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敘事背景下古鎮空間建構設計研究

2023-03-19 02:38林苑星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古鎮建構歷史

林苑星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建 福州 350202)

引言

古鎮空間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承載居民鄉愁記憶的重要載體,也是民族文化記憶傳承的寶貴媒介。古鎮空間作為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如何留住空間里的回憶,仍然是一個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根據研究資料和數據可知,目前,我國古鎮空間的建構遇到了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古鎮人口的流失,空心化、老齡化現象的出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古鎮開始出現人口流失的情況,相較于老年人,年輕人更向往去大城市尋求發展的機會,這導致古鎮的社會活力減弱,商業活動受限,空心化的現象逐漸顯現。其次,建筑老舊,人居環境不佳,盲目拆改現象的出現。古鎮的建筑年代久遠,但經年累月的風雨侵蝕使得建筑物老舊、脆弱,甚至面臨著傾倒的風險。人居居住環境的不佳,也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此外,一些居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可能進行盲目的拆改,導致了原有的建筑布局和風貌受到影響。第三,古鎮傳統文化遺失。隨著現代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沖擊,傳統農藝、手工藝、鄉土習俗等寶貴的精神遺產可能因為缺乏傳承和重視而逐漸失落。針對上述困境,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也各自從不同的學科背景出發對古鎮空間的保護與傳承做了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從空間敘事角度出發,探索如何加強古鎮空間建設、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等問題,為古鎮在現代化進程中仍然能夠保持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提出有益的空間建構參考。

一、概念界定

(一)古鎮空間

古鎮是那些在歷史長河中幸運地保存下來,城鎮形態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同時環境、格局、建筑、歷史文脈以及傳統氛圍等各個方面都得以較好保存的小城鎮[1]。古鎮空間,是由一定規模和數量的民居組成的綜合體,是組成古鎮的基本單元,通過古鎮空間的建構與設計能夠更好的和古鎮歷史對話,感受當地的文化,同時還能夠將古鎮的傳統文化通過超越時間界限的空間體驗再次呈現在大眾眼前,這為古鎮文化的持續傳承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在助推活力古鎮再塑造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有學者認為古鎮公共空間可以分為實體空間、暫存性空間以及精神空間[2]。古鎮被視為一種活態的文化遺產,其空間形態的變化與代代相傳的當地居民生活和生產方式緊密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互動關系[3]。古鎮傳承至今的傳統建筑、歷史老街、遺址文物等都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二)空間敘事

20世紀80年代開始,敘事學逐漸引入了對空間的關注,空間敘事理論的出現是對傳統敘事理論的深化和外延,在時間和空間的相互依托下,敘事空間成為了充滿流動性和變化性的整體[4]??臻g敘事是人與空間交流手段的一種,敘事學主要是研究人、事、物、空間、時間等因素的敘述結構和表現方式,注重關注和挖掘這些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特征[5]。

1984年加布里爾·佐倫在《走向敘事空間理論》一書中提出了敘事中空間再現的三個層次,分別為“靜態實體的空間”、“時空體的空間”、以及“文本的空間”[6]。2008年龍迪勇率先打破了我國在空間敘事理論上的研究空白,他的《空間敘事理論》當中所涉及到的空間通常被分為四類,分別是“故事空間”、“形式空間”、“心理空間”和“存在空間”[7]。

以往研究成果表明,當前我國對傳統空間的保護,已經逐漸從物質轉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從歷史研究的價值上升到對社會生活價值的追求。因此,本文從空間敘事的視角出發,以空間敘事主體為核心,結合敘事主體、敘事線索和敘事情境,最終提出一個古鎮民居空間的建構路徑建議,為古鎮民居空間的發展提供一條路徑參考。

二、空間敘事背景下古鎮民居空間的建構策略

古鎮空間是我國鄉鎮文化的主要載體,更是一個生動的歷史畫卷??臻g敘事背景下古鎮空間的建構可以分為物質線索與非物質線索兩方面[8]。物質線索包括歷史建筑、不可移動文物、與生產、生活相關的傳統手工藝產品、自然風貌等四個方面。非物質線索包括歷史文化、生活方式、節日慶典、非遺文化等四個方面。

在空間敘事設計中,結合直白、對偶、隱喻、象征、強調、反復等修辭手法,以古鎮微更新為路徑,活化傳承傳統文化,重塑本地人文化自信,還原古鎮的生活氣息。在描述古鎮空間時,直白的道出民居的特征,呈現它留有的歲月痕跡。對比不同的空間元素時,可以采用對偶的手法,凸顯它們各自的獨特性。通過隱喻的敘事方法,將空間元素與抽象概念連結起來,講好故事,增強敘事效果。還可以通過象征,將空間元素賦予象征意義,增強敘事的深度。在加強空間細節的表現時,可以通過反復、強調等修辭手法,強化參觀者對空間細節的理解??臻g敘事理論更像是對一個回憶中的故事進行解讀,通過記憶中的線索為參觀者呈現出一個更直觀的感受。敘事需要通過某種作為載體的文本才能發生,古鎮空間作為文本的一種,以空間作為載體,通過將記憶融于空間敘事的方式進行人文精神的傳達,突出空間敘事性的表達。

因此,研究嵩口古鎮民居的空間敘事基礎,需要通過收集歷史資料、實地訪談等方式,挖掘跟古鎮空間發展的相關事件,比如:手工藝品、民俗慶典、非遺文化等,分別按照物質敘事基礎和非物質敘事基礎進行分類整理。

三、案例研究:永泰縣嵩口古鎮設計研究

(一)嵩口古鎮概況

圖1 嵩口古鎮(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永泰縣嵩口鎮古稱“嵩陽”,其有著豐富且悠久的歷史,也有著許多被當地居民一代代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是一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以及旅游價值的歷史文化名鎮。如今嵩口古鎮更是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閩臺鄉村游示范基地、全國首批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全國重點鎮”等眾多榮譽。

嵩口古鎮歷史建筑眾多、商貿繁榮、人才輩出、自然條件優越、文化底蘊深厚,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完好的街巷市集以及明清時期建筑群。古鎮主體沿著交通主干線與大樟溪發展,依山而建,和莆田、福州、三明多地毗鄰,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同時擁有豐富的山林資源和水資源。

(二)線索歸類

1.物質線索

(1)燦爛的建筑遺產。嵩口古鎮作為“古建筑博物館”,有乾隆年間所建造的古堡,有在民宿中少見的“四梁扛井式”結構,還有各種祠堂祖廟和摩崖石刻?,F有古民居100多座,多為明清時期的傳統大厝,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厝數十座。古鎮建筑多就地取材,采用木質結構,有著獨特的飛檐、雕刻、灰塑等細節裝飾。

(2)繁華的傳統街鋪。目前古鎮較好的保留了直街、橫街、米粉街、關帝廟街、大埕街等古街。街巷兩側的建筑也同樣保留著傳統的明清建筑風格,建筑的布局緊密相連,則又形成了曲徑通幽的巷弄。

(3)精巧的手工藝品。竹編、木桶、蒸屜、柿漆、藤編、筍殼、鐵具等手工藝不僅是物質文化的象征,更是古鎮文化的傳承。通過手工藝品,人們可以窺探到永泰嵩口古鎮的歷史和生活,感受到這個地方獨特的藝術氛圍和文化精神。

(4)富饒的自然資源。古鎮多山、地勢也較為險峻,南面東湖尖海拔約1681米,是永泰縣的最高峰,因此嵩口古鎮自古便被稱為永泰的南大門[9]。古鎮沿著大樟溪河岸展開,與森林、湖泊、田野等生態要素形成了一個多樣的生態系統。

2.非物質線索

(1)絢麗的人文風光。嵩口古鎮擁有“兩張”文化,分別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張元幹以及閭山派道教宗師張圣君。古鎮歷史記載,古鎮曾有1位狀元、2位尚書和41位進士,也流傳著“父子六人六進士、六子同朝、子孫三代十八條官帶”的佳話[10]。

(2)質樸的生活方式。古鎮仍然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育秧、犁田、榨油、割稻、分谷等,農田里還可以看到辛勤勞作的人們。街巷上也可見到傳統的器皿和工具,木制的、竹藤編的、鐵鑄的、石鑿的等多樣器具。

(3)多元的民俗慶典。嵩口古鎮擁有諸多文化遺存,如趕墟文化、耕讀文化、民俗文化等。另外還有閩劇、謝天地、游神等民俗活動。張圣君信俗文化已于2016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4)豐富的非遺文化。嵩口古鎮的非遺文化遺產代代相傳,展現了古鎮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特色,除了上述張圣君信俗文化之外,還有諸如肥獅表演、藤編工藝、虎尊拳、柿染技藝等。嵩口鎮黨委書記連萍提出,“喚醒群眾的鄉愁記憶,讓老手藝煥發新生,讓游客切身感受嵩口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古鎮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p>

圖2 嵩口古鎮敘事線索(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三)敘事路線的打造

經過對歷史文獻和實地考察資料的檢索與分析,全面評估了嵩口古鎮的歷史、地理、文化、社會等內容,因此從空間敘事理論出發,進一步對敘事節點進行梳理與打造,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敘事編排。

1.確定關鍵敘事節點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古鎮故事”,這些故事應與古鎮民居的歷史、文化或特色緊密相關,如“瞻仰名士”、 “市井生活”、 “非遺體驗”等等。收集特色主題道具,比如在以“市井生活”為主題的路線上,可以考慮傳統農器具的擺放,石磨、碾盤、秤砣等等,為游覽者提供觸摸和體驗的機會,不僅能夠教育年輕一代,同時也勾起老一輩游覽者的故鄉情。創設拍照打卡點,游覽者可以體驗到戴斗笠、披棕蓑的感受,觸摸這些在城鎮里不易尋覓的珍貴物件的質感,傾聽歷史的回音。注重對樹種的選擇與保護,綜合考慮地域、長壽、景觀等特點,規劃不同的敘事節點,以莊寨周圍的樹種為例,可以特別凸顯城墻所展現的堅韌生命力,象征著防御的不屈精神。各個景觀節點可以呈現多樣的展示主題,突破時間的束縛,創造出敘事節點的獨特歷史氛圍感。

2.情感引導

獨特的故事內容取決于古鎮承載的記憶,這是成功敘事古鎮故事的基本要素之一?!摆s墟文化”、“耕讀文化”、“民俗文化”都是嵩口古鎮的重要傳承,是串聯歷史文化和古鎮活動的紐帶。通過情感的引導,結合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感官的表現手法,引導參觀者更深入地感受故事情節的情感內涵。將傳統博物館與現代項目結合,創設不同主題的游覽路線,結合網紅打卡點、記憶墻體、嗅覺空間、觸覺體驗等元素,構建起一個復合性的空間。結合閩劇表演,編排家鄉故事,以戲劇的形式呈現,將游覽者置身于歷史情境之中,用故事喚起家鄉情。

3.情節連貫

利用街巷路徑,把敘事節點串聯起來,路徑組織和設計應盡可能確保敘事節點的連貫性,注重路徑的功能屬性,設置不同主題的游覽主題,打造內容飽滿的沉浸式體驗,通過一些具象的語言述說故事。在空間敘事設計中,由于敘事節點較多,內容復雜,因此在主題游覽路徑安排時應當首先考慮敘事關鍵節點,保證故事敘述的完整性。站在體驗者的視角思考,考慮行人的疲勞程度,一般兩個空間節點間的街道長度不宜超過500米,過長容易讓人產生疲勞和枯燥之感,或讓人感知距離超過實際距離,從而影響步行體驗[11]。不同主題的游覽路徑將若干個不同時空的故事緊密連結,為游覽者創造了一個溝通和互動的紐帶,構筑了超越時間、空間的情感媒介和情境通道。這樣的設計讓游覽者在行走中不僅僅是被動的觀賞,更是與古鎮的歷史、文化緊密融合,感受到身臨其境的情感交流。

結語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破壞性的城市改造時有發生,在抹去古鎮記憶的同時,也喪失了原有的文化特色。本研究旨在探討在空間敘事的背景下古鎮空間的建構問題,從空間敘事理論的定義與特征出發,分析其在古鎮空間建構中的應用,特別關注敘事主體和線索的運用,并結合嵩口古鎮進行實例闡述。研究為古鎮空間建構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將故事、歷史、文化等元素融入空間,可以打造出更具有情感共鳴和意義的敘事環境,為古鎮文化的傳承與振興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思路與理論依據。

猜你喜歡
古鎮建構歷史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古鎮之旅
古鎮——鎮遠古鎮
同里古鎮
建構游戲玩不夠
新歷史
千年古鎮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