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校綜合性學報轉型發展思考

2023-03-15 21:09胡文杰楊春明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一流專業化欄目

胡文杰,楊春明,王 健

(湖南師范大學期刊社,湖南長沙 410081)

一、綜合性高校學報轉型發展背景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精神,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1],解決我國迅速增長的科研論文發表需求與國內缺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矛盾,進一步提升我國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學術話語權。 2019 年9月,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七部門聯合啟動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標志著我國科技期刊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為了扭轉不良科學評價機制,2020 年2 月,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 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3],詳細剖析了“SCI 至上”和“唯論文”給我國科研帶來的負面影響,明確指出應當建立新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機制,提高我國國際話語權。 同時,科技部印發了《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4],鼓勵中國學者發表“三類高質量論文”,要求發表的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占比原則上應不少于1/3,并提出加快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 這兩個文件為樹立正確的科研評價機制與科研價值導向,引導研究者們回歸科研本身,鼓勵廣大科研工作者將一流研究成果發表在祖國大地上,為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設提供了政策指引。

2021 年5 月18 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明確要求“原則上不再新批多學科綜合性學報。 著力解決內容同質化問題,支持現有學術期刊合理調整辦刊定位,鼓勵多學科綜合性學報向專業化期刊轉型,突出優勢領域,做精專業內容,辦好特色專欄,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5]。 這些文件的出臺,為高校綜合性學報的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在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校綜合性學報如何實現專業化轉型,尤其是在具體的措施層面,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

事實上,關于高校綜合性學報的發展路徑探索從大學學報誕生之日就一直受到學術期刊界的廣泛關注。 綜合性學報是否需要專業化轉型,20 世紀90 年代就引起過期刊界的激烈爭論,有學者對高校綜合性學報的專業化發展持相反觀點[6-7]。2002 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袁貴仁在教育部召開的全國高校社科學報工作研討會上的主題報告《新世紀新階段高校社科學報的形勢和任務》中倡導高校學報走整合之路,創辦代表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水平的專業性學報;支持高校社科學報創辦特色欄目和名牌欄目,走內涵式發展之路[8],進而開展了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項目。 雖然當時仍然有少量反對聲音,如尹玉吉指出,我國高校學報“全、散、小、弱”的狀況有其客觀必然性,應該從至關重要的審稿入手,進行改革[9]128,但是高校綜合性學報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基本成了期刊界的共識[10-12]。

在最近的文獻中,葉紅波介紹了《食品科學技術學報》(原《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轉型和更名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期刊成功轉型并在短期內成為行業精品期刊的經驗[13]1206。該刊由食品科技首位院士孫寶國擔任主編,并且該校在其學科領域有非常強的科研實力,在轉型初期能夠保證在食品大學科領域吸引到優質的稿源。然而,對于沒有這種得天獨厚條件并且包含多個學科專業的綜合性學報,直接轉變為單一學科的專業期刊有很多現實困難,比如稿源數量、審稿專家隊伍、作者群體等在短期都很難滿足專業期刊的要求。 而且,直接取消很多已有欄目,對于多年積攢的辦刊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區別于現有文獻中辦單一學科的專業刊思路,本文首次提出聚焦主題、融合多學科創辦“專業化期刊”的思路,并結合《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下文簡稱《師大學報自科版》)專業化轉型實踐,提出綜合性高校學報辦“專業化期刊”并實現專業化轉型的具體實施路徑,以期為同類綜合性期刊的專業化轉型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專業期刊與“專業化期刊”

我國高校學報孕育于中華文化這塊沃土并伴隨著中國大學的發展而發展,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作為展示高等學??蒲谐晒闹匾翱?同時肩負著促進學術交流的歷史使命。 正如蘇州大學前身教會學校東吳大學出版的我國第一本大學學報《學桴》(又名《東吳月報》)發刊詞所說:“西士謀刊行月報,以表學堂之內容,與當代學界交換智識”[14],最早明確了我國大學學報的辦刊宗旨。 新中國成立初期,著名學者馬寅初主持通過的《關于出版〈北京大學學報〉的決定》中也明確指出其歷史使命是為了傳播學??茖W研究的成果,交流學術思想,開展學術上的自由論辯以推動科學研究工作[9]135。 高校學報是為傳播高校一流科研成果、服務高校學科建設而生,那么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學報的發展思路也需要與高?!半p一流”建設方案吻合。

在最近的文獻中,丁佐奇和郝海平探討了高校一流期刊培育和“雙一流”建設互融共生的措施與建議[15]。 事實上,很多綜合性高校的優勢學科一般不止一個,然而一流學科資助建設數量有限,很多學校在建設一流學科時均是結合自己學校的幾個優勢學科,建設一流學科群。 以湖南師范大學為例,其外國語專業為國家重點學科,學校創辦之初錢基博、錢鐘書父子曾任教于此,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雄厚的科研實力。 另外湖南師范大學倫理學與漢語言文學專業也是傳統優勢學科,學校通過整合這些優勢學科資源,于2018 年成立了語言與文化研究院,打造國內外一流的“語言與文化”學科群,從而實現學科交叉融合協同發展。

受高校建設一流學科群的啟發,與現有文獻中辦專業期刊不同[13]1206,我們提出“專業化期刊”的概念。 具體來說,現有文獻中專業期刊是按照《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的4 類劃分標準,是更加接近于行業期刊,聚焦于某一個單一行業或專業的期刊[16],本研究提出的“專業化期刊”是指包含多個相近學科、學科之間交叉融合,形成具有相同研究主題的學科群期刊。

三、“專業化期刊”轉型路徑

本節試以《師大學報自科版》專業化轉型實踐,探討綜合性高校學報辦“專業化期刊”,實現專業化轉型具體實施路徑。

(一)“專業化期刊”轉型依據

資源與環境科學是直接關系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應用基礎學科,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學科支柱之一[17]。 多年來中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 2012 年11 月1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盵18]2015 年10月26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盵18]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論述和指示表明,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研究領域。 因此,《師大學報自科版》將“資源、環境、綠色發展”作為專業化轉型發展中選題策劃的主要研究領域。

(二)“專業化期刊”轉型基礎

《師大學報自科版》自2016 年開始將《資源與環境》欄目作為重點建設欄目,實施以名欄建設帶動名刊建設的發展思路,循序漸進,逐步推進專業化轉型。 錢澄也指出:“高校學報專業化轉型需要時間和空間,而且只能在現有條件下逐步培育發展,任何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結果只能是全面崩盤。 特色欄目建設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措施,可以成為一個有效的通道,關鍵在于必須以專業化轉型為目標?!盵19]

經過5 年的建設積累,《師大學報自科版》的《資源與環境》(以下簡稱為《資環》)欄目稿源質量顯著提高,發文數量逐年遞增,由2016 年15 篇上升到2020 年的30 篇。 從2021 年第4 期開始,資環欄目拆分成兩個研究主題出版,發文數量占總載文量的近50%。 另外,該欄目學術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所刊發論文的下載量、閱讀量、被引頻次在所有欄目中均位居前列,在2018—2019 年《師大學報自科版》所刊發論文中被引用超過6 次的15 篇論文,《資環》欄目達到10 篇(2021 年8 月統計數據),獲得了湖南省期刊協會第七屆優秀欄目獎。

(三)“專業化期刊”轉型方案

基于《資環》欄目的建設成果,為服務國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國家水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促進學報專業化轉型,《師大學報自科版》確定了以“資源、環境、綠色發展”為研究主線,聚焦國家優先發展領域和重大交叉研究領域,打破學科壁壘,以資源合理、高效利用及其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辦刊模式[20],最終將《師大學報自科版》建設成包含多個學科、聚焦相同或相似研究主題的“專業化期刊”。

具體來說,《師大學報自科版》建設“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工程(2021—2026)項目”梯隊期刊的過程中,依據近10 年我國學科發展戰略[21-25], 凝練出幾大主題及方向:①資源合理、高效利用及其保護相關研究主題:土壤安全與土地資源,變化環境下我國水資源高效利用,能源和資源的清潔轉化與高效利用,資源要素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運轉規律;②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研究主題:區域環境污染過程與調控,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與生態效應的化學機制,綠色與可持續化學,飲用水復合污染機制、毒性效應與控制原理;③綠色發展相關研究主題:區域可持續發展,生態脆弱區生態保護與恢復的理論與方法,環境變遷中的城市科學,地域人居環境設計理論。

以上研究主題包含多個具體研究問題,涉及理學、工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五大學科門類,共計三十多個專業學科,實現期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化發展。 盡管轉型后會涉及更多學科專業,但是它們都是具有相同研究主題的學科群,這將大大提高期刊的專業性和可讀性,方便相關領域的作者精準投稿和期刊出刊后的精準推送。 與轉型之前按照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大學科分類的大雜燴方式相比,專業化轉型后,刊發論文的研究主題更加凝聚、突出,涉及的學科專業之間聯系更加緊密,從而能打破學科壁壘,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性轉型發展。

(四)“專業化期刊”轉型措施

在明確專業化轉型路徑之后,《師大學報自科版》編輯部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措施。 第一,創新出版模式。 取消以一級學科劃分欄目,每期均按照主題出版。 《師大學報自科版》2021 年第4 期已將《資環》欄目拆分成“遙感·大數據·旅游”和“區域經濟·創新發展”兩個主題出版。 2022 年起將欄目分解為《資源》《環境》和《綠色發展》三個欄目加《基礎研究》欄目的模式。 第二,編輯人員向綜合性學科編輯轉型。 高校學報歷來按照一級學科設置欄目,導致編輯人員僅聚焦于自身學科,然而按照主題出版后,編輯需要對自己負責的出版主題所涵蓋的相關學科領域均有所了解,這對編輯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編輯向學術型編輯轉型,聚焦相關學科領域前沿,了解相關領域的一流學者、一流學術期刊,為組稿、約稿打下基礎。 第三,做好出刊后學術反向跟蹤,動態調整出版主題設置,針對學術影響力大的主題,主動組稿、約稿,適時推出學術???。

四、結語

本文受“雙一流”高校建設一流學科群思路的啟發,從打破學科壁壘,凝聚前沿研究問題的角度出發,結合《師大學報自科版》專業化轉型實踐,探討了綜合性高校學報實現專業化轉型,辦“專業化期刊”的一種可能路徑。 然而,在具體轉型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如學科交叉融合的現實要求與高校學報編輯人員數量和學科背景有限的矛盾等。 如何在現有體制和人力資源限制下優化轉型過程中組稿、約稿、審稿、校對等編輯出版全流程的工作模式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猜你喜歡
一流專業化欄目
關注一流學科
對幼兒園聽評課專業化的思考
我校獲批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關于欄目的要求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雙一流”建設如何推進
欄目主持人語
“大師問答Ask the Guru!”欄目問答精選(二)
欄目制,為什么這樣紅
引導青年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