧車撞斃掛鉤夫[N]. 申報, 1922-02-04(016).

[30]貨車掛鉤夫撞斃[N]. 申報, 1936-01-10(009).

[31]車站掛鉤工人跌落車下慘死[N]. 大公報(天津), 1937-02-01(006).

[32]掛鉤夫碰死[N]. 盛京時報, 1939-06-25(011).

[33]火車上掛鉤者劉德謙慘死輪下[N]. 盛京時報 , 1941-03-30(012).

[34]本部僉事陳毅擬請畫一車軌橋洞尺寸制度說帖(宣統元年十二月十五日)[J]. 交通官報,1910(7):19.

[35]部路要訊:北寧路改用詹氏新式車鉤[J]. 鐵道公報,1936(1433):9.

[36]裝換客車車鉤[J]. 津浦鐵路日刊,1936(154):4.

[37]鐘能華,編. 中外名人逸事[M]. 上海: 上海春明書店, 1948.

[38]新中國的詹天佑何在[J]. 藝園, 1931, 1(3): 14.

[39]勤孟. 談老虎鉤[N]. 活報, 1947-10-05(002).

[40]赫爾奇·克拉夫. 科學史學導論[M]. 任定成,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41]朱廣生,張靜. 朱廣生:讓工程師精神成為一面旗幟[J].軍工文化,2021(10): 11-14.

[42]李勇. 弘揚工程師精神,建設科技強國[N]. 科技日報, 2021-05-24(007).

(編輯 / 齊 鈺 鄒 貞)

Interpreting and Disseminating the Engineer Spirit Through Biography:A Case Study of Zhan Tianyous Biography in the Mass Media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Wu Yan Tian Yunlong Duan Hailong

(Institute for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 010022)

Abstract:Zhan Tianyou,a distinguished railway engineer in modern China,has been the subject of numerous biographical stories in the mass media since the 1930s. These stories depict his achievements,but they also contain some misinformation,which over time has incorporated more and more elements of“reasonable imagin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se biographical stories in the mass media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analyzing the misinformation and exploring the portrayal of the engineers image in popular science writing. The paper argues that timely absorption of scientific history research findings and striving for accuracy in basic facts and technical details are essential for accurate popular science writ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at this is also conducive to conveying the spirit of engineers to the public.

Keywords: Zhan Tianyou;scientist biography;engineer spirit;railway history;history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CLC Numbers:I207.5;K25 Document Code:A DOI:10.19957/j.cnki.kpczpl.2023.04.002

①本文所討論的“詹天佑傳記故事”指下述類型文章:詹天佑傳;關于詹天佑生平及貢獻的報道或記述;包含有對詹天佑生平及貢獻的記述,但并未以傳記形式發表的文章(例如評論或感想類文章)等。本文以“篇(次)”作為計數單位是因為其中有一些文章在不同媒體上刊載過不止一次。

①例如,史婭霖在其碩士學位論文《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科技人物詹天佑的編寫研究》中發現,2010年北師大版高中歷史教科書《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中就有這一內容。

猜你喜歡
詹天佑
詹天佑,“中國鐵路之父”
讀迷作品
詹天佑修建鐵路的故事
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簡介
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首獲第十四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詹天佑還書簽
詹天佑還書簽
WORKIN' ON THE RAILROAD
32項工程喜獲第十一屆詹天佑獎
AECOM榮獲第十屆詹天佑土木工程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