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寫星宿:試論中國傳統星象知識的科普

2023-03-12 13:07陳志輝
科普創作 2023年4期
關鍵詞:星象

陳志輝

[摘 要]文章考察、分析和比較了《星象解碼》《漫步中國星空》《中國的星空》和《星空帝國》4部關于中國傳統星象知識的科普圖書。早前的天文學史通史著作、中西星名對照、恒星觀測史研究、古代天文社會史研究以及上古神話、民族和考古學的綜合研究等專門著述,構成這些科普圖書的重要知識基礎。星象科普圖書在內容創作和星官圖繪表達上有不斷完善的演進過程,而且各有其鮮明特色,力求科學、人文和藝術相結合,兼具科學普及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雙重意義。

[關鍵詞] 古代中國 天文學史 星象 《步天歌》 科普圖書

[中圖分類號] P1-092;N4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957/j.cnki.kpczpl.2023.04.003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偉烈亞力中國科學史著作的整理、譯釋與研究”(20BZS155)。

中國歷史上一直具有天文學觀測與研究的傳統,歷朝歷代都不乏研究者及大量先進成果。近代以來,由于觀測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斷改進,天文學的發展一日千里,國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希臘星座為基礎的通用研究范式,便于學術交流。因此,古代中國優秀的天文學傳統也轉變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過,這份遺產比較專門,一直以來都是專業天文學史研究者的研究對象,普羅大眾難以認識。近年來,國家不斷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與普及,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普及;2022年印發《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要求做好古籍的普及傳播工作。因此,對中國古代天文學歷史、典籍和文化的普及,具有科學普及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雙重屬性。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科學史普及出版的繁榮,關于中國古代天文學史的科普圖書也陸續增長。自新千年以來,科普中國傳統星象知識的作品主要有《星象解碼——引領進入神秘的星座世界》(群言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簡稱《星象解碼》)、《漫步中國星空》(科學普及出版社2013年版)、《中國的星空》(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年版)和《星空帝國:中國古代星宿揭秘》(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簡稱《星空帝國》)等(圖1,以下將此4部作品總稱為星象科普圖書)。它們在推出后頗受歡迎,多次再版重印,其中更有獲獎佳作。這些星象科普圖書的創作經驗,值得總結和探討。

一、星象科普圖書內容概述

把滿天繁星劃分成不同星區,進而為不同星區及其所屬星命名,是古人觀測、認識恒星的重要手段。古巴比倫即以12星座劃分黃道帶上的12個天區,后為古希臘人所繼承,沿用至今。古代中國則把類似的天區稱為星官,對其的劃分整合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西晉初年,陳卓整理甘德、石申和巫咸三家星的舊說,把星空分為283個星官、1464星,是為“陳卓定紀”。至隋唐時期,輔助記認星宿的配圖注歌訣《步天歌》問世,把全天星官分隸于“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四象二十八宿即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和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共31個天區之下,并各配上一組七言詩以便記憶。自宋以后,《步天歌》成為描述星象的經典文獻,其確立的三垣二十八宿星象體系傳統,也沿用了1000余年。

較早出版的《星象解碼》并未使用《步天歌》的體系安排全書。該書除第一章綜述傳統中國星空、第二章專論紫微垣和最后一章專論銀河外,中間“以十二月中星為線索,以二十八宿及其附座為骨干,將一個個星座、一個個故事連接貫穿起來”[1]前言16-17。陳久金先生是天文學史研究的專家,對于中國傳統星官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有獨到的見解,他意圖通過書中“對中國星座神話故事的介紹”,幫助讀者輕松愉快地了解傳統星座名稱的來歷及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并且牢固地記住它,由此認識中國的星空”[1]前言14-15。換言之,以明清時代常用的十二月昏中星圖為綱,分章配圖解說古代星宿,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不過,《步天歌》體系是沿用千年的傳統,現成方便而又被廣泛接受,因而《星象解碼》之后所出各書多按這一體系編排。然而現存《步天歌》的版本眾多,這些作品在編排上也各有不同的考慮。

《漫步中國星空》除第一章“中國星空”為緒論外,其余各章按東、北、西、南四方二十八宿及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順序排列;每章先列該星區的星官和文圖,接著逐句解釋《步天歌》并給出中西對照星圖,然后以“漫步星空”欄目,分條簡述尋星認星技巧以及星宿歷史文化故事。其先二十八宿、后三垣的排列順序,是依照文津閣《四庫全書》中《靈臺秘苑》一書引用的《步天歌》的排列順序?!鹅`臺秘苑》本身是一部占星術古籍,作者據傳是北周入隋的庾季才,原本已不可見,后經北宋王安禮(王安石之弟)等人重修,清乾隆時編入《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占候之屬。書中所引用的《步天歌》附有星圖,被認為是較早版本的星圖[2]9,《漫步中國星空》重新摹繪后稱之為“文圖”,并配合詩歌解說,結合宋代的恒星觀測數據,恢復公元1052年北宋皇祐年間的星空[3]10,展現出這一版本《步天歌》的善本特色。

2008年,天文學史家王玉民所作《星座世界》,以春夏秋冬四季星空為體系,用中西星座對照的方式編排全書,介紹星座劃分的方法[4]。之后他與景海榮和詹想合作出版《中國的星空》,改以《步天歌》的三垣二十八宿體系編排內容——紫微星空單獨成章,太微和天市兩垣星空合一章,其余四章分述四方——解說中國古代星座和星空文化。這部作品除了配有神話故事的形象繪圖外,還附以不同季節的真實星空照片和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望遠鏡拍攝的星云星系圖[5]前言3?!吨袊男强铡芬袁F實所見所攝的真實星空為底圖,對中西方星座的形象有更多的圖繪、解說和比較,于2016年獲第11屆文津圖書獎科普類推薦圖書。

《星空帝國》更進一步,獲第12屆文津圖書獎(2017年)和第九屆吳大猷科學普及創作類佳作獎(2018年)。它“以吟誦中國星象的《步天歌》為線索,配以作者創作的中國星官形象,通過全彩色圖解的形式向讀者揭示了中國古代星官體系的秘密”[6]。其第一章亦為緒論,介紹中國古代星官體系的基礎知識,如中國星官的源流和命名、三垣二十八宿體系概說、古代星占與天文學的關系、中西星座發展及其文化的比較等。第二章解說紫微、太微和天市三垣及其下屬各星官,隨后四章解說二十八宿。最后一章為“南極諸星”,介紹大航海時代以來從西方傳入中國的南天星官。附錄有最早追溯至唐代的校訂版《丹元子步天歌》、明末《經天該》(《西步天歌》)和清代何君藩《步天歌》三種古代認星歌訣,國際通用南、北天星座圖兩頁,以及拉頁《步天圖》,另外單附大幅《天文圖》等。雖然同為圖解《步天歌》之作,但與《漫步中國星空》使用古籍善本不同,《星空帝國》持“匯校定本”的思路,采用的是潘鼐校訂本的《步天歌》;也不使用古籍中的文圖,而使用源于清代《儀象考成》等文獻、伊世同整理校訂的中西對照星圖?!秲x象考成》是清代西方傳教士主持恒星測量工作的成果,但當時觀測到的星官與傳統《步天歌》所述已經無法完全對應。因此《星空帝國》特別提醒讀者歌訣與星圖無法做到完全一致,書中所繪宋代星圖僅供參考[7]22-23。

二、星象科普圖書的知識基礎:天文學史相關研究成果

星象科普圖書的作者十分重視吸收前人的成果,并在此基礎上融會自身的見解,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前述星象科普圖書中,除《中國的星空》外均附有參考文獻目錄,提到的文獻主要是關于中國古代星象星占和現代天文學的研究專著或普及性著作。通過這些文獻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天文學史的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紀80到90年代,構成了星象科普圖書的知識基礎,讀者也可以進一步作延伸閱讀。大體來說,這些研究專著可以分成以下四類。

(一)有關中國天文學史的通史類著作

有關中國天文學史的通史類著作包括陳遵媯的《中國天文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初版、2006年再版),劉金沂、趙澄秋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史略》(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版)和陳美東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卷》(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等。

有關恒星的星象之學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內容,因此了解中國古代天文學演化過程,進而理解古人的星象之學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陳遵媯先生是近代天文學家、北京天文館第一任館長,煌煌三冊的《中國天文學史》是其代表作之一。該書第一冊第三編“星象”專門討論恒星和星圖,第一、二冊還探討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哲學基礎,與占卜、算學的關系,歷代天文學沿革、天文測算、歷法、天象記錄和天文儀器等[8]?!吨袊糯煳膶W史略》雖然比較簡潔,但凝聚了劉金沂先生“20多年來研究中國天文學史的心血,且深入淺出地把許多深奧的問題寫得引人入勝”,其中“古代天象記錄的應用研究”和“古代天文學對外域的影響”兩章是此前研究專著所無[9]。陳美東先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卷》按時間順序,從先秦講至清末[10],更是研習天文學史入門和進階的必讀書。這些著作為人們理解中國古代天文學提供了一個易于把握的框架,因而星象科普圖書中的緒論章節大都集中體現出對通史類著作的參考。

(二)有關古代恒星觀測的研究

這一類文獻主要有伊世同的《中西對照恒星圖表》(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和《全天星圖》(中國地圖出版社1987年版),潘鼐的《中國恒星觀測史》(學林出版社1989年初版、2009年修訂再版)、周曉陸的《步天歌研究》(中國書店2008年版)等。

把清代《儀象考成》正續編中的傳統中國星名一一證認為國際通用的西方星名,是伊世同先生的重要工作成果;潘鼐先生則深入而詳細地探討中國歷代星表、星圖,評判其得失優劣。在此之前,中西星名對照工作雖然已經有西方漢學家如衛方濟(Francisco No?l S. J.)、施古德(Gustave Schlegel)、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土橋八千太等人的豐碩成果[11],但他們的成果是用西文發表,而且他們所用的西方星座與后來192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所確立的今天國際通用的西方星座不完全一致,今人難以利用。因此,如果沒有伊、潘兩位先生的工作成果,《星空帝國》中的中西對照圖說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對于星圖和星官的解說也會流于表面,缺乏歷史和批判的維度。除此以外,作者還對伊世同先生所贈送的星圖資料表達了謝意,書中公布的伊先生的星圖摹本(圖2),也體現出在圖像復制技術缺乏年代前輩學者研究中國天文學史的艱辛歷程。

《步天歌》雖然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問世,但其全文最早要到宋代鄭樵在其《通志·天文略》中才公之于世,而且后世流傳中外的版本甚多。周曉陸帶著“現在所見《步天歌》本子,有抄有印,互有參差,優劣互見,絕無統一”這個重大問題[2]193,在《步天歌研究》運用文獻??狈椒?,廣求《步天歌》的各種刻本、抄本,做了詳細的匯校評注工作,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在《步天歌》較早版本的判斷上,《漫步中國星空》雖與周曉陸先生有所不同,但書中體現了《步天歌》一句一步、對應古代周天(365?)度中之一度的觀點[3]8,并于書名中以“漫步”題眼作出回應,可見《步天歌研究》的影響之明顯。

(三)有關古代天文學的社會史研究

這類主要有江曉原《星占學與傳統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黃一農《社會天文學十講》(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盧央《中國古代星占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版)、陳久金《帝王的星占——中國星占揭秘》(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等。

中國乃至世界古代的天文學都或多或少夾雜了占星、擇吉之類的迷信內容,這些研究或解說天文星占典籍,或分析經典個案,或比較考古材料,揭示了中國傳統天文學與政治、社會和天人感應等古代思想之間的密切互動關系。雖然這些研究專著大多在21世紀的前10年內出版,但都是相關領域學者之前系列研究成果的總結。如黃一農《社會天文學十講》第二章為“中國星占學上最兇的天象:‘熒惑守心”[12](火星在心宿附近呈現順行—留—逆行—留—順行現象),即以發表于學術刊物上的論文為基礎改編而成,探討歷代文獻中23次熒惑守心記錄的真實性及其作偽的原因[13]。在解說心宿時,《星空帝國》安排了“熒惑守心——帝王的不祥之兆?”一節內容來介紹這一成果[7]92-93,這樣也有利于消除大眾讀者對古代星占的神秘印象。

(四)有關上古神話、民族和考古學的綜合研究

這類研究主要有何光岳《南蠻源流史》《百越源流史》《東夷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1990年陸續出版)等古代民族的歷史研究,袁珂的《山海經》上古神話研究,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等。

星空深邃遼遠而人不能至,因而中外文明在研究其規律之時總是伴隨著很多玄想,神話傳說便是其中之一。對古代各民族星空神話的科學研究,是一種民族學和天文學的綜合研究。作為少數民族天文學史家,陳久金先生對此尤為重視,在《星象解碼》中利用了《東夷源流史》的研究成果,認為四象之一的“南方朱雀”是上古東夷族支系鳥夷人的圖騰[1]91-94。

三、星象科普圖書創作圖繪的演進與特色

天文星象,無圖難以說明,因而傳統的星圖繪制一直以來很受重視。面向一般讀者的星象科普圖書在創作上較其他學科的科普圖書更加強調圖文并茂,而具體到不同的作品又各具特色。

《星象解碼》是我國較早面世的星象科普圖書,配有近百幅插圖,并請專人對插圖進行加工[1]224。隨后,這些星象知識的普及在大眾科普雜志上陸續體現。2006年10月28日,四色彩頁印刷的《中國國家天文》雜志正式創刊發行,以天文與人文結合作為其辦刊理念[14]。中國天文學史研究成果的普及與這一理念正好契合。在2009年第2期的《中國國家天文》上,一個名為“中國星宿故事”的專欄誕生,第一篇文章題為“北斗星的故事”,撰文者為陳久金先生,而繪圖者正是《星空帝國》的第一作者徐剛,第一幅插圖“斗為帝車”圖也正是《星空帝國》的封面圖(圖3)。這些科普文章以《星象解碼》中的星宿故事為基礎,經陳久金先生深化拓展而成,篇幅大約3000字。繪圖師為徐剛或晨沙,他們依據內容繪出星官或神話形象;雜志編輯另配上正文提及的歷史人物、考古器物和名勝古跡等圖片,全部內容一般要占6個版面。至2010年第12期陳久金先生擱筆,“星宿故事”共連載23期。從2011年第2期開始,該欄目由筆者續貂,與晨沙合作 ,一直連載至2013年第6期。系列文章似尚有若干一得之見以供《星空帝國》作者繪圖參考,故得附參考文獻之驥尾。

大約同時,面向青少年的科普雜志《博物》也開設了“星象解碼”專欄,介紹二十八宿的故事。徐剛自言曾與第二作者、長期從事天文科普工作的王燕平女士合作,“在《博物》雜志上發表中國星官方面的系列文章”;至2012年底“以連載文章為基礎,補充完善內容,增加重繪插圖”,正式開始寫作《星空帝國》[7]前言2。為配合“星象解碼”第1期文章《28星宿:月亮的驛站》,徐剛繪制了一幅標有二十八宿距度的星官形象星圖[15],此圖后來進一步細化,演變為《星空帝國》拉頁《步天圖》。細化內容包括,為補二十八宿距度圖為方圖而不能顯示北極附近天區,增繪紫微垣的星官形象;同時又增繪了胃宿、昴宿、室宿、天牢、青丘、天社、闕丘若干星官;改繪了軒轅、天倉、座旗、天津等星官??梢哉f,徐剛為《中國國家天文》和《博物》雜志的古代星宿知識專欄文章繪制插圖,為以彩圖配合解說星宿星官為主要形式的《星空帝國》逐漸積累了繪圖和內容編排的經驗。

其實星象圖繪演進的歷史還可以上溯至20世紀初,中國現代天文學奠基者高魯先生在其《星象統箋》(法文標題Lévolution des astéresmes Chinois,意為“中國星座的演進”)中就做過星象配圖的嘗試。但一方面該書以探討中國天文學起源、附帶普及現代天文學最新理論成果為目的[16]II,解說傳統星象只是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在繪圖印刷技術上或亦有時代局限,書中只為四象配上了原創的線描形象圖(圖4)?!缎窍蠼獯a》援引了《星象統箋》這4幅四象圖,同時增添與古籍中星象相關的星圖、人物、事物等插圖。這一做法為各后續普及作品所繼承,令人對星象故事有更直觀的理解。

此外,眾多星官的點線連接的形象化表達也有不同的探索。陳久金先生認為,直觀的星官形象“對人們的視覺沖擊力要遠遠大于單純由點和線構成的星圖,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這對面向大眾的科學文化傳播非常重要[7]序言1。早期的中國星座形象圖只能在白色背景下突出顯示星點和形象,但這與真實的星空有很大的差距?!堵街袊强铡穼⒐偶新竦男菆D重新繪制成清晰易讀的文圖(圖5)?!吨袊男强铡犯囊哉鎸嵭强兆鳛楸尘?,用半透明化的原創彩色圖繪表示相關星官的文化內涵(圖6),不過由于星空背景過暗,彩色圖繪細節的展示也打了不少折扣?!缎强盏蹏吠瑯硬捎蒙钏{色背景模擬深空,但星官的形象改為邊緣發光的剪影式寫意圖像,同時保留了各星的星等、光譜型等信息(圖7),按圖記認更為容易。

四、結語

綜合前述,4部星象科普圖書互有關聯,都力求科學、人文和藝術相結合,但又各有側重?!缎窍蠼獯a》是天文學史家對傳統星象知識做系統解說的嘗試;《中國的星空》融合中西星座文化,同時以真實照片為背景展現瑰麗星空;《漫步中國星空》和《星空帝國》各以不同版本的《步天歌》作為線索普及傳統星象體系知識,但前者力圖恢復宋代的星空,后者則強調原創的星官形象。

筆者要特別指出的是,《星空帝國》的作者徐剛是受過專業繪圖訓練的插畫師,同時對中國古代天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又能吸收和綜合專業研究人員的成果,故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中國古代星官的形象,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令人印象深刻。2022年9月,《星空帝國》修訂再版,將原來的《步天圖》拉頁改為經折裝冊頁,還增加了中國星空的旋轉星圖《步天規》,足見該書及其所附星圖受歡迎的程度。它不但是對古代天文學和傳統文化有興趣的一般大眾的絕佳入門級科普圖書,還大大有益于中國天文學史的專業研究者和教學人員。筆者在為本科生講授“天文學的歷史與文化”通識課時,《星空帝國》即為重要參考書之一。當然《星空帝國》亦非完美無瑕,如稱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以“北極附近為中宮,二十八宿則分屬東、西、南、北四宮”[7]16,新版亦未見改動。然而此處之“宮”實為“官”字在傳抄時出現訛寫,且原書四方的順序是東、南、西、北[11]103-104。這大概與作者對早期中國的星象典籍不太熟悉有關。這也提示我們,作為中國古代科技知識載體的古籍的形成、制度、流傳等相關知識的普及,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另外,隨著學界對古代星象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相關的普及著作也時有出現。如李亮的《燦爛星河:中國古代星圖》(科學出版社2021年版)就介紹了墓葬建筑、石刻、紙本等不同類型的星圖[17],亦為彩色印刷,易于閱讀。這些優秀的星象科普圖書也告訴我們,承載傳統星象知識的典籍、星圖等文物背后蘊藏著許多不同的有趣故事,如何將這些故事告訴大眾讀者,以利于中華優秀傳統科學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我們還有很大的、可以去努力的空間。

在本文編輯出版的過程中,筆者新見一部與傳世版本完全不同的《步天歌》,初步考證其很可能早于傳世的宋鄭樵校訂版本。因該史料的發現,本文相關的若干敘述將來很可能要作出修正。但可以預見,在前人創作經驗總結和學術研究新成果的共同作用下,傳統星象知識科普也將揭開新的一頁。

致謝:感謝吳燕教授和匿名審稿人提出的寶貴意見和有益的修改建議!

參考文獻

[1]陳久金. 星象解碼——引領進入神秘的星座世界[M]. 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2]周曉陸. 步天歌研究[M]. 北京:中國書店,2008.

[3]齊銳,萬昊宜. 漫步中國星空[M].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3.

[4]王玉民. 星座世界[M].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8.

[5]景海榮,詹想,王玉民,中國的星空[M].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6]劉悠揚. 揭開中國古代的天文奧秘[N]. 深圳商報. 2022-02-27(A04).

[7]徐剛,王燕平. 星空帝國:中國古代星宿揭秘[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8]陳遵媯. 中國天文學史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劉金沂,趙澄秋. 中國古代天文學史略[M]. 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10]陳美東. 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卷[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11]潘鼐. 中國恒星觀測史[M].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12]黃一農. 社會天文學十講[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13]黃一農. 星占、事應與偽造天象——以“熒惑守心”為例[J]. 自然科學史研究, 1991(2):120-132.

[14]李珊珊. 中國第一本天文人文雜志《中國國家天文》創刊發行[J]. 科學世界,2007(1):73.

[15]張超,周昆,徐剛. 28星宿:月亮的驛站 [J]. 博物,2010(2):40-41.

[16]高魯. 星象統箋[M]. 南京: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3.

[17]李亮. 燦爛星河:中國古代星圖[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編輯 / 齊 鈺 鄒 貞)

Illustrating the Constellations:A Study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stronomical Knowledge

Chen Zhihui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 010022)

Abstract:This article examines,analyzes,and compares four popular science boo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elestial knowledge:Decoding the Celestial Sphere,Roaming the Chinese Starry Sky,Chinas Starry Sky,and Starry Empire. These popular works draw extensively from earlier specialized literature,encompassing comprehensive histories of astronomy,compara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tar nomenclature,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stellar observations,explorations of the social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astronomy,as well as integrated studies of ancient mythology,ethnicity,and archaeology. The evolution of these celestial-themed popular science books is marked by continuous refinement in both content creation and the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constellations. Each book offers its own distinctive flavor,striving for a harmonious blend of science,humanity,and artistry. Collectively,they serve a dual purpose:to disseminate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o promote the rich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 ancient China;history of astronomy;celestial knowledge;Song of the Sky Pacers;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CLC Numbers:P1-092;N4 Document Code:A DOI:10.19957/j.cnki.kpczpl.2023.04.003

猜你喜歡
星象
陸游詩歌中部分星象意象淺析
星象師
南京高淳花山宋墓出土的絹地星象圖
從博山爐看兩漢時期星象與仙境追求
一類用算子刻畫的單葉調和函數類
一致星象和凸象超幾何函數的一些性質
方回詩歌中的星象研究
星象館
關于對稱共軛點的倒星象函數某些子類的系數估計
夜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