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江與方文交游述論

2023-03-13 01:01王潔瓊
黃山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桐城詩學

王潔瓊

(安慶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安徽安慶 246011)

潘江(1619—1702 年)與方文(1612—1669 年)是明清之際桐城詩壇的代表人物。潘江,字蜀藻,號木厓。潘江平生以著述娛志,其作品文體廣泛,涉及賦、詩、詞、古文等,有《木厓集》《木厓續集》《木厓文集》《龍眠風雅》等著作傳世。馬其昶稱其“主盟壇席者三十余年”[1]。方文,字爾止,號嵞山。方文一生工于詩歌,所作之詩不下6000首,今存《嵞山集》21 卷。其詩時人評價甚高,錢謙益評嵞山詩:“波瀾獨老成,健筆自抖擻?!盵2]

潘江與方文均為桐城人,又有姻親關系,加之年齡相近,同好詩學,二人可能相識甚早。有說法認為潘江、方文二人相交于清順治三年(1646 年),馬之瑛招潘江、方文小集談詩①。但查閱二人詩集可知,潘江與方文在明亡前就已有交集。潘江有詩《深秋雨夜有懷方爾止石莊》:

負郭山莊半草萊,十年前此讀書來。

于今老大重經過,多少滄桑亦可知。[3]

按詩集編年,這首詩所作時間不晚于順治十年(1653 年),詩中所說“十年前”即為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左右。

關于潘江、方文兩人的交游情況,目前學界雖有關注,但詳細論述者較少②。潘江和方文有著數十年的情誼,不僅是同鄉之交,更是詩學摯友。二人有著相似的詩學愛好,在詩文創作方面互動頗繁,共同引領了清初桐城詩壇的宗白風氣??际雠私头轿牡慕挥吻闆r,有利于加深對潘江、方文二人的了解,對清初桐城乃至全國的詩學風尚也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一、桐城相聚,論詩會友(1646—1656年)

詩學交流是潘江與方文最普遍的交往方式之一,二人在桐城期間時常小聚談詩、切磋詩藝。順治三年春,方文應馬之瑛的邀請,與潘江小集談詩。馬之瑛也為桐城人,與潘江、方文二人交情深厚。其時,三人都在桐城,方文即將前往吳中。馬之瑛此次招二人相聚,既是談詩理,也是送離別。馬之瑛有詩:

已作河梁別,還從擲果車。

避兵舟暫艤,卜妾揥方加。

吾黨多高步,初唐幾大家。

空檐風動燭,寒色上梅花。[4]

方文亦有詩云及:“蘭陵美酒期君醉,莫誤春風聽早鶯?!盵5]足見會聚之愉快。順治九年(1652年)秋季,方文移家樅川。是年九月,方文自樅川入城,與陳式相約,夜集潘江石經齋處。三人暢談詩學直至夜闌,方文作《潘蜀藻招同陳二如夜集有贈》:

吾鄉詩學自紛紜,古義深求在兩君。

注就杜陵真一絕,吟成白傅渾無分。[5]308-309

方文認為桐城詩學雖紛紜復雜,但細究詩學源流,多出杜甫、白居易兩位先賢。陳式平生酷嗜杜甫,善注杜甫詩,成就甚多。潘江則少慕白居易,作品中擬長慶體詩眾多。二人是桐城學杜宗白的翹楚。陳式亦有詩記錄當時聚會情形:

詩朋已作經年別,高興何妨與夜闌。

燈照黃花秋悄悄,席移翠竹影竿竿。[4]3879

可見三人相見之愉悅以及論詩之沉浸。同年十一月,潘江仍居桐城。方文前往廬山,與方以智相聚。后方文獨留廬山,遍覽勝跡,作《廬山詩》36首,描述廬山各處美景以及相關的歷史文化、名人事跡等,并寄詩潘江。潘江讀后,賦詩相酬答。

一勝為一記,一記為綴一詩。

詩凡三十六,皆成絕妙辭。

……

篇篇皆實錄,句句有余姿。

能令后來者,開卷不停披。

何必履其境,一覽如列眉。

信是江山秀,足為文人資。

匡阜助峰巒,湓水蕩漣漪。

豈如君所思,乃在晉宋時。

緬彼陶靖節,生長此江湄。

柴桑古村落,栗里舊茅茨。

醉石逸興在,書院芳名垂。

平生讀其詩,望古有同悲。

況今舊游地,能勿增懷思。

……

豈如君今日,才德無不宜。

在晉惟陶潛,在宋惟朱熹。

異時廬山下,合勒三賢碑。[3]45

詩歌先是列舉方文所寫廬山勝跡,贊其廬山詩寫景細致、精妙無雙,讀之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后指出方文此詩不僅是山水佳作,更蘊含了方文個人的情緒感慨,尤其是詩中多次所思的陶淵明,更是表達著方文濃厚的情思。最后將方文與陶淵明、朱熹并舉,贊其才德兼備。

順治十年秋,方文自樅川入城。潘江再招方文、方里小集,談論香山詩。方文作《秋日歸里飲潘蜀藻茅堂,談香山詩甚快有贈,并示從弟井公》一詩:

野老攻詩二十年,詩中警句亦流傳。

貪看酷嗜無如爾,短諷長吟不論篇。

自是性情真契合,豈因朋好故周旋。

往時刻畫杜工部,近日沉酣白樂天。

異地何曾相告語,同心不覺自鉆研。

君才通敏摹多似,我筆粗疏恨未工。

別去乾坤誰解此,歸來閭里特歡然。

……

今宵偶聚黃花下,古調高歌翠竹邊。

長慶風光俱在眼,香山胎骨本來仙。

三人詠嘆知非茍,白遍過從期莫愆。

只恐浮蹤猶未定,明朝又泛五湖船。[5]370

潘江與方文因性情契合而感情日益深厚,相同的詩學觀念則讓二人之間更添默契。潘江、方文二人時常身處異地,對彼此的詩學嗜好不甚了解。但此次雅集,雙方達成了宗白的共識,并由此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順治十二年(1655 年)春,方文借覽戴重《河邨集》。戴重為明末清初義士,清軍南下湖州之際,加入太湖義族。后中箭受傷,作絕命詩15 首,絕食而死?!逗舆椉酚善渥哟饕菩?、本孝輯錄,張自烈梓刻。戴重以死殉國,其詩作也在遺民之間廣為流傳。方文有詩:

我友河邨沒數年,時時夢見似生前。

只愁遺稿亂兵失,稍喜承家二子賢。

聞道祝生歸有句,知為張老刻成編。

春宵借去寒窗讀,月落雞鳴尚未眠。[5]338

方文與戴重相識已久,是多年好友。戴重去世后,方文恐其詩集已于戰亂中遺失,后知詩集已被刊刻出來,連向友人借閱。方文得此集后,欣喜不已,味詠不輟。同方文一樣,潘江對戴重的《河邨集》早已心向往之。曾委托好友方里尋覓全集未果。得知方文有此集,潘江向其借觀批閱,其詩《題河邨集后》:

借向高人手自披,多刪歡樂少刪悲。

如何最是難刪處,讀至終篇絕命辭。

春宵細雨挑燈錄,似覺空中聞鬼哭。

從此蕭齋痛飲時,將來當做離騷讀。

……[3]237

潘江讀后對戴詩表達的深沉愛國情感慨萬千。

除了上述的詩學交流,潘江與方文在桐城時,還常與友人雅集唱酬,飲酒賦詩。順治十年秋,方文入城,與潘江、左國斌同登北山。左國斌,字子兼,桐城人,左光斗之侄,與潘江、方文二人皆為舊識。是時,三人相約已久,適逢秋雨停歇,涼爽宜人,是登山賞秋的好天氣。方文作詩:

一秋風雨不曾晴,邀我看山期屢更。

昨夜新霜鋪屋瓦,今朝爽氣出岑城。[5]322

是年九月,曾燦到桐城。曾燦,字青藜,號止山,江西寧都人。曾燦少時身負壯志,曾與父親同上戰場。入清后為避禍亂,落發為僧。曾燦來桐城時,正著僧服行游。潘江、方文偕龍眠諸名士與其定交,唱和數日。方文詩《喜曾止山見訪》:

烽火一年無遠信,蒲團九月到荒城。

中宵細雨愁方劇,況聽霜風白雁聲。[5]323

方文與曾燦哥哥曾畹相交已久?!胺榛鹨荒隉o遠信”即指曾畹去秦一年杳無音信,令人擔憂。而曾燦的來訪讓方文欣喜不已。十六日,曾燦離開桐城,欲作廬山游。潘江同方文又偕諸子送別。后曾燦因侯晤錢澄之,至冬始往廬山。潘江有詩云:

鴻雁聲中詩思苦,蘆花叢里客帆輕。

分明路指江鄉去,卻不還家何處行?[3]174

順治十一年(1654 年)冬,孫枝蔚來桐城。孫枝蔚,字叔發,號豹人,陜西三原人。清兵入城后,移家揚州。孫枝蔚此行來桐城,是為訪其妻叔石朗,石朗時為桐城縣令。孫枝蔚寓住黃公祠,潘江同方文偕左國棅、左國鼎、李延壽等人拜訪相見。眾人意趣相投,相談甚歡,紛紛作詩唱酬,“名將遺祠留客住,騷人比屋和詩忙?!盵6]潘江有詩憶及當日唱和情景:

贈我以長句,投我以華箋。

同游二三子,唱和輒連篇。

君獨追古調,不與眾爭妍。[3]50

方文亦有詩抒發內心喜悅:“冬晴正曝寒檐日,巷僻俄驚重客車?!盵5]337嚴冬雪季,天氣放晴,朋友的到來更添明媚,欣悅之情躍然紙上。是年十二月,方文同潘江、左國棅等諸友于黃公祠,餞送孫枝蔚歸揚州。潘江以詩表達惜別時的難舍之情:

君行掛征帆,言歸及殘年。

冷冷揚子水,漠漠廣陵煙。

所思不可見,此意誰能傳。[3]50

方文亦有詩贈別:

霜江掛席南風正,算爾歸于祀灶前。

在路想因尋舊雨,到家聞已入新年。[5]344

順治十二年,杜恒燦作江北游。七月,抵達桐城。杜恒燦,字杜若,號蒼舒,陜西三原人。杜恒燦來桐城后,潘江同方文、錢澄之、左國棅與之相交唱合。隨后,又送其游揚州。方文作詩《七夕立秋,飲杜杜若寓中,限秋字》:

解鞍歇荒祠,祠接城西樓。

……

君子不茍合,獨與吾黨求。

……

自言三五后,澄江掉扁舟。

嘉會不可長,離別令人愁。

惟應及玆月,夜夜共綢繆。[5]66

潘江也有詩:

懷歸莫作蒪鱸思,悵別休因牛女悲。

且共醉歌茅屋下,桐踈荷密竹參差。[3]177

勸慰杜恒燦與其沉湎于思鄉之痛中,不如飲酒醉歌,放曠達觀。是年秋季,范又蠡自望江漳湖來桐城。范又蠡,字小范,懷寧人,與桐城潘江、方文、錢澄之等人都交情甚篤。范又蠡抵達桐城后,潘江與方文、祝褀爭相邀約。眾人相聚一堂,把酒言歡:

百里星文今夜聚,十年湖海此心同。

貧家佐飲羅山菓,狂客歌詩和砌蟲。[7]

未幾,范又蠡又返漳湖。方文作詩送別:

肩輿卅里到沙頭,月白湖平好放舟。

臨出東門更惆悵,龍眠在眼不曾游。[5]412

表達送別友人的不舍之情。

二、異地相逢,互勵互勉(1660—1666年)

順治十七年(1660 年)夏,潘江游徐州,拜謁李溉林、王吉士等人。是年六月,潘江同鄉好友方兆及由刑部郎中遷出,任濟寧兵河道僉事。潘江客寓徐州期間,即收到方兆及的入幕邀請。為謀生計,潘江于秋季北上,輔佐方兆及治兵濟上。十月,方文自南京往永年,拜訪余維樞。過濟寧時,與潘江、方兆及會面。方文有詩《濟寧署中喜遇潘蜀藻》:

潘生才大今詩伯,豈肯容容守田宅。

所以去年客彭城,今年又作任城客。

霜鴻刷羽凌高秋,不為區區稻梁謀。

平生雅尚在山水,闕里岱宗尋勝游。

獨憐官舍關防好,那能率意恣幽討。

吟鞭直待杏花時,南歸方刻徐兗草。[8]

與潘江小聚之后,方文又將前往兗州。潘江作詩送別:

淮西山人工詩篇,東南西北年復年。

問君底事游弗倦,只為青山無買錢。

中秋歸自兗州署,孟冬復出何匆遽。

朅來才登太白樓,揮鞭又向兗州去。

君有故人余中臺,政聲流溢洺河隈。

將往從之道修阻,且經李署傾尊罍。

秦淮渡口青溪曲,梅花新釀盈尊綠。

哺雛軒里抱雛人,望爾歸來早種玉。[3]92

潘江和方文入清后都未入仕途,又逢亂世,常有生活困苦之時。因此需行走各地,游幕旅食。此次相遇就為在外游歷之時,二人不免產生惺惺相惜、互相勉勵之情。

康熙二年(1663 年)夏,潘江與方文二人在常州再次相逢。是時,潘江出門游歷,經南京、鎮江抵達常州。潘江在常州居住多時,期間常與李研齋、楊靜山、董文友等好友相唱和。同年五月,方文作常熟之行,拜訪錢謙益、錢龍惕、錢曾等人。后于六月返南京,途經常州。方文抵常州時,適逢潘江拜訪常州推官畢忠吉。聽聞方文至常州訪其寓齋,潘江未等宴席結束,即返回住處。好友相見,分外喜悅:

涼月窺檐隙,深杯戀夜分。

卻嫌河朔飲,絲管太紛紛。[3]132

二人徹夜酣談,一宿而別。至于夜談的內容,潘江詩中也有提及,其詩《爾止為言虞山先生垂注不置感賦》:

當代推詞宿,虞山碩果遺。

文瀾《有學集》,史筆《列朝詩》。

老我同顏駟,勞君說項斯。

代興吾豈敢,或可奉槃匜。[3]133

潘江與方文酣談竟夕,談及錢謙益詩文作品,方文大為稱頌?!队袑W集》文采斐然,氣勢出眾?!读谐娺x》更是有史家風范。潘江在詩中還提到,方文向錢謙益薦其詩作十數篇。錢謙益編有《吾炙集》,收錄同時代文人詩作,方文向錢謙益推薦潘江詩歌或與此集有關。錢謙益曾選方文詩集于其中,“定點《嵞山詩》一卷,貯《吾炙集》中”[2]904。但今存《吾炙集》,未見《嵞山詩》,大概是未刊印或是已軼失。而潘江詩也未見其中,不知是未入選還是已散失。但方文對潘江詩作的極力推薦,可見其對潘江的認同和推崇。

明亡后,潘江仍在繼續應試。因舉業之事,潘江與方文在南京有過幾次相聚。方文于順治十六年(1659 年)四月,置家南京桃葉渡東宋家園,堂名懷溉,軒曰哺雛,其晚年一直居游于此。潘江每逢鄉試來南京,便會來懷溉堂拜訪方文:

三年來一度,來必上君堂。

懷溉人何在,哺雛意未忘。[3]133

康熙二年七月,潘江應鄉試至南京。秋季,陳維崧、張英、董以寧等人應鄉試,見訪方文草堂。方文偕潘江等人與之相唱合,潘江有詩:

風廻竹葉亂,雨過袷衣涼。

滿壁梅花影,深懷坐夕陽。[3]133

康熙五年(1666 年)七月,潘江再次往南京應試。是時,方文欲作閩粵游,未果。聞潘江至,方文招集程澎、周在浚、王概等人泛舟秦淮。方文有詩:

今年三伏苦無雨,七月終旬猶酷暑。

柴門倉猝來舊交,草舍炎蒸愧雞黍。

因呼野艇泛青溪,恰喜涼風生遠渚。

雖無蘇小憑紅欄,尚有何戡歌白纻。

興懷往事不勝情,欲展愁眉向誰語。

我甘瓢笠老漁磯,君望煙霄合鵬舉。[8]1077

三、悲思亡友,遙賦詩歌(1669—1702年)

康熙八年(1669 年)秋,方文過蕪陰時病卒,終年58 歲。潘江、方文二人自康熙五年的秦淮一別后,再未相見。好友的遽然離世,讓潘江悲痛不已,作《彼桂》八章祭之:

彼桂之芳,勿戕其葉。

之子出游,殯于江湄。

彼桂之芳,勿翦其葉。

之子出游,殯于江渫。[3]14

方文歿去數日后,其降乩詩在蕪湖盛傳。據潘江《跋嵞山續集后》詩序可知事情原委,方文去世后,有人請乩卜之術,得方文降,問其冥府事皆不作答,唯題詩一首:

平生詩酒是生涯,老死江干不憶家。

自入黃泉無所見,冥官猶戴舊烏紗。[9]

他便擲筆而逝。方文“自述”一生放浪詩酒,對生死坦然受之。自己現已身處黃泉,慶幸所見冥官仍著漢官的服飾。此降乩詩雖是他人附會之作,但亦體現了方文對故國的緬懷之情。潘江聽聞此事后,不禁吟嘆:

浪游蹤跡總天涯,客死江湖即我家。

知爾心憎武靈服,喜從冥府見烏紗。[9]42

再次道出了方文堅定不移的遺民信念。

方文去世后,詩集由其婿王概整理、刊刻??滴跏哪辏?675 年),潘江因編撰《龍眠風雅》之需,屢致書王概索方文壬寅以后詩作,得贈王概手抄《徐兗草》。觀方文詩集,潘江有感賦詩:“風雅一燈在嵞山,皇天不慭遺一老?!盵3]112《龍眠風雅》以“風雅”作為操選之旨,潘江認為方文詩歌就極具風雅之姿,因此竭力搜集其詩作??滴醵四辏?689年),王概始刻《嵞山續集》5卷:

今年春,概臥疾旬月,重念先君墜言,乃質衣減食,竭蹶從事,先梓壬寅以訖己酉之詩行,將次舉全集,是則遵其舊標曰《嵞山續集》。[8]917

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王概將《嵞山續集》贈與潘江。潘江得觀《嵞山續集》,并作酬贈詩表達謝意:

吏部上章燒佛骨,拾遺抗疏卻沉香。

兩公風義成冰玉,一代詩文賴表章。

每惜嵞山無嗣子,誰知天壤有王郎。

捐資更欲刊全集,李漢焉能獨擅場。[9]424

李漢早年師從韓愈,韓愈甚愛重,將女兒嫁給他。韓愈歿后,李漢理其文稿,流行于世。潘江以王概比李漢,贊嘆其為刊刻方文詩集盡心盡力。同年,潘江又為《嵞山續集》做跋:

有明著作最權奇,熙甫文章爾止詩。

淡處盡教耐思索,太羹元酒少人知。

龍眠風雅廣搜羅,惜載嵞山詩不多。

倘得盡刊前后集,流傳遠近更如何。

李錦唐瓢委蠹蟲,一朝傳播始江東。

元來思肖無佳壻,祗合沉埋眢井中。[9]

潘江稱贊方文詩歌就如同歸有光的古文,淡不可及又耐人尋味,為明代文壇的奇作。但遺憾這樣質樸古雅的詩歌知者不多。幸有王概整理梓刻,不讓詩集湮沒在歷史中。同時潘江還贈書王概,鼓勵他梓刻全集,“予曾贈書賈其勇,果搜名山發石渠”[9]454。而后,王概又刻《嵞山集》12 卷、《四游草》4 卷,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其所刻嵞山詩31 卷全部完成[10]。是年,齊方升自南京回到桐城,攜王概所刊刻的《嵞山全集》予潘江。潘江得詩集后,喜不自勝,閱讀不輟。

家人怪予何事喜,如游久別佳山水。

又如良友乍歸來,推襟送抱情難已。

兩目昏瞀趣剪燈,且讀且飲讀不止。

把酒遙酹呼先生,千首詩傳不死矣。[9]454

方文生前有詩《陸放翁集有“身后人傳千首詩”之句,予樂而賦之》[5]267。陸游一生著述豐富,存詩9000 多首。方文常誦陸游“身后人傳千首詩”之句,盼望自己能如同陸游,詩存千首,流傳后世,這樣就心滿意足。潘江邊讀詩邊以酒告慰方文,人已逝世,但詩作能永恒流傳。

在方文歿去多年后,潘江仍以詩寄托對好友的思念之情。其詩《夢爾止憶之》:

少微星隕已多年,夢里誰將姓字傳。

老杜飄零詩是史,青蓮謫去酒為仙。

家無可破因貧免,途有時窮仗友賢。

聞道宋園今易主,梅花滿壁起寒煙。[9]383

這首詩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方文去世已15年。潘江仍在夢中憶起方文,二人的情誼可見一斑。想到方文南京舊居宋家園今已易主,斯人已逝,物是人非,悲涼之情油然而生。又有一詩:

開卷重吟祖道詩,山樓粉堞尚巍巍。

七人賓主俱黃土,卅載升沉總白衣。

交態一時尚繾綣,音容今日亦依稀。

惟余一老思前事,說與孫雛淚獨揮。[9]475

潘江在病中偶讀舊詩,憶起30年前,同方文一起餞送好友歸鄉。昔日情景依稀可記,但好友已歸黃土。如今剩自己一人,只能將往事說與兒孫聽。詩篇讀罷,令人心傷。潘江晚年時,為追憶昔日知己,作《思舊詩》19首。其中《方山人爾止》即為追思方文所作,“爾止一布衣,盛名溢寰宇。天步忽已移,隱居樂環堵?!d誦嵞山集,風雅今誰生?!盵9]486詩中憶及方文生平,贊其性情高潔,淡泊名利。

四、潘江與方文交游的影響

(一)對其自身的影響

潘江與方文相交數十年,頻繁的交游唱和活動,讓二人加深了對彼此詩歌的了解和認同,進而影響詩學創作。潘江詩宗白居易,詩風明暢通俗,語言平白淺切,關注現實,強調諷喻,具有鮮明的白詩風格。其詩集中擬白居易詩眾多,“世或奉為長慶體,弗辭也?!盵3]2如《讀香山詩十韻》《偶吟白詩柬許綏人》《讀白詩》《秋夜吟白傅詩辱江向若先輩以詩見投》等都表達了對白居易詩的向往。方文作詩早年學杜甫,多沉郁之作。后學白居易,詩風質樸平淡。正如他在詩中所說,“往日刻畫杜工部,近日沉酣白樂天”“有唐詩人累千百,我獨詩承杜與白”[8]917。在長期的交往中,潘江與方文對彼此的詩學愛好逐漸了然于心。潘江詩歌《方爾止以嵞山集見示賦贈》:

知君言行古為師,詩亦前賢杜白詩。

聲律苦吟非一日,勛名強仕卻何時。

杜雖不第官猶貴,白縱無兒福已奇。

豈有同生壬子歲,窮于工部及分司。[3]171

該詩指出方文詩歌兼有杜白二詩的特質,以及作詩重視苦吟。方文亦在詩中說起潘江學長慶體最肖?;趯﹄p方詩歌的了解,潘江、方文二人時常表露出對彼此詩歌的贊賞。潘江平生耽嗜風雅,所輯錄的《龍眠風雅》收入嵞山詩多達230 首,可見對方文詩作的推重。潘江也常在詩中贊許方文詩作“嵞山先生詩最富,口摹心追怕恐后”[9]454。方文論及桐城風雅時,亦稱贊潘江詩歌是“東南之美”[3]1。

在這種互相唱酬、推崇的環境下,潘江、方文二人的詩學創作難免會受到對方的影響。潘江年少時,就傾慕白居易詩:

吾愛白傅詩,閑淡有高致。

本不好艱深,亦不求工致。

唯取口頭言,寫我心中事。

所以歷少壯,至老更無易。[3]46

而方文追慕白居易時間較晚,“成為遺民后,專學白居易,明白如話,長于敘事?!盵5]11《初度詩懷》云:

昔聞杜陵叟,降生乃壬子。

厥后香山詩,生年亦復爾。

相去六十載,英名千古峙。

我幸生同庚,性情復相似。

酷嗜二公詩,詩成差可擬。[5]33

這首詩作于順治八年(1651 年),方文40 歲生日??芍钔碓陧樦伟四?,方文已在創作上有意識地學習白居易了。由此可見,方文后期的宗白詩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潘江的影響。反之,方文的詩歌也促進了潘江的詩學創作。如潘江有詩《嵞山先生有句云“萬劫不燒惟富貴,五倫最假是君臣?!庇韪∑湟舛粗畱蜃饕唤^》:

五倫不假是夫婦,萬劫易燒是茅草。

古今那有易妻事,只有貴來合易交。[9]455

這首詩化用方文詩歌《舟中有感》,原詩:

舊京宮闕已成塵,寶馬雕鞍日日新。

萬劫不燒惟富貴,五倫最假是君臣。

詩書無恙種先絕,仁義何知利獨親。

三百年來空養士,野人痛苦大江濱。[5]253

意為控訴仕新朝的貳臣,表達對亡國的哀思。潘江戲作詩則將君臣關系改為夫婦之情,表達世態的炎涼以及人情的淡泊。

潘江和方文的交游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潘江的隱逸之志。方文是清初遺民詩人,終生都在堅守遺民氣節。方文生于萬歷四十年(1612 年),明亡時33 歲。明亡后,方文便放棄生員身份,不再參加科舉。此后,方文便一直以遺民自居,甘愿隱逸。作為一個遺民詩人,方文的詩歌中時常流露出對故國的思念以及對新朝的蔑視。如每年的三月十九,方文都要祭拜亡君,以示不忘故國:

野老難忘故國恩,年年慟哭向江門。

南徐郭外三停棹,北固山頭獨愴魂。[8]831

屈指五十載,又見此精靈。

野夫妄猜度,我老難為聽。[8]647

方文觀五十年一遇的異象,希望清朝就此覆滅。諸如此類的詩句在方文詩集中不勝枚舉。潘江觀閱方文詩篇,對其詩中表現出來的情思深有感悟,“從此鐵函《心史》出,長與清碧《谷音》垂”[9]454?!缎氖贰肥悄纤芜z民鄭思肖的作品,書中記述了南宋滅亡、元朝興起等30 余年的史事?!豆纫簟酚稍疟揪幾?,記錄宋末30 位遺民的詩歌,共101 首。這兩部著作是南宋遺民作品的典范。潘江認為《嵞山集》可比肩《心史》《谷音》,是對方文詩中的遺民情感及其遺民身份的高度認同。此外,潘江還多次寫詩贊嘆方文的氣節,“龍眠巨室推桂林,文章節義世所欽”[3]82“先世受圃恩,不忍背父祖”[9]468。潘江稱贊方文能承祖輩遺志,入清后守節不移。

與方文不同,明亡后潘江仍繼續參加科考。但潘江堅持科考,在一定程度上是無奈之舉。其詩集中有“予亦雅志在蕨薇,其如孤子孀親情依依”[3]82“三年須一道,為勸老親餐”[3]133“捧檄終奚補?移文實始基”[9]279等詩句,好友范又蠡《皖上逢潘蜀藻感賦》中亦有“聞君欣捧檄,知為老親牽”[4]4576之句??芍魍龊?,潘江雖有歸隱之愿,但迫于長輩之命以及生計之慮,仍繼續應試。方文對潘江屢試新朝頗有微辭,“許我結漁樵,嫌我攻訓詁”[9]468。以此推測,方文與潘江探討過歸隱和出仕的問題,還曾相約一同隱居。在與方文的交游詩中,潘江也時常顯露出慕隱情結。如《雨中喜方爾止見過,即留同方爾從、井公、左子兼夏日小酌》一詩:

匡阜饒奇秀,登臨夙所期。

因君有詩話,使我益懷思。

薄俗爭何益,浮名說亦癡。

山靈應不妒,攜手問東籬。[3]121

方文曾登廬山,作《廬山詩》36 首,并寄贈潘江。因讀方文詩歌,潘江思緒萬千。世間的薄俗、浮名都是不值得留戀的,甚至萌生了同陶潛一樣幽居的念頭。受方文等遺民好友的影響,并有感于世事浮沉、現實無奈,潘江漸生隱居山林的念頭。

余窮于天下久矣,處靜以窺動,居逸以觀勞,而世道之升降已不知其幾變也。從事行跡之末,與人世角逐,爭一旦之榮利,吾不安焉。謝絕人世,托跡林壑,而力不能買山以隱,每望龍眠諸峰在煙云縹緲之間,未嘗不神往也。[9]262

后便于桐城北邑古塘邊筑河墅,河墅建成之后,潘江大部分時間都居住于此??滴跏四辏?679 年)朝廷詔舉博學鴻儒,潘江以母老辭??滴跏拍辏?680 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朝廷兩征遺逸,潘江皆托病不出,并賦詩“肯學鐵崖輕一出,任他宣去任他還”[9]327表明自己的隱逸之志。

(二)對桐城詩壇的影響

潘江和方文作為明清之際桐城宗白詩人的代表,二人之間的交往,對清初桐城詩風的轉換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順治九年左右,潘江在桐城首倡長慶體?!跋仁侨沙?、癸巳之交,余倡為長慶體?!盵4]4462后潘江兩次與方文、陳式、方里等人共談白居易詩,交流彼此的詩學思想,“注就杜陵真一絕,吟成白傅渾無分”[5]308-309“長慶風光俱在眼,香山胎骨本來仙”[5]370。順治十三年(1656 年)左右,潘江再次向方文、許來惠提及效白這一主張。許來惠為《木厓集》作序云:

猶記廿年前,蜀藻翻閱唐人篇什,一日謂余與嵞山方子曰:“長慶如元微之、白樂天舒寫性靈,鈞陶物類,言人之所不能言,如人所欲言,極有唐詩人之變化,不可以洗近日詞家之饾饤、窠臼乎?”時嵞山與余亟是其言。[3]6

潘江提議以白居易平易率真的詩風,挽鄉人作詩堆砌、模擬的風氣,得到了方文、許來惠的認同。

潘江向方文等人倡導宗白風尚的主要原因即為矯同鄉人作詩之弊病。潘江《許來惠小傳》:

先是壬辰、癸巳之交,余倡為長慶體。蓋力懲里人學竟陵則近寒瘦,效王、李則患郛郭,而思以矯枉。[4]4462

竟陵派、七子派是明代中后期重要詩學流派,在當時有廣泛影響,追隨者甚多,“近代學詩,非七子則竟陵耳”[11]。桐城詩人作詩亦受到這些詩派的影響,尤其是竟陵派。如張秉文“詩歌清逸幽遠,與竟陵鐘退古、會稽陸景鄴相唱合”[4]497。方以智少時“性好為詩歌,悼挽鐘、譚,追復騷雅,殊自任也”[12]。姚孫森作詩也是“初學竟陵”[4]1787。但及至明末清初,竟陵派被大肆批評,甚至背上了“詩壇妖孽”“亡國之兆”的罵名。方文在與友人談詩時,也多次提及對竟陵詩風的不滿。如方文曾與錢龍惕共論詩史,嗤點鐘譚,“發揮杜陵自然義,嗤點《詩歸》紕繆旨”[13]。與王望如談詩時,方文責難詩壇競相效仿竟陵的風氣,“字句鐘譚今不少,沈耽杜白古來難”[5]347。潘江則直接針對鄉人學詩的現象提出了批評,他認為竟陵派為避俚俗而倡幽深孤峭,容易陷入寒瘦晦澀的窠臼。對以王世貞、李攀龍為代表的后七子,潘江更是持批判態度,其詩《與方直之論詩》云:

玄風渺難攀,嗣徽唯王李。

奈何后來人,翩然飾容止。

鐘譚固為非,王李未能是。

所以暢微言,努力追正始。[4]44

該詩指出王世貞、李攀龍二人的詩學風格雖然直承前七子,但卻過多地沉迷于模擬之風。其詩作“患郛郭”的弊病,正是因為注重模擬,關注外在而忽視了根本。

潘江、方文對宗白詩風的執著追求,對桐城文人的詩歌創作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吾鄉詩人何累累、鳳躍龍翔不一體。近日流風宗樂天,往時沉郁追子美”[4]2417中可見桐城詩風的轉換。如潘仁樹深受其父親潘江的影響,其詩《讀白氏長慶集》:

架上唐詩多,吾獨推白傅。

語人淡味彌永,辭直意微露。

深得風人旨,足砭雕蟲痼。

……

今玆承庭訓,益用愜素慕。

何必效世人,絺章復繪句?[4]3206

潘仁樹幼承庭訓,好讀白詩。他認為白詩文辭質樸直露,詩風平淡自然,深得風人之旨。另有馬孝思素慕白詩:

我聞香山集,流傳至雞林。

其國酬詩價,一首百黃金。

愛才有同志,豈分古與今?

素心亦慕之,無從取次吟。[4]2627

對白居易詩給予高度評價。徐世昌道:“《賴古居詩話》謂《屏山香草》源出香山,在先輩中與嵞山最近,蓋翁婿論詩,甚相契合也?!盵14]馬孝思作詩源出香山,就極有可能受到方文的影響。此外,還有張英、戴名世、姚文然、姚文爕等文人在潘江和方文的影響下對白詩也是日漸推崇③。

五、結 語

明末清初之際,政權更替,社會動蕩不安。當時的文人士子,或為挽救國家而四處奔波,或干謁漫游,或仕進游幕,有交集者眾多。潘江和方文的交游正是當時文人交游的一個縮影。潘江與方文年齡相近,性情相契,意趣相投,促使二人逐漸成為彼此的摯交密友。潘江、方文在詩歌創作方面宗旨相似,詩學各有所長。他們之間的深厚交誼,促進了彼此的詩學創作。二人所倡導的宗白詩風對其周圍的友人以及當時的桐城詩壇都產生了影響,甚至對后來桐城詩派的詩學創作和詩學理論都有著啟迪作用。

注釋:

①如方樂安《清初詩壇嵞山體研究》(中南民族大學,2019年)、姜楊《方文及其詩歌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17 年)等論文認為潘江、方文二人相交于順治三年春。

②關于潘江和方文兩人交游方面的研究,詳細闡述者較少。李圣華《方文年譜》(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年版)對方文生平作了詳細梳理,其中有提及方文與潘江的交往經過。黃丹丹《潘江及其詩文研究》(安慶師范大學,2016年)、賈菲菲《清初遺民詩人方文及其〈嵞山集〉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17 年)、姜楊《方文及其詩歌研究》、方樂安《清初詩壇嵞山體研究》、劉夢思《方文“嵞山體”與明清之際“詩史”觀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 年)等學位論文對潘江、方文各自的交游情況進行了大致梳理,并未深入全面的探討。此外,還有三篇期刊論文就潘江、方文與其他人的交游情況展開了論述。田維昶《邢昉、方文交游考略》(《青年文學家》,2009 年第2 期)就邢昉、方文二人的交往進行了再現和梳理。章建文《張英與潘江交往論述》[《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一文詳細論說了張英與潘江交游的過程以及兩人文學思想的交融。薛習《顧夢游與方文交游考論》(《北方文學》,2016年第11期)側重于講述方文與顧夢游兩人性情旨趣、生平交游情況。

③參見章建文《張英與清初桐城的崇白效白之風》(《社會科學論壇》,2017 年第4 期),對清初桐城詩人的宗白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猜你喜歡
桐城詩學
桐城三祖傳記文創作之差異探微
背詩學寫話
淺析桐城歌的藝術特征
安徽桐城六尺巷
詩學“三命題”淺議
桐城歌的當代狀態與傳承
第四屆揚子江詩學獎
“桐城歌”的保護和傳承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桐城師專為例
兩種翻譯詩學觀的異與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