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素材開發與教學實踐研究

2023-03-19 02:44劉家華徐正東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育人思政

劉家華 徐正東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已具相當規模,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職高專公共英語(以下簡稱高職英語)是高職院校各專業學生必修或限定選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其授課對象為全體學生,課程覆蓋面極廣。此外,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高職英語開設兩個及以上學期,課程開設時間比較長?;谝陨显?,針對高職英語開展課程思政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高職英語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1]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0 年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睆囊陨蠒h和文件精神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對教育的育人功能高度重視,開展課程思政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舉措之一。

(二)執行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最新課程標準

《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由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于2021年3月正式發布,是我國就高職英語教學頒發的最新課程標準,對高職英語教學具有指導性和強制性。新課標對高職英語課程的育人導向給予了充分重視,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遵循,其中每個部分都彰顯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理念。[2]新課標設定了四個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優化高職英語教學

英語課程的教學必然會涉及西方文化,很少宣揚中國文化,甚至可能會貶低中國文化。高職英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西方文化,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讓學生理會中國文化的優勢,增強國家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以上內容的教學相比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更加重要,更能夠打動感染學生,這樣的教學能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實現高職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

二、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素材開發

(一)課程思政與外語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思政課程主要是指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而課程思政是在學科教育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兩者在教學目的上有一定相同之處,都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前者是對后者的有益補充。課程思政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力求實現育人和育才相統一,并最終指向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有益探索和舉措。[3]

對于外語課程思政,文秋芳認為:“以外語教師為主導,通過外語教學內容、課堂管理、評價制度、教師言行等方面,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有機融入外語課堂教學各個環節,致力于為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積極作用?!盵4]這一定義全面解釋了外語課程思政,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二)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是指英語教師在傳授語言知識、培養學生交際能力時,將家國情懷、國際意識和職業素養方面的價值觀念“潤物無聲”地融入教學實踐。

1.家國情懷

家國情是個體的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是對國家高度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統一。[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都是這方面重要的課程思政元素,以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

2.國際意識

職場涉外溝通、多元文化交流是新課標中兩個重要素養,構成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和價值取向。國內外時事新聞、行業動態、傳統文化等都應成為課程思政內容,要讓學生深刻理解、接受、認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同時能提高學生在全球政治經濟一體化情況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職業素養

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職業院校應將職業精神、工匠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融入人才培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育德技并修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職業素養的培養無法通過某一門課程來實現,需通過職業院校教師全員、全程、全方位潛移默化地培育,也要通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逐步養成。

(三)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素材

教學素材是指教學內容的各種載體,包括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教材、課件、微課等教學資源。它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依據和依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挖掘、搜集或制作不同的教學素材。

1.教學素材的挖掘

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學素材。目前已經出版的與高職英語相關的絕大多數教材,仍是以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為目標,內容方面也是介紹西方文化元素居多。盡管近兩年出版的許多教材中都加入了不少思政元素,但是這些思政元素數量有限,也比較零散;有的教材系統設置了中國元素板塊,但這些元素略顯牽強生硬,可操作性不強。這就需要廣大高職英語教師通過比較、拓展等方式能動地深入挖掘教材中可能存在的思政元素。

2.教學素材的搜集

課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彈性的、隱性的,量和度的多少是沒有嚴格規定的。[6]由此看出,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有一定隨機性。由于專業、學生認知、師生狀態等方面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部分授課內容也會存在一定隨機和偶然?;谝陨蟽煞矫娴南嗨浦幵?,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留意收集、整理各種與思政內容相關的新聞報導、音視頻資源、個人經歷感悟等。這些思政元素更具真實感、帶入感,育人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3.教學素材的制作

高職英語課程負責人可根據新課標并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把家國情懷、國際意識和職業素養方面的思政元素寫入“本土化”的課程標準。高職英語任課教師依據課程標準,結合任課專業特色、學生認知編寫授課計劃、教案和課件。高職英語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課程思政方面的補充材料或特色教材,制作相關微課資源。以上教學素材的制作,需要發揮各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從宏觀到微觀一體化設計,以提升教學素材的質量和數量。

三、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是課程思政得以落實的重要環節。教學實踐的效果也直接決定著育人效果。

(一)教師提高課程思政意識

高職英語教師應提高課程思政意識,時刻關注有關思政元素的各類信息,深刻理會課程思政對學生全方位發展,對社會、國家穩定和發展的重大意義,這樣才能提高個人課程思政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執行力。此外,教師在課內外的積極正面的言行舉止本身就是一種活生生的思政教育元素,“身教”比“言傳”更加生動形象,教師只有把課程思政的理念和要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有值得學生學習借鑒的“行”。

(二)精心組織教學環節

教學設計需要解決四個問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四個維度有機協調、互為一體。[7]課程思政教學與知識技能教學有一定差異,教學設計也需要加以區分。

1.教學目標的設置

課程思政方面的教學目標要基于高職英語知識和技能來設計,不能脫離知識和技能而形成“兩張皮”現象,這樣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才能“潤物無聲”地融入整個課堂教學。如講授與體育運動相關主題的單元時,可將規則意識、競爭意識、團隊協作意識等作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此外,高職英語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學研討來確定高職英語整門課程成體系的課程思政目標,以提升育人效果,具體內容可基于新課標來設計,具體見下表:

建議與新課標專題相關的思政目標內容

2.教學內容的組織

在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能力方面的學科內容,二是家國情懷、國際意識和職業素養方面的思政內容。教學過程中不能先此后彼,也不能厚此薄彼。教師應適時巧妙地融入預先設計好的思政內容,力求做到無縫對接和有機融合,使得整個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得到升華。

以2021年8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啟航高職英語綜合教程》第十二單元職業Reading1 Job為例,作者講述了兩種就業模式,即創業者和打工者,分析了兩者各自的優劣勢,隨后結合自身的經歷,給了讀者就業方面的建議。學科內容應包含基本的篇章、句式、詞匯等基本知識,對比比較的表達技能和略讀跳讀的閱讀技能等。思政內容可以是國內知名企業家通過自身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和挑戰,最終取得成功的經歷;也可以是普通打工者通過不懈奮斗,從職場新手,到崗位能手,再到專家老手的成長過程;還可以是職場上提倡的實事求是、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等精神品質。

3.教學組織的安排

教學組織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反饋,適時調整,使思政教學內容能適時、恰當、自然地融入課堂教學。

以《啟航高職英語綜合教程》第六單元運動Reading2 Dragon Dance為例,文章主要介紹了舞龍這一傳統對中國人的重要意義。學科教學目標是用英語介紹舞龍及其意義的方法;思政目標是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比如龍、武術、舞蹈等的理解。教學活動和教學步驟可設置為:(1)讀文章,掌握文章結構;(2)學詞匯,找出文中表達舞龍動作和有關龍的寓意的詞匯;(3)造句子,說明人們舞龍的目的;(4)寫短文,介紹龍對中國精神的影響;(5)演角色,模擬向外國人介紹龍在中國文化中地位;(6)錄視頻,課后選取其他極具中國特色的元素并介紹其包含的中國文化。以上活動難度由淺入深,有學科知識的學習和實踐,又有課程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入,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4.教學評價的評判

教學評價要多元化、全程化,包括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和自我評價。相比知識和技能,課程思政更加隱蔽,評判難度更大,評價過程更要綜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需要長期觀察比較再加以評判。

以上文提及的Dragon Dance這節課學生課后錄制的視頻為例,教學評價的內容,要包括學科內容方面的傳統評價內容,如知識方面語音語調是否標準流暢,詞匯選擇是否準確得體,句式表達是否豐富連貫等;更要兼顧思政內容的評價,選擇的思政元素是否具有代表性,講述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等。

(三)組織多種課外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英語角平臺開展歌曲和影視欣賞,文學經典閱讀朗誦,校外社會實踐等活動;聯合各高職院校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如教務處、學工處)組織全校層面的英語文化周、文化月活動,開展先進模范事跡圖片展、英語寫作演講比賽等;以此加深學生對相關課程思政內容的理解并付諸實踐活動。

結語

高職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程,是職業院校受眾面最廣的課程之一,因此高職英語教師責任重大,需要提高主觀能動性,注重挖掘、搜集或制作各種課程思政素材,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巧妙融入課堂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論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委婉語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