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公英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意愿實證研究

2023-03-19 02:44聶玉潔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構面效度意愿

聶玉潔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引言

信息化教學時代,高?;旌鲜浇虒W已廣泛推行。作為結合了傳統學習方式和數字化、網絡學習優勢的一種模式,混合教學本應實現“最大化滿足學習者的需要”[1]的眾望。然而,結合不少前人研究,以及筆者在廣東省三所高職院校的初步師生訪談表明:在高職公英的混合式教學實踐中,尤其是在線學習部分,卻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線上線下銜接、師生互動、在線平臺/軟件操作輕松程度,是多次被提及的關鍵詞。研究組總結,在線自學內容和課堂教學內容之間的差異、教師同步在線指導和互動的缺位,高校配套支持不足等,是該問題的一些成因。研究組決定運用PLS-SEM研究模型,研究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意愿的影響機制。

一、基本概念厘定

(一)英語混合式教學

史密斯·J和艾勒特·馬西埃于2002年首提“混合式教學”這一概念,因其“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數字化學習(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4],符合高校信息化教改的本質要求,而得到大面積推廣和應用。國內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經歷了:可行性論證—各種模式探究--具體構建辦法的階段演變過程。在第一階段,以何克抗(2004)、黃榮懷(2006,2009)[5]為代表的研究者們開啟了混合式教學研究,論證其可行性及優勢的同時,為教改提供依據和方向。第二階段,研究者們從各個理論或視角出發,探討了這一模式的個性化或校本化構建(岳婧,侯書華,李清,2021)。第三階段,該領域研究轉至在實際英語教學中的混合式設計和應用情況分享(張丹,2021;曹佩升,2020;王成偉,2021)。

實施效果的檢驗成為了該領域研究下一階段的發展趨勢。這片鮮少開發的藍海區內,近幾年才有一些實證研究結果見諸某些刊內。具有代表性的是秦麗莉和何艷華(2020)[6]的研究,借助”生態給養“的定義和理論框架,研究發現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環境有力促進了學生語言水平提高。然而更多其他研究發現的卻是混合式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如引言中提到的線上線下銜接、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消退、教師熱情難以持續、混合考評和互動監督缺位、學校配套支持不足等…

(二)PLS-SEM理論模型

偏最小二乘回歸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是由伍德和阿巴諾等人在1984年提出的。該算法擅長對變量之間的線性回歸(Linear Regression)進行擬合,且可以擬合多元線性回歸(Multiple Regression),旨在解決變量具有高維度,且變量之間還存在多重相關性的問題。本研究需要揭示多個因素對學生學習意愿的影響情況,運用PLS的多元線性回歸算法就能夠對數據進行分析。

結構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一種融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徑分析的統計技術,擅長對多變量間交互關系做定量研究。當多個變量集合構成一組自變量時,整組變量就成為一個構面(Construct),構面對另一個構面的關系,多構面之間的相互關系,都能通過建模得到測量。影響學習意愿的多個因素,每個都是包含若干分項的構面,通過SEM軟件建立、劃分這些構面,就能集合處理每個構面及其關系。

PLS-SEM的衍生理論--技術接受模型(UTAUT),突破了自然科學領域的應用局限,近年來也見于經管、營銷、教育、智慧圖書館領域的相關研究中。

脫胎于PLS-SEM的UTAUT模型[2],構建了四個自變量:績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cy、努力期望Effort Expectancy、促成因素Facilitating Conditions、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兩個因變量: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使用行為Use Behavior。所有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及中介效應都能借助PLS算法進行分析,此模型對個體使用一項新技術的接受意愿和行為的解釋力高,已有多項研究證明它在教育技術研究領域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因而可以用于解釋教師或學生對教育技術的接受意愿與行為。

二、研究過程

基于引言中提到的問題,首先進行研究假設,確立研究目標。再對213名學生(文、理科專業,男、女性別比兼顧)進行了為期一學年的混合式教學,教學周期結束后,設計量表,要求研究對象填寫該調查問卷。從收回的量表數據中做建模分析,對照研究假設來解讀分析后的數據,檢驗研究目標是否達成,總結啟示和后續研究方向。

(一)研究模型假設

前期訪談過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自學內容”“操作”“老師指導”等關鍵詞,研究組合理假設,學生經過在線自主學習后,能感知到自己學習效果的提升,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這種線上結合線下的學習模式。如果學生感知到在線學習界面具有較高的易操作性和自主性,老師或同輩之間也能夠給予自己學習方面的指導、支持的時候,也會促使他們愿意長期堅持這種學習模式。

因此假設績效期望PE直接影響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意愿;努力期望EE直接影響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意愿;促成因素FC直接影響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意愿;社會影響SI直接影響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意愿。

(二)教學實驗

選取21文秘、社區管理專業,21機電、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共計213人,于2021-2022學年度接受了混合式教學實驗。經學生投票選擇了超星學習通作為主要的線上自學端口。教學過程中,注重線上線下教學內容設計的銜接度與同步化,合理分配學練課時,保證教師指導學生在線學習,定期跟進學習進度、嚴格按教學計劃批改作業,進行教學評價。學生之間協作分享、互相交流、激勵,設立長效考評機制,確保學生堅持在線自主學習,平衡線下與線上學習的考評比例。

(三)量表設計

問卷的量表題目采用的是Venkatesh et al.(2003)[2]的經典UTAUT模型量表,分值設置上采用7級李克特量表(7-point Likert scale)制式。UTAUT模型中的績效期望PE、努力期望EE、社會影響SI、促成因素FC、以及行為意圖BI,分別各自通過3個量表指標去衡量,每個指標由受試者按照個人體驗,在1-7分的程度區間內進行等級界定。

三、數據結果及數據分析

(一)樣本特征

以現場發放問卷的形式,對實驗學生進行調研,回收問卷213份,篩掉全部答案相同,或同組題中存在內部嚴重分值矛盾的問卷,留下有效數據198份。其中男生數據87份,女生數據111份,大多數受調查者年齡介于18-19歲之間。

(二)數據質量

用PLS-SEM計算數據的外部模型,各變量的平均值、標準差、過度峰值、偏度、因子載荷如表1所示:所有變量的峰值在-0.589至0.154之間,偏度在-0.726至0.365之間,峰值和偏度均小于3,表明數據呈現正態分布。外部模型跑下來,PLS各構面的因子載荷數值在0.846—0.976之間,均大于0.7,說明本次調查收集的數據達到研究使用水平要求。

表1 各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偏度和外部負載數值

(三)數據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如表2所示,克朗巴哈系數(Cronbach’s alpha)在0.75-0.969之間,均大于0.7,表明數據的信度較高。所有構面的組合信度 均大于0.7,表明數據的內部一致性程度較好。平均提取方差值都高于0.5,數據的收斂效度達到要求。在區別效度方面,每個構面的方差值高于它與任何其它構面的最高相關方差值,見表中區別效度那欄所示,提示了各個構面之間區別效度良好。所有指標都符合(Hair et al.,2019)標準[3],該結果證實了本次研究數據信度和效度的可靠性。

表2 信度、效度和各變量相關性

(三)影響顯著性檢驗

基于前面所述的研究假設,構建模型,劃分構面,通過Smart PLS自助算法來檢驗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路徑系數,進而統計變量之間的影響顯著性。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本研究結構模型路徑系數顯著性檢驗結果

由于績效期望影響行為意圖這一路徑的P值為0.001,<0.05,績效期望對學生學習意愿的影響是顯著的。努力期望→行為意圖P值為0.008,<0.05,該路徑的影響顯著性假設也成立。社會影響→行為意圖P值為0.081,>0.05,該條顯著影響假設不成立。促成因素→行為意圖P值為0.266,<0.05,影響顯著。

在顯著正向影響行為意圖的自變量中,績效期望是影響程度最大的,β=0.379,表明學生感知到通過在線自主學習結合線下課堂學習的方式,對自己的英語課程學習有用,從而愿意使用這種方式去進行學習。

影響程度次之的是促成因素FC,β=0.266,可以看出,如果學生在使用線上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不管是與學習內容本身相關的,還是技術性的問題,外部能夠提供足夠資源,提供理論層面知識指導或人員技術支持,都會讓學生愿意繼續使用在線平臺去提高英語學科的學習效率。

努力期望EE也對學習意愿的影響顯著,β=0.253,說明學生感知到學習通平臺在操作使用時的簡易程度,可以方便地獲取知識、開展練習,輕松進行線上部分的學習,從而愿意堅持使用這一平臺去促進英語學科的學習。

社會影響SI對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意愿的影響不顯著,β=0.101,P=0.081,表明身邊的人對在線自主學習的看法不會影響學生的行為意圖。老師、同學們,或自己身邊的重要人物對我進行線上學習的建議不會影響到我利用這種方式去學英語的學習意愿。

綜上,績效期望PE、促成因素FC、努力期望EE均顯著影響學習意愿,社會影響SI對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意愿的影響不顯著。

結語

經過教學實驗和學生反饋揭示,高職公共英語線上線下教學有效融合的途徑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從教學內容和預期教學效果設計來看,構建線上線下高度協同的課程體系,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整體課程設計,是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來學習英語的關鍵。通過績效期望對學習意愿呈現了最為顯著的影響這一點,得知學生們充分意識到線上結合線下學習模式的好處,感知到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是從學習的可持續性及長期發展來看,加強師生、生生互動,建立多向交互行為是必要的。學校應匹配專職技術人員管理學生在線學習的過程監控及技術解答,教師應充分指導學生熟練操作在線平臺,履行線上監督、任務跟蹤、作業批改、定期評價的功能,鼓勵并參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還可以借助通訊軟件,進行社群學習管理。

三是從學習投入成本和效率層面來看,應選用界面友好、操作簡易的在線學習平臺或軟件,最小化使用者認知成本,可自主操控或變換方式來實現操作目的,縮短單次操作耗時,提升學習效率和快樂程度,讓學生樂意調動碎片化時間經常性地堅持學習。

猜你喜歡
構面效度意愿
DLG數據線狀道路自動閉合方法研究
慈善募捐規制中的國家與社會:兼論《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基于感知風險的高中生網絡理財行為研究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新創造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被看重感指數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構念效度
外語形成性評估的效度驗證框架
企業生命周期與員工績效考核方法的匹配對組織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復雜圖形測驗對區分阿爾茨海默病與非癡呆的診斷效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