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稿·文獻·生活:繪畫中的光暈故事

2023-03-17 19:02
畫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畫派雕塑藝術家

繪畫 PAINTING

手稿·文獻·生活:繪畫中的光暈故事

南京 | 江蘇省美術館

2023年12月29日—2024年1月28日

該展呈現張華清、徐明華、方冰山、沈行工和陳堅等5位江蘇代表性油畫名家的繪畫作品、草圖習作和筆記。展覽以本雅明筆下的“光暈”為題,聚焦作品誕生的過程,以逆向的觀察回歸創作的原點并審視過程的全部,厘清繪畫實踐中的知識來源和行動邏輯,洞悉藝術家們如何自差異化的工作方法、生活日常中誕生出各自獨特的圖像經驗。

萬壑爭流:廣州藝術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畫派藝術展

廣州藝術博物院

2023年11月30日—2024年3月31日

該展分3期呈現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的包括湖州竹派、浙派、吳門畫派、松江畫派、婁東畫派、金陵畫派、揚州畫派和海上畫派在內的12個古代主流畫派、逾160位畫家的共452件作品,每期展期約為1個月,從畫派的角度考察中國美術史的發展。這些畫派雖多為地方畫派,但影響并不限于一隅,展覽在展現各地畫派的獨特風格與發展情況時,也特別關注其對嶺南畫家的影響,由此勾勒出嶺南美術的發展脈絡。

卡拉瓦喬與巴洛克奇跡

上海 | 浦東美術館

2023年12月12日—2024年4月12日

該展為國內首個卡拉瓦喬主題展,共呈現《捧果籃的男孩》《施洗者圣約翰》等6幅卡拉瓦喬真跡與其他40余位“巴洛克畫派”藝術家的50余幅繪畫原作,同巴洛克建筑與音樂元素的展陳設計一同帶來極具戲劇性的觀展體驗,令觀眾得以沉浸在該藝術風格所帶來的劃時代和顛覆性的美學理念中。

基斯·哈林:將藝術帶到街頭

東京 | 森藝術中心畫廊(Mori Arts Center Gallery)

2023年12月9日—2024年2月25日

本次展覽呈現美國街頭繪畫藝術家基斯·哈林(Keith Haring)包括長達6米的大型作品在內的150余件作品,從早期的地鐵涂鴉到標志性的卡通小人繪畫再到晚期的大型創作,直觀地體現了哈林以藝術對抗社會中潛藏的暴力和不平等,由此跨越時空地觸動當代人的內心。

影像 PHOTOGRAPHY & VEDIO ART

圖像資產:攝影的新技術與經濟

巴黎 | 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

2023年9月27日—2024年2月26日

該展作為攝影史學家埃斯特爾·布拉斯克(Estelle Blaschke)和攝影師阿明·里克(Armin Linke)的藝術研究項目,探討了攝影的內在機制:將可見世界轉化為可供利用的視覺檔案。展覽分為四個部分:“記憶”探究圖像的記錄能力;“訪問”探討保存和訪問圖像的技術載體;“挖掘”探討對圖像潛藏信息的利用;“貨幣”探討圖像的社會、媒介或經濟價值。展品包括攝影和攝像作品、檔案文獻(出版物、海報、廣告)、訪談和文字對話等,同時也將首次呈現兩位藝術家為巴黎圣母院重建而發起的數字化項目。

多蘿西婭·蘭格:看見人群

華盛頓 丨 美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

2023年11月5日—2024年3月31日

該展呈現美國紀實攝影師多蘿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拍攝的約100幅照片。蘭格擅長在作品中展現社會現實與人文主義關懷,展覽以肖像攝影為范疇,關注她拍攝人物的創新方法,強調她在貧富差距、移民、貧困、種族主義等社會問題方面所做的工作,并揭示她通過鏡頭挖掘人物性格和內在精神的獨特能力。

黎安美:兩河之間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2023年11月5日—2024年3月16日

該展呈現越南裔美國攝影師黎安美(An-My Lê)30年來包括攝影、電影、紡織物和裝置在內的多種媒介作品,探索藝術家對戰爭和沖突的關注和思考。展題“兩河之間”暗示了地理位置和黎安美個人經歷的雙重主題,邀請觀眾思考時間和歷史的循環性、不同地理環境的層疊性,以及沖突中矛盾滋生的親密關系。

第九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廈門 | 集美藝術中心、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

2023年12月15日—2024年1月21日

此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共呈現32場展覽、100余位藝術家的超2000件(組)作品。攝影季特別推出“群島計劃”,以“藝術并不孤單”為主題,以集美·阿爾勒主場館為核心,輻射和聯動多元文化、藝術和生活空間,邀請觀眾開啟一場城市藝術漫步。

雕塑 SCULPTURE

多重永遠——陽新雕塑作品展

上海 | 言午畫廊

2023年12月5日—2024年1月7日

該展呈現了陽新的43件雕塑與少量繪畫,以及一些創作手稿和攝影作品。雕塑的變化意味著物質的不同結構,藝術家陽新試圖用這種結構建構一個天梯一般的精神通道,同時在雕塑引申出的肉身定位中不斷重構肉身的時空積層,將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疊壓成一個具有精神隱喻的立體形象,這便是他所說的“多重永遠”。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楊亮雕塑作品展

北京 丨 萬荷美術館

2024年1月1日—1月15日

該展呈現了楊亮的創作歷程,作品從圓雕、浮雕到裝置,展現藝術家多樣的藝術表達形式,徹底顛覆傳統雕塑陳列的束縛,并在展覽空間中彰顯雕塑作品的無窮多樣性。藝術家以木屑和木質材料為媒介,勾勒出生命的精髓,呼喚觀者與作品共振。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雕塑的獨特質感,更將思考生命的深刻內涵娓娓道來,引導觀者活在當下,感受藝術的溫暖力量。

粱紹基:溶熔之幻

上海玻璃博物館

2024年1月14日—6月30日

該展為上海玻璃博物館2024年度“退火”項目的其中之一,也是該項目中首次使用全部展廳的一個大體量展覽,共呈現藝術家粱紹基的12組作品。藝術家試圖揭示玻璃作為神奇的第四態物質生成過程中迷幻的存在形式和其精神內涵,借之折射生命、宇宙、歷史、神話、社會在水火相克相生的流變之光。此次與玻璃的“面對面”,不但延續了粱紹基長期關注的命題,同時又試圖在其個人已早為公眾熟知的藝術語言體系中尋找出新的突破。

春之季——施海美術展

杭州 | J Art藝術空間

2024年1月6日—2月29日

該展呈現施海近20年的各系列作品,將其創作歷程娓娓道來,重量級作品《春之季》亦將首次在杭州展出。這些雕塑和繪畫作品包括施海在教學課堂中進行的示范和創作研究,簡潔彎曲的線條勾勒出優美的人體,溫暖靜謐且充滿力量,展現出他對雕塑藝術的深厚把握以及對個性與激情的獨特表達。

新媒體 NEW MEDIA

光怪陸離——跨媒介當代藝術邀請展

重慶 | 時代美術館

2024年1月27日—4月14日

該展匯聚16位(組)中青年藝術家,以“光”作為核心創作元素,呈現“光色”架上繪畫、偏向光色游戲的裝置藝術、運用當代技術完成的影像藝術和以光隱喻時空穿越的奇幻作品,探討光與材料、空間、雕塑、鏡面、聲音、屏幕之間的諸種可能性。

第六屆美術文獻展:歸墟與維度

武漢 | 湖北美術館、美術文獻藝術中心

2023年11月24日—2024年3月10日

該展共邀請103人(組)參展,以“空間/場域”“光影/媒介”“形式/跨界”“語言/對話”4個單元呈現電影和影像藝術作品、數字沉浸式和交互藝術、跨媒介和空間藝術以及多種材質的藝術實踐作品。展覽既是對數字時代大背景下藝術與科技融合發展共創之美的集中呈現,亦是新媒體藝術20年深入發展豐碩成果的視覺濃縮。主題“歸墟與緯度”旨在通過循環場域與多維空間的視覺營造,為觀眾呈現一個藝術感知與創作思索下的多向度的、開放的景觀世界。

域·繪·場:路與文化的相遇

北京 | 時代美術館

2023年12月13日—2024年2月27日

該展分為“感知域”“融繪域”“宇場域”3個單元,呈現11位當代藝術家(陳抱陽、戴丹丹、刁娟、蔣?,?、劉雨佳、李勇政、邱宇、沙克瑪·熱夏提、塔可、趙燕)的16組近60件多媒介藝術作品,用當代藝術的形式與傳統民族文化對話,以藝術與科技的合力打造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的多維體驗,表達他們對文化融繪和藝術跨界的獨特見解與創作力。

喬伊·霍爾德:神秘生物

北京 | X美術館

2023年12月17日—2024年2月25日

該展呈現藝術家喬伊·霍爾德(Joey Holder)的X虛擬孵化器項目“神秘生物”,展品包括一個增強現實(AR)裝置和一個雙通道視頻?!吧衩厣铩笔且粋€跨學科項目,由藝術家與海洋生物學家、技術專家和其他藝術家之間的合作而啟發,霍爾德希望從神秘動物學和對浮游生物研究的視角,探索西方科學分類法的局限性。

古代美術 ANCIENT ART

文明麗跡——北魏平城與云岡石窟藝術

深圳博物館

2023年12月6日—2024年5月24日

該展由深圳博物館聯合云岡研究院主辦,故宮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朝陽市北塔博物館、沁縣南涅水石刻博物館、蔚縣博物館等8家單位協辦,呈現綺麗宏偉的云岡第12窟(復制窟),以及北魏文物珍品和石窟相關史料共計237件(套),全面展示北魏平城時代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匯融的豐碩成果。

澄凝瓊英——故宮博物院藏玻璃精品展

北京 丨 嘉德藝術中心

2023年12月23日—2024年3月10日

該展為近年來故宮博物院藏17至20世紀中西玻璃文物與相關研究成果的首次集體亮相,共展出文物120余件(套)。展覽分“瑤琰映彩”“迸火流金”“流景凝霞”3個單元,多方位展現玻璃精品的色彩、器形、裝飾、工藝及其在宮廷生活中的使用。

復鏡展顏——武漢博物館藏銅鏡修復成果展

武漢博物館

2023年12月27日—2024年2月29日

該展分“前言”“匠作源流”“妙手成鏡”“鏡像萬千”“結語”5個部分,呈現武漢博物館藏歷代銅鏡中被修復的158面具有代表性的銅鏡。展覽以南北朝時期陳朝樂昌公主“破鏡重圓”的故事和武漢市洪山區黃家灣一明代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兩枚破鏡為開篇,引出文物修復工作中“修”還是“不修”、“修”要“如何修”等文物修復工作所秉持的文物修復原則。

非洲與拜占庭

紐約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23年11月19日—2024年3月3日

該展呈現180余件(套)文物,匯集從馬賽克、雕塑、陶器、金屬制品到奢侈品、繪畫和宗教手稿等一系列大師級作品,講述中世紀時期北非藝術與拜占庭地區藝術的相互影響。展覽揭示了非洲藝術的驚人成就,再現了其在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網絡中的核心作用,并強調了非洲大陸為前現代世界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其他 OTHER

解析——新刻度的1988年至1995年

北京 | 中間美術館

2023年12月23日—2024年4月14日

“新刻度小組”由王魯炎、顧德新、陳少平組成,以“取消邏輯”為核心觀念,創作中充滿了規則與數據,旨在從根本上徹底質疑和取消藝術家賴以存在的基礎——個性。展覽呈現包括小組以書為形式的作品《解析Ⅰ》《解析Ⅱ》《新刻度小組作品3》《新刻度小組作品4》《新刻度小組作品5》,通過梳理已解散的“新刻度小組”的工作檔案及創作歷程,回顧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情況。

第十二屆上海美術大展

上海 | 中華藝術宮

2023年12月26日—2024年2月25日

本屆大展圍繞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上海解放75周年”等主題主線,展出包括入選作品、特邀藝術家和總評委作品共553件,涵蓋14個不同的藝術種類,為歷屆大展體量最大的一屆。老中青幾代藝術家以不同的觀察視角和豐富的藝術語言,深情講述城市故事,精心描繪多彩生活,嘹亮唱響時代精神,充分展示了新時代新征程上海的美術創作在守正創新中蓬勃發展的整體面貌。

MOT年刊2023:創造與生成之間的協同作用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

2023年12月2日—2024年3月3日

“MOT年刊”展為東京都現代美術館創辦于1999年的當代藝術群展,主要面向日本青年藝術家團體。此次共呈現11位(組)藝術家、約50件作品和相關資料。展覽聚焦于藝術家的想象力和手工“創造”與近年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NFT、人工智能等自動的機器“生成”之間的協同作用,力圖展現人類心靈與數字技術的碰撞所帶來的多樣化成果,激發觀者對當代藝術新可能的想象力。

匯流澄鑒:故宮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展

北京 | 故宮博物院

2023年12月9日—2024年2月25日

該展呈現上千套精品圖書壘起的“故宮書山”和“紫禁書城”,并配有22件珍貴文物。這是故宮首次采用“圖書+文物”的展覽形式,通過“創——成立紫禁城出版社”“塑——打造故宮出版品牌”“博——匯聚院藏文物精品”“謀——引領文博圖書方向”“新——數字融合文化創意”5個單元的講述,將故宮出版社建社40年來的發展歷程徐徐展開。

猜你喜歡
畫派雕塑藝術家
巨型雕塑
我的破爛雕塑
威尼斯畫派——文藝復興最后的輝煌
長安畫派去掉“枷鎖”
長安畫派“冷場”了?
寫實雕塑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薛永年:談古代的畫派
自然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